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727150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命题人:王乙鹤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名句积累 安得广厦千万间,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欲渡黄河塞川,_。行路难采菊东篱下,_。饮酒纷纷暮雪下辕门,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俄顷风定云墨色,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青树翠蔓,_,参差披拂。小石潭记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 ”。醉翁亭记中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_, 己亥杂诗中,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 初三毕业晚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有的在依依话别,难舍难分;有的在憧憬未来,畅谈人生。这时,请你从中国古诗词中任选两句表现离情别意和思想抱负的诗(含词曲)句,作为临别赠言献给他们。 示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离情别意)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思想抱负) 临别赠言:第句 。(离情别意) 第句 。(思想抱负)2.文学常识 (1)山水名胜,美在自然,更美在人文。醉翁亭因一文化名人而名满天下,请指出这一文化名人是谁。 _(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田园诗派开创者的诗风,请说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谁,我们学过他的哪篇文章。 _3.成语积累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是写景游记的古代散文名篇。文字精练优美,许多有生命力的语言沿用至今成为成语,请写出四条这样的成语。_4.指出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 A.政通人和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峰回路转B.觥筹交错 脱笼之鹄 横无际涯 浩浩汤汤C.与民同乐 朝辉夕阴 忧馋畏讥 气象万千D.长烟一空 伛偻提携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5.指出下列各项中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日星隐曜,山岳潜行。(2)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平阔,若脱笼之鹄。A.比喻 排比 对偶 比喻 B.拟人 对偶 比喻 比喻C.对偶 排比 比喻 比喻 D.对偶 对偶 比喻 拟人6.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二、阅读理解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此文段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所写 的片段,该文选自 ,作者贬永州,写下了有连续性的游记多篇,合称 。2. 给加线的字注音。为坻( ) 为屿( ) 为( ) 参差( ) 寂寥( ) 悄怆( )3. 解释加线的词。 全石以为底( ) 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过清( )( ) 水尤清冽(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不可知其源( ) 影布石上 ( ) 乃记之而去 ( )斗折蛇行 ( )4.下面四句中“可”字意义与其它不同的一句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5. 翻译下面各句。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 _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 _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 6. 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_ _ 小石潭的构成、形状有何特点?_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潭水清冽的?_ 小石潭四周的环境、气氛如何?_7 用简明扼要的词语概括各段的大意。 第1自然段: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 8.本段开头写小石潭的方位时,提到“小丘”,二者有什么关系?有什么作用?_9. 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心情,谈谈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_10. 我们曾学过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请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并由此引出的一句成语,请用这个成语造一句话。_(二)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斯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根据读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浩浩:_ 樯倾摧:_ 宠辱忘:_ 静影沉:_ 2. 解释下列词语中划线词的确切意义。 谪守:_ 胜状:_ 翔集:_ 属予作文:_ 微斯人:_ 长烟一空:_则有心旷神怡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八个字是:_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抱负是:_ 4. 用简明语词填写下图空白处后,思考并回答下边问题: 本文主体文字不写“岳阳楼之大观”,而写“览物之情”,这是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_ 5. 本文骈散结合的写法,好还是不好?与别人交流你的看法。 _ 6.诵读第三段后,先从中找出一个对偶句子,再回答提问:这一段先写物景,后写情境,请指出哪几句是物景,哪几句是情境?物景和情境是什么关系?对偶句子:_物景句子:_ 情境句子:_ 二者关系:_ 7、在下面句中用横线画出直接抒发“二者之为”的词语。(1)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 “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人诗赋”,你有多少了解和积累?或查阅资料,写出四首以上篇名,并全录其中一篇:_ _9.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回答提出的问题。 甲:岳阳楼作为名胜古迹,古来题写对联者多多。其中一副是这样的: A.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B.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流者、潴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 A、B两段,哪一个是上联?请作出判断,并简要说明上下联的内容重点。 _(2)吕纯阳即吕洞宾,少陵是 的号,希文是 的字。(3)上联中的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分别所指的人物是: 、 、 、 。(4)下联中的潴者!流者!峙者!镇者!分别所指的名称是: 、 、 、 。(5)范希文两字关情一句中的两字指的是 和 两个字。(6)“范希文两字关情”的含义是什么?_10、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和下面的说明,按文中提到的所有地理名称所处的位置,用提供的图例,画出它们的分布示意图。 东西北南说明:“潇湘”,指潇水和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巴陵郡在洞庭湖的东北角。巫峡在洞庭湖西北。图例: 湖泊 江河峡 城市建筑11、阅读下面范仲淹罢宴,完成文后问题。 范文正公守邠(b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 di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n)敛棺槨(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1)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2)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滕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戒对方也有自勉之意。根据这篇短文所叙的故事,你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的意思,有什么新的理解? 乙:先忧后乐施蛰存 范仲淹做了一篇岳阳楼记,整整三段写景,文体实在有些轻浮,难怪尹师鲁要讥讽它是“传奇体”。幸而最后一段写出了两个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使人对这篇文章刮目相看,列入“观止”的“古文”。 去年苏州人纪念范仲淹,在范家祠堂里上了一块匾,题四字曰“先忧后乐”。于是这两个名句又引人纷纷议论了一阵。 我仔细想想,这两句话也很有些不对劲。天下老百姓还没有什么忧虑,可知还在太平天下,你范仲淹却忧起来了,忧些什么?惟恐天下不乱,领导天下老百姓跟着你转乐为忧吗?天下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很好,大家都很快乐的时候,惟有你范仲淹却并不快乐,还在忧。忧什么?杞人忧天吗?等到人民快乐过去,天下形势有些不妙现象,人民开始有些担忧了,而这时,你范仲淹却乐起来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可乐的呢?除非是幸灾乐祸。 两个名句,一经分析,实在只有一个意义:人民快乐的时候,你忧愁;人民忧愁的时候,你快乐。 不和天下人民同感情,这是爱国主义吗?选自施蛰存卖糖书话 12 岳阳楼记本来是千古名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一种崇高境界和高迈情怀。可本文作者偏偏要做翻案文章,发人所未发,这除了要有勇气、智慧和才识外,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用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_ 13. 作者反讥的高明之处,在于巧妙地抓住范仲淹原意中的哪两个词,而另外曲解成什么意思?试从文中找出,并加以分析说明。 _ (三)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 沿溯阻绝 绝:.断绝 .极、最 C.缺乏 D.穿过 有时朝发白帝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水落而石出者 而:.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绝: 发: 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 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 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 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 在那里飞流冲荡 4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 5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甲 乙 (四)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注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注】 昃:,太阳偏西。1.给加点字注音。 再适长山( )既长( )2.解释加点字。 (1)既长:_(2)再适长山:_(3)五年未尝解衣:_(4)知其世家:_(5)日昃始食:_3.翻译句子。 (1)或夜昏怠。(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4.判断对错。 )(1)范仲淹,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谥文正。官至副宰相。(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5.文中主要记叙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几件事?(2分) (五)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田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其意,欲辨已忘言。 1、解释句中加线的词:结庐在人境_问君何能尔_山气日夕佳_飞鸟相与还_此中有真意_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答:_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3、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答:_4、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答:_5、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答:_6、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答:_ (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为下列汉字注音: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布衾多年冷似铁 自经丧乱少睡眠 安得广厦千万间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2、解释句中加线的字词的意思。忍能对面为盗贼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雨脚如麻未断绝 长夜沾湿何由彻 3.点明事件起因的一句话是: 。 4.“我”眼睁睁地看着屋上的茅草“飞、渡、洒、挂罥、飘转、沉、被抱走”,心情如何? 答:5.“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结合历史背景,说说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答:6.表明作者博大胸怀的一句话是:。表现作者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句子是:。 (七)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指出加线字的读音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 鞭东指即天涯。2、A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 B、龚自珍载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 _ C、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_”(己亥杂诗),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3、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4、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C“落红”含义有三: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三、写作训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观赏优美的景色,是感受生活,聆听悦耳的音乐,是感受生活,享受浓浓的亲情,是感受生活,拥有纯洁的友谊,是感受生活,追求远大的目标,是感受生活,遭遇痛苦的挫折,是感受生活请你围绕感受生活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无论是记叙、描写,还是抒情、议论,均不受限制。要求:围绕话题,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点、校名、人名。参考答案:一、1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将登太行雪满山;悠然见南山;风掣红旗冻不翻;秋天漠漠向昏黑;蒙络摇缀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离情别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思想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考生可任意作答,符合要求即可)2.(1)欧阳修 (2)陶渊明 桃花源记3.觥筹交错 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醉翁之意不在酒4.C 5C 6D二(一)1、小石潭记柳河东全集永州八记2. ch y kn c lio chung3. 作为。而。因为;冷清。清。约。可以。映照 离开像北斗星一样巴陵郡湘水岳阳楼湖庭洞潇水巫峡长 江4.A5. 石底翻卷上来露出水面,成了小礁石,小岛屿,小石垒,小岩石。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底上,呆呆的一动不动。两岸的形状像狗牙们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静悄悄的,再没有别的人,(这气氛)使人心神凄凉,透骨的寒冷,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的呆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走了。6. 隔 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全石的为底为岩。潭中鱼可百许头然不动。四面竹树环合以其境过清。7. 第1自然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概貌。第2自然段写潭水及水中的游鱼。第3自然段写小石潭的水源。第4自然段写四周的环境和气氛。第5自然段写同游的人。 8小丘是上一篇钴鉧潭西小丘记中写的小丘,在本文中作为小石潭方位的参照物出现,显示永州八记中各篇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9. 本文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的游记。在政治上屡遭打击,心情压抑痛苦。作者见景生情,看到小石潭环境清幽,气氛凄凉,使自然联系自己的身境,写出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句子,以表自己心中挥之不去的郁闷与痛苦。10 略。(二)1. 2. 略 3.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 (3)览物而悲;(5)议论作结 ; 情景交融(或环环紧扣)。作者本意并非“岳阳楼之大观”,而是借景写情,借岳阳楼景情的变化,来写览者之情的变化,将这种变化与古仁人之心作比,从而突出作者的追求,表达自己的抱负。这就是其中的原因。 5. 好。关于看法,讲得有道理即可。 6. 对偶句: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物景句:若夫霪雨虎啸猿啼。 情境句:登斯楼感极而悲者矣。 关系句: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前者为后者作铺垫。 7(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者矣) (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8. (1)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3)杜甫登岳阳楼(4)刘禹锡望洞庭诗 略 9(1)A为上联,B为下联。根据平仄说,A联末字“下”为仄声,故为上联。上联侧重古迹人事;下联侧重洞庭湖的地理环境。 (2)杜甫 范仲淹 (3)杜甫 范仲淹 滕子京 吕纯正 (4)洞庭湖 扬子江 巴陵山 岳洲城 (5)忧乐(6)即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忧乐”二字全系天下百姓。10、11、(1)怃然 亟令询之 彻宴席 厚赒给之( 只要答到“怃然”即可得满分)(2)不仅忧君而且忧民( 意思对即可。如能运用互文的知识,联系前句加以说明,可加奖励分。如学生据实回答没有新的理解可得1分,如有充分理由亦可得2分。)12、一是逆向思维,二是寻找破绽等等,只要实话实说,表达清楚明白即可。13、把时间上的“先、后”意义另解为同时发生的感情对应:“还没有却”“等到过去却”“人民快乐的时候,你忧愁;人民忧愁的时候,你快乐”。结论则彻底推翻“爱国主义”的传统的评价。(三)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ADB 3B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5、甲风霜高洁 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 (五)1、建筑房屋,这里是“居住”的意思。如此、这样。气象、景致。共同,这里是指飞鸟回巢时“合群结伴”。指人生真正的意义。2、设问。意思是问你怎么能这样?心灵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地僻静。说明主观上摆脱世俗,存心高远,俗务自难干扰。3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4、“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5、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6、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六)1、略 2、忍心这样。形容时间短暂,一会儿。近 。布被子。这里指像线条似的密集的雨丝。通、到底、结束的意思 ,这里是指“彻晓”、“到天亮”之意。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4.焦急、痛苦。5.表现了作者在国破家亡的时局中仍然忧国忧民。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七)1、略2、A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D(“花”指国家。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4、A(由于诗人不满现实辞官离京,因此心情是悲愤寂寞的。)三、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