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作主题党课讲稿范文(汇编)

上传人:文人 文档编号:253486116 上传时间:2025-01-0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工作主题党课讲稿范文(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金融工作主题党课讲稿范文(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金融工作主题党课讲稿范文(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工作主题党课讲稿范文(汇编)目录:1、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2、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3、传承红色金融基因开创人民银行基层行履职新局面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篇一同志们: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加强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谋划,推动金融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构成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近期出版的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一书,分xx个专题,收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xxx段。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事关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要锚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摘编第一、二专题,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言理财者,决不能治平天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金融发展最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我国金融发展的重大成就,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改革开放xx多年来,我国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没有发生金融危机,这在全球大国中是唯一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确保金融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金融系统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是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中央金融委员会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金融工作的指挥部,要带头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在重大问题研判、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风险应对、中央和地方金融工作协同等方面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建设搞得好不好,事关金融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决定金融事业成败。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关键是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并融入到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全过程,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关键是落实属地责任。各省级和符合条件的市级党委金融委员会、金融工委和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在办事机构上实行“三位一体”,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强机构党的建设、防范处置风险、做好地方金融机构日常监管上来,特别是要把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担起来,营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生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加深对金融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要坚持“三个过硬”标准,发现、培养、使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注意培养金融高端人才,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国家兴衰,金融有责。当今世界,金融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金融对强国建设的作用更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从历史经验看,大国崛起离不开强大金融体系的关键支撑,如果金融搞不好,甚至爆发金融危机,那么经济发展必然受到重挫,现代化进程可能迟滞甚至中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系统要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领导金融工作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xx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借鉴吸收各国金融发展经验,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其基本要义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创新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应当长期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金融业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我国虽然已是金融大国,但总体上大而不强。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什么是金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一是拥有强大的货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外汇市场广泛使用,具有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二是拥有强大的中央银行,有能力做好货币政策调控和宏观审慎管理、及时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三是拥有强大的金融机构,运营效率高,抗风险能力强,门类齐全,具有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四是拥有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能够吸引全球投资者,影响国际定价体系。五是拥有强大的金融监管,金融法治健全,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中拥有强大话语权和影响力。六是拥有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一是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二是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三是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四是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五是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六是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工作要正确把握金融本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摘编第三、四专题,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重大问题的深刻阐述。金融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与一些国家金融为资本服务、为少数有钱人服务的本质截然不同。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导致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我国金融事业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聚焦民生重点领域,不断开发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注重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推动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发挥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用,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金融服务水平,鼎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增强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要坚持金融惠民导向,为社会事业发展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开发更多满足群众医疗、养老、教育培训等方面需求的金融产品,努力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和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缺少强健的实体经济支撑,金融繁荣只会是“虚胖”。金融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中才能实现自身持续健康发展。如果热衷于自我循环、自我膨胀,金融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迟早酿成危机。古今中外,因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带来危机的实例不胜枚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金融必须守好服务实体经济本分,推动高质量发展,决不能脱实向虚。要扎根于为实体经济服务、适应消费者和投资者需要进行金融创新。不能搞偏离实体经济需要、规避监管的“创新”,不能盲目扩张金融机构,不能大搞资金体内循环和脱实向虚,更不能搞庞氏骗局。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有效保护不断积累的社会财富。全面提升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我国金融机构门类齐全,关键是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各司其职、各展所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金融业发展规律和特点,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好。要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转向内涵式发展。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要优化融资结构体系,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要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优先满足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类金融机构都要坚守初心、回归本源,做优主业,做精专业,切实增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要突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从一味追求高回报转向在风险可控条件下追求合理回报,从满足大批量、规模化需求转向更重视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需求,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价值和利润。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系统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金融要迎难而上、聚焦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统筹运用好股权、债权、保险等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支持做强制造业。绿色金融要乘势而上、先立后破。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和产品体系,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的研发、投资、推广运用,继续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企业转型过程中防范化解风险,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有力支撑。普惠金融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持续完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政策体系,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投入,支持牢牢端稳粮食饭碗、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进金融机构服务方式,让那些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金融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养老金融要健全体系、增进福祉。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有针对性地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数字金融要把握机遇、重视安全。金融机构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保留必要的现金等传统金融服务方式。金融监管要广泛应用金融科技,提高数字化监管能力和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力。积极稳妥推行数字人民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三、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增强忧患意识,做好风险防控,增强金融体系韧性。摘编第五专题,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深谋远虑和系统谋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金融风险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特别强,处理不善还会引发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等。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把住了发展大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要从政治大局出发,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同风险赛跑的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基础上,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强化安全能力建设,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既有管理和分散风险的功能,又自带风险基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抓住人、钱、制度三个关键,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管住人”,就是要管住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监督管理,加强金融领域反腐败力度。“看住钱”,就是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实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使所有资金流动都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视野之内。“扎牢制度防火墙”,就是要完善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运行、金融治理、金融监管、金融调控的制度体系,规范金融运行。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我国金融体量和复杂程度今非昔比,风险的系统性关联性大大增强。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现代化进程往往就被迟滞甚至中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是防控风险的重中之重。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标本兼治,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保持财政金融稳健运行,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把握好三个关系。一是权和责的关系。要坚持金融事权在中央的基本原则,明确中央和地方职责分工,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二是快和稳的关系。当局部领域或个体机构金融风险极速爆发、损失持续扩大时,必须优先快速灭火;对于区域性风险,特别是长时间积累的问题,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重中之重是防范系统性风险,措施要及时,力度要够大,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三是防和灭的关系。要主动防火,治未病、抓前端,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要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落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责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将金融乱象、金融泛化阻断在萌芽状态,决不任其野蛮生长;对非法金融活动要群防群治,及时发现认定,果断出手,打早打小,斩草除根。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金融是最需要监管的领域,金融监管体制和能力要适应我国金融体系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要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扭转重发展、弱监管和风险击鼓传花、捂盖子的积弊,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补足监管法规短板,下大气力整治金融乱象、规范金融秩序。要加强监管协调,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行为监管两手抓、两手都硬、两手协调配合。要统筹金融管理资源,加强基层金融监管力量,强化地方监管责任,做到抓小抓早、防微杜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切实提高有效性。要树立全局意识,从全口径出发加强各方面统筹协调,实现所有金融活动监管全覆盖、无例外,提高金融风险综合防控效果。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处理好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一时看不准、没有把握监管好的金融创新,可以先局部试点试验。要强化监管科技运用,增强监管穿透力,打造监管千里眼、顺风耳。要强化事前事中监管、早期干预纠正,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对监管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的,要严肃追责问责。金融监管是系统工程,加强金融监管必须集中统一、协调配合,不能各唱各的调。各方面要齐抓共管,加强监管协同,形成强监管、防风险的铜墙铁壁。四、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党的二十大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为优化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实现经济行稳致远。摘编第六至第十专题,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金融的安全靠制度、活力在市场、秩序靠法治。要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健全市场规则,强化纪律性。要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这一点上不能动摇。要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强化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加强市场资金流动监测,着力规范市场秩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根本目的是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律和市场规则体系,有禁必止,违法必究,保障金融市场健康运行。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健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法律工具箱。要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建立定期修法制度,不断适应金融发展实践需要。要加大金融法制执行力度,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金融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都要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金融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理健康的金融结构是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并有效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前提。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关系,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融资结构,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要完善机构定位,坚持大中小相结合,促进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形成合理的金融体系。要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遵循市场规律,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对中小金融机构要严格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推动兼并重组,实现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要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要促进金融机构专业化,突出并做优主业。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纵观历史上和当今的金融强国,都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有序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更好利用全球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要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领域要加快推进。要稳步推进准入后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要统筹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对外开放必须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必须以我为主,把握好开放的节奏和力度,切实提升金融监管能力,以更高水平风险防控保障更高水平金融开放。要补齐制度短板,完善资本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方式,确保监管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推动和引领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新兴领域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规则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经济运行是个动态的过程,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走中国特色金融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稳”和“进”要相互促进。稳是大局和基础,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积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xx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守好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根和魂。一要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金融行业以信用为基础,更要坚持契约精神,恪守市场规则和职业操守。二要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盈利性双重属性,金融行业要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金融与经济、社会、环境共生共荣。三要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金融行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稳健审慎经营,既看当下,更看长远。四要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关键是解决好金融为谁服务、为什么创新问题,紧紧围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便利人民群众推动创新,不能搞伪创新、乱创新。五要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要严格遵纪守法,遵守金融监管要求,自觉在监管许可的范围内依法经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结合学习摘编,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篇二同志们:“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金融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正确理解这一部署并推进金融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围绕该主题进行讲解。要正确认识这一主题,首先要正确认识我国金融发展的历史方位,了解金融工作未来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最关键的就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2024年,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正式出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正确理解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涵盖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方方面面。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4年1月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对我国金融工作作出了系统全面阐述。(一)金融工作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用三句话强调了金融的重要性。第一句话: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如果金融血脉不畅通,国民经济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国家要强大,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强大的金融是做不到的。第二句话: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国式现代化没有资金的支持,没有信用的支撑,是做不到的,而资金和信用要以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前提。第三句话:国家兴衰,金融有责。国家要强大,金融得强大。金融责任非常重大。(二)中国金融发展之路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们知道金融对国家发展、对现代化建设极其重要。怎样认识中国的金融发展、金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1.道路中国的金融发展之路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它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但更为重要的是,它立足国情,独立自主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的中国金融发展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面向未来,中国金融要朝着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前进。这条道路连接着中国金融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我们要认真系统研究的重要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有一系列丰富的阐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体现在“八个坚持”上。2.目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未来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是金融工作的目标。围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金融工作目标,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有一个重要概括,就是一个基础(强大的经济基础)+六个强大(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这是金融强国的核心特征。3.任务围绕金融工作目标,金融强国要实现金融的强大,就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包括六大体系建设: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这是我们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主要任务。4.主题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金融而言,也是如此。我国金融规模很大,但是还不够强,仍存在很多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金融多元化的需要。因此,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金融工作的主题。要围绕这个主题做好各项工作,就要做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五篇大文章做好了,就能有效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5.主线金融工作要围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推进。我们面临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是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多了,而是供给不能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所以要从供给侧入手,用改革的办法推进金融业的结构调整,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这样血脉才能畅通,供需才能更好地匹配,金融发展的健康程度和稳定性才能提升。6.支撑金融工作要做好,还需要一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金融队伍,这支队伍要具有纯洁性、专业性和战斗力,这事关金融强国建设的成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国内的形势错综复杂,我们不能低估忽视金融风险。建设金融强国,促进金融发展,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风险,这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抓住这个重点,稳住金融的整体形势,有效防控风险,我们才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刻都不能动摇。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丰富内涵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即“八个坚持”。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漫长征途中,我国金融体系在动员资金、配置资金、管理风险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血液。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历史逻辑是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逻辑之中的,必须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丰富内涵。我们要从大格局、大处着眼,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着眼,来理解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一)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领导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拓出来的金融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党的领导嵌入国家治理中,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不断地转化为金融治理的效能,成功开拓出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二)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初心使命。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不断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资金需求、信用需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通过发展红色金融来推动根据地的经济发展,保障根据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生产物资的供给,为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为了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了“大一统”金融体系,为经济发展、经济赶超服务。改革开放后,金融也相应地从计划转向市场,从相对封闭走向开放。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强调金融也要高质量发展,经济和金融始终是共生共荣的,金融和现代化建设始终是相互呼应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两大奇迹,即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富有本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金融发展对创造两大奇迹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这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三)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本途径。我们能开拓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这条道路的“魂脉”。当代中国具体实际提出了金融发展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提出了现实需求,指明了努力方向。比如,如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可持续的金融资源支撑,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如何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维护金融稳定?如何深化金融改革,进而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代金融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金融实践和金融理论,包含大量的真知灼见和可供汲取的营养和智慧,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脉”所在。“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是“八个坚持”。“八个坚持”体现了中国特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是体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整体。我们从四个层面来理解“八个坚持”。其一,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本遵循,也是最大特色所在,体现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探索金融发展道路的历程表明,我国金融发展的重大成就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依然是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最大底气所在。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其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展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立场,体现了金融工作的人民性。金融发展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我们党的宗旨决定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谋划金融工作、实施金融政策时,要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增进民生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三,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金融要服务好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贡献,同时要防风险,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只有不断发展、把蛋糕做大,我们才能增强抵御风险的底气;如果没有防控好系统性风险,酿成了金融危机,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这条底线,发展是最大的安全,安全又是发展的前提,两者不可偏废。其四,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就是要不断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改革,为金融创新发展提供轨道;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地用改革的办法推动金融结构调整,为发展提供动力,这两条都是讲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在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安全,树立安全发展意识,守住安全底线,这是讲稳定和改革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金融工作必须先稳,在稳定的前提下谋求进取,谋求质量的提升、结构的优化、动能的转化,这也是稳中求进的核心要义所在。归根到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就能够为我们实现目标,完成促发展、防风险任务作出贡献。三、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一)金融强国需要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经济和金融始终是共生共荣的,我们要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经济强金融就得强,两者要相互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由此可见,经济与金融是辩证关系,相互影响。先来看“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决定金融能否兴旺强盛的主导性、基础性因素。没有雄厚的实体经济基础和稳定的经济运行作为根基,金融发展便无所依托,成为无本之木。再来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服务性、支撑性作用,必须让金融部门更有效地动员资源、配置资源,更好地管理风险,才能推动经济的强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两者相互支撑,经济要强,金融得强,金融强大又会为经济的强大作出贡献。(二)金融强国的六大关键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这“六个强大”是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要素,下面我们从三个层面进行阐述。第一,从宏观层面看,也就是“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货币是金融的基础,强大的货币就是金融强国的基础。我国要真正成为金融强国,就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强国的货币应当成为重要的计价货币、支付货币、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从而使得金融强国的国家信用成为全球信用。强大的中央银行与强大的货币紧密相连。金融强国的中央银行,必须能够通过货币的发行动员全球资源,通过科学稳健的金融宏观调控稳定本国与世界经济金融运行,通过高质量的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第二,从微观层面看,也就是“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的微观细胞,一国金融实力的壮大,需要以强大的金融机构为基本支撑。一流的金融强国,会有一流的商业银行、一流的投资银行、一流的保险公司等。强大的金融机构必须能够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力争夺国际金融体系当中某一领域的话语权、影响力和定价权。当前,中国在某些领域拥有全球排名很靠前的国有大行,但还不够,我们还要建设一流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集聚全球优质金融资源,为世界金融体系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它是金融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清晰反映出英国走向金融强国的轨迹;而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也与美国的金融强国历程紧密相连。在我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征程中,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第三,从保障角度看,也就是“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强大的金融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重要保障。在金融强国建设中,要根据本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结构特征和风险演进状况来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打造现代化金融监管体系,使监管能力建设与金融创新步伐相匹配,成为保障金融强国建设的“定海神针”。金融强国建设,关键在于人才。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强大金融人才队伍,是金融强国建设的主力军。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人才培养、使用和交流机制,优化金融人才队伍结构,改善金融人才发展环境,推动我国金融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归结起来,“一个基础”和“六个强大”,构成了我国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目标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建设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这是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核心目标任务。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一)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特点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既有中国特色,同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三大特点。其一,适应性是指金融体系的建设发展要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方向相契合,体现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使命。其二,竞争力是指金融体系履行自身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根本所在,这种竞争力既要与过去比,也要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相比,这是衡量金融工作做得好不好的重要维度。其三,普惠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过去,人们一度认为金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但普惠金融理念告诉我们,金融要为大众服务,满足普通百姓、中小微企业等群体对于金融的多样化需求,体现共享发展、共同富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如果说适应性与竞争力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共同特征,那么普惠性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二)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六大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提出,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1.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金融宏观调控首先是货币政策,我们的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为经济运行提供稳定器的作用,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水平、价格水平相匹配。在保持总量稳定的同时,推动结构性货币政策进一步优化,在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调控的基础上,打造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其为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各种类型的结构调整服务,为特定领域的发展建设提供资金。利率是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的重要调控变量。要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供求决定利率的机制。货币当局调节利率会影响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等市场主体,利率反映价值信号和金融资源稀缺性,要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由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反复博弈、交易和竞争来决定利率水平、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因此,建设一套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是做好金融宏观调控的基础性环节。此外,金融宏观调控不是宏观调控的全部,财政政策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很重要。要实现“1+12”的效果,不能相互掣肘。通过政府的财政手段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内需,同时改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在稳增长、稳经济的过程中发挥好协同配合的作用。2.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必须做到将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监管,没有法外之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监管作了很多方面的部署。一是健全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当前,金融风险在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领域比较突出,必须及时监测、发现金融风险的隐患和苗头,健全早期纠正机制,把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降低危机的处置成本。二是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要用法治化、制度化的方式推动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建设。我国正在制定金融稳定法,明确金融风险处置的触发标准、程序机制、资金来源和法律责任等,更好区分常规风险、突发风险和重大风险,落实处置工作机制,合理运用处置工具,确保金融风险可控、平稳。同时,在金融活动中,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者要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金融机构将消费者保护纳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和经营战略中,使金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这是完善金融监管的基础性工作。3.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怎么理解“结构合理”?一方面,金融市场内部包括不同类型,比如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它们的结构要合理;另一方面,制度结构也要合理。一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优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架构,研究制定包括科技、绿色、数字等重点领域在内的专项信息披露指引,建立分层次、差异化的信息披露安排,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包容性与适应性。二是统筹推进新三板基础层和创新层的制度创新,稳步扩大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的试点范围,健全各层次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型企业主阵地。三是完善不同市场板块的功能定位,设立多元化的、包容化的上市条件,推动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满足不同层次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帮助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支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面向世界金融发展大势,要加强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建设世界一流证券交易所,建立种类齐全、功能齐备、结构合理、风险可控的产品体系,推动股票、债券、基金和衍生品市场均衡健康发展。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冲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商品和要素跨境自由流动,提升资金跨境融通的便利化水平,实现境内外、本外币、离在岸联动,以及不同金融中心之间的联动。4.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要求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定位明确、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其一,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这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要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其二,中小金融机构。要引导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严格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严防不符合资质的中小金融机构进入金融领域增大风险隐患。其三,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要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区分开来,引导其回归主责主业,坚持“保本微利”原则,服务好国家发展、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其四,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和支持保障力度。其五,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对标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形成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行规则、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中国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品牌,助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5.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这一体系要为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提供具有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着重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一,科技金融。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发展更有包容性的金融市场体系,这也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二是建立知识产权融资保障体系;三是推进投贷联动模式,让投资和贷款联动起来推动创新发展。其二,绿色金融。要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绿色债券,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发展绿色交易市场。其三,普惠金融。引导各类慈善基金投入普惠金融领域;加强金融科技手段的应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升效率;探讨利用农村土地抵押贷款配套设施。其四,养老金融。一是为老年群体提供稳定的养老金;二是为老年人提供人文关怀,同时为其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三是为养老产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养老院、康养中心等领域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为其提供金融支持也是养老金融需要考虑的问题。其五,数字金融。一方面,用数字技术改造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数字鸿沟,使传统的方式和先进的方式并存,实现金融转型升级,更有包容性。6.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情况下,资金跨境流动有风险,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面临挑战。全球各国在数据存储和跨境流通方面开展激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