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3153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26、三峡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中心思想: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毫无)阙(阙通缺,中断)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太阳)月。 至于夏水襄(上)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断,断绝),或(有时)王命急宣(传达),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飞奔的马)御(驾,乘)风,不以疾(快)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白色的急流)绿潭,回清(回旋的清波)倒影。绝 (极高的山峰)多生柽柏, 悬泉瀑布,飞漱(急流冲荡)其间。清(水清)荣(树茂盛)峻(山高)茂(草盛),良(真,实在)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下霜的早晨),林寒涧肃(寂静),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接连不断)凄异,空谷传响,哀转(婉转)久绝(停止,消失)。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句子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8、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课文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没有一点间断之处。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上、逆流而下的航路都被阻断了。有时,帝王紧急宣召,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两地之间相隔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春冬季节,则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水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事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形状奇特的柏树,悬挂的泉水和瀑布,在那里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每到天刚晴朗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这时候,常有高山上的猿猴放声长叫,连续不断的叫声凄凉异常,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宛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唱道:“巴东三峡,巫峡最长,听到猿猴的几声哀鸣,泪水沾湿了衣裳。”【重点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奔放美);春冬:素湍绿潭,清荣俊茂(清幽美);秋季:林寒涧肃,哀猿凄异(凄婉美)。3、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4、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5、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27、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思想家,医学家,文字家。隐居茅山。中心思想:答谢中书书,这是作者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信中以清丽的文辞,极力称道江南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山川之美,古来共(一起)谈(谈论,欣赏)。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相辉映)。青林翠竹,四时(四季)俱(都)备。晓雾将歇(消散),猿鸟乱鸣。夕日欲(将要)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相跳跃)。实是欲界(指人间)之仙都(指仙境),自康乐以来,未复(再)有能与(这里指欣赏)其奇者。【课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重点问题】1.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描写体现山川之美?如云的高峰,清澈的河流,斑斓的石壁,常青的林木翠竹,清晨的鸟鸣、猿啼,落日余晖中跳跃的鱼儿。2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4本文“美”在哪里?动静相衬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5、本文结构特点。“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27.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中心思想: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喜悦的样子)起行。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遂(于是)至(到)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步于中庭(院里)。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只是)少闲人(清闲的人)如吾两人者耳(罢了)。【课文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重点问题】1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2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积水空明”表现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4.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含义: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5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6.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月光(月色)7、全文分几层,并写出层意。全文分三层:第一层记叙,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描写,描写写了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28、*观潮观潮节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宋代人。中心思想:本文作者以十分精炼的笔墨,写出了钱塘江口潮水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游泳技术和观潮盛况。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农历十六)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当时)其(指潮)远出(发、起)海门,仅(几乎,将近)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连接着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冲荡太阳。沃,用水淋洗),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这样的景象)。 每岁(年)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踩)平地。倏尔(突然)黄烟四起,人物略(一点儿)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去,往)。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画着文彩)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出没于鲸波(巨浪)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岸)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满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高)常时,而僦赁(租用)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29、*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人。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中心思想:短文的文眼是“痴”,通过对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之小的渲染,寄托了作者对人生飘渺的深沉感念和故国之思。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这)日更定(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矣,余 (通桡,撑船)一小舟,拥(穿)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全)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哪能)得更(还)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痛快)饮三大白(指酒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客居)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选自陶渊明集,作者是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登岳阳楼(其一)选自陈与义集,作者陈与义,宋代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