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作业分层作业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1907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高段作业分层作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高段作业分层作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高段作业分层作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高段分层作业设计 在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广泛了,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一个班的孩子由于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成绩逐渐会拉开距离,特别是到了六年级下学期往往差异很大。出现了一部分同学求知欲增强,对知识十分渴求,总有一股生怕落后的不服输的劲头,学习很自觉;有一部分学生思想上想进步,但是每次费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七八十分;而还有一部分同学则出现惰性,怕辛苦,或因为知识的掉坎而自信心丧失,破罐子破摔,成绩出现较大滑坡。以五班为例:五年级不及格人数为5人左右,优秀生为28人,六年级上学期不及格人数为9人,优秀生为31人(五年级班级总人数为53人,六年级为58人)。综合看来,优秀生人数虽然增加了三人,但是百分比几乎没有增加,但学困生的比例增加幅度比较大。这时如果还用同一要求的作业去对待全体学生,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要么就是轻易达到学习目标“吃不饱”,做完作业后无所事事;要么就是绞尽脑汁写了一半;要么就是“太难不会做”根本就不动笔,好不容易交上来了也是“借鉴”别人的。这种统一的作业形式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因人制宜,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落到实处,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因此分层作业设计迫在眉捷。一、为了能够突显分层作业的优势,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分层准备。五班上学期90分以上的27人,85分以上32人,不及格的9人;七班21人,85分以上30人,不及格11人。从数据分析来看,两个班的学生的成绩都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中间地带的学生较少。应该通过作业让中间地带的学生向优生集中,提高优秀率,同时,通过基本题的训练让学困生能有所提高,避免因六年级的学习压力而产生的厌学行为而扩大学困生的面,在不扩大学困生面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学困生的数量。二、针对所教的两个班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虽然学生有差异性,虽然为了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作业要实行分层,但基础知识不能放手,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还是需要一定的基本练习作保障。例如本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前,我们只讲了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两个单元的内容,没有复习数与代数中的知识,而月考考到数与代数中的把一个大数“7012256”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这个最基本的数学知识点,竟有高达40%的人出错,其中包括10个优生。相类似的有关数与代数最基本的题有近二十分,学生在此失分比例较重,以致于第一次月考年级平均分有点失常。这就体现了数学基本知识的重要性。布置作业时既要巩固基本知识,又要能锻炼中上生思维、智力。所以作业设计分为三个层次:A:“必做作业”、B:“探究作业”、C:“挑战作业”。“ 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每个同学必须完成。A层的“必做作业”主要是针对学困生,让他们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作业”是指稍有难度的作业,在老师布置的几道题目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题目来做。B层作业让中间层的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后再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难度较大的题目提升自己的能力,时间长了,中间层的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慢慢向优生集中,提高整个班级的优秀率。“挑战作业”是指与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C层作业主要是针对优生,让他们能过此类题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每个同学在完成必做题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三、根据不同练习内容分层1、计算题练习中的作业分层在计算练习题中,设计的A层的“必做作业”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计算顺序,熟练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的简便运算。如(1)15.43.26.8 (2) (3)12 (4)()24 B层的“探究作业”同学在计算达标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运用运算定律,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如(1)+9 (2) 416 (3)22.86(6.256) C层的“挑战作业”为拓展题,以培养优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99996111146 (2)(70) (3)2007 2、空间与图形作业分层在几何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物体的特征、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通过不同的作业提高他们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圆柱和圆锥后,在进行单元复习后,进行了随堂小测试,设计了如下题目:A层:根据不同条件求圆柱的体积、表面积或圆锥的体积:(1)r=3cm ,h=5cm求圆柱的表面积 (2)d=8dm,h=10dm求圆柱的体积。 (3)c=12.56cm,h=6dm求圆锥的体积。B层:(1)一台压路机底面直径是1.2米,宽2米,一分钟转16圈,3分钟前进了多少米?压过的路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一根2米长的圆柱形木料,截去一段长2分米的小圆柱后,表面积减少了12.56平方分米,原来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C层:1、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直径10米,高9米,把这堆沙铺在公路上,公路宽15米,厚8厘米,能铺多长?2、甲乙两个体积相等的圆柱,两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之比为3:2,乙比甲高25厘米,两个圆柱各高多少厘米?通过这样的分层设计试题,学困生拿回自己的成绩单时脸上笑开了花,因为他们完成了第一层的作业大部分人及格了,居然还有人得了100分,不再像以往一样,因为后面的难题完不成而永远是不及格等着他们。而中间层也有人完成了C层的作业在100分的基础上再加了10分,比有的优生的分数还高,他们也沾沾自喜。而优生在完成了所有的题得了120分之后更是喜形于色。3、“解决问题”中的作业分层解答应用题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能力上的差别更加突出。要想提高全班同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作业上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学困生解决问题时,认真审题,理清解题思路,一定要分步解答;对中间层学生,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题意,并鼓励他们多做一些拓展性题目,努力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优生的要求是解答开放性题目时,提倡解法创新,做到发散思维。例如:五班男生25人,女生有2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一般的学生要求通过分析题意,找准“单位1”然后套用公式(大数小数)单位1,(25-20)25=20%,而对于中上层学生除了能掌握这种解法外,还要能理解这种解法:1-2025=1-80%=20%,这是把男生看作单位“1”。先求出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再求出此百分数与“1”的差,即为女生比男生少的百分数。再比如一桶油,笑笑家6天吃完了,还可以吃几天?除了看到这两种解法:(1)、6=9(天) 9-6=3(天)(2)6= 1=9(天)9-6=3(天)还欣喜的看到了这样的解法: 62(3-2)=3(天),这种方法是把分数与比相结合起来进行解答。把看作是2:3,整桶油平均分成了3份,吃了2份,还剩下1份,求出1份吃多少天也就是还可以吃多少天。课外,我还经常让优生当小老师,采取一帮一的方式,检查学困生的习题,如果学困生没过关,小老师再负责出几道相类似的题目给学困生做,直到过关为止。这样,既提高了学困生的解题能力,又提高了优生的综合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人人有提高。经过探索和实践分层作业,数学作业由单一的形式变化多形式的、开放性的、选择性的,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困生一天天在进步,他们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增强了自信心,不再总是等着别人完成作业后再去“借鉴”,他们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中间层的学生提高了解题速度和能力,有几个已跻身优生行列。优生在发散思维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总之,坚持“分层作业设计”这个思路,对我们的孩子的发展,对我们的教学效果的提高都会是“双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