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及单元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03030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及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及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及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数学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安排? 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份量上看都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共安排7个单元分为五个部分1. 数的认识:第9单元倍数和因数教学倍数与因数的含义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关于公倍数和公因数将安排在五年级再学习2数的运算:第1单元乘法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相应的口算即口算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第4单元混合运算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并认识中括号第7单元运算律教学乘法分配律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在练习中进一步安排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0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应用商不变的规律使除法笔算简便3式与方程:第13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求字母式子的值字母式子的简单加减运算4探索规律:第6单元找规律主要教学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同时学习并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5解决问题:第11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画图的策略寻找解题思路并注意把列表、画图的策略结合起来应用? 空间与图形领域新课程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变化较大本册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共安排4个单元分三个部分1图形的认识:第3单元三角形教学三角形及其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依次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为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打好基础2测量: 第2单元升和毫升在教学体积之前把升和毫升作为计量单位单独设置单元体会容量的含义认识计量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换算这样安排会有利于以后体积概念的建立3图形与变换:第8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进一步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确定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再沿垂直(或水平)方向平移;了解旋转90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统计与概率领域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12单元统计先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再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本册教材共安排四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结合学习容量安排美妙的杯琴让学生利用容器里的容液量不同发音不同制作杯琴进行演奏结合学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安排我们去春游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春游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结合学习平移和旋转安排图案的欣赏与设计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认识图形变换在生活里的应用结合学习统计安排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让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的知识、方法经历统计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乘法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分两段安排:先安排例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安排例教学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笔算(包括口算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几百几十乘几十)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笔算和口算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计算、交流获得一般算法 学生在前三年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具有乘法笔算的经验可以自己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此P例题只是列出竖式接着启发学生自己完成计算并通过小组交流获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尝试计算帮助总结出笔算方法即先从个位起依次用各数位上的数乘另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末尾有 0 的乘法让学生尝试、思考在掌握笔算一般方法之后P安排了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笔算例题教学一个乘数的末尾有的乘法笔算在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认识自己列竖式计算再和同学交流获得比较简便的笔算方法即先把前的数对齐相乘然后在得数的末尾添一个0;试一试安排了两个乘数末尾都有的乘法笔算因为积后面要添两个教材先列出竖式并用虚线表示让学生根据已经乘出的数讨论积的末尾要添上几个明白可以先算前面数的乘积再看两个乘法的末尾一共有几个就在乘出的积后面添几个这里要注意让学生明白虚线前乘积末尾的一个是计算出来的所以连添上的两个应该个以免学生产生误解利用题组练习学会新的口算 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几百几十乘几十的口算由于学生曾经在口算末尾有的乘法时掌握类似的笔算同时又有了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笔算的经验因此教材把这类口算安排在练习里通过题组带出新的口算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学会如P第题可以联系几十乘几、几十乘几十来理解几十乘几百的口算方法;P6第题通过比较、口算用每组第一题计算类推出下面两题的计算学会这部分内容的口算;再通过第题的口算进一步巩固方法2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通过比较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 一方面通过计算比较感受积的变化规律P5第题通过填表、比较可以体会乘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并帮助理解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笔算简便算法另一方面用题组以旧带新让学生学会新的口算以上所说的口算也是通过计算、比较体会新的口算的方法促进学生在知识上获得进一步发展通过比较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如P6第8题就是安排题组比较让学生体会乘数末尾有与中间有的乘法笔算过程的区别进一步认识乘数中间有时要按笔算方法依次相乘与相乘这一步不能省略而乘数末尾有时末尾的可以先不乘最后在积的末尾添0通过比较体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P8先通过第6题的题组比较使学生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样可以应用乘法的运算律或依据乘法意义使一些计算简便在此基础上安排第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第二单元 升和毫升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主要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教材中都安排在体积计算之后考虑到容量与容量单位在生活里经常出现学生会经常接触同时也和长度、质量的含义及计量单位一样单独认识和学习是可行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容量通过容量的多少又可以认识容量单位因此在四年级单独列出一个单元教学事实上如果学生具有了容量的概念对于体积这一抽象的概念的认识是十分有利的将成为认识体积的基础本单元分三段安排:先通过例1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容量的含义;再通过例例分别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最后通过例学习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换算 本单元之后还结合安排实践活动美妙的杯琴让学生调整水杯里的水制作杯琴演奏简单的乐曲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联系具体实际体验容量和认识容量单位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首先要了解容量但对于学生来说容量这个词既可能有过接触又是难以建立的一个概念P10例题安排了三个小题让学生联系实际情景在具体的比较中体验、感受容量的含义先通过比较两个茶杯哪个盛水多一些向学生说明盛水多的容量比较大体会杯子能盛水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大小再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出容量的大小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体会容器的容量大小了解容量可以用数量来表达它的多少感受计量容量也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了解升的实际意义教材P11例题着重认识容量单位升首先结合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体会升是容量的单位提出升有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升具体容量的大小;然后用量杯进行实验认识棱长分米的容器的容量就是升建立升的概念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同时联系常见的容器进一步体验升具体是多少强化升的认识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毫升的实际意义 教材P15例题则是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同样先观察常见容器体会毫升也是容量的单位;接着观察量筒里毫升的水具体感知毫升的量认识计量单位毫升是很小的容量单位;然后进一步实验通过数出毫升大约有这样的几小滴具体感受毫升的量了解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实践在具体操作中认识升和毫升间的进率 教材P16例题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亲身看到升正好是1000毫升获得对升与毫升进率的认识掌握升1000毫升并在想想做做中安排简单的换算让学生应用已有方法学会升与毫升的简单换算2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观察一些容器感受升是常见的量为了使学生深化对升和毫升的认识教材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了解升是生活里常用的一种量如P12第题通过观察一些容器的容量大小了解容量单位升是生活里经常用到的一种单位制作 1 升的量器和进行测量强化 1 升的感知 加强对升的具体感知是加深升的认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教材在P13安排了例题让学生自己制作升的量器并平均分出几分之几升这样的制作一方面可以具体感受升多少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制作的量具成为升的学具教材还从量化升出发使学生具体感受升先用升的学具测量具体描述升水有几杯实际量化升有多少;再观察常见容器进行估计、测量形成升的空间观念强化升的概念观察常见器皿感受毫升是很小的单位 在认识毫升以后教材安排学生进一步观察体会容量单位毫升P16第1题观察小针筒里那些注射液就有毫升可以联系具体情境体会毫升是很小的单位;第题操作、观察容器里很少的水就有50毫升既体会50毫升的多少也可以了解毫升确实是很小的单位;第题既要注意加深1升1000毫升的认识又要注意体会毫升是很小的单位3重视估计容量多少发展空间观念结合 1 升的认识进行估计加强 1 升的空间知觉 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容量多少的空间知觉是其重要目标之一教材在教学容量单位升时重视通过观察、估计升的容量促使学生达成这方面的目标例如P12第4题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里常见的容器估计容量比1升大还是小进一步体会1升的空间大小;P13例题中(2)要求学生先观察一碗水的多少再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对升有大体的感受并进一步用一些容器进行估计和测量都有利于形成升的空间知觉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除了加强升的空间知觉外还多次通过观察进行估计、比较帮助学生把容量进行量化形成空间大小的空间知觉如P14第12题先用容器盛升水看看有多少以此分别估计出这些常见容器的大小用量化的方法感受空间大小;再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估计、比较感受容器的容量多少促进空间知觉的形成 联系实际感受不同容器的容量多少为了加强空间观念教材还借助实际量具或通过操作感受容量的多少以发展空间知觉例如P18练习二第1、2题根据容器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容量单位体会升和毫升的大小并通过观察、量化体会容器的容量多少;P19第57题选择容器、做量具、估计容器存水多少并实际测量感受容量多少发展空间知觉4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性注意综合性通过实践体验容器质地不同、盛水多少敲击出的音也不同首先通过P20敲敲听听感受容器不同盛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不同;同样的容器盛不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也不同从而了解用容器盛水可以敲出高低不同的音教学时要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的:根据发音的高低可以用几个杯子做成杯琴演奏乐曲这样才能使做杯琴的活动含有丰富的数学内容通过制作杯琴并演奏、演唱体现内容的综合接着通过P21编编唱唱组织学生用同一种杯子盛水进行发音高低的调试做出一个杯琴编出乐曲一起敲一敲唱一唱使数学上认识的容量和演奏乐曲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杯琴的奇妙 第三单元 三角形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过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四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例2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第二段通过例3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第三段通过例4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四段通过例5、例6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征联系现实世界具体感知-形成表象-抽象出图形 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教学一般要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形成概念的过程教材注意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在P22例题认识三角形时先观察现实情景中的三角形并联系生活里的三角形进行交流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想办法做一个三角形在小组里交流进一步强化表象;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并观察三角形图形的特征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充分感知促进形成表象在图形出示以后要通过观察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按照课程标准具体目标要使学生了解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材通过学生的具体体验来使学生知道这一点在P23例题中要求学生从指定长度的小棒中任意选三根围三角形充分交流围成和围不成的情况感受当两根小棒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体会不能围三角形时三根小棒长度关系的原因讨论有什么发现得出三角形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联系实例并测量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三角形里的重要概念为了让学生自己感受底和高P24例题用人字梁为素材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对人字梁高度的认识进行测量感受三角形人字梁的高以此为基础引入三角形高的概念这就有利于学生认同由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是三角形的高并说明这条对边就是三角形的底试一试安排三个高、底的位置有变化的三角形要求学生测量三角形的高和底的长度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高的概念认识只要是从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感受底和高的相应关系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意义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其重要特性教材P25安排了你知道吗让学生通过阅读并做实验体会这一特性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自己观察三角形内角的不同特点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必须使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中体会三个内角大小有几种情况理解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及分类的合理性教材P26例题首先出示几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特点列成表格引导学生分类并体验各类三角形特征在学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表内三角形内角大小的情况讨论可以怎样分类探索和交流分类结果获得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认识掌握不同三角形的特点在操作、画图中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还要通过具体的观察、判断和操作、画图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不同三角形的认识教材在这方面有比较多的安排例如P27的想想做做第37题分别让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巩固对各类三角形的认识;围出、折出、剪出和画出指定的三角形使各类三角形的表象再现特别是第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互相交流加深对各类三角形的认识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3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计算出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并引发联想教材安排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认识与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P28例题首先安排学生计算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在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中发现都是180这一奇妙现象并引发出联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也都是180?由此产生学习的愿望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确认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探索这一规律是否具有一般性要求小组合作用三个不同类的三角形分别折一折通过实验获得直接认识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确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得出结论并通过试一试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求未知角的度数巩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应用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和解释相关问题 在认识三角形内角和以后教材通过应用促进学生掌握这一内容并应用解决问题如P29.想想做做13题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求未知角的度数在三角形的变换中判断内角和各是多少巩固所获得的结论;第6题通过思考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钝角或直角并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合理解释加深认识三角形内角和及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征4亲身感知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通过量一量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首先要感知各自的特点教材注意突出教学的这一过程在P30例一中让学生量几个三角形的边长找出共同特点是两条边长度相等认识等腰三角形;在P30的例二中同样用量边长的方法感知三条边长度相等认识等边三角形利用对折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角的特点在P30例一中引导学生用一张纸对折剪下一个三角形感受这个三角形两条边相等明白这样的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然后引导思考认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在P30例二中要求把剪出的等边三角形对折发现三个角都相等;由此使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注意三角形知识的内在联系三角形的分类是按角的大小为标准的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以边的长度特点来定义的不同特征的三角形中又存在内在联系认识三角形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联系在P3132第24题里就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可以同时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体会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P33第2题通过判断进一步认识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分别只有一个钝角或直角而每类三角形都有锐角即只看一个锐角无法判断是什么三角形第题使学生体会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四边形而且可以有不同的拼法第5题需要综合本单元学习的三角形知识依据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选择小棒按要求摆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题要应用对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进行解释第7题让学生观察三角形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感受可以从不同角度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5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举例、做图形感受三角形在P22例题里引导学生先观察情景中的三角形举出日常生活里接触过的三角形加强三角形的表象同时还要求学生做一个三角形P23第1题也要求学生画三角形把表象转化成具体的三角形再现出来形成三角形的空间形象学生在看、围、折、剪等活动中获得各类三角形特征的直接体验 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具体感受所学图形积累对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的感性认识可以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在P27第题通过观察、判断加强不同三角形形状的直接感受第题让学生围、折、剪图形依据头脑里的表象再现出相应的图形可以培养空间观念第题需要依据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知道可以分成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才能有不同的分法这些都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直观形象 同样地在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时也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如P30、P31例中折一折、剪一剪得出相应的图形进一步体验各自的特点;P31想想做做第24题也是动手剪一剪、画一画图形并运用对图形特点的认识辨析相关图形也是加强空间观念的手段与方法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整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这是在四上学习了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基础上安排的也是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内容分三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教学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二段通过例2教学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三段通过例3教学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结合混合运算安排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和已有认识学习运算顺序联系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运算顺序传统教材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一般都是先说明顺序让学生按顺序计算把运算顺序看作是一种规定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本套教材十分注意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明白为什么这样算如P35例题以实际问题为题材使学生明白要先算什么再列出算式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利用已有知识学习和掌握运算顺序除了联系实际理解运算顺序之外教材还注意利用学生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P35试一试就是利用学生已经知道的在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P37例题就是利用学生已经认识过的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让学生自己算一算并进行交流认识和掌握相应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入中括号并理解其作用 对于中括号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材通过解决问题的需要促进学生理解其作用和相应的运算顺序在P39例题中先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列综合算式根据要先算航模组人数的思考引入中括号使学生认识了解中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知道有中括号的算式里算完小括号里的部分以后接着算中括号里的部分最后算括号外面的2适当安排比较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比较中沟通新旧内容的联系比较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发现规律沟通联系认识不同事物的本质区别本单元教材有许多安排P37第2题通过题组比较运算可以帮助学生完整地认识运算顺序了解不管是两步还是三步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相同的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比较中感受运算顺序、增强数感教材P41第2题让学生通过运算顺序的比较可以感受每组题中不同的运算顺序依据运算顺序判断得数的大小帮助学生增强数感比较中感受按顺序运算的重要性教材P40第2题按照顺序所排列的数与运算符号都相同但括号有区别因此运算顺序不同得数也就不同教材让学生通过运算和比较可以体会按规定顺序运算的重要性增强按运算顺序运算的意识和自觉性 比较中掌握相应的运算顺序同样的在P41第5题也是比较一方面进一步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整理、认识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巩固和掌握3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感受分析问题的思路 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结合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安排了不少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路如P36第45题通过解决两商之差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可以从条件开始思考直至求出问题的结果也可以从问题开始思考解决所需要的条件求出问题的结果;通过解决条件连续比较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可以从条件开始思考直至求出问题的结果 以题组形式沟通类似问题解题思路的联系 在P36的第6题是两道题的比较问题类似分析、推理的方法相同学生可以利用第(1)题类推、理解第(2)题的解题思路沟通解题思路的联系从而掌握类似问题的解题思路注意举一反三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体验解题思路基础上注意变化实际问题避免单一的重复操练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解题能力如P37第4、6、7题都不是机械反复的练习或者套用类型而是通过条件、问题的变化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解决问题有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这是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可以反映其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如P42第78题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材让学生交流解题方法获得相应的体验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是在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包括直观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之后主要以平行线的认识为基础学习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例1、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第二段例3、例4认识梯形和梯形的特征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相应的图形及各部分名称感知实例 形成表象 做出图形 抽象图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与建立三角形概念一样是从感知形成表象、到抽象图形建立概念这样的过程如P43例题先让学生观察生活里的平行四边形再举出一些实例使学生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表象然后根据形成的表象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进一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P46例题安排与此相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感知形成表象再在做梯形基础上抽象出梯形的图形由此让学生认识梯形的特征测量平行线间距离 认识高和底 介绍相关名称 量相应长度加深认识教材P44例题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先让学生量平行线间的距离感受所量的线段所在位置再通过描述相应的线段的位置特点揭示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它对应的底的概念试一试通过量不同位置的底及相应的高进一步认识:不管平行四边形的位置如何只要是平行四边形一边上的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P47例题教学梯形的高同样是先量平行的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认识底和高并介绍梯形的各条边的名称使学生知道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试一试也是通过量不同位置梯形的高加深对梯形高的认识体会在梯形中只要是从上底到下底的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通过测量感知、认识等腰梯形在47例题里认识等腰梯形时主要让学生量一量两条腰的长度感受长度相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说明这样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留给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空间 教材对认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安排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发现特征 交流方法 获得经验P43的例题在得出图形以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己探究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教学时应该由学生自己观察、实践发现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然后组织交流使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并且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确认结论的方法是通过观察和检验获得认识图形特征的经验通过比较突出梯形的本质属性在认识梯形特征时主要让学生比较梯形和平行四边形 认识梯形的本质属性教材得出梯形图形后把它和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两者的区别使学生认识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理解它的本质属性3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拼出相应的图形强化图形的空间形象教材P44第2、3题让学生拼平行四边形;P48第2题让学生找一找梯形用七巧板拼梯形这样可以强化图形的直观印象促进形成空间观念通过图形的变换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教材P45第6题让学生操作感受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变换和联系;P48第34题让学生按要求依据头脑里的表象画图并通过多种画法进一步深化图形特点的认识强化图形的直观印象发展空间观念为以后用图形转换学习面积计算作适当准备 教材第P45第4题要求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并交流方法P49第5题要求剪出梯形并拼成平行四边形不仅可以体会图形之间的变化与联系也为以后学习相应的面积计算作适当的准备 第六单元 找规律一、教学内容与四年级上册一样本册教材单独设置找规律的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考本单元内容主要是从全部元素中按要求选取某些元素发现选取方法的规律找出有多少种选法分两部分安排:第一通过例1认识搭配现象中的规律;第二通过例2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现象中的规律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搭配现象中的规律提供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搭配方法教材P50例题引导学生找搭配规律认识简单搭配现象中的搭配规律找出所有的搭配数首先设计实际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搭配方式明确每次选一顶帽子和一个木偶作为一种搭配思考有多少种搭配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启发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出搭配方法在学生探究时注意通过交流或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依次先选定一种物体再和另一种物体进行搭配思考每次有多少种搭配由此启发学生有序地进行思考体验其中选配的规律在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利用符号总结搭配规律找出答案为了使学生能形象地认识搭配的规律P51引导学生用图形符号进行搭配能借助直观发现并总结搭配规律了解怎样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掌握有序搭配的规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个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在符号表示的基础上教材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讨论明确物体个数与搭配数之间的关系发现求搭配数方法的规律掌握解决搭配问题的计算通过现实问题的简单应用巩固规律学生初步认识规律后教材P51第1、2题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进行应用巩固所发现的规律进一步掌握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2.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表示找简单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找排列方法 教材P52例题和想一想是简单的排列问题例题是全排列即每次把所有的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成一个排列找出排列数即所有排列的个数;想一想是选排列即每次选出相同个数的部分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成一个排列找出排列数例题让学生利用前面学习的基础、生活经验分析能在3个人中确定一个看这时有几个排列理解排列的方法感受排列现象里的规律用符号直观表示发现排列方法的规律在学生初步理解排列方法和找排列数的规律的基础上教材要求学生用符号代替物体列举出所有排列的结果了解找规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变化条件引导学生联系已有认识找出相应的排列方法 教材P52想一想要求从人中每次选人按不同顺序排列找出有多少种排法这是在全部元素中每次选取相同个数的元素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找出所有排列的个数这是选排列这样就改变了条件启发学生联系在本单元获得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思考找出相应的排列方法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用字母、代表个小朋友设计方案可以每次选人进行排列有个不同的排列列出个排列;也可以每次选出人和另外人就有个排列列出个排列找出一共有多少种排法通过直接画图解决简单的组合问题 教材P53第2、3题都是从几个元素中每次选个元素只要找出能选出几个组合不需要按顺序排列这是组合问题组合与排列的区别在于每次选取的元素要不要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要按顺序排成一列的是排列问题只要找出有几种组合而不要排列的是组合问题教材主要让学生画图解决通过画图体会方法并感受与前面问题的不同的特点 第七单元 运算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简便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运算的认识和灵活运算的能力内容分两段安排:先通过例1教学乘法分配律再通过例2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另外还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安排综合应用我们去春游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两道算式的相等关系 教材P54例题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乘法分配律先让学生解决问题并进行交流体会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把两种方法的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并观察、思考等式两边的联系初步感受两个数相加后再与一个数相乘的积跟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后再加所得的和相等举出同类例子计算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学生获得一定感受以后引导学生写出同类例子计算得数发现这样的两个式子都相等并和同学交流使大家获得相同的认识发现相应的规律用字母式子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在学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发现用字母表示出来归纳成乘法分配律这样的过程是联系具体问题经历发现、概括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认识也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与经验用恰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切实掌握乘法分配律 在学生认识乘法分配律以后还通过P55第13题填数和运算符号、比较判断、用不同方法计算长方形周长进一步理解、巩固乘法分配律2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的简便算法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受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结合乘法分配律的练习P55第4题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观察每组算式的联系比较每组中哪道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初步体会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为学习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奠定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不同算法让学生体验简便算法的基本思路 教材P56例题教学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计算要求学生先估计体会32102的积要比32100多一些即还要加上322的积体会算式的得数可以是32乘100的积再加乘2的积再让学生笔算和口算体会计算过程都是分别与100和2相乘后相加这就是简便算法的基础特别是口算使学生体会了可以直接算出得数而不必要用笔算这样就直接体验到了简便算法让学生计算并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学生利用已有方法计算获得体验的基础上教材把简便计算的过程留给学生并讨论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理解把102分成100和2进行计算的过程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试一试学会逆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学生学习简便算法后P56试一试让学生自己尝试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主动探索、交流算法学会逆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增强学生计算的灵活性3安排有效练习提高学生合理计算的能力基本练习突出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的算式的特点 应用乘法运算律只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要使学生能合理、灵活地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必须体验能简便计算的算式的特点教材P57第2、4两题学生可以通过计算一方面体验这类简便计算的算式结构另一方面体验数的特点即依据数的特点可以把本来笔算的转化成口算完成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运算的类似规律; 除了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外类似的两积之差的算式有时也可以有简便计算的方法教材注意知识的拓展在P58第3题先让学生计算、比较发现与乘法分配律类似的运算规律即两数之差与一个数相乘跟两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的差相等引导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在第题的基础上紧接着安排第4题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联系应用运算律计算的简便方法和新发现的规律学会类似的简便计算方法通过题组比较和练习促进学生合理应用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结构防止认识上的混淆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区别不同的知识P59安排第6、题进行比较认识运算律、一些运算规律相互之间的区别沟通相应规律间的联系其中第题可以分成两组进行比较第题第一组主要认识区别后两组主要认识类似算式简便方法的不同思路;学生理清上述知识的基础上第8题应用前两题的认识用简便方法计算4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落实知识的综合应用设置感兴趣的情境并解决问题体验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实践活动我们去春游是计算的综合应用第P60页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分别为乘车中的问题、游玩中的问题、安排游玩花费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据情境中的条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这是开展实践活动设计自己春游和计算费用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的联系设计春游和解决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有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P61分两个部分一是设计春游的具体安排:组织学生讨论根据班级实际进行具体安排如人数、景点、交通工具、准备等问题使学生感受要全面、合理做好准备工作;二是提出春游中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了解相关信息进行活动安排如了解交通工具的价格、游览项目的价格等通过问题解决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在有了安排和价格等方面的信息之后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做好春游的准备工作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春游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第八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相关内容这是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具体内容分三段安排:例1教学对称和对称轴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例3、例4进一步认识旋转教学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结合图形的变换最后安排了实践活动图案的欣赏与设计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用折纸的方法认识和确定对称轴学习画对称轴对折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通过交流认识和学会画对称轴 第一学段认识轴对称图形时初步知道对折的折痕是对称轴本单元对称内容主要认识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P62的例题要求用长方形纸对折画出对称轴教材让学生自己完成通过交流知道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怎样在长方形图上直接画对称轴联系对折的经验通过连结对边的中点画它的对称轴学会画长方形对称轴的方法试一试对折正方形纸交流找出不同的折法并能画出四条不同的对称轴折出并画出学过图形的对称轴 教材P62第1题让学生折一折判断轴对称图形并利用折痕画出相应的对称轴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知道对折的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图案或简单图形对称轴 第2题在认识对称轴的基础上判断哪些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所有的对称轴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和画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方法;第4题让学生熟悉画对称轴的方法并观察、分析图形与对称轴条数的关系发现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利用对称轴完成轴对称图形 为了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P63第3题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一方面可以体验对称轴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63第5题是综合练习让学生通过设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2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会平移简单图形的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平移方法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P64例题要求学生把一个简单图形从方格纸的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依据已有的方法把一个图形平移到指定位置并进行交流进一步体验平移认识可以先垂直平移再水平平移也可以先水平平移再垂直平移初步学会把第一学段学习的平移方法结合起来平移图形在观察、平移活动中掌握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平移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把简单图形平移的方法 P65第1题先观察每个图形是怎样平移的再思考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的位置加深认识本单元学习的平移图形的方法接着安排第.题学生画一画获得和掌握平移的方法理解应用平移画平行线的方法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画平行线本单元P65第3题让学生平移三角尺画两条直线并观察发现所画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平行线间距离感受直线平移后是互相平行的平移几厘米平行线间的距离就是几厘米帮助学生理解画平行线方法的原理3联系现实情景体验旋转和学会把方格纸上图形旋转90联系现实情景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了解了生活里一些物体的旋转现象要完整认识、掌握图形的旋转必须先明确旋转的方向P66例一通过观察日常见到的公路栏杆打开和关闭时不同方向的旋转使学生认识旋转可以分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和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学习把图形按要求方向旋转的基础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尺旋转90体验旋转90的方法 教材接着安排例二让学生探索把三角尺旋转90的方法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明白绕点旋转是指点是固定的使三角尺的位置旋转90并由学生进行旋转操作体会把三角尺旋转90的方法再进行交流各自怎样旋转的知道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明白把三角尺旋转90时可以以点为固定点依据方格纸上的位置将其中的以为端点的一条边旋转90其它边作相应旋转通过观察、旋转等实践掌握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材P67第13题先是观察指针的旋转体验按哪个方向旋转了90感受运动过程与结果;再让学生通过把长方形旋转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掌握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的方法;然后观察三组图形思考旋转方式体验图形的旋转过程4灵活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欣赏图案并思考图案的形成 本单元之后安排了实践活动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综合应用图形变换的知识教材P68的安排先让学生欣赏图案观察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形成的体会平移或旋转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体验图案设计制作的方法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做出图案 在体验图案设计制作方法以后教材再让学生分别用平移、旋转的方法设计出一些图案培养学生应用平移和旋转的技能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应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灵活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 最后P69准备了方格纸让学生按上面获得的方法与技能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自己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提高学生综合地灵活地应用图形变换设计图案的能力 第九单元 倍数和因数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倍数和因数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这是在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基础内容分三段安排:例1例3教学认识倍数和因数;例4、例5教学2、5、3 的倍数的特征;例6教学素数和合数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重建知识体系通过操作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摆出图形通过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以前的教材把这些内容归结为数的整除因此根据大纲要求要先建立整除的概念由整除引出约数和倍数再用能否被整除定义奇数和偶数以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定义质数和合数由质数引入质因数学会分解质因数并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等概念较多并且集中学生学习困难较大数学课程标准没有提出认识整除的要求但要求能找10以内某个数的倍数、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并降低要求只要知道奇数、偶数、素数、合数不要求分解质因数和用求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因此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这部分内容重建知识体系依据学生熟悉的乘法算式中积与因数的关系认识倍数和因数教材的具体安排是:用乘法算式表示拼成图形里正方形的个数教材P70例题先让学生用12个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观察长方形的摆法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组织交流出现积是12的不同的乘法式子根据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初步体会其意义在得出这些乘法算式以后教材先根据43 = 12说明12是3和4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使学生初步体会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