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基本概念和规律.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25373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上册基本概念和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二物理上册基本概念和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二物理上册基本概念和规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量物理量符号单位 单位符号 公式 质量m千克kg m=pv 温度t 摄氏度 C 速度v米秒 m/sv=s/t 密度千克米 kg/m=m/v 力(重力)F牛 NG=mg 压强P帕斯卡(帕 ) PaP=F/S 功W焦耳(焦)J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基本物理常数真空中光(电磁波) 速c=3108米秒15C空气中声速v=340米秒 物重与质量的比值 g=9.8牛顿千克初中物理基本概念第二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m,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米=10分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 1米=106微米=109纳米。6、特殊测量方法: (1 ) 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 ) 平移法:方法如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及身高。(3 )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 估测法: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7、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对于整个宇宙来说,一切物体都处在运动中,这就是运动的绝对性;但生活中我们所说的运动都是指相对与某一物体而言的,这里所说的运动具有相对性;静止也是相对与某一物体而言的,所以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或静止,都是以某一物体作标准来说的,被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8、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关系:1m/s3.6km/h,注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即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是不变的,与路程和时间无关,不能说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平均速度:某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v=s/t注意:平均速度必须是指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或者是指某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除匀速运动外,各时刻的速度都是不同的;平均速度在数值上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9、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使用前“三看”:1)零刻线;2)量程;3)分度值使用时“五会”: 1)会选(根据精确度选取);2)会放(零刻线磨损时应以某一刻度为零点,放正不倾斜,尽可能贴近被测长度);3)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不斜视);4)会读(除读出精确分度值外,还要估读分度值的下一位);5)会记(应注明单位)。特殊长度测量方法:目测法;手测法;步测法;平移法;化曲为直;化直为曲;集小成多;化整为零。10、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产生原因:与人、工具、环境有关;减小方法:选用更精密仪器,改进方法。有效途径: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注意:四舍五入的原则,结果应与一次测量的位数相同)。第三章 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快。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传递能量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加强原声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7、人的听觉频率:20HZ-20000HZ, 发生频率:85HZ-1100HZ第四章 光的反射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8、平面镜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 应用:潜望镜第六章 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4凸透镜成像(1)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 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5、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第七章 力1、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单位:牛顿(N) 力的作用效果:指力作用后的结果,包括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三要素中任一因素改变,作用 效果 就要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以把静止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力的图示:1)确定研究对象、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作用线;3)线段末端标明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注意:力的作用点可画在起点也可在终点(一般可以集中画在重心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且大小计算到箭头末端;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力越小,线段越短。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定律是由实验推理出来的,不可能有实验证明此定律,但不能因此怀疑它的真实性。“没有受到力”在自然界是没有的,但总可找到某一方向上不受力或受力为零的情况,这就是定律揭示的意义。没有力的作用,物体仍可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静止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运动物体有保持运动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无论固体、液体或气体,也无论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力的大小、是否运动无关;是物体的固有属性。4、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受力物体不一样,相互作用力与平衡无关。5、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管是否静止和运动,都受到重力作用。通常把重力叫做重量。方向:竖直向下;重力作用点:重心处(材料均匀的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位于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物体重力的集中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联系:Gmg,g9.8 N/kg;区别: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称,重力用测力计测量;同一物体的质量在任何位置均不变,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重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6、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产生弹力。弹力的表现形式: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提力等。弹簧测力计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大;构造: 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及外壳;使用: 观察指针是否在零点;注意测量范围;读数时应让视线垂直与刻度面;防止指针或弹簧与外壳接触。7、摩擦力:两接触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产生条件:1)两物体必须直接接触;2)两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缺一不可。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能理解为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用滑动代替滚动。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如润滑油、气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