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31496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对于戏剧人物的评论,他洋洋洒洒、鸿篇巨制几千字,令人敬佩。B . 小林滔滔不绝、倚马万言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C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D . 元旦晚会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动物园总数至少有900家以上。B .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C . 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如不借助空气,鸟儿永远无法飞上蓝天。D . 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3. (12分)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2)庭中有奇树,_。攀条折其荣,_。(庭中有奇树) (3)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4)曹操的龟虽寿中“_,_”两句,用老马作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事业的看法,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_,_。 (6)三峡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_,_”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6分)4. (6分)读下边诗句,完成后面小题。 那哒哒的马蹄声向删会平原奔去我心中默念了千遍万遍的一串串zhn古烁今的名姓jun刻在这座城市的页面里策马而立向着_的江南喊去每一个名姓都能泛起阵阵涟漪鸟篷起桨化作如椽大笔在八百里河面上摇醒了多少记忆(节选自麦秸绍兴,浸泡在文学中的城(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 zhnjun_古烁今_刻(2)划线字“烁”的正确读音是( ) A . shuB . l(3)给文中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 A . 温润B . 湿润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12分)5. (12分)名著阅读。 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的父亲去赴宴,他的父亲把他带去。做爸爸的吹嘘自己的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结果,他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红星照耀中国(1)上述文字中的他是谁? (2)关于他,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介绍了什么事?请另写一件。 (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一名新闻记者的经典纪实作品。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B .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情况。C . 作者先在百家坪见到毛泽东,之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作者在苏区临时首都保安采访到了周恩来并搜集到相关资料。D . 书中对毛泽东的描述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在生活上是一个很随意很幽默的人,他甚至当着作者的面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的不拘小节而感到惊叹!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6. (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值2007年元旦来临之际,某校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要求各班级自行组织“庆元旦”文娱活动。该通知公布后,得到了许多学生的欢迎,但也有人说:“学习这么紧张,花时间搞活动,太划不来了。”(1)请你用一两句话得体地驳斥对活动持异议者的话 。(2)晚会中有一个节目是关于说错话写错字而闹笑话的相声,请你针对这一现象为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设计一句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语。(3)活动后某同学就此为校报写了一则消息,但画线处都有语病,请你为他改正。为了活泼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值2007年元旦来临之际,我们九(3)班组织了“庆元旦”文艺晚会。晚会十分成功,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参与。节目丰富多彩,有歌舞、朗诵、相声、小品、合唱等。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全班热烈的喝彩声,有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在晚会上也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让大家对他们刮目相看。晚会之后,立即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古诗阅读柏林寺南望(唐)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注释】精舍:寺庙,指柏林寺。 霁:雨止。(1)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的环境特点。(2)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8.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张良奇遇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尝:_有一老父,衣褐 衣:_良因怪之 因: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父去里所,复还,日:“孺子可教矣!”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3)结合张良的奇遇,概括分析老人这样做的原因。 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怀疑与学问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於何书?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人著的?书是何时人着的?著者何以知道?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麼科学根据?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对於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对於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躲懒。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躲懒。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做学问。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做学问。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鍊出来的。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於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於流俗传说,就是对於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3)“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4)“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0. (25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题。搭桥市幼儿园举办搭积木比赛,说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当然,既然是比赛,就得隆重点不是。怎样才能隆重呢,请领导讲话?那些严肃的空话孩子们不喜欢。真正能让孩子们起劲的事儿,莫过于上电视了。好在不难,园长和台长一商量,就直播,园长曾经是台长的同桌,是台长想把她头发盘起的同桌。摄像机镜头下忙碌的孩子们,像炸了窝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有板有眼地忙碌着,没人望着镜头傻笑。他们都想搭出最漂亮的图案,最后能定格在大家心目中的图案。这些积木作品中,有豪华的宫殿,有漂亮的四合院,有欧式的教堂。还有还有什么呢,主持人走到一组作品前,不知道该如何解说了。主持人眼前出现了三道积木搭成的圆拱。一个小男孩正怯生生地望着她。主持人愣了片刻,还是把话筒递了过去:“能告诉阿姨你搭的是什么吗?”“桥,”小男孩不假思索地一指地面,“三座桥!”主持人笑了笑,如果说两座桥的话她还可以理解,那第三座能算桥吗,有那么微型的桥吗,它还没有两指长呢。“这是一个从乡下来的孩子。”园长说,“他爸爸是建筑工人。”“哦,”主持人来了兴趣,“能告诉阿姨为什么要搭三座桥吗?”小男孩看了看镜头,脸红得不行 , 他指着那个中号的桥说:“我家住在山坡上,四面环沟,一有雨下来,就不能出门。我想在沟上架座桥,把妈妈背出家门,让她看看山外面的世界。妈妈的腿不能动,一辈子没下过山。”主持人鼻子一酸,眼光移向另一座桥。男孩指着那座大号的桥自顾自说下去;“这座桥我想搭在山脚下的小河边,我们山里人出门都得靠一条渡船。那次我跟爸爸进城,渡船坏了,十几个过河的人等了两天两夜船才修好,大家又冷又饿,有几个小朋友还哭了”小男孩顿了顿,冲主持人一笑。“不过,阿姨我没哭,真的没哭。”主持人点点头:“阿姨相信你没哭,那这个干什么用呢?”她用手指指那个不到两指长的微型小桥。“这个吗?”小男孩沉吟片刻,“我们对门邻居家的小妹妹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跟我下山玩,听爸爸说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我想把这座桥搭在她心脏上。”主持人不说话了,只是使劲将小男孩搂在怀里。小男孩给弄得莫名其妙,说:“阿姨,我对门的小妹妹太瘦小,这座桥搭在胸口会不会让她心里更疼呀?”“不,不会的。”主持人再也忍不住了,泪花溅落开来。当天的电视直播画面就定格在这三座桥上,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小男孩年底回家时,意外发现了两座桥架起来了,一座在山脚下的小河边,一座在自家门口。并且,小男孩还发现对门的小妹妹居然推着躺在轮椅上的妈妈一起在桥上等他。小男孩还小,他当时没听见主持人阿姨在直播结束前的一句话:“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搭建这样一座桥!”小男孩只记得在场的大人们都哭了。(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题目“搭桥”的含义。 (2)“叽叽喳喳地议沦着,有板有眼地忙碌着”句中的“有板有眼”一词说明了什么? (3)“一个小男孩正怯生生地望着她”“小男孩看了看镜头,脸红得不行”,文中的小男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4)“主持人不说话了,只是使劲将小男孩搂在怀里”,作者这样写主持人,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搭建这样一座桥!”请说说这句话让你有何感悟。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请以“幸福的约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3-1、3-2、3-3、3-4、3-5、3-6、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6分)4-1、4-2、4-3、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12分)5-1、5-2、5-3、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6-1、6-2、6-3、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1、7-2、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8-1、8-2、8-3、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9-1、9-2、9-3、9-4、10-1、10-2、10-3、10-4、10-5、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