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字课教学的基本模式.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3513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写字课教学的基本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写字课教学的基本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写字课教学的基本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沟镇中心学校第三轮继续教育专题讲座小学写字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讲座时间:2009年 月 日主讲人:草沟镇中心学校 丁坤 第一步,观察特点。汉字的字型结构自古至今都是方块式的。在长期的书写时间中,汉字的方块结构形成了一定的美学原则。一个方块之内,笔画与笔画,部件与部件,要讲究疏密、向背、承载、覆盖等结构关系。汉字的笔画组合,在一个方块中,同时通过纵横两轴,向不同方向展开,形成整个字的平面布局,有的字如“米”字,在中间的纵横双轴基础上,是同时向八个方向作平面扩展的,可见汉字笔画在方块中的组合样式是十分繁复的。写字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范字,准确把握范字笔画、部件的结构关系以及笔画的分布组合特点,做到“意在笔先,笔居心后”。 儿童知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较差,他们往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和特征,因此,观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例如,同是左右结构“钓”和“驰”,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其左右两部分的结构关系不同,“钓”左右两部分是相向关系,“驰”则是相背关系,书写时要做到“向不相碍,背不相离”,否则,便破坏了汉字方块形体的美。再如,学写偏旁“三点水”,应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三点的位置:三点分布均匀,排成弧形,第一点和提点的收笔在一条直线上。抓住这个特点,就能写出漂亮的“三点水”。有些字不那么容易写匀称,像立即的“即”,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右偏旁的位置,告诉学生右偏旁要比左偏旁写低一些,使字的左下角和右上角都留一角空白,这叫“对角白”。留下“对角白”,这个字才能写地协调平稳,不失重心。 在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范字的过程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动脑筋,悟规律。如基本笔画的组合变化规律“多横平行等距,只有一个长横”,“地载者,下横宜长”,“横担者,中横宜长”,“横短竖长,撇捺宜放”,“联撇恶排牙”,“重捺须有放有收”等等,教师结合典型字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领悟这些书写规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前人总结习字经验:练一半,悟一半,练是基础,悟是关键。 第二步,书写练习。 在观察范字,把握特点,领悟规律的基础上,写字教学进入第二步书写练习。学生书写前,教师要强调书写姿势,要求执笔方法正确,头正,身直,背开,足安。姿势正确,松肩振背,凝神静气,不仅是写好字的前提,更有益于身心健康。传统书法有研究书写姿势这部分内容,称为“身法”,足见其重要性。书写练习包括两种形式:描红和临写。一般以描两遍、临两遍为宜。描红不可草率,要笔笔到位,心手并用,描的过程就是对范字特点及书写规律深入体会的过程。临写前,要对范字再做整体观察,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才能落笔。临写每一个字都要一气呵成,切忌看一笔写一笔,那样容易把字写得松散无神,影响对字形的整体把握。每临完一个字,要与范字进行比较,查找差距,然后再临下一个。 学生书写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要留心发现书写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还要不断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三步,品评鉴赏。 书写练习完成,便可组织学生品评鉴赏,这是写字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品评的过程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形式要丰富多采,生动活泼,易于学生接受。常用的品评形式有以下三种:1.自评。鼓励学生对照范字自我品评,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习字,从中找出自认为最美的字。哪怕是一个笔画,一个偏旁,告诉自己“我真棒!”并与同伴交流,共享亲手创造的美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写好字的信心。2.互评。组织组内互评,46人一组,相互鉴赏,取长补短。3.师生共评。这是一种很好的品评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发扬优点,纠正缺陷,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师生共评中,教师可有目的的展示巡回指导时发现的存在典型问题的习字作业,引导学生对照范字比较观察,说说问题在哪儿,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示范指导,使学生明确如何改正。 第四步,再练提高。 通过品评鉴赏,学生认识到自己书写中的缺点,并且知道如何克服,在此基础上再临写,便可有效提高写字质量。写字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训练,在”再练提高”这步教学中,可适当让学生多临几遍,只有充分练习,才能形成技能。对于班级里写字能力较强的孩子,教师可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安排一定的拓展练习。再练完成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等教学手段给孩子搭建展示的平台,展示再练提高的成果,使孩子在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写字的兴趣。附:教学案例带木字旁的字写字教学教学设计课题:带木字旁的字教学内容:木字旁、村、林、桐、树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体会木字旁的写法,使学生体会左右结构的字字形特点,把“村、林、桐、树”写端正美观。2、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使学生掌握汉字结构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木字旁的写法,把字写端正、美观。教学难点:发现左右结构字的间架结构特点。教学关键:让学生学会观察教学资源运用: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检查写字用品,强调坐姿二、明确写字任务大屏幕展示:村、林、桐、树学生认读,组词,最后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课题:带木字旁的字三、指导木字旁课件展示木字旁,请学生观察木字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特点。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并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之后练习一行。(教师巡视)教师板书学生书写不规范的字,让学生观察,找出哪些地方写的不美?学生观察后发言,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避让。四、指导写字1、村首先让学生自主观察范字,说说怎样安排结构才能写方正?教师肯定学生发言后,学生试写。教师巡视后,板书学生书写不规范的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字美吗?哪些地方不美?学生发言,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左右紧凑平衡,笔画疏密均匀。领学生再次书空后学生练写两行。(教师播放音乐,个别指导)2、林、树、桐这几个字与“村”的教学方法一样,使学生写方正、美观,结构紧凑。四、总结欣赏表扬写字进步较大的学生和写字姿势正确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欣赏优秀的作品。五、板书设计村林桐树穿插 避让左右紧凑平衡 笔画疏密均匀让评价真正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 小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程度,有时超过父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除了评价学生的学习之外,也要注重评价学生心理品行素质和身体发展素质。在教师、家长、学生几个评价者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如果教师能协调几者之间的联系,就能使评价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我班有个学生叫周婉玉,平时丢三落四,做什么事情总是没有条理。上课时,经常把书本碰到地上,作业也经常不完成,她常常告诉我,她做的作业忘记装书包放在家里了。但是她有优点,写字很美。而且也比较聪明。我决定帮助她,转变她这些不良行为习惯。 起初几次关注和批评,使她手忙脚乱,格外紧张,只要一见我,就仿佛想起来什么似的,急忙去整理桌面上的书本。其他同学也时常指责他 “ 东西掉地了 ” 、 “ 作业没完成了 ” 等等。 于是我准备改变策略,采用鼓励性评价,变批评教育为赏识教育,我暗暗寻找机会。 机会来了,一堂语文课上,当我检查读课文时,她不太流利地朗读了一个自然段,声音比较洪亮,尤其感情把握的比较好,读后,同学们纷纷举手,想为她指出读错和停顿不当之处。我示意大家把手放下。我微笑着说: “ 虽然读的不算太流利,但是很有感情,我很欣赏你!如果细心一些,我们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 她抬头看了看我,目光中充满了感激和惊喜,同学们一看我这样鼓励她,也纷纷举手要求读课文,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接下来,我正指导学生写字时,突然,教室里 “ 咣啷 ” 、 “ 哗啦 ” 一阵响。不用说,又是周婉玉把文具盒掉地上了。课堂上安静极了,看着周婉玉不安紧张的面孔,我马上告诫自己,不要批评,只要理解和帮助。我稳定情绪,安静地走过去,默默地与她一起拾起文具盒,帮她整理好书本。之后,我悄悄地趴在她耳旁对她说: “ 别害怕,拿东西时,小心点。 ” 就这样,在她做得好时,我及时表扬;发生问题前,我及时指导,帮助她避免出错:一旦真出错了,不去指责,而是鼓励她,帮助她 很快,她在班级里能抬头微笑了,敢于和我对视了,愿意与我交流了,同学们也愿意和她一起玩,也不再告她的小状了。在她的周围弥漫着关心、帮助、提醒的氛围。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放学时父母接她的机会,与她父母交流。当她父母告诉我,孩子在家经常丢三落四,还得父母帮她整理书包时。我劝导她们:一定要让孩子去做自己该做的,做的不好可以指导她做。不能代替她,否则她永远不会做好。而且父母要学会夸奖孩子,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哪怕有一点点好的变化,也要去及时夸奖孩子鼓励孩子。 就这样,在教师的带动下,父母学会了用欣赏的目光评价孩子,学生也学会了用宽容的方式评价同学。周婉玉的变化很快,变得干净、快乐了,会收拾物品,不丢三落四了,学习也进步很大! 从周婉玉的变化中我感到,不要让孩子在否定性的评价中建立自我形象,丧失生活的自信。教师、父母、学生这三者评价主体中,教师占主导地位,要创设一种积极宽容的评价氛围,使孩子生活在成功、快乐、进步的体验中,让评价真正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 “ 给孩子心灵空间,还孩子一片蓝天 ” 已不再是一句空话,它正在良师充满智慧的评价中一步步地变成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