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乐趣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96567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乐趣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六年级乐趣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六年级乐趣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乐趣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乐趣”为主线,一共入选了两篇课文:养花、山中杂记以及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和两篇拓展阅读课文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养花这篇课文是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作品。讲述了作者一家由于爱花而养花,并且在养花的过程中,感受到无限的劳动乐趣。课文层次清楚,句和句,段和段之间连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性很强,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谈养花的乐趣。逐段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每段的意思。古诗二首是宋代喜爱山水田园风光的著名诗人范成大的作品。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山中杂记这篇课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写马,次写小狗,再次之是小猫,重点写小鸟,一笔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爸爸带我去爬树以一个小孩子的口气叙述了爸爸带作者去爬树的事情。文章贴近儿童,让孩子在童趣中理解“回归自然”的深刻主题。美猴王中的美猴王是古代神话故事西游记中作者热烈歌颂的一个英雄人物,也是我们喜爱的亲密朋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课文向我们介绍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事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特点。丛书1奇趣大自然围绕“乐趣”这个主题设置了五个话题,分别是慧眼赏自然、草木情缘、可爱的动物、记忆中的乐趣、壮美的祖国山河共51篇文章,文章的选用注重多元文化,时间、地域跨度大,节选了古今中外的作品,多种体裁,记叙文、诗歌、散文、游记等。二、学情分析1.该单元内容贴近生活,丰富有趣,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乐趣”,发现乐趣并与他人分享乐趣。 2.六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时能做到读通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并能写一两句简要批注。3.多数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三、设计理念本单元旨在向学生展示山水田园之乐,呈现人文情怀之乐,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感受生活中的乐趣。让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习优秀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日积月累”中的名言,体会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游戏之趣、自然之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2.理解“秉烛夜游、置之不理”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名言警句和古诗。3.体会从不同方面描写、按照先后顺序记叙的文章结构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在记叙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4.开展“感受乐趣,分享乐趣”的综合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五、教学思路1.单元通读课(两课时)正确流利地通读单元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顺序。集中学习,掌握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好词佳句的摘抄,名言的积累,2.精读引领课(两课时)精读养花以及拓展阅读丛书麦哨、神奇的丝瓜感受学习乐趣;精读山中杂记以及拓展阅读丛书灰鸽七四八、捅马蜂窝体会详略结合的写作手法。3.诗歌赏析课(一课时)学习古诗二首以及拓展阅读丛书城东早春、幽居初夏、野望、终南望余雪等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情感,陶冶美的情趣及养成阅读和积累的习惯。4.拓展阅读课(一课时)学习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以及课外延伸名著西游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感情意识。理解文章详略的处理,揣摩文章通俗、生动、简洁的语言,理解作品的思想性。5.群文阅读课(一课时)丛书1小狮子爱尔莎、爬进家来的松鼠、蝴蝶、冬眠这些文章有详有略,丰富有趣。在阅读学习中,体会大自然精灵们给人类带来的乐趣,学习作者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热情,以及叙述事情的逻辑顺序。 6.综合实践课(一课时)可以通过本次活动,发掘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还可提高自己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锻炼自己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合作意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审美情趣。7.写作与评改(两课时)训练学生注意从多角度选取习作材料,运用本单元学习到的写作方法,懂得在记叙的过程中安排详写和略写,围绕主题“乐趣”,突出中心。在自改和互改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模块一 整体预习 通读课文教材分析:从理解“日积月累”中的名言入手,抓住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三篇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的两篇拓展阅读课文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主预习,找出课文脉络。教学目标:1.认字13个,写字17个,继续独立识字,练习写摘录笔记。2.理解“置之不理”、“秉烛夜游”、“温驯”、“拨弄”、“幕天席地”、“心魂俱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3.正确流利地朗读三篇主体课文及两篇拓展阅读课文,梳理课文的表达顺序。4.熟读理解“日积月累”中的名言。教学重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或重点段落的大意。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单元,自学生字词,完成预习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养花、古诗二首、爸爸带我去爬树一、围绕主题,激情导入1.乐趣是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或情趣。学习中充满乐趣,生活中充满乐趣,发现和创造也是一种乐趣大家还从哪里得到乐趣?过渡: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有许多,今天围绕这个主题,走进第一单元。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三句名言,请学生谈谈对它们的理解。【设计意图:语文重在积累,在单元开始进行名言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二、通读预习养花(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你喜欢养花吗?说说养花有什么好处?文中老舍先生是怎么看待养花的?(二)指导自学,分组学习。1. 介绍老舍: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他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觉得哪些字词大家容易出错,想提醒大家注意?(计较、秉烛夜游、奇花异草、置之不理等,注意读音、字形、词义。)3.重点词语解释:秉烛夜游:指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置之不理:指把它放在一边不理睬。4.分段朗读课文,读后理清线索,概括段意。为什么养花 养什么花 养花要摸门道 养花有益身心 养花使人喜悦 养花使人伤心 养花的乐趣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整体感知哪几方面讲养花给“我”带来乐趣。)【设计意图:理解课文的重点字词,了解作者,分段朗读课文,为习文做好铺垫。】三、通读预习古诗二首(一)材料交流,预习探究“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初夏时节,农村景色宜人,农民早出晚归,在田地里辛勤劳作,就连小孩子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的第51首和第58首就描写了这个时节农村的田园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体现了农民劳作的乐趣。下面我们就欣赏这两首古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1.古诗体裁:七言绝句。 2.介绍作者: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和农民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晚年所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其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较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初夏。(二)熟读古诗,读出节奏1.古诗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2.朗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古诗体裁、介绍作者、给同学解题,体会田园诗的魅力。进行古诗朗诵的指导,诗重在读,读出节奏,感受诗的韵律美。】四、通读预习爸爸带我去爬树一、揭示主题,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平时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里玩呢?2.引入课题:从课文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1.检查学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水渠q 桧gu树 槭q树 凹o进去 恍hung惚h 2.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大呼小叫热身赛莫名其妙恍恍惚惚盘算3.读通课文,按照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的顺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浏览课文,看看在爬树的过程中,作者又记叙了哪些内容。(板书小提纲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设计意图:读懂课文,理清顺序“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五、作业1.背诵“语文天地”中的三句名言,收集其他同一主题的名言,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2.积累养花、爸爸带我去爬树中的好词佳句。3.默写古诗二首。第二课时 山中杂记、美猴王一、复习背诵古诗二首二、通读预习山中杂记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它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学习冰心的山中杂记,感受作者对动物的情感。2.交流资料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的资料。(1)作者简介:除了课本P6“小资料”的介绍,需要补充的是:冰心早年的小说多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代表作有斯人独憔悴等,寄小读者是她散文最高水平的体现,诗集有春水和繁星。(2)写作背景:山中杂记是冰心留美期间患病,在山中休养时写的散文。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养病期间的冰心,远离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在绿树环绕的青山中放飞自己的童心,仿佛回到了童年,尽情地拥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赐予她的发现和感悟。3.理解字词温驯 蹒跚 妩媚 瞥见 憨涩 玲珑 幕天席地 出其不意 庞然大物 弱不禁风4.梳理文章(1)整体感知,概括主题本文写了冰心在山中见到的许多动物生活的情景,写出了动物带来的无限乐趣,抒发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和欣赏。(2)理清思路,划分段落课文记叙了冰心与动物相处得到的快乐。请按照动物来分类,用笔圈出这些动物,各在课文的哪些段落里?描写动物各有侧重,详细写了哪种动物?(鸟) 全文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记叙的顺序是:第一部分(1-6):哺乳动物 从大到小:马狗猫第二部分(7-11):本文描写的重点:鸟(79)鸟的种类 (10)鸟的家庭 (11)鸟的成长第三部分(12):用很少的篇幅写“可爱的”虫儿。【设计意图:学生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三、通读预习美猴王一、导入新课1.了解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主要作品西游记等。2.西游记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在书中的地位怎样?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共一百回,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7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它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第8-12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第三部分(第13-100回),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课文节选自第一回,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二、自主探究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猕m猿 拖男挈qi女 瞑mng目 石碣ji 镌jun着 2.掌握下列字的字形。 遂-逐 开辟-怪癖 石崖-天涯 瀑布-曝光 疲倦-蜷缩3.掌握下列词句的含义。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在山里分不清年月,寒冷的日子过完了,还不知道又过了一年。这里泛指岁月。喜不自胜:高兴得自己都受不了,形容喜悦到了极点。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苦恼或忙乱时无计可施的样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个人要是不讲信用,真不知道那怎么能行。语出自论语。拱伏无违:作揖,磕头,没有违反诺言的。合契同情:情投意合。4.自读并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练的语言概述。(首先交代美猴王的特殊来历,之后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5.理清文章顺序 灵石仙胎,无拘无束。(1) 跳入瀑布,发现帘洞。(25) 进入洞天,被拥为王。(6、7)【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课文,分结构层次理清故事情节,概述内容,理解石猴诞生、寻找洞天福地、称王的经过,初步了解美猴王形象。】四、作业1.积累山中杂记、美猴王中的好词佳句。2.课后阅读丛书1P26麦哨、P51神奇的丝瓜、P129灰鸽七四八、P132捅马蜂窝。模块二:精读课文 拓展延伸第三课时 精读养花+麦哨、神奇的丝瓜教材分析:本文作者通过写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字里行间流露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结合阅读丛书1P26麦哨、P51神奇的丝瓜,设计拓展阅读,体会写法之妙,升华主题。教学目标:1.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体会到乐趣所在,有所感悟。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出。3.找出最能体会作者心境的句子,说说是怎么感受到的。4.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谁养过花?说说你的感受。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设计意图:学生在畅所欲言中感受养花的乐趣,表现自己的生活态度爱生活,爱自然,爱劳动,爱学习。】二、探究新知1.默读课文,回想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读一读相关段落。(自读批注讨论交流)2.点拨精读:(1) 什么叫“奇花异草”?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他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对花草不追求外形、色香等,提出内在的标准,要自己奋斗。(2)第一次“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养好花。)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4)第二次“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需要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朗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中心句;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照应)【设计意图:写自读批注,学习本文语言自然朴素的特点和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选材的方法。】三、情感升华1.总结: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安排材料的。总述养花当作乐趣分述养花乐趣总结养花乐趣。(总分总)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7自然段中心句)3.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设计意图:体会作者养花中得到的乐趣,进而领悟他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四、拓展阅读(一)指导阅读丛书1P26麦哨1.学习独立阅读的方法结合“金钥匙”(书P14)。书上介绍了几种读书方法,还有以下方法,供同学们参考:读书时,清楚阅读的目的,效率会更高; 要对作者、写作背景、书中人物等适当地了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会对搜集资料进行筛选整理;阅读时,可以结合相关内容,如描写手法、阅读技巧或已知知识来理解,丰富词句积累,背诵一些精美语段,总结自读笔记,能提高阅读和学习的效率;要想更透彻地理解书本知识,我们都要与生活实际联系。2.快速阅读文章麦哨,说说文章主要内容及表达的中心,找出文章的优美词句并做批注。3.汇报交流,重点指导: 说说文章以什么为主线,具体描写了一群孩子在麦收季节的田野上怎样的欢快场面?认真品读,把你的感悟与同学交流一下吧!(本文作者以“呜卟,呜卟”的麦哨为主线,描写了一群孩子在麦收季节的田野上劳动、嬉戏的欢快场面,体会那份自由、欢乐与奔放,令人羡慕。)(二)指导阅读丛书1P51神奇的丝瓜1.学生综合多种方法阅读本文。2.了解季羡林的散文言语简朴却意蕴深远,给人以启迪。3.搜集季羡林的其他作品,读一读,悟一悟。【设计意图:学生独立阅读文章,体会写法之妙,感受文章之优美。】五、布置作业1.积累背诵养花喜欢的段落。2.用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六、板书设计 养花人生启迪:勤勉奋斗。增长知识,有益身心。乐趣: 有喜有忧第四课时 精读山中杂记+灰鸽七四八、捅马蜂窝教材分析:本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动物的生活情景,以及它们带给作者无穷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关爱、尊重和赞美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平等、关爱、尊重和欣赏的情感态度。3.学习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了解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4.联系自己观察小动物、养小动物的经历,体会作者与动物在一起的乐趣,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重难点:品味作者描写动物的句子,感受作者的博爱和从动物身上寻找到的乐趣。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品读重点段落,学习写作方法1.出示自学要求:仔细阅读7-11自然段,自读自悟并作批注。(1)按照叙述顺序,作者依次介绍了哪些鸟?(作者依次介绍了青鸟、知更雀、蜂雀、小鸟家庭。)(2)你喜欢哪一段文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想想喜欢的原因。(采用自读、互读、对读、领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形式领会文章内容,读出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2.反馈交流阅读成果 第7自然段: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写法?(对比)有什么作用?(突出山中鸟的美丽和种类的繁多。)作者喜爱青鸟的原因?(报春早,快乐的象征。)朗读相关句子,从中体会青鸟带给作者许多欣喜和希望。 第8自然段:当长着红胸脯的知更雀出现时,作者做些什么?(观察动作,欣赏鲜艳的颜色:红、白、绿) 写蜂雀时突出了什么,从哪些词句看出?(小;“无可苗条”、“竟要比花还小”) 作者对这么小的鸟又是怎样做的,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屏息静立,连眼珠都不敢动”、“恐怕”)读相关句子,从中体会作者对小蜂雀的喜爱、怜惜与友好。 第9自然段:这段文字写了鸟清脆的叫声及鸟与春的关系。当许多毛羽艳丽的小鸟唱着轻美的歌飞来的时候,作者在做什么?(“倚枕倾听”,领略“以鸟鸣春”的境界。“心魂俱静”生动地突出了鸟儿歌声的轻美,渗透着作者对鸟鸣的情有独钟。) 第10自然段:作者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在幕天席地的生涯中,和小鸟最相亲爱,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爱的语句。(“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再找出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爱的语句。(“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不仅真心地爱护这些鸟儿,还呼唤别人保护小鸟。)比较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直接表达爱鸟,感情比较强烈;通过自己的做法间接表达对小鸟的爱也比较具体。两种表达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使表达更充分、更准确、更有感染力。)在这么多的动物中,作者为什么会详细介绍小鸟呢?(这段文字写小鸟温馨的家庭,作者将心比心,由此联想到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从而对雏鸟及其父母的爱意更浓。爱家人,也爱动物,拥有博爱的情怀。描写和抒情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 第11自然段:这段文字写了小鸟的成长过程和母子的相爱。作者从哪两方面描写小鸟一家相亲相爱的?(母亲精心哺育儿女;儿女长大后不忘父母。)作者从中寻找到了哪些乐趣?(小鸟刚出壳时贪吃、茫然的样子,很傻地学步,憨涩地学唱,生动再现了雏鸟娇嫩可爱的形象;小鸟们学会了觅食和筑巢后,常常去看望它们的父母,说明小鸟和人一样也是有情有爱的。)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相关语句。3.小结:“爱动物”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这篇课文作者为什么能把小鸟写得栩栩如生、有情有趣呢?(善于观察和拥有一颗博爱的心。)学习本文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呢?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理解内容。了解作者从小鸟身上寻找到的乐趣,品读其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和欣赏之情。】二、自学其它段落,感悟博爱思想自选喜欢的段落朗读并作批注。(马 温驯良善;狗 驯良忠实;猫 活泼欢悦;虫 可爱温柔)三、迁移延伸,拓展阅读(一)阅读丛书1P129灰鸽七四八1.同学之间交流与小动物之间难忘的故事。 2.自读品悟:作者和灰鸽的感情让人感动,正是有了这份对生命的尊重,才建立了人和灰鸽的信任。(二)阅读丛书P132捅马蜂窝 1.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学习把文章写详细具体的描写方法。 2.作者在该文结尾时说:“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交流读后心得。3.掩卷思忖,生活有哪些小事给我们带来了启示?【设计意图:学生自读品悟文章,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相处之道,运用到生活之中的点滴小事。】四、布置作业1.阅读冰心的其他散文,了解写作特点。2.推荐阅读丛书1P152老北京四合院里的昆虫(节选),积累好词佳句。五、板书设计 马妩媚温驯哺乳动物 狗驯良忠实山 猫活泼好动 中 体态玲珑娇小 喜爱动物杂 鸟 鸣声婉转轻美 乐趣无限记 家庭相亲相爱虫儿温柔可爱模块三:自学古诗 群文阅读第五课时 学习古诗二首+城东早春幽居初夏野望终南望余雪教材分析:南宋诗人范成大很多作品反应了农村生活,四时田园杂兴组诗有60首,教材选编了两首。第一首诗通过描写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通过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本节课拓展丛书1阅读P37(唐)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宋)P38陆游的幽居初夏、P39(唐)王绩的野望以及P41(唐)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教学目标: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3.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阅读和积累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体会古诗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古诗的习惯。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领悟感情(一)第一首诗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1.范读全诗,思考理解(1)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2.体会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二)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幅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乐趣在于自然景色),表现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1.重温学法,自学悟情学生小声自由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请在诗中做上记号。 2.诵读全诗,思考理解(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2)你是怎么知道晚春呢?(典型的事物描绘:梅子金黄、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正午时分幽静的景象。)“蜻蜓蛱碟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以动写静,更能衬托出田野的静。)3.体会诗歌的写法: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内容、写法、感情的整体把握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二、反馈交流,深入探究1.整体感知两首诗歌的内容及作者蕴涵的思想感情。 2.小组朗读并背诵诗歌。【设计意图:解诗题,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三、拓展诗文,比较感知(一)、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1.互相诵读丛书1中P37(唐)杨巨源的城东早春、P38(宋)陆游的幽居初夏、P39(唐)王绩的野望以及P41(唐)祖咏的终南望余雪等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进行比较。2.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来。(二)、拓展古诗的阅读感悟1.城东早春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带领我们吟咏着春天的诗,走近美景,与自然融为一体。2.幽居初夏描写了一幅闲适和谐的乡村美景。3.野望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几分孤独、几分苦闷。4.终南望余雪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设计意图:通过对春、夏、秋、冬几首不同季节的田园诗代表作的阅读交流,以及与本课范成大的诗歌比较,更全面地学习山水田园诗,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四、布置作业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2.课后找出几首山水田园诗歌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欣赏比较。五、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一) (二)昼 耕田 梅子 黄夜 绩麻 繁忙 杏子 肥 童孙 学种瓜 麦子 白 舒适乐趣 菜花 稀 娴静 篱落 无人 蜻蜓蛱蝶 飞模块四:拓展阅读 深化主题 第六课时 拓展阅读爸爸带我去爬树 、美猴王+西游记教材分析:爸爸带我去爬树通过讲述爸爸带“我”去爬树的切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教育我们要回归自然,并且要热爱、保护自然。美猴王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自由自在的性格特点。这两篇文章是拓展阅读课,古今结合,既揭示了现代人非常关注的主题回归自然,又初步了解美猴王的形象,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学目标:1.通过感悟文章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感情意识。 2.划分结构层次,通过自读、复述,理清故事情节。抓住美猴王的动作和语言,分析把握美猴王形象。理解文章详略的处理,揣摩文章通俗、生动、简洁的语言,体会美猴王无拘无束的乐趣,理解作品的思想性。教学重点:1.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2.体会美猴王无拘无束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难点:1.从作者心情变化的描写中比较两次爬树的不同,渗透对比的表达方法。2.学习文章的描写手法,抓住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自读课文,交流感悟(爸爸带我去爬树)(一)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作者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的心情变化及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二)集体交流,共同品读。1.围绕本单元主题“乐趣”,查找文中能表示“乐趣”的相关语句。(爬树“非常舒服”“很快乐”“很舒服”等语句,明白了这种感觉来自树,来自树上能看到而在地上看不到的景致,也来自“爬”的过程和爬树过程中体会到的父子情,这便是爬树的乐趣。) 2.交流:爬树前“我”的心情怎样?(“我开始担心起我能不能爬上树,爬树要有什么本事,要不要带一些手套、护膝”这句话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担心”。)3.交流第一次爬树时作者的心情。(“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紧张地爬上树杈,手死死地抓住,腿不顾一切地翻下去,肚皮和胸脯全都不敢松劲”,抓住“爬上,抓住,翻下去,贴在”等描写作者动作的语句体会“紧张”。)4.交流第二次爬树时作者的心情。(“不知怎么的,我越来越觉得身子底下的树干很亲切似的,我贴着它,抱着它,抓着它,好像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有时,还会觉得它是活的,而且很温暖,不像爬铁管那样令人发抖。我的四周都是枝条、绿叶,我像只猛兽,站在地球上!”“自豪”) 5.比较:第一次爬树和第二次爬树有什么不同?第一次爬树:大呼小叫,像动物。 第二次爬树:觉得亲切,像猛兽。 6.交流爬树后作者的心情。(围绕课文第1922自然段谈自己的感受。“快乐”)【设计意图:积累优美词语,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品味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二、合作探究,理解主题1.结合课文中的疑问句“人在树上真的很舒服。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感受文章如何通过“爬树”来突出“回归自然”的主题。2.引导学生深思:现实生活中“爬树”不太可能,那么应该怎样回归自然呢?有没有回归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感受与大家分享? 3.课堂小结:鼓励学生把城市人回归自然的设想或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感情意识。】板书设计:爸爸带我去爬树爬树前 担心第一次爬树 紧张 回归自然第二次爬树 自豪 热爱自然爬树后 快乐 保护自然三、词句导学,欣赏探究(美猴王)(一)语言揣摩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果树;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寥寥几笔写出了石猴破石而出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语言简练,对仗工整。)2.“忽见从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众猴只是欣赏瀑布,却不敢入,石猴却连声高呼“我进去”。初步表现它胆量与众不同。)3.“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这句话使用动词“瞑”、“蹲”、“纵”、“跳”等动词,生动刻画出石猴跳入水帘洞的勇敢无畏,十分贴切,读者如闻猴声,如见猴形,生动形象,通俗简洁、恰如其分。) 4.“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这句话既让我们感受到美猴王组织、领导能力很强,又让我们体会到了美猴王称王的欢乐、快活,“美”之所在。)小结:通过品味词句,初步了解美猴王形象,体会“美猴王”“美”之所在。(二)欣赏评价1.请你仔细阅读第二段,从修辞、句式、内容等角度加以赏析。本段使用了排比、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短句的排比写出了石猴的活泼、伶俐;对偶使句式整齐;引用使行文有文采又有趣。生动地反映了石猴的山间生活。 2.小说创作讲究伏笔与照应,本文中有多处,请试着找出。例如:第三段发现瀑布后,众猴约定能找到水源而不伤身体的拜他为王,这为下文石猴被拥为王作伏笔;第四段结尾处,写石猴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与之照应。3.第四段对石猴的动作、语言描写属正面描写,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此段有无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石猴?如果有,请指出。第四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的过程时,先写它跳入泉里,进洞察看,着意写它动作的伶俐,观察的细致,足见艺高胆大,聪明细心。再写它向众猴报告洞内所见,赞美这是它们“安身之处”,提出大家都进去住,显得它热爱自由,不受拘束。后写石猴为王,群情悦服,从侧面表现了它本领过人,深孚众望。(三)问题探究1.作者写美猴王破仙石而出有何用意? 石猴出世,不比众猴,是破仙石而出,虽不是母体所生,却四肢俱全。起笔就显得它神异出众,也为后面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石猴的山间生活?有什么作用?作者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分别从行动、饮食、交往、行踪四个方面,集中表现它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这样既照应了石猴的神异出众,又为下文发现水帘洞作铺垫。 3.作者是如何处理文章详略的? 课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写美猴称王,略写石猴出世。它之所以被称为美猴王,是凭它高度的智慧,惊人的胆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发现水帘洞,才赢得众猴的信任和拥戴的。这一点最能表现主题,突出美猴王的性格,并能为全书故事情节发展和取得圆满结局打下基础,所以详写。而石猴从石中出世,只能说明它先天出众,来历不凡,不必多费笔墨。【设计意图:抓住美猴王的动作语言描写,分析把握“美”的形象,理解文章详略的处理,揣摩语句的生动简洁,体会美猴王无拘无束的乐趣。】四、以文带文,拓展阅读西游记1.出示节选:悟空只好拜辞菩提祖师,驾起筋斗云,哪消一个时辰,便回到了花果山,举目看去,眼前是一片荒凉凄惨景象。他大吃一惊,急忙召唤他的猴子猴孙们。猴儿们从各个角落跑出来,向美猴王哭诉。原来猴王走后,有个混世魔王前来抢占水帘洞,还捉了许多小猴。美猴王大怒,问明方向,便去寻魔王报仇雪恨。悟空去到水帘洞前叫骂,混世魔王披挂出来迎战。悟空夺过混世魔王的大刀,把他砍成两段。好猴王,只见他拔下一把毫毛嚼碎喷去,立刻变成数百个小猴,杀进洞中,剿灭众小妖,救出被掠去的猴儿们。2.赏析:以孙悟空为例,他变化多端,武艺高强,具神性;他爱憎分明,有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胆量,具人性;他又有猴的动作和生活习性,具自然性。3.组织学生讲讲西游记中的故事。(注意指导学生尽量把故事讲完整、讲生动、讲具体,甚至配合肢体语言等。)4.小游戏:与西游记有关的歇后语。如:唐僧的书一本正经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西游记剧组开会聚精会神【设计意图:通过西游记节选的赏析,讲相关小故事,歇后语小游戏等环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五、作业设计课后阅读西游记原著中的其他章回和丛书1P31莫言的会唱歌的墙(节选)。六、板书设计 美猴王灵石仙胎,无拘无束。(1) 自由自在美 跳入瀑布,发现帘洞。(25) 活泼可爱 进入洞天,被拥为王。(6、7) 有勇有谋模块五:群文阅读 能力提升第七课时 阅读丛书1小狮子爱尔莎+爬进家来的松鼠、蝴蝶、冬眠教材分析:丛书1奇趣大自然中“可爱的动物”有文章9篇,本节课选取了P73跑进家来的松鼠、P82蝴蝶、P105小狮子爱尔莎、P109冬眠这些文章进行学习,有详有略,丰富有趣。在学习中,体会大自然里这些动物精灵们给人类带来的乐趣。教学目标: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动物们的活泼可爱,身手矫健,威武勇敢等,了解丰富多彩的科普知识,做到爱自然,爱科学。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热情,以及叙述事情的逻辑顺序。3.通过学习,能抓住文章的故事线索,体会作者感情。教学重难点:抓住文章重点,学习描写手法,理清逻辑顺序,体会作者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拓展阅读谈话: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丛书1“可爱的动物”中的相关文章。【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二、共学P105小狮子爱尔莎(一)引入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大家看过狮子没有?有人说狮子是森林之王,这说明狮子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很凶猛)。可是在奥地利作家亚当逊所写小狮子爱尔莎一文中,狮子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爱尔莎的森林生活。(二)初读文章,初步感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主要内容。(三)整体感知,解决疑惑:1.学生发言概括指出哪些地方最受感动。当爱尔莎饿着肚子归来的时候,我“又高兴又难过”,就像迎接自己“嫁出去”的女儿;在暴风雨的夜晚,自己对爱尔莎的牵挂。当尔爱莎生病发烧回来的时候,我心疼不已,给予细心的照料。当爱尔莎最后一次和“我”分别的时候,“我们”之间那种“恋恋不舍”的思想感情。2.文章最后一段。“这样”是指怎样?(费尽心思,或者依依不舍等。)3.分析作者将爱尔莎送回大自然时的心理以及原因。爱尔莎来自大自然,“应该送它回到大自然,去替它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让它自己去生活”。作者虽然“舍不得”,但是“它总是要回到兽类中去的”,所以“我才决心离开它”,而且作者对它进行了细心的训练。这还是一种“科学实验”,我们不能将爱尔莎带到家里。4. 设想你是爱尔莎,当时你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设计意图:创设问题,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现的情感。】(四)急中生智,辩论探究1.学生按照自己的意见各自站队分成两组,正方同意将爱尔莎送回大自然,持反对意见的则为反方。2.学生进行辩论,为自己的观点阐述充分的理由。3.正反方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进行结尾陈词。三、自学交流P73跑进家来的松鼠1.简述文章主要内容。2.作者一家如此喜爱这位“不速之客”的原因。3.交流精彩情节。(111):松鼠叼走方糖等食物,贮藏在妈妈的帽子下。(贮存冬粮)(1215):松鼠晾干蘑菇,挂在鹿角上、搭手巾的架子上、镜子后面和油画上面。 (晾晒蘑菇)(1620):松鼠在烟囱里为自己垫窝,用了手套和奶奶的头巾。(垫窝过冬)【设计意图:抓住精彩情节,体会作者对松鼠可爱形态的传神描写,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喜爱之情。】四、品读赏析P82蝴蝶1.说说该文章重点描写的季节以及景物。(春天,蝴蝶)2.短文主要通过哪些画面来展现春景?(油碧色的湖水,各色花开,蝴蝶飞舞,田间嬉戏的儿童。)3.短文最后一段字里行间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在这个时候,我们似乎觉得整个宇宙都耀着微笑,都洋溢着快乐”可以看出作者对春天给大地带来生机的喜爱,最后一句“每个生命都在生长,在向前或向上发展。”可以看出作者对生命充满希望和斗志,这也和“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有异曲同工之妙。【设计意图:细细品读,用心感悟,让这洋溢着快乐的春天留在心底吧!】五、科普拓展P109冬眠1.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体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温。 2.体会作者如何用数字来体现刺猬在冬眠时生理机能的变化:作者用了数字的比较和变化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清醒时每分钟呼吸约五十次,冬眠时每分钟呼吸至少八次,有时只呼吸一次,最少一连几分钟不呼吸。(清醒时和冬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比较之下,有力地说明冬眠时,生理机能大大减弱了) 从低到高层层进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 今年夏天气温比往年都高:摄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程度副词的灵活使用)六、梳理统整,升华认识1.今天,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我们阅读了四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那么,这四篇文章有什么异同呢?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的议题可爱的小动物;都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小动物们的常态;都取材于亲身经历,感情都是那么的真挚)不同之处呢?(体现了动物们的不同方面;语气氛围各有不同;抒发作者的感情不一样;作者的写作出发点不一样)【设计意图:在比较中感悟写作方法,了解了我们可能无法触及的动物,既体会了小狮子的成长,又感悟了松鼠的活泼可爱,也领会了蝴蝶与春景的美轮美奂,还学习了不少有关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同时掌握了新的写作手法。】七、课后巩固,更上一层学生阅读丛书1“可爱的动物”的其他文章,并做好读书笔记。八、板书设计可爱的动物 犹豫不决送它离开依依不舍下定决心 蝴蝶飞舞、湖水碧绿、花朵繁茂、孩童嬉戏科普知识:冬眠 模块六:综合实践 能力提升第八课时:综合实践 乐在其中 教材分析:生活中处处有乐趣,我们可以通过本次活动,发掘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活动,提高自己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锻炼自己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乐趣”的含义,引导学生了解只有真正的乐趣才能提高人们的素质,带给人们快乐。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乐趣就在我们身边,学会对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仔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平凡的事情中发现乐趣,感受乐趣。3.在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合作意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提高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口头及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教学难点:发掘生活中的乐趣,加强合作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准备各种相关“乐趣”的素材用于活动展示。教学过程: 一、 理解乐趣1.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围绕主题“乐趣”进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乐趣?2.举例发散思维: 读一本好书是充满乐趣的事情。 适当地去野游或者冒险是一种乐趣。 和小动物玩耍,看着它们活泼好动的样子是一种乐趣。 和家人劳动、玩耍,享受美好的家庭生活是一种乐趣。 看着自己辛勤培植的花草蓓蕾绽放,欣赏劳动成果,其乐无穷。 到大自然中散步,欣赏美景,感受文化,放松身心是一种乐趣。 克服困难,向自己挑战取得了胜利,会感到乐趣。3.生活中你认为真正有趣的事是什么? 【设计意图:能有新奇的发现或者独特的创造是充满乐趣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说明真正的乐趣是高尚的追求和审美。在交流讨论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弄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乐趣,怎样追求真正的乐趣。】二、 感受乐趣1.多个角度发散学生思维,感受生活中的乐趣所在: 我喜欢游泳,在游泳的过程中,我不但强健了体魄,锻炼了身体,而且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本领。 滑旱冰是我特别喜爱的一项运动,每当我穿着旱冰鞋,在旱冰场飞驰的时候,心中便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因为那是速度与技术的结合,那是健身与快乐的结合。 我喜欢搞小实验、小发明,可以在发明创造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快乐总是伴着成功来到我的身边。 我喜欢旅游,在旅游时,我不但可以欣赏祖国美丽的风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真是其乐无穷。同时我也喜欢收集门票,五彩缤纷的门票不但记载着我的旅程,还给我带来了乐趣。 我喜欢读书,在书中,我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作家交流,与故事中的人物经历相同的命运,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在书海中遨游,真是其乐无穷。 冬天,看着雪花漫天飞舞,和伙伴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让我感受到了冬天的乐趣。 走进社区、敬老院、孤儿院,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可以在帮助别人中感受乐趣。2.让学生回顾生活经历,筛选话题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引导,注意提醒学生所选话题材料要有新意。【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从多方面感受生活中的乐趣。】三、表达乐趣1.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认真准备,想一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式表达生活的乐趣。可以是说明书、解说词、一篇记叙文2.学生准备:如:自己精心制作了小发明获得成功,心里美滋滋。把学骑自行车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让同学们和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从收集的旅游门票里选出最喜欢的,并按类别编成册子,填上解说词,这样不但记录了快乐,而且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在读书的过程中,每当读到感人之处时,便把当时的感受写出来,或者摘录一些好词佳句,闲暇之处拿起来翻阅,乐在其中。3.教师引导: 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如:介绍自己的小发明要从结构、用途、目的等方面说明;学骑车既要记叙学的过程,又要记叙学骑车的乐趣;写解说词包括风土人情、传说故事、地形地貌等。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表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使学生的表达完整有序,生动具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享受乐趣的过程写成文字,让大家在品味文字中感受到乐趣;把自己感兴趣的经历画成画,让大家在画面中体会到乐趣;把自己参加的有趣的活动拍摄下来,在生动的影像中再现乐趣。】四、共享乐趣1.通过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这一环节形式要多样,可以小组交流,可以全班展示,活动后整理自己的发言,在班上建立“集趣角”,展示手抄报等,延伸活动成果。交流时,发言的同学最好能够展示实物或照片、录音或现场操作,写文章的同学可以插配图或音乐等,使活动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