家庭教育论文中小学生的隔代教育现状问题与指导研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3324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论文中小学生的隔代教育现状问题与指导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家庭教育论文中小学生的隔代教育现状问题与指导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家庭教育论文中小学生的隔代教育现状问题与指导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题目:小学生的隔代教育现状问题与指导研究内容提要:现阶段,随着农民工的大量出现,在农村形成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他们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的弊端是使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 、道德 、安全 、亲子关系等方面产生了问题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隔代教育的弊端突出 :隔代监护人的局限性,留守儿童父母的漠视,学校教育的不重视 ,制度的缺失等原因。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给留守儿童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主 题 词:隔代教育 问题 对策小学生的隔代教育现状问题与指导研究近年来,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或经商。有的家庭夫妻双双外出打工,他们当中有的将子女带在身边,而更多的是将自己子女留在家里,由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或者寄托在亲戚家里。于是,这些隔代长辈便成为孩子的监护人,挑起了教育孙辈的担子。这种教育现象,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随着我县“做大城区”宏伟蓝图的逐步实现,实验小学与原东华学区也成功实现了合并。目前,从我校情况来看,有1400余名在校学生,其中286名是隔代教育子女,隔代教育现象确实普遍存在。而令人堪忧的是,隔代教育的孩子在品德、个性、心理、成绩等方面普遍落后于其他的同龄孩子。我们都知道,农村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学生是教育的弱势群体。而现在,这些长期远离父母,缺少父爱母爱的农村隔代教育孩子则处于了弱势群体的最低层。可以肯定地说,对这种最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教育,对于当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公平化,对于新课程教学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那么隔代教育到底是怎么一个现状呢?“留守孩子”的教育状况又如何呢?下面就让我们从学校的角度一起来关注隔代教育,聚焦“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 一、隔代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从几则案例看负面影响 案例一 “千元大案” 邹远富,是我校五年级学生。父母在三明打工,偶尔回家。平时由奶奶照看。从2008年9月初开学开始,邹远富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从家里“偷”了近1000元钱,和7个“哥儿们”买零食、上饭店、泡网吧、摸奖(包奖)、买礼物送人等随意潇洒,千元钞票几乎花费怠尽。通过调查,得知“哥儿们”、“敲诈勒索”、“高利贷”等不良社会习气潜伏校园是造成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八个学生中的六个隔代教育子女是这次事件的始作蛹者。显然,事件发生的背景就是隔代教育。 我们再来看看本人在负责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的一年中,我校学生违纪犯规等情况的统计表。 表一 2008学年我校隔代教育子女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情况统计 打架斗殴 小偷小摸 道德败坏 违纪犯规 其 它 次 数 3 4 2 9 3 总 人 次 5 3 2 3215 隔代教育子女次 4 3 2 25 13 比 例 80% 100% 100% 78% 86.7% 从以上可以看出,隔代教育子女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普遍落后。这是隔代教育的主要弊病。 案例二 “老不及格” 雷鸣,我校六年级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多年,随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都是文盲,管不了他学习的事。每次都是口头过过场:“作业写好了吗?”然后用钱作为鼓励他努力学习的奖励。而雷鸣一到家就是看电视,看到晚上十点多钟才睡。总骗他们没作业,或说作业在学校里写好了。在学校里,他也不怕老师批评,作业老是不做,上课打瞌睡。从四年级开始,语数英三科大小考试不下百次,可他没有一次及格过。被同学们戏称为“老不及格”。为比较全面而准确地了解隔代教育子女的学习情况,我专门做过调查。以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五六年级数学成绩为例。 表二 隔代教育子女学习成绩情况调查(总人数82人) 优 良 一 般 不合格 100-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40 39-30 29分以下 人数 8 10 17 17 16 7 4 3 比例 9.8% 12.2% 20.7% 20.7% 19.5% 8.6% 4.8% 3.7% 由上表可知,隔代教育子女中成绩优良的仅占22%,一般的占41.4%,不合格的达到36.6%。可见隔代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这是隔代教育的普遍问题。 案例三 “我很孤独” 兰伟,我校六年级学生。该生性格孤僻,脆弱,有时很任性。平时很不合群,与人说话,总是低着头,语气紧张而短促,有时候口吃。有一次,我做“特殊家庭”情况调查。当问起兰伟家庭情况时,他低着头站起来,不作声。我问道:“你爸爸在家吗?做什么的?”“在杭州打工。”语气很生硬。“你妈妈呢?”好久他都不说话,脸胀得通红。这时,旁边的同学说:“他没有妈妈。”只见兰伟顿时掉下泪来。事后,我真诚地同他谈了一次话,了解到他爸爸在杭州打工,妈妈几年前死了,现在跟着外婆生活。现在想起他当时泪流满面说的一句话:“我觉得很孤独,我想爸爸妈妈。”,我的心还是隐隐作痛。 在调查中我发现,缺乏个性、性格有缺陷的孩子大多都有隔代教育的影子。 表三 隔代教育子女个性、心理特征调查(总人数82人) 个性、心理特征 活泼热情 孤僻忧郁 任性娇纵 自私冷漠 其它 人数 18 11 30 20 3 比例 22% 13.4% 36.6% 24.3% 3.7% 说明或举例 性格开朗 善交朋友 努力自信 孤单孑影 缺少朋友 郁郁寡欢 自卑多疑 娇气十足 骄横霸道 蛮不讲理 自我中心 缺乏热情 没有爱心 多重性格 两面性 可见,隔代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健康的发展,性格发生扭曲、变异,心理产生障碍等。这是隔代教育的重要病症。 综上所述,隔代教育造成了子女在道德品质、学习成绩、个性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从两大方面谈产生原因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目前学校教育面临由隔代教育带来的诸多问题和困扰,要全面消除隔代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要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进一步的调查、访问和分析,我们得出隔代教育对孩子在道德、学习、个性、心理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亲子分离,缺乏沟通 丢下你没商量。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爱,特别是父爱母爱。它是孩子幼小心灵的避风港,是孩子健康情感的滋长点,是孩子个性形成和心理发展的重要依托。然而,隔代教育子女长期生活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里,就像花朵得不到阳光雨露的滋润,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父母远离家乡,逢年过节过年才回家一趟。然而短暂的欢聚之后,便要忍受分离的痛楚,这叫我们的孩子情何以堪。难怪在分离之际,一位9岁的孩子紧紧抱住母亲的腿,撕声裂肺地喊:“妈妈不要丢下我。” 读不读书都一样。 有些家长在长期打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如有的父母对子女说:“上不了学,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助长了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思想。同时,“打工挣钱”这种意识深入孩子心里,对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不良影响。难怪在一次二年级学生班会上,老师问“你长大想做什么?”一位小女孩自豪地说:“今后我要和妈妈一起去外面打工,挣很多的钱。” 我拿什么把你帮。孩子在家里碰到什么困难,在学习上有什么难题总会找父母亲帮助。可是隔代教育使亲子分离,难以沟通。平时总通过电话或书信联系,大多是问一下“你身体好吗?”、“考试考了几分”等情况,根本不会同孩子谈心,更不要说帮助孩子解决思想、学习上的困难了。亲子之间这种表面而极其肤浅的沟通,使孩子心理上和学习上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造成了孩子在困难面前低头畏缩,甚至放弃,产生厌学的情绪,也形成了脆弱、自卑的性格。 2、隔代长辈,素质低下 文盲找校长。现在的隔辈老人大多出生于五六十年代,受教育程度低,更多的是文盲,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的隔辈家长整天忙于搓麻将、打老K,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孩子考试得个位数,心不急,也不批评,认为“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就连孩子读几年级几班,班主任性别、姓名都不知道。也难怪下雨天奶奶送伞会到校长室问:“我孙女在哪个班?”家长如此“糊涂”,怎能教好孩子? 宝贝,奖你钱。隔代长辈缺乏与时代合拍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落后。他们大多以给零花钱、买玩具作为奖罚的手段。还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对他们总是迁就、护短,甚至一些年迈体弱的家长,在教育上力不从心,除了一日三餐供应之外,其它方面都任之由之,根本谈不上教育。所有这一些造成了孩子任性、暴躁、自我中心等个性扭曲,使孩子染上不良恶习,道德品质败坏,行为习惯落后。 听我的,没错。老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观念落后,意识陈旧,不易接受新事物,这对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另外祖辈们在教育孩子上容易摆“老资格” ,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往往脱离科学,靠经验来教育孩子,这与学校教育相悖,使孩子容易形成两面人格。 二、学校在隔代教育问题中的对策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隔代教育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处,造成了一些矛盾。但我们要明确这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的实际。谁也不能在短时期内解决这个问题和矛盾。因此,作为担负教书育人大任的学校和教师,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积极地去承担这分教育责任,努力地去思考教育的对策。除此之外,我们别无他路。 (一)学校 家庭:改进两条渠道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直以来,在教育过程中,家校互通,友好合作。然而,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经商,使农村家庭体系发生了裂变,导致了隔代教育的产生。这样,它就破坏了原先那种比较稳定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局面,也使家校之间友好互通的教育途径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动荡的家庭,残缺的教育,甚至是家庭教育真空。因此,学校要从当前家庭教育实际出发,重新寻找促进家校有效合作与沟通的方法与途径,以摆脱家庭教育及家校沟通的不堪现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两条渠道。 1、请进来。 办好隔代家长学校。据悉,上海等地已经开办了隔代家长学校。这是一个大胆而很好的尝试。我们农村学校也要尽力办好这种学校。我们可以利用双休日,或者假期里把隔代家长请进学校里来学习。让有关教育领导向他们介绍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他们谈素质教育、新课程教学;让教育专家或教师给他们讲授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优秀班主任或教师给他们做学生个性发展、品德形成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讲座等等。通过学习,使他们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教育和指导孩子的方法、手段等,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开设隔代家长学校,全面提高隔代家长的素质素养,这对于从根本上走出家庭教育真空和摆脱学校德育“5+2=0”(学校5天的教育加上家长2天的不正确教育,其教育效果等于0,甚至还是负数。)的尴尬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改善家校联系方式。“家校联系单”、“书信联系”、“电话联系”是以往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然而,在隔代教育环境下,学校要联系的家长是隔辈老人。他们对这种远距离的沟通方式心理上感到陌生、紧张、不亲切。他们需要的是面对面的交流、促膝式的长谈。照顾农村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我们学校要改善家校联系的方式,要多采用面对面的互动式交流和沟通,以切实增强联系,提高家教实效性。如设置“行政接待日”。由学校行政班子、班主任老师等与隔代家长面对面,认真听取家长们反映的意见、建议和想法等。再如开设“家长开放日”,把学生家长请到学校里来,让他们深入到课堂中去,深入到学生中去,实现家长与学校零距离,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子女,了解学校教育。 2、走出去 改革家访形式。教师传统的家庭访问往往是“告状式”、“通报式”。这种家访学生历来很厌恶,老师一来家访,孩子就跑出去了。而且这种家访容易引起家长的紧张情绪,特别是隔代家长,他们年龄较大,心理脆弱,受点刺激就容易犯糊涂。他们往往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看作大事,常常小题大做。久而久之,就会身心焦虑,对教育孩子失去信心。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提倡“聊天式”、“商讨式”的家访。这种家访形式,家长、教师、学生都在场,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这样家长和学生都容易接受,教师也容易了解孩子真正的一面,从而对症下药,起到实效。 家长会开到村组去。一般的学校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一次全校性的家长会。传统的家长会是把家长请来学校,集中时间、地点,然后按“领导训话班内交流”的形式开展。家长对这样的家长会反映很大,说收获不大,没什么意义,家长们往往是匆匆而来,悻悻而回。当前,农村隔辈家长居多,他们有些年老体弱走不了,有些不爱走动怕麻烦,有些家中无人有顾虑。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改变传统开家长会的模式,把家长会开到村组去。我们可以根据生源情况,由行政班子带领班主任、任课教师等错时分批地召开家长会。这样一来照顾到了隔代老人,同时显得学校有诚意,另外,教师不仅可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还可听取一些村民的意见,对学校教育来说,这可是一举多得。 (二)学校 教师:开展两种培训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财产,是学校教育的本钱。在新形势下,加大对教师的投资,将来必定有丰厚的回报。在当前,这对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摆脱学校在隔代教育问题上的困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1、加强理论培训。教师的素质素养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新课程教学对农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隔代教育问题又深深地困扰着我们的教师。因此,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素养,显得尤其迫切。首先要加大教师学习的投入力度,如购买教育教学理论用书、建立教师图书室、设立教师学习室、请特级教师来给老师们讲座等。其次,教师的学习要建立制度,形成学习的有效机制。通过学习能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教学的方法,有效地指导教师开展调查和研究,从而使学校面临的隔代教育问题得到更快更好的解决。 2、注重师德培训。这里我们强调师德培训,主要是为使教师摆正观念,特别是学生观和人才观。观念是一个人思想的反映。只有观念正了,教书才正,做人才正,才有师德可言。因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现在的许多教师还没有完全摆脱陈旧观念的羁绊。如抱着“权威主义”不放,心中还存有对优秀学生和问题学生不同的好恶之情,“子不可教也!”等等。众所周知,受隔代教育的影响,我们农村学校的“问题学生”普遍存在。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教师还不能真正摒弃那种陈旧的学生观和片面的人才观,那么可能这会葬送一大批的孩子,甚至是我国的素质教育。所以,学校要十分注重师德培训。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要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组织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其次,师德培训的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丰富化。如教育讲座、经验交流、事迹报告等。通过师德培训,使教师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没有不会读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书的先生”这种新型的人才观。这样,则学校教育幸甚,我们的孩子幸甚,素质教育幸甚! (三)学校学生:实行五管齐下 这里谈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实行“五管齐下”要先说明两点:一是这里的学生是指隔代教育家庭子女。包括已受隔代教育影响的“问题学生”,和其余“非问题学生”两类。二是实行“五管齐下”这种教育措施是坚持预防和救治两种方针。预防是指防止“非问题学生”转变为“问题学生”,救治是指对“问题学生”开展积极的转化措施,使他们健康成长。 1、管实行集中管理 是指把这些隔代教育子女集中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这是开展教育的前提。学校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和管理小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具体的内容有:(1)小集体管理。根据他们在学习、个性、品德等方面的共性,或根据地域关系把大整体划分为若干小整体,开展小集体的管理活动。由大化小,有利于提高管理和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2)专项档案管理。建立隔代教育教育子女的专项档案,详细记载这些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父母的通信地址、电话,并做到定期查访。这可使学校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利于调查和研究。(3)集中教育。这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如集体开会、听报告,或者请派出所、交警队同志给他们做讲座、请隔代家长现身说法等等。同时,还可根据他们在品德行为偏差、心理障碍等不同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等,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爱开展爱心教育 这是转化学生的关键。每个孩子都需要爱,特别是长期脱离父母的怀抱,享受不到父爱母爱的那些隔代教育子女。可以说,他们的一切缺憾都和爱有关。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写道:“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所以,我们的学校和教师要更多一些爱的教育。我们的教师,特别是我们的班主任,在将爱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的时候,也要对那些缺少爱的同学有些倾斜。我们要用爱去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用爱去激励他们向上的信心,用爱去感化他们孤独的灵魂。在他们缺少父爱母爱的时候,至少能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师爱”。这对于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3、帮开展帮教结对 这是教育好这些隔代教育家庭子女的有效方法。不可否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需要帮助和关爱。学校可以通过结对子的形式来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让学校行政班子、班主任、任课教师,或者少先队大队干部等与他们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各种形式的帮教工作。从正面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这样可以更全面而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有的放失地进行教育。这样化整为零,从面到点,分散教育,细化操作,可使学校和教师准确地把握其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实现超前引导,触及其深层次的思想道德问题和心理层面,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辅加强心理辅导 这是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的必要手段。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我们农村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并落到实处。这一点对于性格有缺陷、心理有障碍的隔代教育子女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意义深远。对这些学生我们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学校要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开设“悄悄话信箱”“悄悄话热线”等,让学生倾吐自己家庭的境况和心理疾苦。可以肯定地说,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解决隔代教育问题上将起着很大的作用。 5、查规范督查体制 加强监督和检查,才能使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保障。解决隔代教育子女在学习、品德、个性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一是因为隔代教育将长期存在;二是学生有主观能动性,外因总是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而这是个长期的过程;三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具有反复性。因此,为保障教育的效果,我们要积极开展监督和检查。首先要加大监督力度。在校内利用“文明学生”、“监督员”全面监督他们在校的行为规范;校外根据地域的情况设立校外监督员,并建立汇报制度。另外,学生处要定期地开展检查,作好记录,总结经验,反思方法,建立一个规范的监督检查体制,保障学校教育的效果。总之,如果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家关爱留守儿童,就可以消灭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情况下产生的心理障碍,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人格健全发展的消积影响;如果能充分发挥专业教育人才教师的作用,就一定不会让留守儿童输在起跑线上;如果留守儿童的父母能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就能摆正务工与教育孩子的平衡点,做到两全其美。通过改变家庭教育环境,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加上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会相信,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会得到解决,使我们在社会转型期的代价降到最低。同时,还孩子一个健康的积极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1 西陆论坛 隔代教育给我的思考 http:/bbs.xilu.com 2003年8月2 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2007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相对弱化问题研究甘肃农业2005年12期4 徐梅: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思考文教资料2007年15期5陆士桢 任伟 常晶晶:儿童社会工作 2003年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姓名:罗吉祥 (单位:福建省清流县实验小学)余金姬 (单位:清流县妇儿中心幼儿园)通讯地址:福建省清流县实验小学邮政编码:365300电 话:132359821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