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杨会荣.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0819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教学设计杨会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春教学设计杨会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春教学设计杨会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教学设计双碑中学 杨会荣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不仅关注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习过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效果的高低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我们语文组的主题“巧设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研究的分题是“针对教学重点巧设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教学重点,我由浅入深地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学习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并促使教学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同时,80的学生通过视觉来学习理解记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材分析春是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的课文,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唱春的活力和带给人们的希望,从而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春光,立志向前。文章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为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比喻拟人收束,画龙点睛。构思布局,颇具匠心。春的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让人感受到“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对于我们双碑中学的学生来说,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学会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发现身边的美,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此文被编排在了七年级的上册,除了阅读的难度和深度适合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外,应该更适合刚走进人生青春之季,而又将在这段时间里面对中考,乃至命运转折时期的学生。文章的中心着眼于抒唱春的活力和带给人们的希望,激励学生珍惜人生之春青春大好时光,奋然向前。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单元教学最终还应该落实到怡情悦性上。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刚接触初中的文章,阅读的兴趣较高,课堂中的表现比较积极,思维也很活跃。这也有利于课堂中形成互动参与的气氛。因此我设置由浅入深的阶梯式问题可以成功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上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从而突出重点,突出研究主题,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教学设计理念和研究主题,结合课文特点,参照学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2.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语言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3、理清思路,体会结构,学习写景。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分层次多角度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5、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人生之春。二、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分层次多角度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三、教学难点:从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春)同学们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季节呢?为什么喜欢春天呢?下面我们来说说描写春天的诗句或者成语?(学生积极发言)从同学们的展示中我们感受到春天是一个万物苏醒,东风荡漾,春光明媚,绿满天下,百花争艳生机勃勃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春天的散文春,看看作者朱自清是如何描写春天的。(板书课题、作者)【设计意图】联系以前的知识积累,导入新课,引起阅读兴趣。从已有的旧知识入手,寻找教学的起点,为深化教学做好铺垫。(二、)读“春”1、作者及文章简介(幻灯片展示图片与信息)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2、听多媒体范读,要求听准语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并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3、自读课文,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弄清字的音、形、义。【设计意图】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才能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先听后读,掌握朗读技巧,自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便于下步教学。(三)观“春”请同学们跳读,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主要从哪几方面写“春”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2、 文章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请分别给每一幅画面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明确:草,花,风,雨,人五幅图画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对文章有了整体认识,领会文章的结构美。(四)“赏春”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重点,为了突出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分层次多角度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我每段设计了由浅入深的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去赏析文章的妙处,学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对于提出的问题,要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后进行交流,教师在这这个部分要准备充分,课前要认真备课,学生在交流时适机进行引导补充,对学生没有注意的地方可以与学生互动,一起探讨。导语:美无处不在,对于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美。而春天更是四季之最美时节,春回大地,万象更新,鸟语花香,姹紫嫣红。下面我们大家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的引导下来品味文章的美妙吧。1、齐读第一段盼春,并思考: 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动词?突出了什么感情?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作者写出了对春天的渴望,更兼以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几个动词“盼、来、近”的运用,生动表达出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这段在文中起到总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 2、朗读第二段:绘春 课文从第2节开始,作者用彩笔着力描绘春景,描绘得那么形象、那么美。 提问:春天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用什么顺序写春天苏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形容词? 明确:先用拟人手法总写“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张开了眼”,再用排比手法分写“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写出了这些景物的变化。(五)、小结本文的结构严谨,写景很有条理。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前两段。第二课时(一)检查一二段的背诵情况。(二)赏春从文章第三段开始,先让同学们读,再用多媒体出示本段的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后再展示,老师补充和订正。(1)春草图:提问:作者从哪几方面描绘春草?用了哪些词和修辞手法?除了写草,还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写了春草的生命力钻; 质感嫩、软;色彩绿;覆盖面满。除了写草,还写了人的行动:坐、躺、滚、踢、跑、捉,从侧面衬托春草的勃发和春草带给人们的欢乐。(2)春花图:提问: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花?抓住了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采用了什么描写顺序?明确:从态、色、味几方面写出了一幅花争春的图景。运用拟人、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春花竟相开放,愈开愈多,花色多样浓艳,又由花联想到果,用花下的蜜蜂、蝴蝶来衬托春花等修辞手法,把春花写活了。除了写树上的花,还写了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采用了从上到下的描写顺序。(3)春风图:提问:作者娴熟地用了触觉、嗅觉、听觉,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请分别说说是怎样描绘的?明确: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抚。嗅觉:新翻的泥土气息、草味、花香,由轻风融在一起,由轻风传送给人们,又由轻风传来了鸟鸣、流水、短笛的和谐悦耳的乐曲,人们不能不感谢春风带来的温馨、柔润,不能不感谢春风给予的振奋。听觉: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4)春雨图:提问: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来写?按什么顺序描绘出一幅诱人的春雨图?明确:作者抓住春雨的形、状、景来写。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状:斜织、薄烟;景:树叶儿绿、小草儿青、灯、人、房屋。(5)迎春图:提问:作者描绘迎春图,从那儿写起,落在什么地方?明确:作者由“风筝”自然而然的引出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出来迎接春天,感受春意,奏给人带来了希望。此段与盼春相呼应,由盼而迎,表达了人们盼春、爱春的心情。人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抖擞,一年之计在于春。(6)颂春提问:作者颂春,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新”,突出生长:让人振奋,给人希望。突出“美”,突出“活”:给人以美的感受,让人充满活力。突出“壮”,突出“力”:春天使人健壮,给人以奋进的力量。(三)“回”春 【设计意图】这部分也是为突出教学重点而设置,通过上面环节“(二)赏春”,同学们对写景的方法有了具体感性的认识,要学以致用,就必须加以总结概括,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所以我设置了“(三)回春”这一环节,从而完全突破主题,也为以后写景日记和单元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导学:本文把春景写的如诗如画,有条有理,请同学们回顾总结,你认为这篇写景的文章在写法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明确:幻灯4(1)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2)调动多种感官,从多角度写景(3)按照一定的顺序(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四)“惜”春 教师寄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人生也是如此。同学们,你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乘着这美好的青春,努力拼搏吧。【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寄语,落实情感目标。六、作业设计:(学以致用)绘秋春在朱自清的笔下成了一首诗,一幅风景画。现在正是秋天,我相信同学们也能把这秋天描写得如诗如画。课下认真观察校园的秋天,使用学到的方法,来描绘这美丽的秋天,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日记。【设计意图】作业:学以致用,同时为本单元作文教学做铺垫,把听说读写结合到位。七、板书设计春盼春-盼:反复,拟人 春草图:情态 长势 质感 颜色绘春 春花图:花多 花艳 花香 高低 动静 春风图:触觉 嗅觉 听觉 春雨图:细密 轻盈 由物到人 迎春图:惜春赞春-新 美 力八、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采用诵读-竞读-跳读-美读来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内容语言。2、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针对教学重点,由浅入深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3、多媒体的运用让课堂锦上添花,提高学习效率。作者简介时,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快速高效地让学生掌握了信息。利用多媒体泛读,给学生美的享受,图片对学生产生冲击力,让学生立即回归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中间针对重点内容设置的问题,用多媒体呈现,省去了老师读写之劳累,提高了学习效率。4、我认为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主题教研课,结合本文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分层次多角度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我每段设置了“(二)赏春”和“(三)回春”两个环节,通过难易适度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突破了研究主题,突出了重点。5、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在阅读和分析能力,完成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