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06352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25题;共50分)1. (2分)下列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使用工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打制石器 铁农具 磨制石器 青铜器A . B . C . D . 2. (2分)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 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B . 种植水稻C . 穿着麻布衣服D . 烧烤食物3. (2分)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如图片呈现的考古成果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B . C . D . 4. (2分)“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半坡人D . 河姆渡人5. (2分)原始农耕生活时,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 ) A . 北京人、河姆渡原始居民B . 元谋人、半坡原始居民C . 山顶洞人、大汶口原始居民D . 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6. (2分)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就是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 ) A . 炎帝和黄帝B . 尧、舜、禹C . 黄帝和蚩尤D . 炎帝和蚩尤7. (2分)大禹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以下不属于他的活动的是( ) A . 治理黄河水患B . 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C . 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桀,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 . 将夏朝的都城设立在阳城8. (2分)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为后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下列对这一时期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B . 西周的地方管理制度是郡县制C . 青铜器主要包括用于祭祀的礼器和农具D . 商朝出现了体系较为完整的甲骨文9. (2分)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见下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 . 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 . 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C . 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D . 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10. (2分)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 . 封号和耕牛B . 人口和铁犁C . 土地和耕牛D . 土地和人口11. (2分)“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下图所示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 . 夏朝B . 商朝C . 东周D . 西周12. (2分)小青要到北京首都博物馆参观“甲骨文展”(a区)、“九章算术展”(b区)、“古代小篆书法展”(c区)和“顾恺之绘画展”(d区),如小青要按历史事件先后顺序参观的话,那她应该按下面哪种顺序参观( ) A . a、c、b、dB . a、b、c、dC . b、a、d、cD . c、d、a、b13. (2分)春秋墓葬蚌埠双墩1号墓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右图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19个字,这些字的字体应是( ) A . 甲骨文B . 金文C . 隶书D . 楷书14. (2分)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 . 商朝的青铜治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B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C . 从1937年9月起,40万川军奔赴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了一系列会战D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5. (2分)春秋时期混乱的局面,对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影响有( ) 完成了局部统一 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经济出现繁荣局面A . B . C . D . 16. (2分)下列对春秋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B . 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C . 周天子的地位下降D .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17. (2分)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永利工程是( ) A . 都江堰B . 灵渠C . 大运河D . 长城18. (2分)如图是战国七雄的简图,ABCD四国依次表述正确的是( ) A . 齐、楚、秦、燕B . 秦、齐、楚、燕C . 楚、齐、燕、秦D . 燕、楚、齐、秦19. (2分)“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 . 推行县制B . 奖励军功C . 奖励耕织D . 编制户口20. (2分)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A . 多生产粮食布帛B . 当兵建立军功C . 大力开垦荒地D . 去经商发财21. (2分)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踢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 推行县制B .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 . 废井田,开阡陌D .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22. (2分)都江堰工程,是古代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和科学思想,对如今的水利工程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现代科学家们对它想必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了:空前绝后!关于这一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修建者是蜀郡郡守李冰B . 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C . 位于成都附近的汉江上D . 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3. (2分)李冰主持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 . 都江堰B . 秦始皇陵兵马俑C . 灵渠D . 大运河24. (2分)中国古代的许多成语出自百家争鸣时期的诸子百家。下列成语中与庄子有关的是( ) A . 守株待兔B . 舍生取义C . 道法自然D . 墨守成现25. (2分)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连线,错误的是( ) A . 庄子道家顺应自然和民心B . 墨子儒家“兼爱”、“非政”C . 孟子儒家“仁政”治国D . 孙武一兵家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 非选择题(共50分) (共3题;共50分)26. (19.0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材料二: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材料三:周之有懿德也,犹日“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项制度?请根据材料所示由大到小写出各等级? (2)材料二,该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项制度的对象需要履行什么义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王的分封的对象是?周王实施该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项制度的看法? 27. (16.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为左庶长。”史记秦本纪材料二:商鞅少好刑名之学,读过李悝的法经,他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领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1)请根据材料一回答,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商鞅代表了哪个学派的思想?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概况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8. (15.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泱泱中华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面对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1)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什么?孔子又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育上的贡献有哪些? (2)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名著是什么?它在创作体例上有什么贡献? (3)历史名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识别下列人物,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 姓名成就或著作_改进造纸术贾思勰_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张衡_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非选择题(共50分) (共3题;共50分)26-1、26-2、26-3、26-4、27-1、27-2、27-3、28-1、28-2、2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