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2155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科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科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王同学在历史辨析栏目中看到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A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 . 东汉蔡伦发明和改进了造纸术C .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改革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D .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在隋朝时完成2. (2分)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并为其统一中国而奠定坚实基础的主要是( ) A . 实行商鞅变法B . 实行分封制C . 推广牛耕D . 推广铁农具3. (2分)任用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A . 孝文帝B . 秦始皇C . 秦孝公D . 齐桓公4. (2分)中国经济时报报道:“没有都江堰就没有锦绣四川,就没有两千多年的天府之国。”修筑这一工程的是( )A . 大禹B . 李冰C . 商鞅D . 管仲5. (2分)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商鞅改革经济方面措施的是( ) A .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 .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C . 统一度量衡D .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兔除徭役6. (2分)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 使用的铁农具最多B . 使用牛耕最普遍C . 兴修水利工程最多D . 商鞅变法最彻底7. (2分)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 . 管仲B . 齐桓公C . 孙膑D . 商鞅8. (2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中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 ) A . 商鞅B . 李冰C . 秦穆公D . 晋文公9. (2分)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封建国家,主要是因为( ) A . 商鞅变法B . 牛耕的推广C . 铁制农具的运用D . 都江堰的修建10. (2分)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 . 改革土地制度B . 奖励军功C . 重视农业D . 建立县制11. (2分)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体现是封建性质改革的是( ) A . 承认土地私有B . 建立县制C . 奖励军功D . 奖励耕织12. (2分)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B . 加强刑罚C . 奖励军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D . 推行县制13. (2分)史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宗室贵戚多怨望”的关键原因是( )A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 . 秦孝公去世,失去政治支持C . 废除旧贵族特权D . 建立县制14. (2分)按照因果关系排列一下顺序( )商鞅变法 私田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战国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A . B . C . D . 15. (2分)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 A . 开创分封制B . 任用商鞅变法C . 任用管仲为相D . 提出“尊王攘夷”16. (2分)造成“商君虽死,秦法未败”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A . 变法迎合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B . 变法顺应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潮流C . 变法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D . 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17. (2分)“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 ) A . 儒家B . 道家C . 法家D . 墨家18. (2分)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 . 处死商鞅是为顺应民心B . 秦孝公去世是商鞅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C . 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旧贵族利益D . 太子彻底废除了商鞅变法的全部措施19. (2分)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 ) A . 建立县制B . 奖励耕织C . 奖励军功D . 严刑峻法20. (2分)根据商鞅制定的法令,秦国有很多人获得国君奖赏的爵位和土地。这些人获得奖赏时的身份应该是( )A . 农民B . 军人C . 商人D . 铁匠21. (2分)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B . 分封制度基本瓦解C . 诸侯混战破坏经济D . 改革图强成为风潮22. (2分)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朋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 . 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 . 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 . 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 . 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23. (2分)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展示了文物“商鞅方升”并介绍了它的前世今生这一文物是商鞅变法中哪一项举措的佐证( ) A . 加重刑罚B . 奖励农耕C . 推行县制D . 统一度量衡24. (2分)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 . 诸子百家:中华文化的源泉C . 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 . 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25. (2分)据史记记载:商鞅在秦国辅助秦孝公十年间,贵族们都很怨恨他,最终导致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 . 承认土地私有B . 允许土地买卖C . 奖励耕织D . 规定按军功授爵26. (2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承认土地私,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建立县制A . B . C . D . 27. (2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 . 建立县制B .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C . 奖励打仗有功的人D .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28. (2分)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 . 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 . 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 .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D . 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9. (2分)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柏杨曰:读通鉴论历史中说道:“商鞅变法,并不是变出一个原子弹,也不是物质上的改革,而是制度的、社会的、教育文化的,基本上的改变,他成功了。”其中“制度”发生改变指的是( ) A . 原始社会变成奴隶社会B . 奴隶社会变成封建社会C . 封建社会变成资本主义社会D . 资本主义社会变成社会主义社会30. (2分)商鞅进行变法时,秦国的国君是( ) A . 秦始皇B . 秦孝公C . 秦穆公D . 秦庄公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110分)31. (25分)中国古代的改革值得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孝文帝召见群臣说: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材料三: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北师大版教材(1)材料一与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有关?“坏井田,开阡陌”指的是这次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材料一中的哪一句体现这次改革的作用? (2)材料二,三共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依据材料二概括这次改革的措施。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汉化措施有什么重大历史影响? (3)从以上中国古代社会改革的成功,对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32. (20分)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深刻影响了王朝的兴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君,废并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矣。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用材料中原话指出“商君”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效果。 (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一观点正确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3)材料三中的“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材料三评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国家走向富强的重要途径。 33. (20分)2009年12月以来,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在全国多家电视台热播,激发了人们对两千多年前那段历史的浓厚兴趣。在秦国由弱到强直至成为“大秦帝国”的过程中,下列两位人物起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1)与材料一中有关的人物主持的那次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变法的措施中,奴隶主贵族最反对的应该是哪一条?为什么? (2)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但他本人却惨遭旧贵族车裂之刑。从这个事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3)材料二中李白所提到的“秦王”是谁?赞扬的是他的哪一历史功绩? 34.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中出土的这些石农具表明当时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铁器的使用为当时哪一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创造了条件。这一著名水利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 (2)在推动“社会在大变革”中,最彻底的一次改革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通过对以上几个历史时期的问题的探究,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35. (15分)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秦国哪一位国君的支持?他的变法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2)概括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材料三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你认为商鞅变法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110分)31-1、31-2、31-3、32-1、32-2、32-3、32-4、33-1、33-2、33-3、34-1、34-2、34-3、35-1、35-2、3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