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卷(二)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2128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卷(二)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卷(二)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卷(二)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卷(二)A卷一、 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26分)1. (4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jun_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一着惊海天)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chu_劳作,尤喜纺棉。”(回忆我的母亲)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g_思想的囚牢。(列夫托尔斯泰)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_(Ach;Bzh)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美丽的颜色)2.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bn x lin shn_的一刹那。孙小龙模仿赵本山的表演真是wi mio wi xio_,让大家不时地捧腹大笑。我军以cu k l xi_之势攻下了敌人阵地。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n jng ji l_,青丝变白发。3. (2分)下列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B . 我隐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清晰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C . 三月的微风像一只小猫一样舔舐着我的脸颊,弄得我浑身痒酥酥的。D . 在村民们的愤怒谴责声中,惊慌失措的骗子们夹着尾巴逃跑了。4. (6分)默写。 (1)十二章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为警诫的句子是:_,_。 (2)孔子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 (3)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 5. (10分)综合性学习。完成1-2题。(1)某校需制作介绍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信息卡,挂在物理实验室的墙上。请你从下列信息中筛选出三则有效信息。(只需写出序号,多选不给分)爱 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动 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在阐明布朗运动,发 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惜无成效。爱因斯坦的理论,特别是相对论,揭示了空 间一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筛选的信息: 。(2)科学进步离不开科学精神。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精神是什么?材料一: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试验中得来。”材料二:爱迪生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二、 阅读理解 (共3题;共93分)6. (14分)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题目。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饴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A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B . 以其境过清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 . 闻水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D .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2)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哪一项?例:斗折蛇行A . 猛浪若奔(与朱元恩书)B . 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C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D . 神弗福也(曹刿论战)(3)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写出了小石潭水什么样的特点?(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在写景呢,还是在写情呢?如果是写景,请说出写的是什么景;如果是写情,也请说出渗透了什么情?7. (3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些人张晓风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为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能。”那个胖女人说。“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黎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但他的痛苦却盘据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呢?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丽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国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有删改)(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_恍惚褴褛咀嚼伫足(2)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请从文中找出作者回忆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请写出“谦逊”的近义词。老师为什么要给同学说她不会写“挖”字呢? (5)张晓风的散文语言淳朴平易,饱含深情。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丽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6)请分析下列语段的人物描写方法 “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_“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_“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黎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_“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_(7)“有些人”的行为强烈地震撼着作者的心灵,他们用自己真实的、淳朴的、有爱的一面感动了作者,使她对他们印象深刻。请说说“有些人”带给作者哪些启示? 8. (46分)阅读短文,完成问题。做一颗彩色的露珠杜旌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一一蜚声中外的学者。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神圣。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进入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别人耻笑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的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环境,我们就改变自己。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1)该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该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请将第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先提出分论点:_ , 然后_加以论证,最后得出_的结论。(4)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5)文中“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而“叶嘉莹”是适应环境的典型,请你从中外名人或名著中再举1个能适应环境的典型事例。(6)请将第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先提出分论点:_ , 然后_加以论证,最后得出_的结论。(7)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你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8)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9)文中“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而“叶嘉莹”是适应环境的典型,请你从中外名人或名著中再举1个能适应环境的典型事例。(10)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你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作文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时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有责”。意思是说,“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遇到了困难、学校出现了问题、家庭发生了矛盾、同学违反了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都应当问一问:“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要求:(1)以“责任”为话题,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事;可以从正面写,也可以从反面写;可以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2)文体自选,题目自拟。(3)字数600字左右。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26分)1-1、2-1、3-1、4-1、4-2、4-3、5-1、5-2、二、 阅读理解 (共3题;共93分)6-1、6-2、6-3、6-4、7-1、7-2、7-3、7-4、7-5、7-6、7-7、8-1、8-2、8-3、8-4、8-5、8-6、8-7、8-8、8-9、8-10、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