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7.2思想文化同步练习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21254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7.2思想文化同步练习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7.2思想文化同步练习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7.2思想文化同步练习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7.2思想文化同步练习B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下列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是( )A . 李大钊B . 陈独秀C . 鲁迅D . 孙中山2. (2分)“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 . 维新思想开始传播B .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 . 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D . 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3. (2分)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 . 求强求富B . 变法维新C . 共和革命D . 民主科学4. (2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A . 陈独秀B . 李大钊C . 胡适D . 鲁迅5. (2分)有学者认为:“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明显的偏向。”“新文化运动”的“偏向”主要表现在( ) A . 绝对否定传统文化B . 彻底批判专制独裁C . 坚决反对迷信盲从D .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6. (2分)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A . 魏源B . 严复C . 孙中山D . 陈独秀7. (2分)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 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 . 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C . 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 . 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8. (2分)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A . 林则徐B . 李鸿章C . 康有为D . 陈独秀9. (2分)当我们顺利地阅读着报刊杂志时,应该感谢那些最早把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改成通俗易懂的文字的先驱,他们是( ) A . 李鸿章等洋务派B . 胡适等进步知识分子C . 康有为等维新派D . 孙中山等革命派10. (2分)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 )A . 中国同盟会会员B . 新文化运动主将C . 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D . 中国共产党党员11. (2分)下列四个人物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A . 陈独秀B . 鲁迅C . 李大钊D . 毛泽东12. (2分)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次是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B . 提倡实业救国C . 物况天择,适者生存D . 提倡民主、科学13. (2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 . 新青年B . 文学改良刍议C . 狂人日记D . 药14. (2分)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A . 申报B . 中外纪闻C . 民报D . 新青年15. (2分)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 . 每周评论的创刊B . 新青年的创刊C . 科学杂志的创刊D . 天演论的发表16. (2分)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是( )A . “民主”与“科学”B . “民权”与“平等”C . “科学”与“平等”D . “民权”与“科学”17. (2分)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 . 庶民的胜利B . 敬告青年C . 狂人日记D . 孔子与宪法18. (2分)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存现在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维新党分别是指( )A . 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B . 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C . 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D . 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19. (2分)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以新青年为主阵地B . 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C . 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D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20. (2分)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中说道,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发展态势的是( )A . 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B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C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D .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二、 综合题 (共3题;共65分)21. (15分)【艰难起步的近代工业】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图一所对应的运动的名称,并用一句话概括它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2)图二的人物为挽回中国的利益,发展工商业而提出的口号是什么?(3)图三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请分析其形成原因。22.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开放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材料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1)试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2)材料二中的“一位老人”指的是谁?“画一个圈”又是指什么?其中在对外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是哪里?(3)材料三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4)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将近40年,请你就如何更好推动我国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23. (30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的措施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一反映的措施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3)根据材料二,严复维新救亡的理论来源于西方的什么思想?(4)根据材料二,严复维新救亡的理论来源于西方的什么思想?(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思想? 这一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有什么重要作用?(6)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思想? 这一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有什么重要作用?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综合题 (共3题;共65分)21-1、21-2、21-3、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3-5、2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