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复习精典.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0942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复习精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复习精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复习精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复习精典一(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现代文知识点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分类别、 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八种复句类型:并列复句 转折复句 条件复句 递进复句 选择复句 因果复句 假设复句 承接复句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一说明文阅读1.说明对象:一般在第一段或题目中就会提出。2.说明方法及作用。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下定义:科学、准确、完整地指出事物的本质特点。举例子:具体地、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列数字:科学、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与的比较,使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分类别:条理清晰,说明全面。画图表:简明,直观,一目了然。3.说明文语言风格。“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准确有基础上有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4.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找最近的一句话,大多在前面,有时在后面。5.某个词为什么不能换,不能删?表限制:迄今,至今,当时,一般说来,在理论上表程度:很,非常,几乎,比较表估计:大约,差不多,左右,上下表猜测:可能,也许表材料来源:据说,据史料记载先要答不能,然后再说明这个词的本义,在这儿的作用,去掉后变成了什么,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6.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7.开头讲故事的作用:(1)增加文学色彩,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引出说明对象或内容。二记叙文阅读1.一句话或一段话文中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2)内容上的作用,看和中心的关系位于文章开头的句子: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设置悬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交代内容。点明行文线索。位于文章中间的句子的作用承上启下或开启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对人物或事情起对比 烘托的作用。位于文章结尾的句子作用大致为照应开头或题目与开头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升华主题。言尽意无穷。耐人寻味,发人深省。2.概括文章主旨:一般都可概括为:通过表现了;或通过揭示了道理。3加点的词语在文中作用?做题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答题公式:等词用得好,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动作或形态(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去写)表现了人物的感情。4怎样理解或赏析划线句。(1)看运用了什么修辞,以及运用这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分析句子的具体内涵应抛开修辞,还原它的本意。(2)看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分析其表达效果,其中以描写最多。(3)抓关键词,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和表达效果。(4)是否为特殊句式(如问句),结合句式特点分析表达效果。(5)要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思想感情,考虑句子和中心的关系。(6)结合题目,加深理解。 答题格式一般为:(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等)手法表达作用(效果) 抒发情感(揭示道理)5分析人物形象寻找典型事件,体会在典型事件中体现的人物性格品质。通过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和此人的身份地位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品质情操。6.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拟人(形象生动)、排比(增强气势,句式整齐,有节奏感)、夸张(突出特征印象鲜明)、反复(强调,感染力强)、借代、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引出下文)、引用、对比(突出特点,使鲜明)7.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能准确辨析)经常考查的是:(1)描写:描写方式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的作用是:生动形象。侧面描写的作用是:侧面烘托(衬托)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增强真实性;设置背景;与开头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人物描写的作用: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来塑造的形象,描绘的心理,表现的性格特点。(2)议论抒情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精选: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兴趣6、方出神, 方: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 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看齐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填空并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3、子曰:“见贤思齐焉,。”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4、子曰:“三人行,。,。”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5、子曰:“ , 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子曰:“岁寒,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子曰:“其恕乎,。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3、山市一、解释加点词语义。(答案)1、数年恒不一见数,几。恒,经常。2、层层指数数,数数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屑屑,忙碌的样子6、或凭或立,不一状或:有的人。不一状,形状不一。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9.惟危楼一座 危:高二、翻译句子。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2、或凭或立,不一状。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姿态不一。3、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好几年也不常出现一次。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其好处是什么?答、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好处是体现事件的真实性。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答、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唐 李白)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答、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答、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答、孤塔宫殿城市危楼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答,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4、世说新语两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答、俄而:片刻。 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2、撒盐空中差可拟。答、拟:比,比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未若:比不上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答,去:离开。 乃:才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答、期:约定 。 委:舍弃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答、引:拉 。 顾:回头看7、尊君在不?答、“不”通“否”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答、集:集会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5、智子疑邻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天雨墙坏雨:下雨 坏:毁坏2、智子疑邻智:聪明。这里是“以为聪明”3、不筑筑:修补4、其邻人之父亦云亦云:也这样说5、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6、其家甚智其子其家:那富人家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6、塞翁失马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答案)1、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2、人皆吊之吊:慰问3、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4、居数月居:过,经过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6、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7、胡人大入塞大:大规模二、中心思想: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填空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日反省自身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处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学而时习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的“论”读l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世说新语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常见问题1.谢太傅为何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答:谢太傅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谢太傅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2.作者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个更好?为什么?答:作者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3.可用来比喻飞雪的还有什么?答:鹅毛、碎云、梨花、蒲公英等。4.你认为胡儿与道韫的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答:(1)用“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一喻好。(2)用“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5请写出几个关于“雪”的古诗词。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6.咏雪全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答:轻松、欢快、融洽、和谐。7.咏雪的主旨。答: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咏雪之才。8.分析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人物形象。答:陈太丘:守时。友人:不守时,无信,无礼,但能知错就改。元方:聪慧识礼、能言善辩、义正词严、正直不阿,勇敢,睿智。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能言善辩。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9.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为什么?答:(1)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绝,而且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能求全责备。(2)元方有些失礼。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应该给人以改正的机会。10.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答:做人要明礼、守信;为人要不卑不亢,敢于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11.陈太丘与友期主旨。答: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元方敢于维护父亲尊严,责备父友“无礼”“无信”,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聪颖机智,正直不阿,勇敢睿智的性格特点。12.你还知道哪些少年的智慧故事?答: 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