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学生练习册.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1393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学生练习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学生练习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学生练习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学生练习册(历史人教版)班级:姓名:学号:第 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暑假期间,小明计划去考察元谋人的遗址,他应该去( ) A、北京 B、陕西 C、河南 D、云南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能不能直立行走 B、会不会说话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火 3、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80万年 4、下列远古人类的模样,最与我们现代人相似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5、在北京人 生活的山洞里,有6米多厚的灰烬。这说明了 ( ) 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B、北京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C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6、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群体一起生活。这主要是因为 ( ) A、当时的生活环境恶劣 B、人们的体质发育 不全 C、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近 D、当时的生产工具 简陋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比较大的灰 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兽骨和树子。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气。而人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做怎样才能够生活下去? 、材料二证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 哪一个远古居民时期? 第 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下列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是( )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 ) A、玉米 B、水稻 C、 小麦 D、粟 3、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原始农耕生活特点的一项是( ) A、种植粮食 B、饲养家禽 C、制造陶器 D、定居 4、如果你去西安旅游,你能就近参观( ) A、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B、 元 谋人遗址 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5、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玉米、粟 6、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 ) 会种植粮食 会饲养家禽 会制造陶器 会建造房屋 用针缝制衣服 使用磨制石器 A、 B、 C、 D、 7、请你判断这是哪一处文化遗址 。发掘的实物有:灰烬堆 磨制的石刀、石斧 骨针彩陶片有房屋痕迹( ) A、元 谋人遗址 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处古民遗址 ,出土了大 量的稻谷 、用水牛骨骼做的农具。 材料二:195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 出土了 许多磨制石器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 请回答: 、材料一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 、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材料中“”说明还有出土文物,你结合所学知识能补充几点? 第 三课:华夏之祖 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 ) A、炎帝 B、黄帝 C、舜 D、尧 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3、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 ) A、禹想当国王 B、禅让制被破坏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贫富分化的出现 4、原始社会终结的标志是( ) A、禹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B、禅让制被破坏 C、禹建立了夏朝 D、社会生产的发展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 ,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 C、我们尊称炎帝为 “人文初祖” 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6、下列对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禹建立了夏朝 ,是夏朝的第一个国王 B、建立于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C、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 D、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 7、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的人类文明起源于哪一原始人类? 写出几个你所知道的我国远古人类代表。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第 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是( )A、出现了阶级剥削和压迫 B、生产力不断提高 C、出现了私有制 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有人因触犯法律而被投入监狱受到惩罚,你推断一下他不可能生活在下列哪一时期( ) A、黄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3、“执政为民”这种思想,早在几千年前的奴隶社会时期就有所体现。夏、商、周时期,要求大臣勤于政事,“有功于民”的国王是( ) A、启 B、汤 C、武王 D、盘庚4、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的是西周的(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君主制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打击商朝的残余势力 B、发展社会经济 C、保卫镐京的安全 D、巩固奴隶主的统治6、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奴隶和国人的暴动 D、少数民族的入侵7、 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 )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C、实行分封制 D、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8、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 ) A、三国演义 B、封神演义 C、隋唐演义 D、西游记9、阅读下列材料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天之下,莫非王臣 请回答: -诗经 这句话大体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写出几个你知道的反映这种现象的朝代。 第 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 C、奴隶的命运 十分悲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2、我国古代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是( ) A、元谋人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三星堆文化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 A、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4、在夏、商、周奴隶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部门是(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畜牧业 5、在奴隶社会中,从事经济生产的主要是( ) A、奴隶主 B、奴隶 C、平民 D、 诸侯 6、商朝时的贵族可以把某些人随意转让和买卖,甚至杀死或活埋,而贵族不受处罚。这是因为( ) A、这些人欠他们的钱 B、这些人是他们的奴隶 C、商朝时没有法律 D、这些人是罪犯 7、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青铜器 陶器 石器 A、 B、 C、 D、 8、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 )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A、原始社会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9、我国的青铜冶炼历史上已有 ( ) A、3000多年 B、4000多年 C、5000多年 D、6000多年 10、夏、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包括( ) 农业 手工业 畜牧业 商业 A、 B、 C、 D、 1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 :武官村大墓是王陵之一。墓室两侧埋着41个殉葬人, 墓主是什么人?殉葬者又是什么人?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1.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A.晋文公B.楚庄公C.齐桓公D.越王勾践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标志是A.打败周围的诸侯国B.周围诸侯国臣服齐国C.各诸侯王参加会盟D.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3.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4.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A.纸上谈兵B.朝秦暮楚C.卧薪尝胆D.退避三舍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A.齐和秦B.燕和楚C.韩和赵D.赵和楚6.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A.B.C.D.7.下列即属于春秋时期又存在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A.齐国B.晋国C.楚国D.赵国8.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A.赢得周天子的信任B.表白自己无政治企图C.提高齐国的政治影响D.维护周天子的地位9.阅读上列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假,一匡天下”论语请回答:桓人霸诸侯成功是在什么时间?管仲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利措施?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1、后人写诗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A.兴修水利,使关中成为沃野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D.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商鞅变法B.使用铁器C.推广牛耕D.兴修水利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A.阶段矛盾尖锐B.周王室日益衰微 C.生产力迅速发展4、我国实行县制最早是在A.春秋B.战国 C.夏朝 D.商朝5、商鞅变法中提出的选官的标准是A.开科考试 B.门第高低C.地方推荐D.军功大小6、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的方式是A.革命斗争 B.变法或改革C.农民与地主阶级的出现D.地主阶级统治建立7.阅读下列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请回答:上述材料是谁的名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了“治世”“便国”他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进行变法?从中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据说今天的农历来源于夏朝,所以又叫A.夏历B.周历C.商历D.阳历2.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3.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诗人是A.宋玉B.屈原C.李白D.杜甫4.闻名中外的甲骨文的发现时间和地点是A.19世纪末的河南安阳B.19世纪末的河南商丘C.20世纪初的陕西西安D.世纪初的河南洛阳5.最早留下哈雷慧星的记录是在我国A.商朝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6.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A.齐国B.燕国C.楚国D.秦国7.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 ”,也叫“铭文”。8.望、闻、问、切四诊法,是由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总结出来的。9.楚国优秀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千古传育的抒情长诗 10.“大篆”这种字体出现在 晚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11.阅读下列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这句诗出自谁的什么作品?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孔子B.颜子 C.孟子 D.曾子2.下列关于老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姓李名耳B.道教创始人 C.他的思想反映在道德经中D.春秋楚国人3.“知已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A.朝非子B.墨子 C.孙膑 D.孙武4.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进出伐树,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是A.孔子B.韩非子 C.孟子 D. 墨子5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 C.韩非子 D.庄子6.下列哪 些不是韩非子的观点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支持正义战,反对不义战争提倡法治,主张改革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A.B.C.D.7.“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这句话是谁提出的?A.庄子B.孟子 C.韩非子D.孙膑8.提出“制命而用之”观点的是战国时期的A.孙武B.孟子 C.韩非子D.孙膑9.“齿以坚折,舌以柔存”包含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此语出自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10.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的主张,实际上是对孔子“ ”思想的发展。11.阅读下列材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请回答:这句话出自什么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是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此人的主要思想观点有哪些?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一、选择题1秦国在军事实力上对六国形成优势是()A商鞅变法以后 B.战国中期以后C嬴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后 D长平之战以后2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刀形币B.蚁鼻钱C铲形币D圆形方孔钱3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西起临挑,东到辽东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C西起长平,东到临挑D西起临洮,东到长平4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A树立秦的形象B加强思想控制C限制人们的言论D禁止儒学传播5秦始皇派谁北伐匈奴()A蒙恬B.李斯C淳于越D赵括6为解决运输上的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开凿的灵渠把哪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长江黄河珠江淮河ABCD.二、材料分析题材料“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危害性?三、问答题简述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一、选择题1、陈胜、吴广起义军建立政权的地点在( )A. 大泽乡 B. 渔阳 C. 咸阳 D. 陈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国人暴动.牧野之战中商军阵前倒戈.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陈胜、吴广. 项羽. 刘邦. 赵高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映了( )A. 陈胜具有远大的理想 B. 陈胜等人的反抗精神C. 王侯将相之间的矛盾 D. 陈胜想进入统治阶层5、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秦的暴政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B. 爆发于公元前209年C. 建立了陈政权,推翻了秦的统治 D.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二、简答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你能回答贾谊的问题吗?它的灭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三、活动与探究议一议:分小组讨论,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选择题1、文景之治是指谁统治时期?(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文帝、景帝 D. 景帝2、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是 商 西周 秦朝 西汉 ( ) A. B. C. D.3、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谁统治时期?( )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高祖二、简答题 1、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表现? 2、汉武帝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三、活动与探究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搜集一下有关汉武帝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对其一生作出客观评价。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官员背柴草,堵塞决口的皇帝是 ( )A. 汉高祖 B. 汉武帝 C. 汉文帝 D. 汉景帝2、东汉时发明的水排,属于( )A. 农业生产工具 B. 灌溉工具 C. 冶铁工具 D. 纺织工具3、两汉时期领先世界的技术有 水排 钢材制作方法 瓷器的发明 发明铁农具( ) A. B. C. D.4、我国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始于( )A. 秦朝 B. 汉朝 C. 战国 D. 春秋5、汉朝城里专门的商业区叫( )A. 铺 B. 坊 C. 市 D. 市场二、填空题1、秦朝统一使用-铜钱,汉武帝时统一铸造-钱。2、东汉的南阳太守-,发明了-,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3、西汉的都城在-,东汉的都城在-。三、活动与探究汉武帝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加上他奢侈迷信,重用酷吏,人民处境越来越差,武帝晚年,西汉社会出现动荡,农民不断暴动。面对危机,汉武帝毅然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己诏”,宣布停止征战,减轻赋税,除去暴政。从此,汉武帝将注意力集中到恢复民力,发展农耕上,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过去了。所以史书记载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对此你怎么看?课下搜集有关秦汉的历史资料,对汉武帝作出评价。 第16课时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 A、西汉麻纸 B、埃及草纸 C、欧洲羊皮纸 D、蔡侯纸2、下列人物中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张衡 D、扁鹊 3、华佗的弟子照着老师传给他的方法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你知道这种方法是 A、经常饮酒 B、常服“麻醉散” C、常练“五禽戏” D、常吃中药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数学著作是 A、离骚 B、诗经 C、九章算术 D、缀术5、下列医学成就中,能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是 A、四诊法 B、伤寒杂病论 C、五禽戏 D、黄帝内经 6、在我国的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 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 第17课时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关于道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C、它对人生采取积极态度 D、创始人之一叫张陵2、要了解陈胜、吴广的历史,可查阅 A、春秋 B、左传 C、诗经 D、史记3、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 A、纪传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 C、编年体通史 D、编年体断代史4、佛教受到封建统治者积极扶植和提倡,最根本的原因是 A、信佛来世可得到幸福 B、对我国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C、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5、下列人物生活在东汉时期的是 (1)蔡伦 (2)张衡 (3)司马迁 (4)张仲景 A、(1)(2)(3) B、(1)(2)(4) C、(2)(3) (4) D、(1)(2)(4)6、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因为它 A、内容丰富 B、开创了编写史书的新体例 C、歌颂了农民领袖 D、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第18课时 三国鼎立1、东汉末年,河南、河北诸侯割据混战,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 A、袁绍 B、曹操 C、刘备 D、孙权2、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谁之战3、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谁的评价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4、三国初期统治者的共同特点是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 重视农耕 奖励农耕 重视海外贸易 A、 B、 C、 D、5、三国建立的顺序是 A、蜀 吴 魏 B、吴 蜀 魏 C、魏 蜀 吴 D、魏 吴 蜀6、某小组同学在学习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时展开讨论,总结出两次战争的一些共同点:都是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战役 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都与曹操有关 都为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奠定基础 战争中都设计采用火攻 都是正义的一方获胜。其中分析不正确的观点是 A、 B、 C、 D、第19课时 江南地区的开发1、西晋灭亡后,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刘裕 B、苻坚 C、王猛 D、司马炎2、历史上汉人常把少数民族称为“夷人”或“胡人”。灭亡西晋的一支“胡人”是 A、氐 B、羌 C、鲜卑 D、匈奴3、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苻坚轻敌 B、军心不齐 C、骄傲自大 D、指挥不当4、有关淝水之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淝水之战是汉族政权与匈奴政权间的战争 B、东晋政权实力强盛,因此大败前秦。 C、经过淝水之战,前秦迅速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 D、前秦统治者顺应统一南北的民意,率各族人民进攻东晋。5、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战乱较少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6、东汉末年以后一直到两晋,大量的北方人南迁到江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长期战乱 B、北方人口太多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自然环境恶化_第20课时 北方民族大融合1、最能体现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的决心的措施是 A、使用汉语 B、改汉姓 C、与汉人通婚 D、迁都洛阳2、5世纪,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一政权 A、北魏 B、北周 C、前秦 D、西晋3、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守旧势力的阻碍 B、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顺应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4、洛阳曾是多个王朝的古都,下列哪一王朝的都城不在洛阳 A、西晋 B、曹魏 C、北魏 D、西汉5、我国历史上的北朝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个王朝 A、前秦 B、西魏 C、北齐 D、北魏第2122课时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是 A、辉煌灿烂 B、达到鼎盛 C、承上启下 D、无所成就2、在你计算圆面积时,必须使用的一个常数是 A、半径 B、直径 C、周长 D、圆周率3、水经注描写:“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文中提到的“巴东三峡”在 A、黄河 B、长江 C、黑龙江 D、淮河4、齐民要术的要术是指 A、果树种植技术 B、农民要求的技术 C、农业技术与方法 D、养殖家畜的技术5、我国历史上的北朝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个王朝 A、前秦 B、西魏 C、北齐 D、北魏6、书法字体有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是在 A、东汉末年 B、北魏 C、魏晋 D、西汉7、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 A、“天下第一行书” B、“天下第一隶书”C、“天下第一楷书” D、“天下第一草书”8、山西大同是煤都,在这里还有著名的石窟艺术,指的是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乐山大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