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第一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1700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学段(56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认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继续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8培养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9培养读书做笔记的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10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11培养不懂就问何亲于搜集资料的习惯。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写字1准确认读217个生字。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节159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阅读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并注意默读的速度。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习作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课文3至4篇,共25篇。此外,每单元安排了习作一篇,共7篇;安排“练习”一个,共7个。继续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即“学和做”)1个。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承接前10册“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安排了“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两项习惯培养。2关于课文本册教材安排阅读课文25篇,其中韵文3篇、自读课文1篇。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共分7个主题单元,依次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课文语言规范,篇幅适当,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等训练。插图新颖精美,富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用钢笔描红,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意在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常用词语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读、抄、用,比较意思相近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增加词语积累,提高运用能力。四是阅读训练,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相机安排的“小练笔”。本册课本仍然采用“识写分流”的方法安排生字。要求学生能识会写的生字,排印在田字格内;排在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需学生认识,不列入生字考核范围。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了推荐一本好书的内容。本册推荐的是鲁滨孙漂流记,放在“我读书,我快乐”栏目中作专题介绍。意在激发阅读兴趣,真正做到“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3关于习作本册课文仍然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共安排了7课。每课习作的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都作了分析与指点,让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部分习作安排了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4关于练习全册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内容包括字词句训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及写毛笔字练习等,训练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练习设计上训练目标明确、要求适度、可操作性强,力求简约,既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为教师处理教材和设计教法提供方便。5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本册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以“读报和剪报”为话题,安排了“小组交流”、“做一做”、“考考你”、“学做剪报”和“成果展示”等活动内容。三、学生情况分析:六(2)班共有学生19名,男生 12 名,女生 7名。本班学生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端正,能够认真听讲,及时完成语文作业,学习习惯较好,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上课不够积极发言,反应不够灵活。2、学生书写不够认真,写字水平有待提高。3、学生写作水平一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较差。4、学生的阅读量较少,读书的范围较窄。5、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被动。四、教学措施:1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阅读中亲身体验、感受、探究、领悟文本,创造性的阅读学习文本,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审美的乐趣。 2教师利用好集体备课的时间,积极钻研文本,探讨教法与学法,依据教材确立专题讨论,并及时总结反思,以便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 3教师要充分利用重视综合学习的重要性;注重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运用;注意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文本学习与实践体验的紧密结合。 4在班级内开展“大阅读”活动,营造书香教室,让每一个学生都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5扎实进行语言训练,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6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五、教学进度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19.19.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9月1日上课29.59.7课文139.109.14课文2、3习作149.179.21课文4 练习159.249.28课文5、6习作2610.110.5中秋节、国庆节放假710.810.12课文7练习2810.1510.19课文8、9910.2210.26课文10、11我读书我快乐1010.2911.2习作3练习3 课文121111.511.9课文13、14习作41211.1211.16练习4课文151311.1911.23课文16、17习作51411.2611.30练习5 课文18、1512.312.7课文19、20、习作61612.1012.14课文21练习61712.1712.21课文22、23、1812.2412.28课文24、25习作7读报和剪报1912.311.11期终复习考试期末总结元旦放假序号:001-003教学时间:2012年9月1日9月5日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教学目标: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教具准备1优秀资料若干。2课外阅读材料每生一份。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人,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1)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南京历史文化的文章。请问同学们,老师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准备?(2)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等)2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3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干什么? (2)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2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 (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清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资料)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资料呢?(小组讨论,交流)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都是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4)编辑剪报。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三、引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观摩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收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二、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要求:(1)认真阅读材料。(2)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3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4学生小组交流所收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5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三、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重在鼓励,希望同学们宝在坚持,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第三课时一、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1齐读“不懂就问”。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4)看第5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5)看第5页右上方的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矧在做什么?二、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卜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5)留心处处皆学问。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三、发出号召,希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备课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一个习作,一个练习组成。其中四篇课文包括一首现代诗歌,两首古诗和两篇爱国文章。本组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题,篇幅短小有助于背诵。四篇课文揭示主旨的形式异彩纷呈,从题材上说我们爱你呀,中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是诗歌。而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则是记叙文。现代诗明快轻松,气势磅礴,古诗短小精悍,记叙文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得以彻底平复。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儿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之中,以一气贯注、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名作。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全文结构严谨,清晰有序,叙述有详有略。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是一篇写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肖邦的文章,主要表现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特征分析:六年级学生对祖国、对历史、对中外名人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知道的不全面,特别是对祖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民族精神缺乏了解,所以在领悟内涵感受人物特点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一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人物。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情感。3读懂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1在具体的语言中训练用词的准确性,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会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文中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4实际培养能力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能力上。三、教学准备:1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深入钻研教材,备好每节课。3让学生充分预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课时安排:1我们爱你啊,中国 2课时2郑成功 2课时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课时4古诗两首 2课时习作一 2课时练习一 3课时 序号:004-005教学时间:2012年9月7日9月10日教学内容:1、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1)小组讨论。(2)交流。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2思考:()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3指导有感情朗读。四、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2朗读课文。3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二、学习第二段1、学习第2节。(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4)有感情朗读第2节。(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6)朗读、背诵。(7)小结学法:朗读诗句,理解词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感情朗读,联系背诵。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三、学习第三段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四、朗读、背诵全诗五、作业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教学反思:序号:006-007教学时间:2012年9月11日9月12日教学内容:2、郑成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4仿写第五小节。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2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2检查生字词。读准字音。残酷 奴役 慷慨激昂 允许 铁甲舰 街头巷尾 融洽 酋长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指名读课文。概括课文重要内容。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四、作业布置:1读抄词语。2练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想一想: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2有感情朗读读第1-3小节。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后板书。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舰队绵延几十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官兵的勇猛善战: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4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喜出望外送来慰劳也送来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载歌载舞欢庆胜利)生自由练读。全班齐读。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1默读,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2齐读。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1齐读。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五、练习复述课文。1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2指名复述。3教师小结。六、仿写。1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出示句子: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总的来说,写战斗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战斗的气氛。4选择一部电影或电视片,播放有战斗场面的片段。当堂把其中的一个战斗的场面描写下来。七、总结全文。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台湾永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像李登辉、陈水扁这些民族的败类,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我们决不答应。教学反思:序号:008009教学时间:2012年9月14日9月17日教学内容: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2检查自读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深渊雾霭呐喊盛满疾驰蜡烛维斯瓦河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雾霭:雾气。疾驰:马车奔驰。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呐喊:大声喊叫助威。消逝:消失。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4指导分段。三、精读指导。1回答:“我”是谁?(波兰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文章哪一部分告诉了我们?(第一段)补充介绍: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句的钢琴家和作曲家。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2)指名读有关语句。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帮助理解: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深渊:原指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的苦难极深。3指导朗读。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范读,指名读,齐读。四、指导书写。邦:左右基本等宽。瓦:末笔是点。烛:笔画安排要匀称。肺:右边末笔是“|”。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不得不离开肖邦波兰)指名读第一段。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二、继续精读训练。1学习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4)交流并指导朗读。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2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6)交流。理解“彻夜”。(通宵,整夜)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自由读、指名读。(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同桌互背,指名背。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四、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1指句读。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1)什么叫“弥留之际”?(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4引读第6自然段。(1)理解“与世长辞”。(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五、总结课文,朗读全文。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不得不离开肖邦 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弥留之际的请求教学反思:序号:010011教学时间:2012年9月18日9月19日教学内容: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熟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2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会背诵两首古诗。3理解诗中表达的诗情,体会诗人的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重难点:熟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会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中表达的诗情,体会诗人的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 1激趣导入。 老师背诵春望。春望这首诗写出了身处战乱中的杜甫心灵深处对光明理想热切盼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杜甫的这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北,有人说它是老杜“生平第一快诗也”(板书)。大家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讨论明确:“快诗”,轻快、欢快、喜悦、快乐之诗。杜甫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歌以深沉、凝重、愁苦为主要特色,极少有如此欢快之乍,因此,这首诗在杜甫诗歌中显得非常难得。 那么,这首诗究竟“快”在何处,杜甫又是为何而“快”的呢? 2解题。 闻”,听说,听到。“官军”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黄河南北。题意为: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原来诗人是在听说唐王朝军队收复了安史叛军的大片土地这一大好消息后写下这首“快诗”的。从课文题目我们已经读出诗情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学。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2检查自学。 (1)读诗歌。 正音。 (2)说大意。 引导学生说说诗歌大意。 大意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c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老伴和孩子,他们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好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就径直奔向洛阳了。 3释疑解难。 4配乐范读。 5学生齐读。 三、精读感悟 三个层次,循序而进: 1诗人的心情“喜欲狂”。 从大家刚才的朗读中,老师已能感受到一种喜悦欢快,同学们认为诗中哪几个字最能反映诗人当时的心情? “喜欲狂”。 “喜欲狂”是惊喜、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的意思。 2诗人“喜欲狂”的表现。 诗歌中的哪些词语反映出、表现出诗人“喜欲狂”?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些词语找出来。 (1)自读自悟。 (2)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句,体会诗人的动作、神态以及诗人当时的情感。 “忽传”。 确切表现了捷报传来的突然。春雷乍响;山洪突发,一下子冲开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惊喜的洪流喷薄而出。 “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闻”紧承“忽传”,写诗人惊喜洪流的第一个浪头。意外的好消息,太让诗人感到惊喜万分了,刚刚听到就令诗人“涕泪满衣裳”。 一个“满”字蕴涵极为丰富,写诗人喜极而泣、悲喜交加。“涕泪满衣裳”这五个字以形传神,写尽诗人“初闻”捷报时的心理变化和复杂感情。 “却看妻子”。 诗人大喜过望,忘乎所以,等到“涕泪满衣裳”时回头拽寻妻子儿女的时候,他发现,他们哪里还有一丝的忧愁悲伤呵!喜讯传来,全家没有一个人不沉浸在喜悦欢乐之中。 反问句尤显诗人满眼皆喜。 “漫卷诗书喜欲狂”。 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诗人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读书破万卷的杜甫此时居然随手胡乱地卷起诗书而顾不上斯文了。 这是诗人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 “放歌”、“纵酒”。 “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52岁的诗人其实已经足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的了,可杜甫偏偏不仅“放歌”,而且 定要(“须”)“纵酒”,可见诗人真的是“喜欲狂”了。不,何止足喜欲狂啊简直就是喜而狂啊。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人经历了长时间的辗转奔波,漂泊异乡,一听到中原初定的好消息就想到赶紧“回家”,回到自己的故乡。这,似乎也不应该是52岁的人的正常反应了。如果说前句是写诗人的狂态,那么这句则是写诗人的狂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褒阳向洛阳”。 诗人一听到喜讯,就想到回家;一想到回家,心也好,人也好,似乎就已经在路上了。人在梓卅,心驰洛阳,诗人一口气列出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归心似箭,何其快速,千山万水脚下过,诗人飘然回到故乡。 (3)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感受到诗人喜悦以至于狂跃然纸上,如现眼前。请同学们朗读体验,并努力传达诗人的欢快喜悦之情。 停顿提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予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诗人为何“喜欲狂”?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情感的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尝试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讨论交流。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诗人自己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以叫到故土安度晚年,但是更重要的是。祖国从此重归统一,不再山河破碎,百姓从此安居乐业、免受战乱之苦了。这也正是杜甫的政治理想。 所以,诗人听到胜利喜讯之后的动作反应、感情变化,从喜极而泣到喜悦欲狂,从深层来说,都是出自杜甫内心深深的爱国之情,由白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同情。作者之喜,不是因为一己之喜、个人之喜,而是国家之大喜、百姓之大喜,反映出作者博大的仁爱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1朗读指导。 2背诵指导。 3总结全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 1导人。 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一生当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9 000多首。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 陆游(板书作者)。 2揭题。 陆游一生有诗近万首,你们知道他临终前的最后一首诗(“绝笔诗”)是怎样一首诗吗?示儿(板书课题)。3解题。人家看到题目“示儿”是怎么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 “示”:把事物摆出来给人看,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戈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那么,陆游临终前他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最牵挂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示儿诗。二、自主学习,韧读感知1学生自学。提出自学目标和要求:结台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已能读懂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教师相机点拨。2师生交流。 (1)读诗歌。教师范读,指名朗读。 (2)释疑难。引导学生看注释、查字典。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九卅I:指全国,占代中国分九州。王师:指南宋军队,如前首诗中的“官军”。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祭(Ji):祭祀。“家祭”,祭祀祖宗。无:同“勿”不要的意思。乃:你的你们的。翁:父亲。(3)说大意。先让学生说说读懂了哪些诗句,然后讨论、归纳。诗歌大意足: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无所牵挂,我唯独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伤悲。大宋的军队向北挺进,收复中原的时候,你们祭祀祖宗千万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喜讯告诉你们的父亲我啊。三、合作探究,精读感悟1学习前两句诗。 (1)诗意。引导学生说。这两旬诗的意思是说: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别无牵挂,唯独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伤悲。 (2)诗情。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陆游最牵挂、最伤心的事就是中国统一没有实现,这是他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不见中国统一的伤悲之情。(3)感悟。陆游坚持抗金,忠心爱国,从小就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期待“还我山河”,统一中国。他所有的诗歌中最突出的就是反映民族矛盾的爱国诗歌。可是,“死前恨不见中原”,诗人是带着这样的遗恨与世长辞的。用朱自清先生的话讲,这类临终袍笔之作,用不着装腔作势,陆游尽可以说些别的体己的话。可是,陆游只说“但悲不见九州同”,他以为,这正是最体已的话。诗人并非无一牵挂,但是,他牵挂的并不是家常事、儿女情,而是国家事、民族情。他万事都搁得下(“元知万事空”),家常事、儿女情可以搁下,“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这件事搁不下。这是怎样的爱国情怀,何等的爱国热忱啊!2学习后两旬诗。(1)诗意。引导学生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大宋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把这一大事告诉你们的父亲我啊。 (2)诗情。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表达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3)感悟。陆游其实是知逋“死去元知万事空”的,人死之后再不可能有知觉,可他仍然再三叮嘱“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虽说“死去”,虽然“不见九州同”,可是他相信“王师”终会“北定中原”的。所以他盯嘱他的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儿子“无忘”,正见他自己的念念“不忘”、死不甘心、死不瞑目。古人有诗云“及读临终示儿句,始知报国爱君深”。三、四两句表达丁作者炽热的爱国热情和满腔的悲愤之情。3想象画面,吟诵玩味。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终时,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感悟诗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1.朗读指导。2背诵指导。3.总结全诗。教学反思:序号:012教学时间:2012年9月6日9月13日教学内容:习作1 我的暑假生活教学目标:1回忆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体验假期带给我们的独特感受。2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写一篇习作。3要求叙述具体,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题目自拟。教学重难点: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写一篇习作。要求叙述具体,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假期,留给我们的总是那么美好的回忆。当我们重新走进学校大门的时候,我们忽然觉得,暑假生括是那样使人流连,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在暑假中开展了哪些活动?2各小组同学代表用多种形式交流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展示有关假期生活的记录,如照片、录像小报、习作、日记等。二、照片激情互动回忆1(实物投影出示照片)这是几位同学的暑假生括剪影。你能看出来,他们在干什么吗?2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照片上的同学的所作所为。3其他同学也可以谈自己的暑假生活。三、现场采访,描述生括某同学,你是这幅照片上的主人公。请你谈谈当时的情景,并补充介绍事情的前因后果。1学生结对上台采访,介绍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2台下同学可就其发言提出问题,也可对其语言进行修改。 (教师引导学生把其中的一次经历说具体、说细致)3经历了这样的生活,你觉得这个假期有什么收获?四、放飞情感,激情创作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不必面面俱到,只需要把自己印象最深的生活用文字表达出来。1学生各自习作。2教师适时点评,巡视指导。教学反思:序号:013015教学时间:2012年9月21日9月25日教学内容:练习教学目标:1用钢笔描红,注意整体布局。2通过口语训练学会有所侧重地介绍一个民族。3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 、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教师要求学生渎题。 (2)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演示题中的生括场景。 (3)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题中的“妻子该怎么读,为什么。 (4)学生给出答案。 (5)师生小结(用以导入第二部分教学)。 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在小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读题。 (2)学生得出结论:由于词尾读或不读轻声而各自产生两个词义或词性不同的一组词。 (3)学生说出每组词的意思的不同。 3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