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下3-4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9381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三年级下3-4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三年级下3-4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三年级下3-4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9、寓言两则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教学重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死;丢)二、感知全文: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养圈?三、细读理解课文:1第一自然段。(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2)理解“窟窿”的意思。(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2第二、三、四自然段。(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3第五自然段。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五、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板书亡羊补牢 丢劝又丢修再也没丢 (后悔) 有错就改不算晚作业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教学反思课题9、寓言两则授课时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教学重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二、感知大意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三、熟读自悟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3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四、总结寓意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理解辕辙南辕北辙;是一个怎样的人?受到什么启示?)五、学习生字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板书南辕北辙朋友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在南边马跑得快越远车夫是个好把式哪一天才能到盘缠多作业把南辕北辙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教学反思课题10、惊弓之鸟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重难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朗读课文。二、指导自学。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2)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2.自由朗读。要求:(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四、思考、讨论。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板书惊弓之鸟不用箭只拉弓作业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教学反思课题10、惊弓之鸟授课时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重难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2)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2)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4)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板书伤口裂开往高处飞心里害怕 听到弦响掉了下来作业把惊弓之鸟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教学反思课题11、画杨桃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学重难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1、齐读课题。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三、检查预习情况1、指读生字词。2、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四、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板书画杨桃叮嘱 前排 靠边 准确 审视 讲台 神情严肃 半响 轮流 和颜悦色 熟悉 角度 教诲作业熟记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教学反思课题11、画杨桃授课时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学重难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提问:我是如何画杨桃的?理解老老实实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思考:老师和同学看到我的画分别是什么态度?老师是怎么做的?从中体会到什么?注意文中的标点体会含义。(1)出示讨论题: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提问:(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6)分别读父亲和老师的话,理解体会相似之处。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提问:(1)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2)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三、总结全文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板书13、画杨桃实事求是父亲老师 教诲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想说的?教学反思课题12、想别人没想到的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别人没有想到了,以少胜多的道理。2、学会默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理解部分词语:连绵不断、恍然大悟。教学重难点读好三个徒弟画骆驼的句子,理解为什么第三个徒弟能得到画师的称赞。懂得想别人没有想到的道理,平时要多动脑,多思考。别出心裁。教学过程一:读导读部分:问:文章要求我们怎么去读这篇课文呢?二: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语,认为好的词语做上记号。想一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三:反馈:(1) 词语反馈。(2) 学生用完整的话讲一讲故事内容:起因经过结果。(3) 问题着手: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呢?四: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师:要想知道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我们得去看看三个徒弟都是怎么画的。(1) 边读边划三个徒弟画骆驼的句子。(2) 反馈交流:为什么画那么多,结果却还是小徒弟赢了呢?(3) 理解连绵不断。五:读画师的句子,理解词语若隐若现,理解文章内涵。六、总结: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大徒弟恍然大悟,明白了什么?二徒弟恍然大悟,明白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回到开始的少大于多的意思。告诉孩子,有时候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你一个人,可能就胜过很多人。希望大家多动脑筋,多思考,别出心裁。)板书12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大徒弟密密麻麻 画多 二徒弟许许多多 创新精神小徒弟一只另一只 以少代多(妙)作业抄写生词。教学反思课题13、和时间赛跑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紧密联系学习生活经历加深体验。教学过程一、名言引入:1、师诵名言。2、生诵名言。同学们积累了许多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现在能背诵几句给教师听吗?3、师赠名言:(出示: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林清玄)4、导入课文。这句名言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的一篇课文,题目叫和时间赛跑。二、检查预习:1、检查字词:2、说说课文哪几段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事。据此把文章分为3部分。三、品析课文,感悟与时间赛跑的原因:作者为什么与时间赛跑,自由读文。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悟。你是从什么地方读懂“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指导朗读。(一)学习“与其还不如”1、林清玄为什么会如此的悲伤? (预设: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2、是啊,外祖母永远都不会回来了!什么是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呢?3、课文用了一组关联词把这两种选择连接了起来。(强调:与其还不如)4、引导用这个关联词说话。(二)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这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就像一个谜。爸爸告诉我说,(生齐读)“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时间里的事物指的是什么呢?你现在知道还有哪一些事物,是永远都不会回来的?四、小结谈话板书13、和时间赛跑与其还不如作业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教学反思课题13、和时间赛跑授课时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紧密联系学习生活经历加深体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是从哪几件事情写“我”和时间赛跑的?二、感悟作者与时间比赛的过程:1、过渡:因为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阳;一个暑假的作业十天就完成,跑赢了时间;读三年级时就做五年级的作业,走在了时间的前面。)2、我们也来和时间赛跑,出示: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3、和时间赛跑,作者的心情怎么样?三、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过渡:作者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么样呢?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1、句子“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用途却很大很大。”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2.你们想知道这几步对林清玄意味着什么吗?3.是呀,我们左右不了天气,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我们左右不了时间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展时间的宽度;我们改变不了时间的流逝,但我们可以改变对待时间的态度,因为出示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1)读一读:谁想来读读这句话,你想读出什么味道?评价再读;再评价再读。(2)换关联词填空: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可以成功!(3)个性理解填空:假如你一直时间,你就可以!四、深化理解,升华情感:1、和时间赛跑原来是一杯先苦后甜的清茶,品完这杯茶。听着时间一分一秒在我们身边流逝,你想对林清玄说些什么吗?师总结:“希望我们都能做时间的主人,都能获得成功”。五、创编名言:六、拓展积累:让我们在诵读珍惜时间的名言中结束课吧!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关汉卿4.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的时间。德国贝纳姆5.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皆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文嘉明日歌板书13、与时间赛跑宝贵 受益无穷易逝 珍惜时间作业写一写:把想对林清玄说的话写下来。教学反思课题14、检阅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3、理解“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教学重难点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二、整体感知: 1、轻声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出示词语:赶快自己先读读吧,遇到不认识的,再看看书上的拼音朋友。 3、朗读课文。四、练读第26段:1、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2、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五、书写生字:1、进一步认读生字。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席”的笔顺。“截”的笔顺。板书14、检阅俱乐部 博士 鸦雀无声 截肢队伍沉默局面 真棒 羡慕 主席台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语。教学反思课题14、检阅授课时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3、理解“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教学重难点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你发现了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出示: 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队,“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这位小伙子是指谁呢?那么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为什么观众会说这位截肢的博莱克真棒呢?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三、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五、激情总结,引导写话: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板书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作业小练笔:把你想说的以“_,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下来。教学反思课题15、争吵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默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各自的表现。领悟父亲说的话的真正含义。4、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教学重难点理解父亲话中的深刻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宽容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2、“为什么争吵”。自读14自然段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板书15、争吵“我”弄脏本子克莱谛作业抄写生词。教学反思课题15、争吵授课时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默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各自的表现。领悟父亲说的话的真正含义。4、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教学重难点理解父亲话中的深刻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宽容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3、学生自读14自然段。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理解“嫉妒”一词。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学生自读58自然段。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a.“我觉得多好!”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6、解决“争吵的结果”。自读913自然段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指读913自然段理解“举起尺子”含义分角色朗读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自读14自然段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板书15、争吵“我”弄脏本子 后悔吵架 重归于好 受到教育克莱谛 (心里嫉妒) (互相宽容、团结友爱)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教学反思课题16、绝招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知的愿望。、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如,会舞蹈、唱歌、做菜、洗衣、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谁能够来现场表演一下? 、刚才同学们表演的绝招真不错,而我国北方的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初读感知:、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讨论疏解:有几个孩子在比试绝招? 他们比试了哪些绝招? 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讨论后,抽生来说说。、快速浏览课文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三、讨论深化、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你的绝招是什么?、小结: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四、拓展: 说说自己的拿手本领是什么?你是怎样才有这个本领的?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怎样把这个本领更上层楼?板书16、绝招三胖憋气 先天禀赋二福空翻刻苦练习 小柱子口算坚持不懈 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语。完成课后练习。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