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开学检测(招生考试)试卷A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726924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开学检测(招生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开学检测(招生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开学检测(招生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20 页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开学检测 招生考试 试卷 A 卷 一 选择题 共 23 题 共 62 分 1 6 分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的旅游景点与所在省的简称搭配正确的是 A 武夷山 闽 B 衡山 鄂 C 黄山 皖 D 庐山 湘 2 图中阴影地区 多滑坡 泥石流灾害 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适宜种植小麦 玉米 适宜发展旅游业 A B C D 3 关于行政单位 A 的说法 错误的是 第 2 页 共 20 页 A 它位于珠江口东侧 B 博彩旅游业是它的支柱产业 C 它是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 D 它地狭人稠 自然资源不丰富 2 2 分 我国最大的渔场是 A 南海沿岸渔场 B 环渤海渔场 C 舟山渔场 D 北部湾渔场 3 2 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和睦大家庭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 小聚居的特点 下列民族主要 聚居在东北地区的是 A 回族 B 朝鲜族 C 壮族 D 傣族 4 2 分 下列乐器与使用此乐器的民族对应不正确的是 A 马头琴 蒙古族 B 长鼓 壮族 C 冬不拉 哈萨克族 D 芦笙 苗族 5 2 分 在 2011 年 3 月初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 云南西部怒江 溜索改桥 提到了议程上 并 第 3 页 共 20 页 计划在两年内全部完成 制约该地区交通发展的因素是 A 降水少 B 地形崎岖 C 终年寒冷 D 资源缺乏 6 4 分 如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 据此回答问题 1 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A 青藏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南方地区 D 北方地区 2 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图中民居的建筑特色 反映了这一地区是 A 炎热干旱的沙漠 B 终年严寒的地区 C 炎热多雨的地区 D 地势高峻的高原 7 2 分 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 主要因为 第 4 页 共 20 页 A 季风气候显著 B 气候复杂多样 C 夏季普遍高温 D 雨热同期 8 2 分 黄河含水量明显增加的河段是 A 三江源地区 B 河套地区 C 中游 D 下游 9 2 分 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人多地少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B 水资源分布特点是 东多西少 南多北少 C 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原和盆地地区 D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渔场 10 2 分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A 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 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 由东南向西南逐渐减少 D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11 2 分 下列做法 不利于节水的是 A 自流灌溉 第 5 页 共 20 页 B 喷灌 C 滴灌 D 生活用水 一水多用 12 2 分 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反映了 A 降水量与气温的关系 B 降水与农业的关系 C 降水与工业的关系 D 降水与商业的关系 13 2 分 关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说法 错误的是 A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B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月份零度等温线 C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年降水量 800 毫米线 D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干旱与湿润的分界线 14 8 分 读图 我国某地地区图 完成以下问题 1 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 甲地 电子工业 第 6 页 共 20 页 B 乙地 种植业 C 丙地 制糖工业 D 丁地 畜牧业 2 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 甲地 电子工业 B 乙地 种植业 C 丙地 制糖工业 D 丁地 畜牧业 3 下列现象不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A 气候冷湿 松林成海 B 沃野千里 黑土广袤 C 稻米满仓 荔枝成行 D 山环水绕 平原居中 4 下列现象不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A 气候冷湿 松林成海 B 沃野千里 黑土广袤 C 稻米满仓 荔枝成行 D 山环水绕 平原居中 15 2 分 图中 黄河流域图 中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第 7 页 共 20 页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2 分 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于 2009 年 7 月 11 日在长沙市隆重开幕 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 中 台湾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是 A 资金 技术 B 资源 劳动力 C 市场 交通 D 政策 劳动力 17 2 分 在一场有关中国地理的知识竞赛上 因回答错误被淘汰出局的是 A 甲同学 西北地区最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B 乙同学 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C 丙同学 北方地区雪山连绵 冰川广布 D 丁同学 南方地区四季常绿 盛产稻米 18 2 分 仔细阅读如图四幅图 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第 8 页 共 20 页 A 是我国温度带分布图 是降水量分布图 是四大区域分布图 是内 外流河分布图 B 是我国温度带分布图 是干湿地区分布图 是四大区域分布图 是降水量分布图 C 是我国温度带分布图 是干湿地区分布图 是气候类型分布图 是内 外流河分布图 D 是我国温度带分布图 是降水量分布图 是气候类型分布图 是季风 非季风区分布图 19 2 分 青藏地区丰富洁净的能源指的是 A 铀矿 石油 B 地热能 太阳能 C 煤 水能 D 水能 天然气 20 2 分 下列不能正确反映我国促进区域合作 优势互补工程的是 A 西气东输 B 西电东送 C 南水北调 D 青藏铁路 21 6 分 读 我国四大工业区 如下图 完成下列各题 第 9 页 共 20 页 1 目前国家重点振兴的老工业区是 A 甲工业区 B 乙工业区 C 丙工业区 D 丁工业区 2 工业历史悠久 工业基础雄厚 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是 A 甲工业区 B 乙工业区 C 丙工业区 D 丁工业区 3 我国企业中 越来越多使用工业机器人作业 其影响有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增加企业用工成本 加重工人工作强度 A B C D 22 2 分 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第 10 页 共 20 页 A 铁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 内河运输 D 航空运输 23 2 分 北京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在 A 北京大学 B 清华大学 C 王府井 D 中关村 二 综合题 共 5 题 共 56 分 24 16 分 如图中 代表我国四条地理界线 读图回答问题 1 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是四条线中的 和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四条线 中的 填代号 2 线经过的山脉中 呈西北 东南走向的是 3 线之间的地形主要属于 第 11 页 共 20 页 A 高原和山地 B 平原和丘陵 C 山地和丘陵 D 高原和盆地 4 图中 a 处年降水量少于 b 处原因 5 图中三条河流中 汛期最长的是 流量最大的是 有凌汛现象的是 6 中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7 以下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与广州相符的是 与重庆相符的是 与乌 鲁木齐相符的是 8 下列哪些线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大致重合的 1 月 0 等温线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A B C 第 12 页 共 20 页 D 25 21 分 读 青藏地区 图 回答问题 1 该区位于我国的第 填代号 级阶梯上 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2 本区主要城市 A B 其中 填代号 被称为 日光城 说明本区 能源 丰富 原因是 本区除该资源丰富以外 矿产资 源 也很丰富 主要分布在 C 所在地形区 填地形区名称 3 本区农业以 为主 而当地居民在海拔较低的 等区发展了种 植业 称为 农业 主要粮食作物是 4 本区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湖泊也众多 其中 a 是 b 是 C 是 d 是 湖泊 5 现在连接 A B 两地的主要交通线是 铁路线 沿途经过一些国家在此地建立的重点 自然保护区 26 5 分 读图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 完成下列问题 第 13 页 共 20 页 1 塔里木盆地的人口 城市 和交通设施主要分布在 主要影响因素是 2 荒漠化最容易在 发生 3 此区域的光热条件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请列举出此区域的两种特色农产品 27 8 分 读 我国南部沿海部分区域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代号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城市 A 铁路线 B 核电站 E 2 珠江三角洲地区与 C 地区的经济合作模式为 3 C 地区对外贸易比 D 地区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4 下列工程中 与本地区关系密切的是 填代号 A 青藏铁路 B 西气东输 C 西电东送 D 南水北调 28 6 分 读 黄土高原 简图 完成下列各题 第 14 页 共 20 页 1 图中 A 处是我国的 山脉 2 因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汇入 使得 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 黄土高原被称为 乌金高原 是因其丰富的 资源 4 富有特色的 黄土风情 传统民居是 5 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取的措施是 植树种草 退耕还林还草 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 建梯田 修挡土坝 A B C D 第 15 页 共 20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 23 题 共 62 分 1 1 1 2 1 3 2 1 3 1 4 1 5 1 6 1 6 2 6 3 7 1 8 1 9 1 10 1 11 1 第 16 页 共 20 页 12 1 13 1 14 1 14 2 14 3 14 4 15 1 16 1 17 1 18 1 19 1 20 1 21 1 21 2 21 3 22 1 23 1 第 17 页 共 20 页 二 综合题 共 5 题 共 56 分 24 1 24 2 24 3 24 4 24 5 24 6 24 7 24 8 25 1 第 18 页 共 20 页 25 2 25 3 25 4 第 19 页 共 20 页 25 5 26 1 26 2 26 3 27 1 27 2 27 3 27 4 28 1 28 2 28 3 28 4 第 20 页 共 20 页 28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