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3649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静谧(m) 劫难(ji) 颤动(zhn) 安慰(wi)B . 凝望(nng) 弥足珍贵(m) 寂寞(j) 覆盖(f)C . 憧憬(chng jng)闪烁(shu) 疲倦(jun) 朦胧(mng lng)D . 萤火虫(yng) 瘦小(sh) 冻僵(jing) 涌出(yng)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B . 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以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为目的。C . 里海萎缩很大程度上是附近发展农业和工业,使得流入里海的河流进行了改道或者水量减少。D .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3. (2分)法布尔被誉为( )A . 昆虫界的荷马B . 昆虫界的圣人C . 昆虫至圣D . 昆虫界的托尔斯泰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下面是一份“数字化阅读辩论赛”的辩论陈词,阅读后完成小题。 数字化阅读(虽然/即使)降低了阅读的门槛 , 但往往表现为一种“浅阅读”。浅阅读容易使我们缺乏缜密细致的思考,导至看似读了很多,实则收获有限。当我们在芜杂的信息中流恋忘返时,大脑就成了零散信息的跑马场。所以,数字化阅读时代,我们依然拥有深阅读的权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深阅读呢?选择成体系有深度的作品和广为认可的经典著作,运用顺序渐进、(归根结底/刨根问底)、探究(质疑/置疑)的方法去读。我们(假如/即便)做不到像古人读书那样废寝忘食、皓首穷经 , 也应当在纷烦的信息中独具慧眼 , 不断提升阅读的品位和质量,提高与新时代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综上所述,数字化阅读中,通过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门槛(kn) 导至 流恋忘返B . 镇(zhn)密 芜杂 顺序渐进C . 零散(sn) 纷烦 废寝忘食D . 皓(ho)首 敏捷 独具慧眼(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 A . 虽然 归根结底 置疑 即便B . 即使 刨根问底 质疑 假如C . 虽然 刨根问底 质疑 即便D . 即使 归根结底 置疑 假如(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B . 通过深阅读,我们能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C . 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精神富有的青年。D . 通过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精神富有的青年。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30分)5. (13分)古诗文名句积累与运用。 (1)每逢重要的日子,人们常常借诗文来表达心意。请你根据提供的情境,从你积累的诗文中书写合适句子来表达祝愿。(要求写出连续的两句) 教师节,用李商隐的无题中的诗句点赞老师的无私奉献:_,_。中秋节,借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祝福远方的朋友或家人:_,_。毕业纪念册,用李白行路难的诗句鼓励考试受挫的同学:_,_。(2)中国人取名常常从古诗文中汲取灵感。下列名字与哪些古诗文相关?选一个写出原文诗句。芳幽亭(亭名)又一村(店名)邱胜春(人名)我选_,相关诗句是_。 (3)结合(2)的方法,请你利用下列诗句,从A或B中选择一项,拟一个人名,并说明含义。 A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为“高”姓孩子拟名:_,含义:_。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渡荆门送别)为“邹”姓孩子拟名:_,含义:_。6.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个大国的气质与其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有关,与国民的思维特点和行为特征有关。B . 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C .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D . 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论证结构采用了总分的形式,开篇先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B . 选文第二段用比喻、对比、引用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C . 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D . 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一个大国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B . 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C . 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D . “以和为贵,求稳,顺势而变”都是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7. (1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甲】10月4日A出院了。我们亲切地握手道别。他的右眼完全失明了,但已经不缠绷带了,从外表看和正常的眼睛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他的前额还包扎着绷带。和一个如此顽强的同志告别,我感到十分难过。向来都是如此:伤员好了,就离我们而去,而且不希望再回来见我们。临别的时候,A无可奈何而又伤心地说:“我宁可失明的是左眼!现在,叫我如何瞄准开枪呀?”他仍然一心挂念着前线。【乙】到了午夜,我摆脱盲人苦境的短暂时刻就要结束了,永久的黑夜将再次向我迫近。在那短短的三天,我自然不能看到我想要看到的一切。只有在黑暗再次向我袭来之时,我才感到我丢下了多少东西没有见到。然而,我的内心充满了甜蜜的回忆,使我很少有时间来懊悔。此后,我摸到每一件物品,我的记忆都将鲜明地反映出那件物品是什么样子。(1)两个选段分别出自哪部作品?其中的人物是谁?【甲】出自_,其中的“他”是_。【乙】出自_,其中的“我”是_。(2)【乙】文中写到“到了午夜,我摆脱盲人苦境的短暂时刻就要结束了,永久的黑夜将再次向我迫近。”那么,黑暗当前,“我”感到恐惧和失落吗?为什么?(3)在网上“读书吧”中,有人提出了一个话题:对上面选段中涉及的【甲】文的“他”和【乙】文的“我”两个人物形象,你更喜欢谁?为什么?请你就此跟帖发言。(100字之内)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8.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藏在咸菜里的卑微李先军外地出差偶遇一初中室友,正值饭点,两人心照不宣地扫视起道旁的餐馆来。走进饭店,服务员正分身乏术,顺手端上一碟泡菜“稳定军心”。“还记得你当年的咸菜么?”我耳根不由得发烫。十多年前我俩同在乡镇里的初中寄读,时值进城务工热潮,我的父亲养病于家,相对于其他同学我的家里自然拮据不少。除去部分走读生,同学们大多在学校蒸米饭再去食堂“购汤”,汤虽不贵,对我来说却是奢侈品。即便如此,母亲依然想尽办法保证我的营养,每周五回家,母亲便会在坛子里寻觅。她把几种自制的咸菜切成小段,再与家里的腊肉一起翻炒,油冷却后用一大号塑料瓶装上,一周的食物便算是有了着落。每到吃饭时间,我都早早地端上饭盒,迅速跨进寝室,利落地在箱子里拿出咸菜瓶舀上两大勺,赶在室友回来之前躲到操场的角落,匆匆吃完。或许是年龄渐长,抑或吃顺了口,渐渐的,一瓶咸菜只能勉强支撑到周三,母亲再加量,于是每周日我便驮着几斤白米、两大瓶咸菜奔跑在求学的路上。一次,吃完午饭返回寝室,还没进门,室友的菜汤便扑鼻而来,是菜油的香。脚刚迈过门槛,寝室便冲出一阵莫名的笑,我惊慌失措,匆匆窜出寝室,任腾腾热气和丝丝窃笑在寝室欢悦。那时的饭点,是他们的“避风港”,无论烈日当空还是寒风凛冽,我极少逾越。“摆脱咸菜”从此就成了我的奋斗目标。漫漫求学路上,只要稍有松懈,初中那段吃咸菜的日子便会浮现在眼前。工作陷入困境时,我总会暗自鼓励:总比那时人家喝着热气腾腾的菜汤,自己只能蜷缩在操场的角落里吃咸菜要好吧。我的嘴对“咸菜”讳莫如深,我将它深埋于心底的同时,也把那段求学的艰辛与自卑掩埋,小心翼翼,唯恐被别人刨出来。“你记得么,那次,那次我们偷你咸菜,你回来撞个正着?”我一愣。“那次啊,我们在寝室偷吃你的咸菜,你回寝室撞见后,我们都不好意思地在寝室笑那次?”室友着急地补充着。“我们是实在禁不起你咸菜的诱惑,你知道学校食堂的汤,一大桶就最上面漂浮着几滴菜油泡沫,再说菜油哪比得上你家猪肉熬出的油香啊,更别说那被猪油炸过的咸菜了。”良久,我半开玩笑地说:“我还眼羡了你们三年有热汤喝的日子呢。”“你羡慕了我们三年,我们得嫉妒你一辈子!你知道吗?初中毕业后我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咸菜了。在最叛逆的青春时光你的父母陪在身边保驾护航,我们几个的父母来去匆匆,一年就只有春节那几天能见到人影,你说我们得多羡慕你?一勺子汤能暖嘴、暖胃,能暖心?”望着室友皱起的眉头,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在关于生活的这场“辩论赛”里,据理力争似乎有违初衷,俯首认输也不是归宿,每颗生命里的富裕贫瘠都以别样的面容在另一颗生命中展开。餐馆里人头攒动,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起伏于街心,望着这些或从容或匆匆的脚步,我想此时又该有多少饥肠辘辘而又口袋空空的人在餐馆外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而餐馆里又有多少人正羡慕这些人家里燃起的等候团聚的光呢?这世上,没有两条相等的路,也没有两盏完全相同的灯,而每个人的人生里却包含着如此相似的禅意。(选自开州日报)(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主要事件开端_发展初中寄读,常吃咸菜高潮_结局往事真相,暖心咸菜(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请对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4)文章第段中的“这世上,没有两条相等的路,也没有两盏完全相同的灯,而每个人的人生里却包含着如此相似的禅意”一句,极富哲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9.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蛛与蚕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 , 百宫绂绣 , 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日:“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小说有删改)【注】衮龙:龙袍;绂绣:一种官员的礼服;枵腹:空腹。(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我固自杀 固:_遂为文章 遂:_孰非我为 孰: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然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我!(3)文中的蛛与蚕分别指的是哪一类人?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0. (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以问句开篇,形象表现了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无比激动和惊叹仰慕之情。B . “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更表现了泰山主宰自然的伟大力量。C . 全诗无一“望”字,却紧紧围绕“望”字着笔,可见诗人精妙的艺术构思。D . 本诗通篇写实,借景抒情,表现了泰山高峻磅礴、雄视一切的风姿和气势。(2)“会当”的意思是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八、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阅读下面材料,写一则微评论,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80字以内。李女士的婆家是一个有着20多口人的大家族,每年三个家庭“轮流坐庄”请吃年夜饭,一顿饭开销两千多元。2017年1月27日,轮到老二家请吃饭,却提出了AA制,吃完饭每人掏出100元支付各自的饭钱,然后不欢而散。 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作文。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带刺。要求: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题目自拟,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1、4-2、4-3、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30分)5-1、5-2、5-3、6-1、6-2、6-3、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7-1、7-2、7-3、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8-1、8-2、8-3、8-4、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9-1、9-2、9-3、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0-1、10-2、八、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11-1、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