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学案5课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00544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学案5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学案5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学案5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初中“和实”课堂教学导学稿年级 七 科目 语文 教师 孙建光 课 题24*大道之行也课 型新授执笔人审核人级部审核时间第 周第 导学稿教师寄语天道酬勤。人世间没有不经过勤劳而成为天才的。愿你日夜勤奋,早日成才!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教学方法自主导学合作探究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2.相关资料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1.解释下列加点字。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 )男有分( )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谋闭而不兴(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2.翻译下列句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译文: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文:3.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4.“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主题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注】 语(y):告诉。王(wng):统一天下。与:语气助词,无义。6.翻译下列句子。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译文: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译文:7.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8.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9.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复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 )男有分( ) 2通假字。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解释加粗字: 不独亲其亲:亲: 亲: 不独子其子:子: 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 : 5、翻译下列语句。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合作交流 文本探究】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课内检测 巩固提高】1.给加粗的字注音并对其做解释。 老而无子的人。( )老而无夫的人。( )老而无妻的人。( )幼而无父的人。( )2.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选贤与能( )_。男有分,女有归( )_。货恶其弃于地也( )_。陶后鲜有闻( )_。2翻译下列语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_ _。3给上题语句划分节奏。4(一)语段点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1用课文原话填空。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译:_。3选文用了_、_等修辞手法。4本文选自_,是_家经典之一,大约是_末年或_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答问的著作。【拓展延伸 迁移升华】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课堂小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作业布置:合作交流 文本探究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教 学 反 思 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初中“和实”课堂教学导学稿年级 七 科目 语文 教师 孙建光 课 题25杜甫诗三首课 型新授执笔人审核人级部审核时间第 周第 导学稿教师寄语天道酬勤。人世间没有不经过勤劳而成为天才的。愿你日夜勤奋,早日成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2.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3.体会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教学方法自主导学合作探究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 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做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2.相关资料(一)读书和壮游时期。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二)长安十年时期。公元746年杜甫怀着经世济用的政治理想到长安应试求官。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了像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三)战乱流离时期。这是其现实主义诗歌发展时期。在短短两三年中,由于安史之乱,他携家人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脱贼后,又屡遭肃宗贬斥。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阅读下列诗文,回答文后各题。望岳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岱宗夫如何( )(2)齐鲁青未了( )(3)造化钟神秀( )(4)会当凌绝顶(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看所见 。3.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 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4.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望遥想将来的 。5.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和西岳(华山)(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 的。第二课时石壕吏 杜 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6.给画线处填上完整的诗句。7.对这首诗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C.第13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8.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 。9.“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新战死无完裙。第一层:三男全被征。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10.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特点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主题阅读】(一)阅读新安吏,完成下列问题。新安吏(节选)杜 甫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注】 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伶俜:形容孤独。俜:png。11.解释词义。更: 次: 12.结合诗中文意思考,如果将“肥男有母送”改为“肥男父母送”行吗?为什么? 13.“借问新安吏”这句诗省略了主语,你认为省略的主语应该是 。14.“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登岳阳楼,感受诗人深沉而广阔的胸怀。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登上岳阳楼,面对洞庭湖水,产生万千感慨。诗中饱含着诗人对穷途潦倒生活的深沉慨叹:对终生壮志未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诗人由个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万方多难的社会现实,由小天地转入大天地,由个人的悲伤转向“戎马关山”的家国之痛,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深情,并以“凭轩涕泗流”之情态与开篇“今上岳阳楼”所见的壮阔气魄构成照应之势,表现了一位伟大爱国主义诗人的深沉而广阔的胸怀。 第三课时 1、给加粗字注音。(1)岱宗夫如何岱( )(2)决眦入归鸟眦( )(3)白头搔更短搔( )(4)浑欲不胜簪簪( )(5)老翁逾墙走逾( )(6)三男邺城戍邺( )戍( )(7)如闻泣幽咽咽( )(8)老妪力虽衰妪(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1)造化钟神秀钟: (2)阴阳割昏晓阴: 阳:(3)会当凌绝顶会当: (4)浑欲不胜簪浑:(5)吏呼一何怒一何: (6)老翁逾墙走逾: 走:(7)急应河阳役应: (8)独与老翁别别:【小组合作】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2、石壕吏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xkb1.com3、阅读赏析望岳与春望。(1)两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各是哪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测评反馈】1、补写诗句。(1)荡胸生层云,_。_,一览众山小。(2)国破山河在,_。 感时花溅泪,_。(3)吏呼一何怒,_!(4)夜久语声绝,_。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教 学 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