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2.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9376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教学难点: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这个节日-植树节。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二、初读指导1、听课文录音。2、自学生字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写生字。(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锨镐彩翼荒山野岭裸露咆哮枝繁叶茂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锨镐:劳动工具。裸露:没有东西遮盖。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4、讨论: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文章首尾呼应。三、指导写字鼠:笔划较多,注意顺序、间架。 第二课时一、复习指名分解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二、精读训练1、出示第一部分。(1)自由读。(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2、第二部分(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名朗读,表现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颗颗树苗(3)讲解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什么变化?交流。 板书:黄山披绿坡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开火车”朗读。 评议3、第三部分(1)齐读(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名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三、练习背诵1、引读助背。2、跟录音轻声背。3、配乐齐诵。四、作业: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要求:1、自拟题目。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2.三亚落日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体会课文的意境。 2、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抓景物的形状、颜色来描写景物及景物变化的方法。 3、能在读熟、读懂课文基础上创造性的练习说话,写导游词提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 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知道日出非常的美、壮观。其实日落也很富有诗意的,它一点也不比日出逊色,夕阳滑落的景观可谓美妙绝伦!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日落的文章。 2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遍。 二、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在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伴奏下,教师美读全文,并要求学生) 1、标段落号。 2、喜欢的段落前做个记号。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 1、不添字、不漏字。 2、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 四、生字抄写练习。 1 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溅”、“盏” 2 学生在习字本中描红。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作者描写的三亚景物有那些?。 2、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蓝天、海水、白鸥、椰树、细沙。 3学生根据有关段落作画。(要求学生用简笔画作图) 4、评画。 (注意是否能画出“蓝蓝的天”、“蓝蓝的海”、“低翔的白鸥”、“碧玉般的树冠”、“玉屑银末般的细沙”。) 4、感情朗读有关反映画面内容的句子。(最好要读出作者在细沙上行走的感觉以及作者的感受)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感情朗读。 2、出示本节的自学目标。 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边读边想象夕阳滑落的过程,画出描写夕阳滑落动作的词。 教师出示一组动词。 悬、入水、颤动、停住、下沉、蹦跳、收敛。 3.教师演示有关夕阳下滑的动画(课件),边演示边出现相关的动词。 4.按照词在文中的顺序,让学生讲讲落日的过程。 (七)做小导游。 1、编写提纲,分小组互相讨论,准备提纲。(教师简要指导) 2、学生试演。(要求用上课文中学到的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 句子) 3、出现学生讲的不熟练的地方,让学生再读课文的有关段落。 4、套入导游词的有关格式,让上来演示的学生带上“导游证” 5、在多名学生中评选“海南三亚十佳导游”,并现场颁发证书。 (八)课外延伸。 1.教师小结,用上课文最后一句。 2.向提供学生关于海南三亚的一个网址、一本课外书。让学生进一步去学习,去探究。 (九)课外作业。 回去向父母介绍三亚落日。要求用上美妙绝伦、风情、逊色、惊讶等词。3.古诗两首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 3、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 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 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读两首古诗,要求渎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 (1)指名读占诗,相机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游园不值 绝 句 应怜屐齿 / 印苍苔, 古木阴中系短篷, 小扣柴扉久不开。 杖藜扶我过桥东。 春色满园关不住, 沾衣欲湿杏花雨, 一枝/ 红杏 / 出墙来。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复习学占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济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课堂交流。 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 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开火车朗读。 女生渎,男生想象诗意。 齐渎,;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 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十么? (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 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丁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厂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五、配乐齐诵全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 1齐背游园不值。 2游园不值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二、继续精读训练 1出示绝句。 指名渎。要求用四步法学习。 2知诗人:简介僧人志南, 3明诗意: (1)白读绝句,画出难理解的词语。 (2)交流。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短篷:有篷的小船(看图)。 杖藜:藜茎做的拐杖。 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盛开时下的雨。 杨柳风:柔和的春风。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男生渎,女生想象诗意。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诗人志南将船系在岸边占树的树阴中,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面,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将湿末湿,杨柳风很柔和,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寒冷。 4悟诗情: (1)春光明媚,勾起诗人的游兴,你能感受涛人此时的喜悦心情吗? (2)配乐朗涌。 (3)指名看图背诵。齐背。 (4)创设情境,听音乐,看画面,想象。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连起来说-说,就是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试着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三、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习作1春天的晚霞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的云的多姿多彩。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 3、能按作业要求,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注意写出它的特点。自己定题目。 教学重点: 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变化细致描写。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的特点。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朝霞,观察时注意填好下面的观察记录表: 形状 色彩 多云 少云 云厚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轻声读课文,完成练习。 (1)二八月,看巧云写的是二八月的云在 和 两方面的特点。 (2)作者在云的造型上重点描写 的奇巧,又分 、 、 三种情况来写的。 2、小结: 3、结合“习作要点提示”,归纳写法。 (1)写景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 (2)写作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三、细读例文,明确写法 1、仔细阅读例文,启发讨论。 小作者是怎样描写云的形状奇巧的? 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 读了“习作要点提示”后,你明白了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明确写法。 小作者在云的造型上浓墨泼洒,重点描写了它形状的奇巧,而后作者又分三种情况来写: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和鱼鳞云。每一处都是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变化来写的。 四、进行说写,运用写法 1、指导学生明确这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请同学们说说课前观察的情况。 3、组织学生分组填写下表: 形状 色彩 少云 多云 云厚 4、同桌练说,互相交流,相互提示。 5、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回辅导。练习1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 4、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 5、熟记成语。读读背背。 6、读读背背. 7、口语交际;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 8、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能根据每一题的要求练习。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要把重点内容说具体,说明白。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说这段话。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要求学生仔细琢磨每个字的运笔。 (4)教师强调字与字之间的排列要大小适宜,疏密有致。 (5)引导学生回顾描红的要求。 3、练习。 (1)学习练习描红。 (2)教师作巡回指导。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指名学生读第一个句子。 (2)要求学生从第一个句子中找出用错的字,并想出正确的字。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的三个句子。 (4)引导学生边读边比较同音字与形近字。 3、练习。 4、反馈。 5、课堂作业。 组词: 坐( ) 只( ) 虑( ) 专( ) 座( ) 枝( ) 虚( ) 钻( ) 祥( ) 会( ) 棵( ) 废( ) 详( ) 汇( ) 颗( ) 费( )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学生认读题目。 (2)教师帮助学生弄懂题目要求。 2、指导。 (1)出示例子 (2)复习以前学过的填量词练习。 (3)用小黑板出示题目。 3、练习。 (1)学生分组口头练习。 (2)指名学生说。 (3)学生在书上完成题目。 4、反馈 5、作业 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 )布 一( )衣服 一( )灯 一( )鞋 一( )围巾 一( )水 一( )牛 一( )高楼 第二课时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帮助学生弄懂本题当然训练要求。 2、指导 (1)指名学生读本题中的四句话,帮助学生体会这四句话之间的联系。 (2)想一想:这四句话大体讲的是什么意思? (3)分组议论 3、练习 (1)让学生按事情前后的顺序重新排列。 (2)填好之后,指名学生读。 (3)全班齐读重新排列句子。 4、反馈 (1)检查此题的正确率。 (2)教师谈话帮助有错误的同学分析错误。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 (2)教师泛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的意思。 (5)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发现前后两个成语的关系。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检查。 4、反馈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试读。 (3)进行泛读。 (4)教师讲解这首诗的大意。 (5)指导学生朗读,注意重音与停顿。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教师谈话,揭示话题: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 (2)学生自读题目下面的一段话。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四幅图,了解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从整体感知。 (2)按顺序出示每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 3、练习。 (1)学生分小组在小组内练说。 (2)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 4、反馈。 (1)指名学生说四幅图的内容。 (2)指名四人小组成员站起来分角色表演,同学评议,教师总结。 (3)教师作课堂小结。5卢沟桥烽火教学要求: 1.学会本科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 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事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学生谈感受。 3、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4、揭示课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侵占了我国东北以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板书课题:5、卢沟桥烽火 5、解题,理解烽火。 二、 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 读词语。(略) (2) 指名划分段落,然后交流。 第一段(1):“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和声援。 第四段(9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 3、 练习朗读课文。 三、 指导写字 1、学生交流。 2、练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 1、理解词语: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 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 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 (2)学生质疑。 (3)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和“华北”的地理位置以及“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的战略地位,理解咽喉的意思。 (4)齐读第一段,小结。 2、学习第二段。 (1) 默读第二段,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 交流并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3) 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 (4) 按照三个时间,分别交流词语,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板书词语: 1937年7月7日深夜 敌军 我军 全副武装 喝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让学生体会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已久的挑衅行为。 (5) 指导朗读。 (6) 小结: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第二天凌晨 敌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冒 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以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军不畏强敌、奋勇还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通过理解“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来体会在威武不屈的正义之师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惨败的下场。 当天晚上 敌军 我军 抱头鼠窜 悄悄 可耻下场 英勇顽强 通过理解“猝不及防”、“鬼哭狼嚎”、“狼狈而逃”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我守军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以及敌人的可耻下场。 指导朗读。 (7)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同桌复述,然后指名复述。 (8)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惨败。 第三课时一、 复习 1、 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局势和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 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二、 精读训练 1、 学习第三段。 (1) 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 交流。 当时的局势十分危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好三个危急。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和声援。 自由读、齐读。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2、 学习第四段。 (1) 自由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 学生质疑。 理解“序幕”、“如火如荼”。引导学生体会抗击日本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三、 指导造句。 1、 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 完成练习册。 3、 朗读课文。 板书:5 卢沟桥烽火 时间 敌军 我军 1937年7月7日 全副武装 喝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 冒 当天晚上 抱头鼠窜 悄悄 可耻下场 英勇顽强6、 二泉映月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第一课时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识阿炳,交流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 2、教师介绍阿炳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 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富饶、萦绕、哭泣、泯灭、抒发、委婉、跌宕、倔强、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2、检查自学情况。 (1)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2)通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34):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56):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 情怀,创作出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3、学生质疑问难。 二、 指导书写 1、 请学生自己辨别,交流注意点。 2、 学生练习书写。 三、 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 2、 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一、 导入新课 1、 创设情境。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水拨动了饱受贫穷和疾病折磨的阿病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旁回响起来。 2、 听二胡曲二泉映乐。 3、 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4、 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读读。 二 、精读第五自然段 1、 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括号标出,小组进行交流。 2、 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 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2) 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 板书:琴声 倾吐 情怀 3、 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地表现出来的? 板书:委婉连绵 赞叹 怀念 思索 指导朗读,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2) 出示:随着旋律的深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一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了抒发了 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板书:深腾跌宕 表达 抒发 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所表达的感情。 直到感情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3) 出示: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 恬静而又激荡 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 4、 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 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 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看看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从何而来? 2、 第一自然段。 (1) 播放慧山录象片段。 (2) 交流家乡的美好风光对阿炳的熏陶。 (3) 指导朗读。 3、 第二自然段。 (1) 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诲。 (2) 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吐”、“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4、 第四自然段。 (1) 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的折磨。 (2) 磨难并没有磨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 练习朗读。 读读、想想、议议: 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阿炳已经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以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生动、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5、 第六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做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四、 配乐朗读全文 五、 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 完成部分练习册。 第三课时一、 指导背诵第四第五自然段。 1、 激发兴趣。 月光似水的中秋之夜,阿炳又一次坐在美丽的二泉边倾听泉声,心潮起伏,用琴声倾吐了满腔的情怀。读了第四第五自然段,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阿炳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 2、 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按先环境描写,再人物内心活动描写的顺序背。 3、 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顺序:阿炳演奏的动作表现琴声变化想象琴声的内涵。 自由背诵。 二、 朗读课文 1、 感情朗读全文。 2、 欣赏读。 三、 总结全文 1、 再次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感受乐曲传达的丰富内涵。 2、 总结: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四、 说话练习 1、 激发兴趣。 现在你就是那个中秋之夜搀扶阿炳来到二泉的少年,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一句话说出来。 2、 同桌练习说。 3、 指名说,评议。 五、 布置作业 认真观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样全身心地体验感受,捕捉美好的景物,写一段话,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赏月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照耀 板书: 6、二泉映月 倾吐 琴声 情怀 动人心弦 积淀已久 委婉连绵 赞叹怀念思索 升腾跌宕 表达出抒发了 舒缓而又起伏 他爱他爱 恬静而又激荡 他爱他爱7夜晚的实验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联系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语的意思以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 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试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光盘、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一位意大利科学家的实验说起。 半数课题:7 夜晚的实验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要求: (1) 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瞬刻问。 (2) 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字学生字。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读词语。 (2) 指名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敏锐、敏捷、薄膜、洞察、领域、恩惠、 (3) 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板书:蝙蝠、斯帕拉捷 3、 指导分段。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一部分记叙了斯帕拉捷夜晚的实验情况? (2) 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段(1 ):蝙蝠在野空中的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26):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三段(79):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了它带来的恩惠。 4、 质疑问难。 三、 指导写字 1、 交流写法。 2、 学生练习书写。 四、 布置作业 1、 读课文。 2、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同学们,若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这也是这类文章通常的写法。 三、 精读指导 1、 理解第一段。 (1) 填空: 斯帕拉捷时,常常看到现象,产生好奇:? (2) 交流: 板书:凭什么 (3)朗读这一段,思考:斯帕拉捷身上有什么值得我学习的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知道朗读。 (5)过度:斯帕拉捷着手进行实验,情况怎样? 2、 第二段。 (1) 默读,思考: 斯帕拉捷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次数 做法 结果 学生交流,知道重点写的是第几次实验。 (2) 轻声读第2、3自然段。 “不由得惊叫”说明什么? “瞎子”加上引号指什么? (3) 指名复述第一次实验。 (4) 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 与第一次实验相比,后来几次实验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 第4自然段简洁叙述了斯帕拉杰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以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 第5自然段写了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详细地描写呢? 第6自然段写斯帕拉杰的发现。 (5) 指导朗读。 (6) 小结: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了斯帕拉杰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 (7) 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杰的哪些可贵精神? 四、 指导复述实验过程 1、 分部分复述。 借助关键语句,借助半数,进行复述。 2、完整复述。 第三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斯帕拉捷是怎样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 要求:先概括回答,再详细复述。 2、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3、 过渡:斯帕拉捷的实验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二、 精读指导第三段 1、 自由读第三段,概括回答。 2、 指导读第七自然段。 出示: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说说句中引号的用法。 3、 读第八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1) 指名将其中的奥妙说一说。 (2) 把自己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板书:超声波 4、 读课文最后一句。 说说读懂了什么?(实验造福了人类) 板书:巨大恩惠 5、 交流:读了这一部分,你又受到什么启发? 科学家前赴后继地进行科学研究,以丰硕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我们也应努力学习,勤于钻研,立志造福人类。 6、 复述第三段。 三、 总结课文,复述课文 1、 课文记叙了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过,告诉我们,正是这次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它带来的巨大恩惠。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在思想上受到启发的同时,在写法上肯定也有不小的收益。谁想说说? 2、 自由练习复述全文。 板书: 7 夜间的实验 蝙蝠: 凭什么 做法 结果 斯帕拉捷 思考 发现 原来是 超声波 巨大恩惠习作2我的同龄人 教学要求: 1、 从学习写的角度,读懂例文“门官儿”,了解例文的中心思想和用来表现中心思想的具体材料,感受材料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 通过讨论,弄清“习作要点提示”的要点,进一步明确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和注重细节描写的意义和方法。 3、 能按照作业的要求写一篇表现人物特点的文章。 教学要点、难点: 重点:仔细观察身边的同龄人,写出人物特点。 难点:选取两件相关事件,通过细节反映文章的中心。 课前准备: 1、 布置观察人物,并指导观察方法。 2、 每位同学重点观察一位身边的同龄人,注意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