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9763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应该是 ( ) A . 夏朝B . 商朝C . 周朝D . 秦朝2. (2分)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暑假中,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 . 北京B . 陕西C . 云南D . 河南3. (2分)新华网消息:2006年3月31日,丙戌年中华人文始祖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隆重举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A . 炎帝B . 黄帝C . 尧D . 舜4. (2分)战国时期最著名、最彻底,影响最大的变法( )A . 吴起变法B . 申不害变法C . 邹忘变法D . 商鞅变法5. (2分)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 . 世袭制B . 选举制C . 禅让制D . 分封制6. (2分)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 . 聚族而居B . 原始农业C . 贫富分化D . 采集狩猎7. (2分)下列不属于西周拥有的制度是( )A . 实行宗法制B . 实行分封制C . 确立世袭制D . 推行郡县制8. (2分)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 )A . 退避三舍B . 围魏救赵C . 纸上谈兵D . 三顾茅庐9. (2分)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思想家是( )A . 孔子B . 老子C . 墨子D . 庄子10. (2分)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山顶洞人D . 半坡人11. (2分)今天我们所沿用的农历,相传始于(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战国12. (2分)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A . 封建制的法规B . 禅让制的规则C . 世袭制的传统D . 分封制的义务13. (2分)“泰山不让砾石故能成其大,江海不辞小流故能成其深。”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哪位人才成就了他的霸业( )A . 伊尹B . 管仲C . 伍子胥D . 商鞅14. (2分)“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下列哪一思想家提出的主张( )A . 孔子B . 老子C . 韩非子D . 庄子15. (2分)证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的最可靠证据来源是( )A . 神话传说B . 文字记载C . 考古发掘D . 影像资料16. (2分)如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 . 宗法制B . 分封制C . 郡县制D . 行省制17. (2分)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主题是( )A . 商鞅变法B . 文景之治C . 孝文帝改革D . 王安石变法18. (2分)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 A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 . 生产粮食布帛的人,可免徭役C .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D . 建立郡县制19. (2分)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如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A . 云南境内B . 北京境内C . 陕西境内D . 浙江境内20. (2分)小李出生于1983年,也就是( )A . 19世纪90年代B . 20世纪80年代C . 20世纪90年代D . 21世纪初21. (2分)在下列图片中,反映氏族聚落原始居民生产与生活的内容有( ) A . B . C . D . 22. (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山顶洞人D . 半坡人23. (2分)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 . 秦朝的建立B . 战国开始C . 夏朝的建立D . 商朝建立24. (2分)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 .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 .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 .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25. (2分)改变禅让的传统,第一个实现王位世袭制的是( )A . 禹B . 启C . 桀D . 纣26. (2分)“因材施教”体现的是谁的教育思想( )A . 孔子B . 老子C . 孙子D . 墨子27. (2分)实地考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同学们通过考察“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 . 夏朝历史B . 商朝历史C . 秦朝历史D . 汉朝历史28. (2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 . 铲除商的残余势力B . 保卫镐京C . 发展社会经济D . 巩固统治29. (2分)2012年,在山东沂水县纪王崮发现了春秋古墓,墓葬规模大,出土文物丰富,对周代历史和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是( )A . 涿鹿之战败蚩尤B . 盘庚迁都到殷C . 长平之战定胜负D . 齐桓公成霸业30. (2分)今山东省的简称源自中国古代的( )A . 人名B . 地名C . 河流名D . 诸侯国名二、 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35分)31.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材料二: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筑,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材料三: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1)根据材料一,概括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什么伟大的工程?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请指出一项促进了农业发展的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2. (15分)从秦汉起,帝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皇帝的权力有不断强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摘自汉书材料二:诸侯王国经景帝的一番整顿,虽然实力大为削弱,但它们的领土,依然相当广阔,武帝听从主父偃的建议,于公元前127年颁布所谓“推恩之令”,准许诸侯王以嫡嗣代立外,并可将土地分封给其余诸子,这样一来,诸侯王国越分越小,大都小于一郡了。对于列侯,武帝也不放过,常借微罪将他们废掉。摘编自傅乐成的中国通史材料三:在重大政治决策上,明清都强调“乾纲独断”,即皇帝的个人独裁,大大强化皇帝的作用。摘编自张岂之的国史十五讲(1)据材料一回答,“周制”是指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为了克服“周制微弱”的弊病,他在地方上推行哪一制度?(2)据材料二回答,颁布“推恩之令”的目的是什么?除颁布“推恩之令”外,概括武帝的另一条措施。(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明清加强皇帝“个人独裁”而采取的措施。三、 综合题 (共2题;共35分)33. (20分)“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公元前2 070年启建立夏朝到秦始皇统一天下这段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先秦时期,在思想方面有许多体现“和谐”的思想。请列举两位思想家,并谈谈他们思想中表现和谐的内容。 (2)人与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请列举先秦时期出现的两对和谐相处创伟业的君臣。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3)请列举在位期间实施暴政的国王一例。请列举两例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4)综上所述,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34. (15分)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他们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2)这两种房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析一下产生差异的原因。 (3)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35分)31-1、31-2、31-3、31-4、32-1、32-2、32-3、三、 综合题 (共2题;共35分)33-1、33-2、33-3、33-4、34-1、34-2、3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