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综合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54785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综合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科学综合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科学综合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一、二课: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当的空气、适宜的温度。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改变的条件只有一个。第三课:1、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空间、土壤提供的养料等。4、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第四课:1、蚯蚓(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对环境有基本需要,如空气、水、空间、食物等。3、动物在形态、结构、习性上都有它适应环境的本领。3、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第五课: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4、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6、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7、食物链的举例:水田中的5条食物链。老鹰 狗尾草 水稻 小鸟 老鼠 蝗虫 蛇 狗尾草老鼠蛇老鹰 狗尾草蝗虫小鸟老鹰 水稻老鼠蛇老鹰 水稻蝗虫小鸟老鹰 水稻蝗虫小鸟蛇老鹰第六课:1、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2、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生存就会受到(影响)。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4、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5、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环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 (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 包括(同这种生物有关系)的其他生物。第八课:1、草原上的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草兔鹰 草兔蛇鹰 草蝗虫鹰草鸟蛇 草蝗虫蛇鹰 草鸟蛇鹰2、在食物链“草兔鹰”中,如果: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大就很快被吃光,植被遭到破坏,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或荒漠戈壁,整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遭到破坏。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老鹰也会因食物减少饿死,草原生态失会去平衡逐渐荒漠化3、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和草的减少?答:人类对老鹰、兔子的猎杀导致其减少;环境的恶化,人类过度的放牧导致草的减少。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答: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保护草原,合理放牧。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的动植物。5、资料库: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1956)年。光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保护我国现存最大的一片红树林。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生态系统。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专为保护珍稀动物大熊猫而设立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保护区。第二单元光第一课: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没燃烧的蜡烛不是光源。3、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4、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物体距光源的远近)有关,物体离光源近,影子大;物体离光源远,影子小。5、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物体不同侧面所得到的影子是(不同的)。第二课:1、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长短长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西北东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第三课: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需要(8)分钟。生活中的例子: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立竿见影等。第四课: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生活中我知道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有:梳妆镜、倒车镜、额镜、教室涂成白色等等。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的侦察工具。第五课:1、太阳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热),物体在吸收阳光的同时也吸收(热)。2、热光源有:太阳(地球最大的热光源)、点燃的蜡烛、白炽灯等 冷光源有:萤火虫、日光灯、水银灯等。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4、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支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第六课:1、太阳外部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地球只得到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物体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3、物体受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摆放比倾斜快。第七、八课: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2、太阳能的组成:太阳能集热器、保温水箱、连接管道、支架、控制系统。 工作原理:利用集热器吸收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同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通过控制系统放出冷热水。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原理有关。3、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4、太阳能等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结构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及如何方便实用。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一课:1、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常见的地形主要有:(高原、高山(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丘陵等)。2、地形及地形的特点:高原:海拔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高山(山地):峰峦高耸,地势崎岖盆地: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四周高中间低) 平原:低平而广阔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峡谷: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3、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1、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这些板块互相碰撞、分离、平移导致地表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还够等,还会引发火山、地震、海啸等。(了解)第二课: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2、 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东非大裂谷)。第三课: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2、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3、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会(碎裂)。4、岩石变化过程图:岩石 风化 岩石碎裂 继续风化 小石子和沙 生物,微生物作用 土壤(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第四课:1、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直径大于(2毫米),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砂),最小的土壤微粒是(粘土)。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3、土壤中还有(腐殖质和盐分),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4、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5、(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5、土壤从上到下可分为(枯枝落叶层、有腐殖质的表土层、亚图层、岩石碎屑层)第五、六课:1、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侵蚀的开始。2、(保护森林)、(退耕还林)等可以减少土地的流失。3、(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4、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5、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6、(植树种草)可以增加植被覆盖、把坡地改造成(梯田)可以减缓坡度,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保护土壤,减缓被侵蚀的程度。第七、八课:1、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2、河的上游河床常见(大石头),中游河床上堆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了(细沙)。3、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4、(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3、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自生活动也在改变地形地貌,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4、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5、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是因为:河流从上游冲下来很多的泥沙,当到下游和中下游的和入海口时,水流变慢了,所以发生了沉积,因而形在了平原。6、哪些力量会改变地形地貌:(火山、地震、雨水、流水、风、冰川、海浪)。7、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在改变地表形态时会对我们造成哪些灾害:同时会使水土流失,影响生产生活。8、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灾害的发生以及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加强预警信号,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封山育林等来预防灾害的发生。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一课: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向下)的拉力。2、(一定的拉力)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3、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实验中,拉力大小用(铁垫圈的个数)来表示。2、水往低处流,人从滑梯上往下滑,向上抛的物体最终要落回地面.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第二课:1、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2、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3、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作用制造的工具。5、橡皮筋被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第三课: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第四课:3、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1牛(100克力)4、弹簧测力计的构成: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最重要的部件)5、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6、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背诵以下三点)(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第五课: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2、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摩擦里的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摩擦力(小)。第六课:1、物体运动的方式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2、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即滚动还是滑动”)有关。3、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4、汽车的轮子,滚珠轴承、古代人搬运大石块在石块下垫上原木都是利用(滚动的运动方式)减小摩擦力。5、(制止轮子滚动)是轮驱动车辆刹车的通用方式。6、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7、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第七课:1、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利的,有时是有害的。2、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3、日常生活中给汽车安上轮子,滑板车、旱冰鞋是利用滚动的运动方式减小摩擦力,给齿轮打上润滑油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鞋底的花纹、轮胎上的花纹、下雨天给汽车安上防滑链条是增加摩擦力。3、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手柄;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或加润滑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第八课:1.、赛车的设计特点或要考虑的问题:(1)(动力要大)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2)(空气阻力要小)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3)(不会翻车)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轮胎不打滑)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