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专业发展.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717927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工程专业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信工程专业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信工程专业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文理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发展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学科、宽口径、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涵盖了电信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以及各种通信IT。通信事业要求高等学校培养能够在相关领域进行信号处理、传输、存储、检测和显示的综合性人才。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各种通信、电视、图像、信息与处理、无线电技术、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等的电路、网络、设备、系统设计、开发、生产、管理、运行、运营、科研、教学等工作。通信产业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的先导产业与支柱产业,是我国发展最快、最活跃,并已参与了国际竞争的产业。然而,要在竞争中取胜,最关键的是人才。例如,业界急需一批勇于创新、综合素质高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能担当关键基础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创新的优秀科技人才;熟悉WTO规划、国际法律事务的管理人才;以高级技术工人为主的高素质生产第一线实用性人才等。显然,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是通信及相关行业领域各类多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也是各企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在职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基地。通信工程专业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研究各种信息传输、存储、交换、处理、监视与显示等技术和系统,研究现代通信、各种媒体处理、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通信工程是一门知识密集、发展和更新十分迅速,而且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的技术科学。一、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意见给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办学的启示根据本专业教指委的安排,我们在业界进行了关于通信工程人才现状和问题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近几年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工作状况、工作能力的反馈意见及评价,对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知识点的要求,对该专业学生的各种能力的要求等。这些问卷调查一方面反映了通信工程专业过去培养学生的效果,也对未来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下面简单归纳总结如下:(1)部分通信企业对近几年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工作状况、工作能力的反馈意见及评价近几年我国通信研发型、高技术型企业及研究所引进了大批本科及硕士毕业生,并开始引进博士毕业生,毕业生绝大多数来自重点高校;而生产型工厂和与通信相关的一些IT企业引进的绝大多数是非重点高校学生。本科生进入单位后适应工作状态需要约12年左右的时间;研究生需要约半年到1年左右的时间。本科生进入单位后成为项目负责人所需平均年限:生产型企业35年,科研所510年,研究生分别为2年及25年。对毕业生的专业及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外语及计算机的能力、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普遍评价良好。目前,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已近11,今后5年拟引进的博士、硕士生比例将会增加。所需的专业方向为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全光通信、多媒体通信、无线电技术、数据通信等。希望学校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加强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与社会的沟通能力及奉献精神。(2)部分通信企业对通信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反馈意见被通信企业界认可的通信工程专业知识点排序如下:计算机应用、线性代数、英语、通信原理、C语言、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程控原理、印制电路设计、运放设计、被通信企业界认可的通信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如下:数学、英语、物理、两课、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被通信产业界认可的通信工程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如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局域网、语音信号处理、VHDL、被通信企业界认可的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学生最缺乏的知识如下:仪器使用、射频电路知识、运营系统的认识、协作能力、独立设计能力、通信服务的评估知识、(3)根据对部分通信企业界的问卷调查,被通信企业界认可的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和基本要求企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能力设计研究管理经营开发制造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能力?模拟电路设计能力?电路识别能力?仪器使用能力?外语能力?IC设计能力?测量技术?组织与协同能力?射频处理能力?EDA能力?个性?网络工程能力?系统综合能力?软件平台使用能力?编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企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基础知识设计研究管理经营开发制造工程实践通信原理?通信网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DSP?网络管理优化?单片机/MCU?网络设备?电磁场与波?VHDL?专业课程?二、优势 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是2002年申办、2003年确定全国招生的新增本科专业。经过近四年来的教学与管理,在切实可行的落实教学计划情况下,使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已突出专业特点,很多方面已显示出专业的办学优势。1、构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通识教育我院通信工程专业是在基于现代电子技术进行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检测、控制和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工程应用的同时,以现代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为主线,融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技术于一体,构建了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体系。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加强了实验与设计课程。低年级课程特别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高年级逐步加强技术性,实用性课程,关注信息工业发展的需要;到四年级则按学生兴趣,结合本院学术研究与技术开发方向,分设若干个课程组及专题设计,有利于学生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设置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开设丰富的工程设计课程,缩小大学教育与企业要求之间的期望差距。在教学中重视通识教育,在本专业教育以外,我院学生必须选修一组广博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语言能力、数理能力、人文素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五大主领域,籍以增加对其它学术领域的了解,拓宽大学生知识面;提供各种探索人、社会与自然的机会与途径。引导大学生熟悉其它学术领域所关注的议题、解决的方法、思维角度及具体研究成果;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成熟的思考与判断能力。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每年都引进一批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适应“国家学历+专业资格+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方式,强调了一专多能的“双师型”、“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师资培养中,我们主动与湖南大学合作开办了“电路与系统”硕士研究生班,加强教师学历学位教育。在教学中采用集中备课,加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使有限的教学时数得到充分的知识传授与利用。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现代通信新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3、实验室建设投入较大学院在本专业实验室建设中进行了较大投入,近年来共投入300多万元到专业实验室。本专业实验室人均仪器设备价值达到12600元。在实验室建设中以不断创新的思维方式作指引,已逐步形成以电气信息基础实验室、信息科学与控制技术实验室为体系的实验室系统。当然,专业优势的创建是一个长期探索、逐步形成的过程。在实践中首先要认真分析校情和师资队伍,找准突破口,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院、系领导要全方位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创建专业优势这一目标成为院系部全体成员的自觉行动,从而使创建专业优势的改革目标和基本要求扩展到院系教育的各学科工作的各个方面。当前,创办专业优势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新的突破口,其深刻意义在于:有利于提高学院的品牌效应;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创新人才;有利于提高学校和教育的地位。三、发展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对于一流的工科大学,“夯实理论基础,加强工程实践”是坚持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加强基础理论,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扩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法宝。对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要表现在工程素养上。即除了要进行扎实的理论学习外,还要有完整的实验和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正如前面讨论过的,在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实验教学包括基本实验:如物理实验、电工实验、电路实验(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程序设计与自动控制等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实验效能,对学科建设和素质培养应该实行“开放式”,即实验室的时间、设备全面开放,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所培养的人才与科技发展及社会经济接轨。除基本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中引入“设计性”、“综合性”的概念,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这种做法的益处已被大家所公认。国内各类大学多年来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实验教育改革与创造性、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改革。同时,逐步完善了实验体系,从原来的课程实验、实验课程,到系统实验、职业培训等,成为多方位的实验培训体系。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经把SDH(2.5G以上)骨干网、2G甚至3G实验网、光通信网、WLAN、分组交换等大型系统级实验引入本科教学;一些职能部门会同业界的知名企业,以及一些有实力和特色的高校开展通信技术科技制作、研发和创业竞赛,所有这些都促进了通信工程专业在知识和能力培养上更高层次的发展。在重视知识能力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即注重培养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鼓励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度的事业心、进取心、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一些学校通过课程体系、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等渠道,对学生进行适应性、发展性和成熟性培养,即从自我认知到组织、交际、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从个人成长到融入团队建设等,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些应该为所有开设通信工程专业的学校所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