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投标工程概况.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73655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里河投标工程概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里河投标工程概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里河投标工程概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工程概况 规模及建设内容:沿河道两岸景观道路与规划建设用地间设置80300米宽绿化景观,景观带采用坡面微地形,总绿地面积217公顷,其中绿化种植面积为171.88公顷,园路及场地面积41.82公顷,建筑占地面积为1.89公顷,其他用地1.41公顷;主要内容包括采用杨树、柳树等80个树种的园林绿化工程;以园林小品、凉亭、廊架、雕塑、景石等园林景观工程、园路及场地工程、以及照明、灌溉等相关配套工程。一、 振华街至安泰街段绿化种植该区域的绿地面积共计46.76公顷,其中包括道路和广场硬化工程、给水工程、电气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园建工程等。在七里河的总体设计中,该段定位于生态公园区,突出绿化造景,为市民营造一个娱乐、休闲、室外活动场所。区域的西北片区,利用开挖河道和场地平整产生的多余土方,堆土成山,构成区域内最核心的景观亮点。区域的西南片区,保留黄土断崖,营造富有乡土气息的自然风光。塔依山而建,是区域的视觉焦点。山体的南部分,即前山区,红枫成团,配置刺槐、栾树、白皮松、小叶杨,形成远处观赏的大地景观。山顶的休息区讲究层次分明,配置丰富,采用红枫围合,银杏点景。山体北侧主要采用低价苗木为主,多采用杜仲、白榆、臭椿等乡土植物。滨水区多选用枝形优美的垂柳、开花的乔灌木等,通过立体配栽,塑造出气氛烂漫的花园景观。区块内有很多现状的乔木,在绿化种植时,要尽可能保留,同时本次新栽植的树木要能与其很好的协调。二、 安泰街至西环路段绿化种植该区域分为两个部分,安泰街至振武街区段、振武街至西环路区段,共计77.04公顷。在七里河总体功能中,安泰街到振武街区段的景观设计定位于生态公园区,多用观赏性的乔灌木、宿根类花卉、地被,塑造出一片片特征明确而不同的植物观赏区,形成植物景观主题园。振武街到西环路部分由临水的两条带状绿地和中间的三角绿地组成,在七里河的总体功能设计中,景观设计定位于郊野公园区,强调乡土树种的随机布局,尽量贴近原味的植被景观,体现野趣的自然风景。两侧带状植物绿化分成三个层次,沿城市车行路栽植背景林,即廉价树密植,隔绝道路的嘈杂声;滨水绿化主要栽植优美的乔木、开花的乔灌木,大气而震撼,并透过枝干,有很少的观水效果。两者之间的绿化,采用乔、灌、草多层次配置。中间的三角形绿地,临水区坡地的绿化强调整体效果,选用护坡性能好的植物,多采用紫穗槐、火炬、刺槐。临西环路区域多规划为备用的城市建设用地,周边大面积种植果林,其上遍植开花地被,营造花海氛围。围绕婚礼建筑,大面积铺植适合践踏的草坪。三角形用地的前端是设计的重点,着重营造四季变换的植物景观。 三、 种植一般原则1. 以乡土树种和朔州易成活的树木为主,适当引入适生树种。2. 合理配置常绿树种,营造冬季景观。3. 路口、交叉口或者关键节点的植物配置多采用乔木、灌木、地被结合,打造精致点。4. 充分利用花、果、叶景观效果,“大尺度”植物造景,即植物配置的整体性。2、水文及气象流域概况七里河发源于朔州市平鲁区井坪一带,全长35公里,从西向东横穿朔州市建成区中心地段约5公里(西起大运二级公路桥东止七里河二桥),平均纵坡2.72%。平均河床宽300米,河南岸与河床高差约13米,总占地面积165公顷,占朔州市建成区总面积1/10,沿途流经上庄头村、李家河村、下庄头村、胡家窑村、贺家河村、小村、十里铺村、七里河村等八个村庄。河底大部分为坚硬的砂砾石,洪峰流量一般为186 m3/s,最大洪水流量487m3/s。近年来随着朔州市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煤矿和发电产业在朔州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加大,给七里河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影响。主要表现为: 河道建筑垃圾肆意倾倒,导致局部河道内垃圾满沟严重影响城市防洪及生态环境; 部分河段主河槽内出现大量的违规建筑,严重阻碍了河道的行洪; 部分来自河道上游上游电厂、煤矿产生的污水以及两岸城市污水均沿途直接排入七里河河道,导致河道里污水横流水质恶化,严重的破坏了河道水质及河道范围内的生态环境; 作为城市主要防洪河道,河道两岸无抢险防洪通道,局部建筑临堤搭建,影响城市防洪安全; 现状河道与日新月异的两岸城市建设、城区段已治理河道及下游已建成恢河生态蓄水景观工程反差极大,急需治理; 现状已建成蓄水工程河槽淤积严重,影响蓄水效果及质量,急需清淤及局部改造; 现状主城区段内未治理段河道为自然沟道,河槽较深且两岸堤防为自然土堤,堤防蜿蜒曲折,随着城市的西移北扩,河道现状严重制约着城市规划发展。 由此可见,作为朔州市城区段主要防洪河道的七里河生态综合整治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水文及气象基本资料气候朔州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山西气候区划方案,属晋北温带寒冷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雨雪少,风沙大,蒸发量大,经常出现干旱天气;夏季雨量集中,间有大雨、暴雨、冰雹等;秋季雨水少,早晚凉爽,中午炎热;冬季风多雪少,气候寒冷。降水全市多年平均(1956年1984年)降雨量为421.2mm,最大年降雨量为806.7mm(1964年),最小年降雨量为193mm(1965年)。受南太平洋及西印度洋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降水量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匀,一般是70的水量集中在每年的6月9月。按季分配,春季3月5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夏季6月8月约占65,秋季9月11月约占19,冬季12月份至次年2月份约占7。降水量在不同的地貌单元上分布也不一样,自西南山区向东部盆地逐渐递减,山丘降水量相对较大,多年平均在450mm左右,平原区在400mm左右。朔州干旱频繁,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现春旱夏旱或春夏连旱的就有20多年,差不多每两年就出现一个旱年。蒸发全市多年平均蒸发量17002300mm,降水与蒸发之比在1:41:5之间。一年中,1月份最小,5月、6月为蒸发量旺盛期。霜冻年平均风速2.4米/秒4.2米/秒。年均7级8级的大风日数有14.3天44.5天。最大风力达9级,最高风速22米/秒。历年8级或8级以上大风平均日数23天,一般多在春季,大风日数最多可达50天,沙尘暴日数是10天左右。境内无霜期短,年均102天137天。最长132天162天,最短81天122天。初霜最早年份出现在9月1日10日,最晚年开始于9月28日,一般年开始于9月12日。春霜最早年份终止于5月11日,最晚年份终止于6月12日,一般年终止于6月1日左右。最大冻土深度105139cm,平均122cm。径流地表径流全市多年平均(1956年1984年)本地天然河川径流量为4.6837亿m3,折合径流深44.08mm;外地入境河川径流量为0.2842亿m3,河川总径流量为4.9679亿m3。在本地河川径流量中,泉水径流量为2.57亿m3。地下径流朔州市多年(1956年1984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0317万m3。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38546万m3,山丘区49407万m3,盆地平川区与山丘区的重复量为17636万m3。本地加外地入境水资源总量7.63亿m3。地下水开采系数约0.7左右,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4.63亿m3。洪水本次洪水计算采用采用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的相关方法进行汁算。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水文比拟法、流域模型法、推理公式法进行分析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