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材料力学》参考试题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979013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材料力学》参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升本《材料力学》参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升本《材料力学》参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题分类 专升本 材料力学 08000750 题型 单选 分数 2 1 轴向拉伸 或压缩 杆件的应力公式 NFA 在什么条件下不适用 A 杆件不是等截面直杆 B 杆件 或杆段 各横截面上的内力不仅有轴力 还有弯矩 C 杆件 或杆段 各横截面上的轴力不相同 D 作用于杆件的每一个外力 其作用线不全与杆件轴线相重合 答案 B 2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指 A 单杆和简单的板和壳 B 复杂的杆系和板壳 C 飞机蒙皮 D 轮船发动机 答案 A 3 在等截面的条件下 空心轴比实心轴的抗扭截面系数 A 大一些 B 相同 C 小一些 D 不好确定 答案 A 4 材料力学的主要任务是 A 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 B 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C 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热效应 D 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动力反应 答案 B 5 梁 AB 因强度不足 用与其材料相同 截面相同的短梁 CD 加固 如图所示 梁 AB 在 D 处受到的支座反力为 A 5P 4 B P C 3P 4 D P 2 答案 D 6 在等截面的条件下 空心轴比实心轴用的材料 A 多一些 B 相同 C 少一些 D 不好确定 答案 C 7 在图所示结构中 如果将作用于构件 AC 上的力偶 m 搬移到构件 BC 上 则 A B C 三处反 力的大小 A 都不变 B A B 处反力不变 C 处反力改变 C 都改变 D A B 处反力改变 C 处反力不变 答案 C 8 工程构件要正常安全的工作 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下列除 项 其他各项是必须满足的 条件 A 强度条件 B 刚度条件 C 稳定性条件 D 硬度条件 答案 D 9 材料呈塑性或脆性是依据 划分的 A 比例极限 P B 屈服点 S C 伸长率 D 强度极限 b 答案 C 10 选择拉伸曲线中三个强度指标的正确名称为 A 1 强度极限 2 弹性极限 3 屈服极限 B 1 屈服极限 2 强度极限 3 比例极限 C 1 屈服极限 2 比例极限 3 强度极限 D 1 强度极限 2 屈服极限 3 比例极限 答案 D 11 标准试件常温 静载下测定的指标 作为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 而杆件在常温 静载下测定 的指标 不能作为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 是因为 A 杆件与标准件的组织结构不一样 B 材料做成杆件 性能发生了改变 C 杆件比标准试件的截面形状和截面尺寸大 包含的缺陷多 D 均匀连续性假设不正确 答案 C 12 内力和应力的关系是 A 内力大于应力 B 内力等于应力的代数和 C 内力是矢量 应力是标量 D 应力是分布内力的集度 答案 D 13 材料的强度用 衡量 A p B s C b D E 答案 C 14 根据圆轴扭转时的平面假设 可以认为圆轴扭转时横截面 A 形状尺寸不变 直径线仍为直线 B 形状尺寸改变 直径线仍为直线 C 形状尺寸不变 直径线不保持直线 D 形状尺寸改变 直径线不保持直线 答案 A 15 两根钢制拉杆受力如图 若杆长 L 横截面面积 A 1 则两杆的伸长 和纵向线应变 之间的关系应为 A 1 1 B L 1 1 C L 1 2 1 D L 1 2 1 2 答案 B 16 图所示受扭圆轴 正确的扭矩图为图 A 见图 B 见图 C 见图 D 见图 答案 C 17 材料力学中的杆是指 A 一个方向的尺寸远小于其它两方向的尺寸的构件 B 一个方向的尺寸远大于其它两方向的尺寸的构件 C 三个方向的尺寸几乎相等 D 曲面构件 答案 B 18 利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不需要用到下面那类条件 来确定积分常数 A 平衡条件 B 边界条件 C 连续性条件 D 光滑性条件 答案 A 19 选取安全系数时不考虑的因素有 A 载荷估计的准确性 B 材料的均匀性 C 计算方法的近似性 D 构件的经济性 E 构件的形状尺寸 答案 E 20 梁在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处 它的内力图为 A Q 图有突变 M 图光滑连续 B Q 图有突变 M 图有转折 C M 图有突变 Q 图光滑连续 D M 图有突变 Q 图有转折 答案 B 21 剪切强度的实用计算的强度条件为 A N A B Q A C Pc Ac c D max Mx Wp 答案 B 22 直径为 d 的圆截面拉伸试件 其杆矩是 A 试件两端面之间的距离 B 试件中段等截面部分的长度 C 在度件中段的等截面部分中选取的 工作段 的长度 其值为 5d 或 10D D 在试件中段的等截面部分中选取的 工作段 的长度 其值应大于 10D 答案 C 23 工程上 把主要发生弯曲变形的杆件称为 A 轴 B 栓 C 梁 D 销 答案 C 24 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所示 则梁上的荷载为 A AB 段无荷载 B 截面有集中力 B AB 段有集中力 BC 段有均布力 C AB 段有均布力 B 截面有集中力偶 D AB 段有均布力 A 截面有集中力偶 答案 D 25 图示两根简支梁 一根材料为钢 另一根材料为铝 已知它们的抗弯刚度 EI 相同 在相同外力作用下 二者的不同之处为 A 弯曲最大正应力 B 剪力图 C 最大挠度 D 最大转角 答案 A 26 低碳钢材料拉伸时在屈服阶段沿 45 斜截面断裂 是由 45 斜截面上的最大 引起的 A 正应力 B 剪应力 C 相对变形 D 绝对变形 答案 B 27 变截面梁 AB 如图所示 梁 AB 在 A 处受到的支座反力为 A 5P 4 B P C 3P 4 D P 2 答案 B 28 使用叠加原理求梁变形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必须是静定梁 B 必须是小变形梁 C 必须是等截面直梁 D 必须是平面弯曲梁 答案 B 29 材料相同的两矩形截面梁如图示 其中 B 梁是用两根高为 0 5h 宽为 b 的矩形截面梁叠合而成 且相互间磨擦不计 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强度和刚度均不相同 B 强度和刚度均相同 C 强度相同 刚度不同 D 强度不同 刚度相同 答案 A 30 图示螺栓接头的剪切面是 A 2Dh B 24d C h D 2d 答案 C 31 图示螺栓接头的挤压面是 A 2Dh B 24d C h D 2d 答案 B 32 图示梁的正确挠曲线大致形状为 A 见图 B 见图 C 见图 D 见图 答案 B 33 根据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截面形状应满足的条件是 A W A 越小越好 B W A 越大越好 C W A 1 D W A 2 答案 B 34 直梁弯曲的正应力公式是依据梁的纯弯曲推出的 可以应用于横力弯曲的强度计算 是因为横 力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 A 有剪应力 无正应力 B 无剪应力只有正应力 C 既有剪应力又有正应力 但剪应力对正应力无影响 D 既有剪应力又有正应力 剪应力对正应力的分布影响很小 可忽略不计 答案 D 35 若一点的应力状态为平面应力状态 那么该点的主应力不可能为 A 1 0 2 3 0 B 1 0 2 0 3 2 0 3 0 D 1 2 3 0 答案 B 36 利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不需要用到下面那类条件 来确定积分常数 A 平衡条件 B 边界条件 C 连续性条件 D 光滑性条件 答案 A 37 图示结构中截面 K 的剪力值 Qk 为 A 0 B 3ql C 32ql D 34ql 答案 D 38 梁在纯弯曲时 横截面上的应力为 A 剪力 B 正应力 C 弯矩 D 剪应力答案 B 39 材料力学中的基本假设是指 A 连续性 均匀性和各向不同性假设 B 无连续性 均匀性和各向同性假设 C 连续性 不均匀性和各向同性假设 D 连续性 均匀性和各向同性假设 答案 D 40 图示结构中截面 K 的弯矩值 Mk 为 A 0 B 3ql C 32ql D 24l 下面受拉 答案 D 41 弯曲变形的特点是 A 杆件沿轴线方向伸长或缩短 B 两平行力间的截面将沿力的方向产生相对错动 C 杆件的轴线保持不变 其上任意两截面产生围绕轴线的相对转动 D 直杆的轴线由原来的直线变为曲线 答案 D 42 图示简支梁剪力图正确的为 A 见图 B 见图 C 见图 D 见图 答案 D 43 直径为 d 的圆截面拉伸试件 其杆矩是 A 试件两端面之间的距离 B 试件中段等截面部分的长度 C 在度件中段的等截面部分中选取的 工作段 的长度 其值为 5d 或 10D D 在试件中段的等截面部分中选取的 工作段 的长度 其值应大于 10D 答案 C 44 考虑到各种钢材的 E 值较接近 普通钢的强度低 成本也低 优质钢的强度高 成本也高 因 此对细长压杆宜选用 A 优质钢 B 变通钢 C A3 钢 D 硅钢答案 B 45 构件的稳定性是指构件 A 抵抗破坏的能力 B 不产生变形的能力 C 抵抗变形的能力 D 保持平衡的能力 答案 D 46 考虑到各种钢材的 E 值较接近 普通钢的强度低 成本也低 优质钢的强度高 成本也高 因此对中长压杆宜选用 A 优质钢 B 变通钢 C A3 钢 D 硅钢 答案 A 47 图示结构中 B 支座反力 FRB 为 A 0 B ql 向左 C 32ql 向左右 D 2ql 向左 答案 B 48 在等截面的条件下 空心轴比实心轴的强度 A 要高 B 相同 C 要弱 D 不好确定 答案 A 49 图示结构是单跨静定梁的一种 称为 A 简支梁 B 外伸梁 C 悬臂梁 D 多跨静定梁 答案 A 50 计算剪力时 截面上剪力正负号如何规定 A 截面轴线下部受拉为正 B 使隔离有顺时针旋转趋势为正 C 截面轴线上部受拉为正 D 不好确定 答案 B 51 安全因数选取的太小 会使许用应力 A 偏低 B 偏高 C 用料多 偏安全 D 用料少 偏危险 答案 B 52 图示结构是单跨静定梁的一种 称为 A 简支梁 B 外伸梁 C 悬臂梁 D 多跨静定梁 答案 B 53 安全因数选取的太小 这样会使杆件 A 偏低 B 偏高 C 用料多 偏安全 D 用料少 偏危险 答案 D 54 计算截面上弯矩时 截面上弯矩的正负号如何规定 A 截面轴线下部受拉为正 B 使隔离有顺时针旋转趋势为正 C 截面轴线下部受拉为正 D 不好确定 答案 A 55 杆件轴向拉 压 时 杆内各点处于 向应力状态 A 单 B 二 C 三 D 零 答案 A 56 图示结构是单跨静定梁的一种 称为 A 简支梁 B 外伸梁 C 悬臂梁 D 多跨静定梁 答案 C 57 弯矩的单位是 A m B N m C N m D N m2 答案 B 58 圆轴扭转时 轴内各点处于 向应力状态 A 单 B 二 C 三 D 零 答案 B 59 在集中力偶作用的地方 扭矩图 故应分段计算扭矩 A 发生突变 B 有尖角 C 不发生突变 D 是光滑曲线 答案 A 60 梁在弯曲变形时 横截面的正应力沿截面高度方向 A 三角形 线性分布 B 抛物线分布 C 均匀分布 D 不规则分布 答案 B 试题分类 专升本 材料力学 08000750 题型 多选 分数 2 1 下列结论哪些是正确的 A 材料力学研究物体的位移 但不研究物体的变形 B 材料力学不仅研究物体的位移 同时研究物体的变形 C 材料力学研究的位移是刚体位移 D 材料力学研究的位移主要是伴随物体变形而产生的位移 答案 B D 2 下列结论哪些是正确的 A 应力分为两种 即正应力 和剪应力 B 同一截面上 正应力 与剪应力 必相互垂直 C 同一截面上的正应力 必定大小相等 方向相同 D 同一截面上的剪应力 必相互平行 答案 A B 3 对于某个平面图形 以下结论那些是正确的 A 图形的对称轴必定通过形心 B 图形若有两根对称轴 该两对称轴的交点必为形心 C 对于图形的对称轴 图形的面积矩必为零 D 若图形对于某个轴的面积矩为零 则该轴必为对称轴 答案 A B C 4 下列结论哪些是正确的 A 轴力是轴向拉 压 杆横截面上唯一的内力 B 轴力必垂直于杆件的横截面 C 非轴向拉 压 的杆件 横截面上无轴力 D 轴力作用线必须通过杆件横截面的形心 答案 A B D 5 下列结论哪些是正确的 A 若杆件的各横截面上只有轴力 则该杆件只产生拉伸或压缩变形 B 若杆件的各横截面上只有扭矩 则该杆件只产生扭转变形 C 若杆件的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 则该杆件只产生弯曲变形 D 若杆件的各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无剪应力 则该杆件不会产生扭转变形 答案 A B C D 6 设 和 分别表示受力杆件的轴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 为材料的泊松比 则下列结论哪些 是正确的 A 为一无量纲量 B 可以是正值 负值或零 C 当杆内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 的值与应力大小无关 即 常量 D 弹性模量 E 和泊松比 均为反应材料弹性性质的常数 答案 A C D 7 悬臂桁架受到大小均为 F 的三个力的作用 如题 3 图所示 则杆 1 内力的大小为 杆 2 内力 的大小为 杆 3 内力的大小为 A F B 2 C 0 D F 2 答案 A C 8 杆件发生不同变形时 其横截面上的 A 内力是相同的 B 内力是不相同的 C 应力是相同的 D 应力是不相同的 答案 B D 9 在下述原理 法则 定理中 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A 三力平衡定理 B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C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D 力的可传性原理 E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答案 A C D 10 塑性材料破坏 失效 的标志是材料产生了 脆性材料破坏 失效 的标志是材料产生 了 A 断裂 B 屈服 C 屈服和断裂 D 弹性变形 答案 A B 11 直杆受扭转力偶作用 如题 4 图所示 计算截面 1 1 和 2 2 处的扭矩 哪些是计算不正确 A 125 5nnMkNmk AA B 125 5nnMkNmk AA C 3 D 答案 A C D 12 工程构件要正常安全的工作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强度条件 B 刚度条件 C 稳定性条件 D 硬度条件答案 A B C 13 在物理量中 的单位是相通的 1 泊松比 2 应力 3 轴力 4 弯矩 5 应变 6 剪力 7 弹性模量 A 2 7 B 3 6 C 1 5 D 1 4 答案 A B C 14 简支梁受集中力作用 如题 5 图 以下结论中 是正确的 A AC 段 剪力表达式为 QPaFxL B AC 段 弯矩表达式为 PbMxL C CB 段 剪力表达式为 Q D CB 段 弯矩表达式为 ax 答案 A B D 15 建立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 zI My 需要考虑的关系有 A 变形几何关系 B 静力关系 C 平衡关系 D 物理关系 答案 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