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论文:课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2761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论文:课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论文:课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论文:课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摘 要: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减负增效”,实施有效教学是重要的路径.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研究学生的知识背景,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课堂上的智力参与,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一、我校所追求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成尚荣先生认为要以以价值关怀贯穿有效教学全过程,因此有效教学必须认真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的独特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某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唯有这个学科的学习才可能获得的价值理念、经历、体验、独特视角、路径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十分认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校化学化学教师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1、教学有效性要以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中学化学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科学素养。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关注知识达成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力,尽可能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努力实现减负增效。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既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又不能为知识目标的达成进行过度重复的训练,搞题海战术,这就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策略时要在了解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重组教材,优化方法。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首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对教学研究和反思的能力,教学的基本功,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等都是影响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4、教学有效性要以促进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主要目标,应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学习规律,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要思考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智力参与、情感愉悦,其最高境界余以为是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二、新课程理念下实施中学有效教学的尝试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时提到,教师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我们认为其核心是引导学生积极的投入学习过程。现实教学中,常会听到教师感慨“这个知识点很简单”,“这道题很容易”,可学生就是不会做,究其原因,是教学中出了偏差,从我们学科对大量的教学研究课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列前几位的是:1、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师的生活经验和默会知识的差异,2、教学语言的泛味和模糊,3、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中的智力参与程度。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结合部分教学片段汇报如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如在物质和量浓度的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设计:投影展示实物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的商标、某品牌白酒和农夫山泉的外包装说明、医院肝功能检查报告单。引入教师活动:生活中我们能见到许多溶液,各位同学有没有留意过上面标签,对标签的含义做过解读;走进实验室见到各种液体试剂,上面的标签代表的是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更深的了解。在由部分学生解读内容后,教师循序作如下引导:生活中为什么会用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上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中涉及的物理量有哪些,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经师生简单讨论,得出以下共识,为了不同情况下的方便,表示浓度的方式有多种,其核心是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含溶质量的多少。此时教师再结合化学反应研究时的粒子数目关系与液体量体积比较方便的特点,通过类比,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概念就跃然纸上了。这样的教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很有用,又引导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更多去观察生活。2、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如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是先讲授方案,或边教边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被动的角色,照方抓药,没有多大兴趣,对实验中要注意的细节一知半解。为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作了如下尝试:在学习认识了物质的量的浓度以后,做了下列四个环节的活动:第一个环节:出示各装有51mL水的 10 mL、50 mL量筒各一个,提出问题,哪一个更准确,说明理由。学生稍加思考,就能得出结论,管径细的准确。教师追问,我们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能常体积会有数量亳升,怎样能做到容积大一点而又精确一点呢,在学生略加思考后,有学生提出在有刻度线的地方细一点,把下面做大一点,在肯定了学生这个积极的想法后,教师用动画演示变化过程,再出示实物样品,特别引导学生观察标度和刻度。第二个环节:将学生若干组,每组有一包称量好质量为2.5g的CuSO4 5H2O晶体,以及其它必要的的仪器、药品。告知学生将这包样品设法全部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配制成100mL CuSO4溶液,其浓度就为0.1mol/L,让学生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选用CuSO4 5H2O晶体,是因为溶液呈蓝色,便于观察残留液。)这时教室里可热闹了,有的组拿起仪器就做,有的组稍加思考后统一了意见也做了起来,此时教师注意观察各组学生的操作方法而不加干涉。待各组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小组介绍经验:小组1:将CuSO4 5H2O晶体转移至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混合均匀即可。小组2:将CuSO4 5H2O晶体在烧杯中溶解后,倒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线即可。小组3:在小烧杯中溶解CuSO4 5H2O晶体,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并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洗涤后的溶液也要倒入小烧杯中,再加水到刻度线。第三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找出最好的方案,并对一些细节进行追问:如:为什么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生答:因为溶解时有可能吸热或放热,而容量瓶的刻度是在“20时才准确的。你是如何想到要洗涤的,生答:烧杯里有残留液,此时其他学生根据他的回答自然又想到了观察溶液颜色的问题,又有了新的发现。第四个环节:师生共同总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过程,并得出建议事项:下列是教学中来自学生的建议:建议1:在小烧杯中溶解,注意蒸馏水要适量,因为还要转移后还要水洗涤;溶解后液体恢复至室温后再转移,以免影响容量瓶的精度。建议2:转移的玻璃棒的位置要特别留意,不能使液体洒出来也不能从刻度线以上部分流下。建议3:转移后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因为还能观察到蓝色残留液。建议4:转移后加水,液面上升越来越快,要适时减速、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建议5:观察到容量瓶中液体上下蓝色深浅不一,故需要摇匀。建议6:摇匀时要上下颠倒,因此要防止活塞漏水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回顾实验的基础上,开出仪器清单,并交流体会。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也没有过多的顾虑,成功者享受到喜悦,有欠缺者在羡慕成功者的同时会对自己原有的缺陷自我修正,如有的同学在谈体会时就说到:溶液的配制要统筹兼顾,比如溶解时加水不能太多;.容量瓶是为了应用而设计出来的,我也可能对它再改进;.转移液体的操作要求比较高,应该多加练习等等。让学生在自我检查和反思中学习在高一化学第一、二章学习完后,我们安排了一节复习课,我们大力改进传统的复习课做法,避免了复习课炒冷饭,师生都感到心理疲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节课共分为五个活动环节:一、我掌握的情况:通过六个诊断性选择题及以下表格让学生自主诊断知识能力要求(请同学们逐条自我检查。对不清楚的知识及时参考课本,并画出书中重要提示。)掌握情况好中 差1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2初步学会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3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4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5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6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7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8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9能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逐步理解物质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10能配平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学会用单线桥、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由于指向目标明确,学生能积极自我诊断,不清楚时查书,并找出了查书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此时学生产生了积极解决问题的愿望,因此我们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第二个环节。二、讨论与交流:在自我检查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并要求每个小组根据交流的情况,提出本组对学习第一、二章内容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再由教师对问题分类后组织学生讨论或讲解,最后由全班评出最佳问题。当学生感觉到问题解决,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我们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性的问题,进入了第三个环节。三、我运用,我提高案例1.草木灰中提取钾盐。1.资料卡片:.从草木灰中发现钾。.在工业上纯碱用途极为广泛。而在古代,人们虽曾先后学会了从草木灰提取碳酸钾和从盐碱地及盐湖等天然资源获得碳酸钠,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大田作物的秸杆柴草树木的根枝茎叶燃烧后剩下的灰分,统称为草木灰。习惯上将草木灰视为钾肥,实际上它是以钙、钾为主,含有多种养分的肥料。草木灰中钾的形态主要是碳酸钾,其次是硫酸钾,氯化钾较少俗称“三钾盐”草木灰的钾约90能溶于水,是速效钾肥。思考:为免引起养分流失,在贮存、施用草木灰时应注意什么事项?2.草木灰中提取钾盐原理:步骤:(草木灰)溶解 (得到钾盐)仪器: 操作注意事项:思考:为了加速溶解,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钾盐的验证设计方案逐一验证所得钾盐中的碳酸钾、硫酸钾和氯化钾。4.各钾盐含量的探究对所得钾盐(假设该钾盐完全由K2CO3、K2SO4和KCl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称取一部分所得钾盐,其质量为ag,加入烧杯中至完全溶解。逐滴滴加物质的量浓度为bmol/L的BaCl2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消耗BaCl2溶液的体积为c mL。所得沉淀是(填化学式) 。(2)另称取相同质量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所选用针筒的最大刻度值应大于或等于 mL。(设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3)打开活塞逐滴加入稀硫酸,至没有气泡产生为止。针筒中收集到气体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mL(滴入稀硫酸的体积及针筒活塞的内壁的摩擦力忽略不计)。设称取的每份样品中的K2CO3、K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且没有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列出如下算式:x=VmL/22400mLmol-1,则依据的原理是 。观察(1)所得沉淀化学式,请完成下列算式:x+y= 。由上述两算式,通过计算,得出钾盐中的K2CO3、K2SO4和KCl的质量分数。案例2.氯化钠的水溶液和氯化钠与酒精混合液探讨。1.分离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取氯化钠固体用什么实验方法?从氯化钠与酒精混合液中获取氯化钠并回收酒精用什么实验方法?思考:这两种实验方法(原理、设备等)异同点是什么?2.分类 分别用激光笔照射氯化钠的水溶液和氯化钠酒精混合液,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光束照射时的现象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酒精混合液得出什么结论?思考:溶液与胶体本质区别是什么?案例3.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1.资料卡片.安全火柴的火柴盒侧面涂有红磷(发火剂)和Sb2S3(易燃物)等,火柴头上的物质一般是KClO3、MnO2等氧化剂和易燃物如硫等。当两者摩擦时,因摩擦产生的热使与氯酸钾等接触的红磷发火,并引起火柴头上的易燃物燃烧,生成一定量的二氧化硫。2.检验火柴头中的氯元素的存在建议:考虑怎样把氯酸钾中的氯元素转化为Cl-,然后检验Cl-,或直接检验ClO3-。思考: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你设计一种方法把氯酸钾中的氯元素转化为Cl-?方案二:将34根火柴摘下火柴头,再将火柴头浸在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稀硝酸溶液和NaNO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氯元素。KClO3 + 3NaNO2 + AgNO3 = AgCl + 3NaNO3 + KNO3分析这个反应,体会NaNO2在反应中的作用。将它改写成离子方程式,体会AgNO3在反应中的作用。通过以上三个新情境题的分析讨论,将相关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有效教学,一个热门话题,需要我们在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在实践中提升,真正能做到:教是具有创造性的、启发性的教;学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过程是师生的心灵交流,是生活的体验,是高质量、高效益的知识信息网胳建构的过程。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