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14024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春天来了,天气 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事,大家的 并不十分强烈。这篇文章段落之间 自然,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十分严谨。A . 逐步 反映 过度B . 逐渐 反应 过渡C . 逐步 反应 过渡D . 逐渐 反映 过度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B . 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C . 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D . 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9分)3. (9分)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倘若抹杀舍身求法诓骗脊梁_miozh埋头苦干省悟_茫_粉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4. (12分)根据平时积累,请你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_ , _。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 , _ ,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_?_!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_ , 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_ , 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_ , _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15分)5. (15分)阅读名著片段,回答下列问题。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1)这段故事名为_,作者是。(2)根据该故事情节简要概括鲁达的性格特征。(3)请再写出一个与鲁达相关的经典故事名称。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6. (10分)阅读杜甫的旅夜书怀,完成下列小题。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这首诗是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乘舟行经渝州、忠州时写下的。(1)“天地一沙鸥”中的“一”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请从前三联中任选一联,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7.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阳春试笔墨亦香查干北京正值阳春,各种花木竞相开放,让人目不暇接。真乃春深似海,不知岸在何处?恰在此刻,一首早年的少儿歌曲,猛然闪进脑子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这般一问一答式的歌词,让人感到亲切、有趣,仿佛身临其境。是啊,春天究竟在哪里呢?有人说,春天只在母性的大自然之中。有人说,不尽然,春天更是在柔柔美美的人心里。的确,春在大自然的循环往复中,是时被更替的。因为还有夏秋与冬,出来亮相走台。而在人心里,春天是可以不被更替、可以永驻的。因为春,不仅是四季之首,也是生命之初。人的一生,不也是四季更替的过程吗?童年为春。青年为夏。壮年为秋。老年为冬。春里生、夏里长、秋中收、冬中藏。这是上苍早已安排好的循环秩序,也就是自然规律。春天,姓阳。只有在阳春时节,一切生灵与自然之物,才可以苏醒、萌生、成长。这便是我们偏爱春天的原因之一。在白雪覆盖的严寒冬季,人们总是盼望着春天,叩开每一扇久闭的窗棂。那么,这时的春,究竟在哪呢?答曰:在冰雪之下,在土地深处。她,正在和衣而眠,呼吸均匀,凭谁,也推不醒她。是啊,这是她休养生息的天定时段,也是蓄势待发的前夜,是不该惊扰她的。到了东太平洋第一股暖风吹到大地之时,冰雪便收拾行囊,准备辞行。而沉睡一冬的小草,却一骨碌爬将起来,搔搔痒,伸伸胳膊,蹬蹬腿,准备为大地披上新绿。此刻,昆虫们也先后从冬眠状态苏醒过来,整整皱褶的衣裳,捋捋卷曲的胡须,来一番深呼吸,准备出门远行。这时候你再来看,那日历上的“惊蛰”二字,似乎也在蠕动,爬将离去。在此刻,踏雪寻梅者,要赶紧。因为,积雪就要化为春水,腊梅也将躬身谢幕。为冬与春办理最后的交接手续之后,她就该与我们说拜拜了。而连翘,在水边,在石旁,却悄然而发,先于迎春,走入人们的视野。那些柳丝,由浅黄变为鹅黄,婀婀娜娜地飘在稍带寒意的春风里,惹人思春。有诗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那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先于众人捕捉到的春之信息。是啊,幽篁青竹绿了;桃花,这里那里,笑在春风里。而鸭群,早早地抢先下水,畅游在水波之中,仿佛在告诉我们,水是暖的咧。而我,在古都北京的早春时节里,所捕捉到的,却不仅仅是桃花以及鸭群了。我家的楼房傍依北二环,不远处就是古都北京的北护城河。近些日子,先是连翘、迎春、白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榆叶梅、白海棠、紫海棠、八棱海棠、西府海棠陆续走上春之舞台。之后,梨花、紫叶李、杏花、樱花、桃花,也各绽各的婀娜,让痴情蜂蝶,飞来绕去,忙个不停。让人疑心,这是不是魔术大师在施展魔术?不错,春风不就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大师吗?掌中纸扇,呼啦一打开,大地便蓦地变了颜色、变了模样。如斯,万紫千红,的确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确,春风的魔术剪刀,所裁出的何止是二月柳丝,更有万千花木,几处暖莺,以及人们醉醉的春之梦境了。诗人孟浩然,不也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吗?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爱鸟护花的人群渐渐多了起来。就在昨日,在公园广场上聚集了几十辆童车,孩子们在春光里显得格外兴奋。一大群鸽子,也与孩子们混在一起,来啄吃孩子们撒下的米粒,起起落落,手喙相衔,已不分彼此了。更叫人欣喜的是,那些胆小怕人的小小麻雀、灰喜鹊,也混在其中,虽有警惕性,然,亲近了许多,随和了许多。那些小小翠雀,虽然不敢下来抢食吃,却也在近处的高枝上,脆脆地叫,来凑热闹。你想出门踏青,森林公园里的二月兰,开得正盛,她使春天的氛围,一夜之间推向了极致。那一大片,又一大片的蓝色精灵,顺着地面绵延开去,把个空茫山野染了个透。台湾诗家余光中有“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之说,我猛然以为,这一大片又一大片的二月兰,也是蓝墨水所浸润起来的佳作。它,一定与春天的恩惠密切相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假如此时来一场温润的、细细的春雨,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万物不能不谢恩于春天。假如此时,丹青手们空手而归,将无颜面对这苍茫大地,这辽阔蓝天,以及花花草草和蜂蜂蝶蝶。是啊,趁此明媚春光,何不去试试春之笔?我在等待诸君,幽幽的、浓浓的墨香,和对春天的热忱颂赞。(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春天究竟在哪里呢? (2)请写出人们偏爱春天的原因。 (3)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而沉睡一冬的小草,却一骨碌爬将起来,搔搔痒,伸伸胳膊,蹬蹬腿,准备为大地披上新绿。让人疑心,这是不是魔术大师在施展魔术?不错,春风不就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大师吗?(4)文章多次引用了歌曲、诗歌,请联系文章具体说说其表达效果? 8. (25分)阅读下面说明文读不下去的经典还要读吗,完成下列小题。读不下去的经典还要读吗不久前曾有一个调查报告罗列了读者“最读不下去的十本书”,其中,红楼梦“荣登”榜首,欧美经典百年孤独、追忆似水流年、尤利西斯、瓦尔登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都被判了“无期徒刑”。经典究竟值不值得读?我的回答毫无疑问是肯定的。我认为,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它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经典的魅力之一是探索精神。如果就写作动机来考察,写出经典作品的作家对世界多怀悲悯之心,欲以其作品拯世济人;同时又多具怀疑、探究的性格,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欲究其所以。一个是责任,一个是求知,这两者使他们成为探索自然与社会问题的前行者,并用他们的作品为读者揭示、解释自然与人类未知的世界,为人类的不断进步指明方向。法国作家卢梭的忏悔录,写的是个人成长中的善与恶。16岁时,卢梭曾在维尔塞里斯夫人家当仆人,他偷了一条丝带,却把罪过转嫁到女仆的头上。他抛弃朋友,染上了偷窃的恶习,为了混口饭吃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此书的意义何在?就在于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卢梭通过个人的真实历史,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经典的魅力之二是耐读性。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写到,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耐得住咀嚼、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经典为什么耐读?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其次,经典的耐读来自于其丰厚的内涵。王蒙写有王蒙活说红楼梦,他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阅读红楼梦。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红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再有,经典的耐读在于思想的深刻性。经典是人类思想的策源地,经典必须是深刻思想的所在。儒家思想来自于论语、孟子,道家的思想来自于老子、庄子。人类的轴心时代恰恰是经典的爆发期,也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经典的魅力之三是超越性。写出经典作品的作家往往是理想主义者,不管现实怎样,他们眼里的世界永远是不完美的,所以他们在其作品中常常解剖和批判现实,批判性和超越性就成为经典很重要的一个属性。当然经典不只是批判,它也给人们指明方向,提出解决方案。如托尔斯泰提倡“不以暴力抗恶,用爱融化一切”,似乎是一厢情愿,很幼稚。但是看看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以暴抗暴思想横行无忌,到处充满了杀戮和刀光剑影,面对现实,我越来越认识到托尔斯泰的伟大。再看托马斯哈代,他的作品里充满了一种博爱精神,一种对弱小的怜悯之心、慈悲情怀。他说过一句名言:“你这可怜的灵魂啊,我的胸膛就是你的卧榻。”我读过之后极受感动,这种胸怀在现在的作家作品里已经很少看到了。还有狄更斯,号称“灵魂大师”,他确实是想为人类的灵魂寻找出路。正因为有这样一批作家,用他们的作品来感染、浸润读者,才使我们的社会永远有一条光明的道路。这是经典魅力的根本所在。(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请用原文说说第段中划线的词分别指什么?(3)第段讲经典为什么耐读的时候用三个分论点来支撑。后两个分论点都有论据,请在第一个分论点“经典必须是独创的”后加一段话,列举一个事实论据。(4)选文至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论述了经典之所以有魅力的三个原因。请研读这一部分,看看作者在论证这三个分论点的时候,在思路上有何共性?(5)写文章要善于过渡和呼应,本文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请举一个例子简要分析。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9. (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陈寺丞(昱)闲乐先生伯修之子也,少好学书。尝于闲乐枕屏效米元章笔迹,书少陵诗。一日元章过闲乐,见而惊焉。闲乐命出拜元章即使之书喜甚因授以作字提笔之法 , 曰:“以腕着纸,刘笔端有指力无臂力也。”陈问曰:“提笔亦可作小楷乎?”元章笑,因顾小史索纸书其所作进黼赞表。笔画端谨,字如蝇头,而位置规整皆若大字。父子相顾叹服。因请其法,元章曰:此无他,惟自今以往每作字时不可一字不提笔,久久当目熟矣。【注释】寺丞:指官署中的佐吏。米元章: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小史:古小官名。(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少好学书/军书十二卷B . 一日元章过闲乐/及鲁肃过寻阳C . 而位置规整皆若大字关山度若飞D . 因请其法/未若柳絮因风起(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标出三处停顿闲乐命出拜元章即使之书喜甚因授以作字提笔之法(3)米元章教了陈寺丞哪些书写的方法。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王小波说:“我希望自己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请以“让自己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9分)3-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4-1、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15分)5-1、5-2、5-3、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6-1、6-2、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7-1、7-2、7-3、7-4、8-1、8-2、8-3、8-4、8-5、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9-1、9-2、9-3、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