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1070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学案1 学习目标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知识引领1、作家与作品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现在江苏省吴县)人。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两岁时父亲去逝,母亲改嫁。后来辞别母亲,出外读书,日食冷粥,常攻读到深夜,如此三年。他从小有大志,做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1015年(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考中进士,历任秘阁校理、知开封府等官职。1036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知饶州。他做官后仍然生活俭朴,常拿钱出来帮助穷人,对有困难的朋友更是尽力帮助。庆历元年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镇守西部边疆,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区人民对他十分佩服,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西夏兵士也惧怕他,说:“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由于声望日高,庆历三年被拜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庆历新政。他曾经提出过均田赋、修武备等改革时弊的建议,可惜推行不久,便遭到大官僚地主的反对。1045年(庆历五年),被贬黜离开了京城,出知州(今陕西县),后改知邓县(今河南邓县)。后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于赴颍州途中病卒。死后,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行世。岳阳楼记就是从该集里选来的。2、解题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自主学习给下列字注音: 谪 属 淫 霏 樯 楫 冥 谗 偕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读懂文旬。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1)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理解句意: 得无异乎?(反问句) 吾谁与归?(变序句) 则有”者矣。(长定语句) 其必日乎。(表示揣测语气的陈述句)(3)阅读思考: 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难句探究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过了明年,政事顺利,上下和睦,一切废弃了的事儿都兴办起来啦。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得无异乎?”是委婉的发问,具有精湛的修辞技巧。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文:至若到了春气暖和,阳光明媚的时候,波澜不起 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沙鸥或者齐飞,或者群集,鱼儿有时浮出,有时潜入。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有时弥漫的炊烟完全消散,皎洁的月色笼罩千里。浮动的月光,把整体感知1理解文章层次结构。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提问: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4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5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6朗读第3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心情? 7朗读第4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8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9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10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11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14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研究探讨 1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2第3、4自然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3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