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9-2020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45467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19-2020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版2019-2020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版2019-2020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2019-2020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23分) (共4题;共23分)1. (8分)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傅雷家书摘录 神秘主义者往往只有纯洁、朴素、真诚,但缺少一般的温妩媚。 你考虑这许多细节的时候,必须心平气和,精神上很镇静,切勿烦_,也切勿焦急。 多和大自然与造型艺术接触,无形中能使人tin静旷达,维持精神与心理的健康。 希望你拿出像对待音乐艺术一样的教力、信心、qin诚,来学习人生艺术中最高深的一课。(1)划线字“妩”的正确读音是( ) A . fB . w(2)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躁B . 燥(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tinqin_静_诚2. (3分)选词填空( )。漫步在镜廊内,碧港的天空、_(安静、幽静、静谧、宁静)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宠的园林中。A . 安静B . 幽静C . 静谧D . 宁静3. (8.0分)请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_,_。 (3)_?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请将李商隐的无题一诗补充完整。 _,_。_,_。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4. (4分)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将下列四样景物填入句中空缺处,使表达适宜。(填序号) 花不可以无_,山不可以无_,石不可以无_,水不可以无_,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张潮幽梦影)A苔 B蝶 C藻 D泉二、 阅读理解(57分) (共4题;共57分)5. (6分)湘行散记和白洋淀纪事是七年级上册自主阅读推荐书目。湘行散记是一篇独特而别致的散文集,它呈现了独特的自然世界和别样的生命形态,在美丽而淳朴的自然风物背后隐含着乡民的激情和无奈,表现了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沉静。白洋淀纪事写得很美,有一种淡淡的诗意,作者用清新、含蓄、明净的语言,讲述了冀中人民在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请你根据以上的点评,选择属于各自作品的片段。(各选两项)A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钢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B真没有再使我惊讶的事了,在黄晕晕的煤油灯光下,我原来又见到了那成衣人的独生子,这人简直可说是一个老人。很显然的,时间同鸦片烟已毁了他。C这水手结实硬朗处,倒真配作一个兵。那分粗野爽朗处也很象个兵。全船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他。昨天小船上滩,小水手换篙较慢,被篙子弹入急流里去时,他却一手支持篙子,还能一手把那个小水手捞住,援助上船。D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微。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湘行散记:_;白洋淀纪事:_6. (31.0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论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我们不时就会看到诸多“富二代”的是是非非。“富二代”也逐渐成为人们诟病的“反面教材”。最近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又再次将“富二代”推上了风口浪尖。看到镜头中被打者满脸的鲜血时,我不敢相信打人者竟是一个未满十五岁的孩子。震惊之余,我不能不问一句“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中国父母早已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该如何教育孩子则成了个难题。“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曾一度成为许多父母奉行的教育经典。今天,当我们再度重温“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时,却尴尬地发现它竟成为了当下部分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当今的“富门寒教”让人震惊,更让人寒心。飞驰的车轮碾过两个年轻的生命,肇事者李启铭却大声地叫嚣着“我爸是李刚”;疯狂的赛车终结了一个青年的人生,“飙车手”胡斌却冷漠地与朋友谈笑风生;挥舞的拳头肆虐地砸向他人,打人者李天一却大喊“谁敢打110?”富门之子践踏生命的行为令人发指,而他们背后不停道歉的父亲们却让人痛心。面对受害者,父亲李刚几度哽咽地承认自己没有教育好儿子,父亲李双江也痛苦地承认自己没教育好儿子。子不教,父之过!仔细听听这些家长的道歉言论,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在孩子教育上的严重失衡“富”于物质却“寒”于教育。一个是公安局长,一个是歌唱大家,他们自身就是无数人学习的榜样,却没有教好自己的孩子。是能力不够还是方法不对?我想都不是,是他们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的教育却太少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用心关爱而非随手可得的物质。这样的“富门寒教”不可取。然而,与“富门寒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寒门富教”。今天的“寒门富教”让人感动,更让人痛心。“再穷不能穷教育”是中国无数寒门家长一直坚守的信念。为了给孩子挣得学费,家长们背井离乡去做“农民工”。孩子们留守在家中,努力地用他们试卷上的分数点燃着父母的希望。到了暑假,这些留守儿童背上书包象成群的候鸟飞向父母的怀抱。很快,他们出现在父母的工地上,学着垒起砖瓦;他们出现在父母的菜摊前,学着斤斤计较;他们出现在父母的车间里,学着闹中取静。面对这些孩子,我们或许会为他们的艰难生活投去许多同情的目光,可谁又能真正明白他们笑脸下的快乐与满足呢?寒于物,却富于心。寒门家长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爱子女,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我们为这样的“寒门富教”而感动,但也为无数寒门学子而痛心。还记得温总理说过:“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在残酷的教育竞争中,无数寒门学子背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富门“寒教”让孩子如“脱缰”的野马,释放着青春的个性一路狂奔;寒门“富教”让孩子如“带枷”的耕牛,负载着沉重的希望默默前行。贫穷不是羞耻,富贵也不是罪恶,粗茶淡饭与锦衣玉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我们有爱,孩子们就会有笑容。教育无关乎穷与富,无论是“寒门”还是“富门”,我们都应做到“富”教。父母要用关爱为孩子开辟出教育的沃土,社会要用公平为孩子浇灌出教育的花朵。(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解释“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在文中的含义。 (3)本文以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开篇,有什么作用? 7. (6分)阅读梅岭三章,完成小题。 梅岭三章陈毅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1)诗前小序的作用是_。其中,“_”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2)这三章诗从体裁来看,属_;从内容来看,是_。这三章诗中押韵的字分别是:第一章,_;第二章,_;第三章,_。 (3)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每章诗的内容。 第一章:_;第二章:_;第三章:_。(4)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 ) A . 断头今日意如何B . 南国烽烟正十年C . 投身革命即为家D . 创业艰难百战多(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B . 这三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引用阎罗的典故和取义成仁的传说。C . “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D . 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B . 小序和三首诗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C . 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达了不同的意思。D . “血雨腥风应有涯”“南国烽烟正十年”“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7)“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两句诗紧扣“_”,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一定召集旧部英魂,继续与反动派战斗到底,表现了诗人_的革命精神。 8. (1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嵇六赞府性爱兰,购兰数十盆,躬自培植。春时方寒,置密室中,犹惧其冻。炽炭于旁,不敢施勺水。箭才寸许,虑其或僵也,时以指消息之。出见人所蓄兰,置风日中,乾则以水灌之,笑日:“是乌知养兰之道乎?”归,视见弥谨。无何,兰渐萎。再出见人之兰,则浓色可掬,蕊苕苕将放矣。乃大恚,语予日:“吾今而后知兰固天下之贱卉也。吾护之如头目,爱之如兄弟得兰之性者宜莫我若矣乃反不如他人之荣。是岂足为品之贵乎?”(清张云数养兰说)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子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日:“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奥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明陶望件养兰说,有测节)【注释】萃:憔悴。(1)下面的句子缺少了标点,请用三条|来表示句读。吾护之如头目,爱之如兄弟得兰之性者宜莫我若矣乃反不如他人之荣是岂足为品之贵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乾则以水灌之 杀之以应陈涉B 炽炭于旁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 乃反不如他人之荣 乃不知有汉D 子识之乎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出见人所蓄兰,置风日中,乾则以水灌之,笑日:“是乌知养兰之道乎?”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4)两则养兰的故事告诉我们哪些道理?三、 写作(40分) (共1题;共40分)9. (4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有多少人,难以忘怀;有多少事,可以重来。精彩的瞬间,美好的恒久,点亮了我们生命的星空。还记得吗?曾经关爱你的那个人,温暖你的那件事,愉悦你的那文章,感动你的那份情那眼神、那微笑、那陪伴、那鼓励都定格在你的心灵深处。请以“那时,那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在横线处填上一个词,将标题补充完整;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运用(23分) (共4题;共23分)1-1、1-2、1-3、2-1、3-1、3-2、3-3、3-4、3-5、4-1、二、 阅读理解(57分) (共4题;共57分)5-1、6-1、6-2、6-3、7-1、7-2、7-3、7-4、7-5、7-6、7-7、8-1、8-2、8-3、8-4、三、 写作(40分) (共1题;共40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