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20093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C卷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我国是最早发现人类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最早发现的人类元谋人位于( ) A . 北京境内B . 山东境内C . 陕西境内D . 云南境内2. (2分)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2018年)约90007000年。下列我国境内的古人类主要种植粟的应该是( ) A . 北京周口店人B . 浙江河姆渡人C . 陕西半坡人D . 云南元谋人3. (2分)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B . 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C . 大一统时代的到来D . 国家的分裂4. (2分)小刚同学在搜索一次传说时代的战役时,搜到了以下内容: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施,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小刚同学搜索的这次战役是( ) A . 涿鹿之战B . 牧野之战C . 阪泉之战D . 巨鹿之战5. (2分)老师让彤彤做组长。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娟娟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真是( )的再现啊! A . 推恩令B . 世袭制C . 禅让制D . 转让制6. (2分)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涿鹿之战 国人暴动 牧野之战 大禹治水A . B . C . D . 7. (2分)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周的历史时,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 A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B . 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C . 商王盘庚时曾迁都到毫D . 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8. (2分)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观察如图,可知当时实行( ) A . 皇帝制B . 分封制C . 郡县制D . 行省制9. (2分)关于甲骨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B . 是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C .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D . 它记载了周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10. (2分)下图是甲骨文“狗”字,它属于哪种造字法( ) A . 会意B . 象形C . 形声D . 指事11. (2分)下图所示成为主要耕作技术是开始于( ) 牛耕砖画A . 传说时代B . 春秋战国时期C . 秦汉时期D . 隋唐时期12. (2分)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王室衰微,下面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A . 铁制农具的使用B . 外族入侵C . 诸侯争霸D . 国人暴动13. (2分)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民的现象往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 A . 禅让制B . 分封制C . 郡县制D . 行省制14. (2分)春秋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 . 各国之间的争霸称雄B . 各国之间的合纵连横C . 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D .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15. (2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B . 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C . 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D . 得到统治者的支持16. (2分)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 使秦国富强起来B .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C . 得到了秦国国君的支持D . 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17. (2分)清人吴文锡描述中国古代一项水利工程:“龙是何年伏,江流滚滚来。神功名永著,山势斧分开。作堰敢辞瘁,慰农愧少才。眷言秦太守,一步一低回。”此诗的名字是:( ) A . 永济渠B . 灵渠C . 都江堰D . 大运河18. (2分)小明考试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相互转化嘛!”其中小明爸爸和爷爷的言论分别与下列我国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最为接近的是( ) A . 孔子、老子B . 孙武、老子C . 韩非子、老子D . 韩非子、庄子19. (2分)某同学以“仁”、“君子”、“礼”等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搜索古代典籍,他能检索出的著作是( ) A . 道德经B . 论语C . 墨子D . 韩非子20. (2分)诸子百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 ) A . 孟子B . 孙武C . 庄子D . 墨子21. (2分)“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秦朝改变这一局面的重大措施是( ) A . 实行郡县制B . 统一货币C . 统一度量衡D . 设置丞相22. (2分)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 焚书坑儒B . 修筑了万里长城C .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D .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23. (2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 A . 发展经济B . 武力掠夺C . 制度创新D . 科技强国24. (2分)下图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楚汉之争B . 八王之乱C . 大泽乡起义D . 黄巾起义25. (2分)“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影响了千万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中国人民,它出于中国历史上哪一次农民起义( ) A . 黄巾起义B . 陈胜,吴广起义C . 白莲教起义D . 国人暴动二、 综合题(共4个小题,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3分、第2 (共4题;共50分)26.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谁? (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明起源农业文明,请问: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文字的国家之一,请问: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 (4)每当我们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无不为我们优秀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充满着高度的文化自信。我们作为今天的中学生应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7. (13.0分)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四:“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1)据材料一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 (2)材料二方框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商君”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4)材料四反映西晋末年的历史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8.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材料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典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材料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2)战国时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什么主张?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4)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孔子同一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9. (1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鰥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材料四: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圆,礼义以为纪。礼记礼运(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中“轩辕”指谁?后人尊称他为什么?“平定蚩尤乱”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叫什么? (3)材料三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文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什么制度? (4)材料四中“天下为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从哪一历史人物开始的?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共4个小题,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3分、第2 (共4题;共50分)26-1、26-2、26-3、26-4、27-1、27-2、27-3、27-4、27-5、28-1、28-2、28-3、28-4、29-1、29-2、29-3、2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