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19317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加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阻遏()维幕(wi)眼花缭乱(lio) 巧妙绝伦(ln)B . 瞥见(pi)迫击炮(pi) 因地制宜(zh) 张皇失措(hung)C . 强劲(jn)荒谬(mi) 重峦叠障(zhng) 独占鳌头(o)D . 瓦砾(l)脏物(zng)锐不可当(dng) 高屋建瓴(lng)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A . 咳嗽 调羹 马革裹尸 锋芒必露B . 繁琐 祈祷 大庭广众 呆滞拙笨C . 镶嵌 烦燥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D . 污秽 震竦 力挽狂澜 鞠躬尽粹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份试卷中第一小题他花了10分钟的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B . 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 , 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C .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 , 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D . 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 , 令人赞叹不已。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B . 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C . “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起了巨大反应。D . 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南塔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5. (2分)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涉世家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分别选自司马迁所著编年体史书史记、左丘明所著纪传体通史左传和刘向所著国别体史书战国策。B . 故乡骆驼祥子多收了三五斗都通过人物刻画,反映了当时农民凄苦悲惨的命运,揭示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腐朽。C .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美中谈到了美貌与美德的关系,告诉我们:只有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D .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他写的白鹭就属于前一类,而石榴则是后一类的代表。6. (2分)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阿里山纪行采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以作者行踪为线索,展现景物的各种变化和不同面貌,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B .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清末明初文学家,号陶庵。还著有西湖梦寻等。C . 苏州园林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 的共同特征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 林的赞赏和眷恋。D . 明天不封阳台以是否封阳台为线索贯穿全文,夹叙夹议,不断推进,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7. (12分)诗词默写。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古往今来,诗酒相伴,多少文人借酒抒怀。范仲淹渔家傲 “_,_”写尽了征人们思乡而不能回的矛盾心理;辛弃疾破阵子“_,_”道出了词人醉了梦里仍听到军营里的号角;李清照醉花阴里,把酒黄昏,吟唱出了“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浓浓哀伤。过零丁洋中,运用双关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_,_。_,却话巴山夜雨时。足蒸暑土气,_。(白居易观刈麦)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这个句子是:_,_。三、 中国名著 (共1题;共17分)8. (17分)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完成下列小题。(1)第1幅面文字部分面横线句子中有两个叹号用得不恰当,请把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2)第2幅画文字部分画横线处应填入的人物是_(人名),保尔问她的话中提到的“干活”是指_。 (3)结合语境,把第3幅画文字部分画横线处空缺内容补写在下面。 (4)结合名著,说说第3幅画中保尔说童年好友“浑身都是臭樟脑丸味”的原因。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9. (2分)“每天进步一点点,三年语文灿年华。”在初中生活里,你一定学会了一些阅读积累的方法。从下列名言中任选一句进行积累,并说明理由,不得少于100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我选择第_句,理由:_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5分)10. (35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故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了。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杜小康只能与父亲说说话。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其他什么话,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我要回家”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觉得自己将这么小小年纪的一个孩子,就拉进他这样一个计划里,未免有点残酷了。他觉得对不住儿子。但他现在除了用大手去安抚儿子的头,也别无他法。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的读书”后来,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鸭子在这里长得飞快,很快就有了成年鸭子的样子。当他们全部浮在水面上时,居然已经是一大片了。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苇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的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他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1)为什么说父子俩最大的敌人是孤独?他们是如何战胜这一敌人的?(2)“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他都受了什么磨难?(3)找到那十几只鸭子后,杜小康哭了,但并不是悲哀,为什么呢?(4)风雨过后的“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5)文中说“鸭们也长大了 , 长成了真正的鸭子。”品味一下划线词语的含义。(6)文章最后对杜雍和的语言描写用了省略号,你能补上省略的内容吗?要切合人物此时的心情。(7)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同,杜小康的成长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11.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细水长流蓝雪冰儿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选文有删改)(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一缕阳光”有什么深意?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12. (20分)阅读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文后题目。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虽千里敢易 请广于君 长跪而谢之曰 寡人谕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文段中唐雎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布衣之怒”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血流千里”,唐雎则言:“ ”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4)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3. (7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饮酒(其五)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馆宋余靖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1)两首诗都通过_、_等意象来描绘山间的景色。(2)王国维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相同的景物在不同心情的诗人眼里,却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中相同的意象,来赏析两位诗人的不同的思想情感。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题目:我思考我独立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不得使用试卷中出现的材料。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7-1、三、 中国名著 (共1题;共17分)8-1、8-2、8-3、8-4、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9-1、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5分)10-1、10-2、10-3、10-4、10-5、10-6、10-7、11-1、11-2、11-3、11-4、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12-1、12-2、12-3、12-4、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3-1、13-2、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