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建筑师考试作图题-大家的经验.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695074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建筑师考试作图题-大家的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作图题-大家的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作图题-大家的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图题,平时的积累很重要,然而,考试就是考试,考试中的注意事项也很重要,现将一位高手(网名:一片天)的心得整理发布,大家多讨论!a.建筑大设计。# w. r) ( g+ 1、对试题中大空间面积的相互关系要敏感,可帮助空间组合。(比如上下对齐关系)。7 C: F, r2 m: c0 C! z y! j2、对试题中常规基本面积单位要敏感,帮助进行柱网布置。8 W# Yv2 d& f5 Q! K3、对建筑出入口的推理很重要,可帮助进行内部功能区的划分。 首先要确定出入口数量7 A j6 y8 N1 S4、一定要画完草图修改完了再上图板,否则刮起图来就想吐 & H* k# Q# s5 X9 H$ D$ U5、考试最怕的就是思维混乱,一般人总说:放松心情去考试 ,话虽然没错 ,可是 心里没底 ,心态再好也要心慌 ,所以上场前就要记住几点 ,也就是自己的“应试要领”。- I: i$ FT3 T9 Z, V(待续)。7 |! y2 c+ ! k n6局部面积的整理总结和整体面积的分布平衡,出入口的判断对建筑内部来说,决定大的功能分区,对场地来说,决定与道路的衔接,所以:首先确定出入口数量 (根据题中的功能要求),其次:确定出入口的方位,第三: 确定出入口的位置(避免与城市道路路口的规范限制相矛盾,导致总图错误)2 u& s# I7 w: d( n! e4 ?% Z3 J( |! r7、从入口数量确定 ,到方向确定 ,到 “大概”位置确定,层层深入 ,思路就会慢慢清晰起来,你就开始投入状态,你就忘了慌张。7 F! S. |& k9 y( g7 X- G- q8、但是,头一遍读任务书的时候,关注功能的目的是什么?这时看功能的目的重点不是为了建筑内部分区,而是为了建筑入口的布局,建立建筑与外部的联系,而不是主要为了内部,人的思维不可能马上考虑的那么复杂! 如果想的太多, 特别是一开始就过于关注细部, 那就容易造成思维混乱 , 所以,开始读“功能”是为了建筑整体与场地的关系 ,从而保证你的未来方案 ,不会出现大的原则错误,场地总图不会出现大问题,完了我再谈时间分配,现在就说:入手。方案起步到底该干些什么 ,如何干 ,要重点咬住什么东西,只有重点突出 ,你的思维才能集中,集中关注处理好哪个主要问题 ,附带考虑写些什么问题。# j6 l8 g a5 G; q0 p(待续.)9我首先提一个问题,没有环境 ,别的条件再齐全, 也无法动手 ,这就说明 ,总图的重要,别看他仅仅占到8分,8分所辐射的深度 广度太大,影响到内部 ,影响到所有内部分数,这点 想必大家应该有所体会,可以以往任何一年试题为例,如果先考虑内部等方案做完了 , 再考虑总图, 会出现什么结果?如果先考虑内部 , 等方案做完了,再考虑总图, 会出现什么结果?一旦出现场地问题 你无法调整,后果知道了 你就知道什么问题是首要解决的 。才会明白环境条件的重要。我刚才反复讲这个问题, 目的是想让大家在下面, 多关注这个问题 ,多练习。练习起步时, 如何尽快抓住建筑的出入口 ,尽快就靠练习。如何快?就是有目的性的训练。看一套图纸 首先看内外关系,看一套图纸 首先看内外关系,看一套图纸 首先看内外关系,我说三遍 ,这点是我们容易忽视的 所以我说三遍。题目多得是,不一定非得考题,你可以看工程实例,建筑期刊。只要你重视这个问题 你就可以到处看到。有心的去分析, 你看到的每一个建筑内外关系,要“有心”也就是有目的的。不要盲目看一道题就想学所有内容,不现实。看一道题就想学所有内容 , 那叫“猜题”。想想, 我们猜题是不是就是这个目的?0 T1 G7 : y3 F9 P2 L1 X z/ Y6 m如果锻炼建筑内外关系的判断 我提供一种方法,大家可以试试,比如一幢功能很复杂的建筑 ,平面很大,但你至少一眼看上去 ,就能用红笔画几个大圈 ,大的功能区,这时不必看细节!画住大圈即可,然后 马上看外部场地,你会发现什么?反复这样练习,你想 ,你一天下来, 能分析多少?就关注这个, 仅仅关注这个!这就是针对性练习。% G) ?$ i3 1 |! M$ P( O% , x6 N- Z9 3 y0 n 我自己的,没过,58,大家批批,共同提高.1.jpg (74.22 KB) 2.jpg (59.03 KB) 技术作图( u, x+ f; K( O: L0 3 l1 技术作图的要领,对于设计工程经验少的考生, 要特别注意,另外就是分析自己的弱点!每人都有自己得弱点,特别是在技术方面,画法几何好的 不怕第一题,结构好的 ,不怕结构题,都有长项 ,都有短项,要认识自己,我说要认识自己的目的有两个!1、场下要多进行次方面的训练;2、场上要先易后难 ,合理分配时间,技术与方案不同,技术是分题的,每道题对于各个人来说难度是不一样的 ,可以不安顺序。技术作图的平立剖我不想多说,就是基本功: 画法几何基本功构造基本功。为什么要提构造基本功?而我不单单说画法几何基本功呢?因为, 构造基本功是帮助你进行判断的 ,你在运用画法几何原理进行画图时,你要知道 ,你画的是建筑 ,不是设备零件 。建筑是有建筑房屋规律的,比如基础的大体形式,屋面的大体形式,这些构造经验都能帮助你的运用画法几何原理作图时,进行随时判断,纠正。你的作图是否与通用建筑相吻合,这就能帮助你判断对错, 检查缺漏项,比如1:50的比例, 你不了解构造 ,仅仅画单线 ,不去完善构造内容 ,那势必“缺斤短两” 。分被扣掉很多,尽管大的关系对了 ,也非常吃亏,(就是说你画得东西得和实际工程图要求差不多)总结的真好,字字入木三分,可一到考场就蒙,没办法,就得多练习,做到心里有数。大家继续来,最近复习,感觉在方案作图中有两个词语很重要。( y8 b3 9 P, _; k第一个:层次2 q8 m6 A+ p4 R1 b2 D4 4 a! S第二个:过程( ZJ1 F; G$ ; c$ 方案作图是个过程,这是废话5 H Z7 u+ hh( L4 _4 l大家现在都想找一个固定的操作程序,这也是废话; 2 7 x/ ! y) 但是,我想说,每个人的过程一定是不一样的: h6 9 ) + 0 a而面对着不同的过程应该关心那些具体的方面也应该是不一样的2 Q, m6 0 Q( B: 自己感觉一下:首先应该练一套层次分明,简单快速的手法$ G) 6 S% B* m+ D N3 j7 R0 h这一定是要练,要适合自己特点,考试特点的7 H- C Y, r; 简单的机械的程序可以提高效率,但是不一定适合自己、适合不同的考题2 q7 ?& w0 x% U0 Z但是过于强调灵活,强调放开时间又不允许。$ PY7 M4 m7 l/ |6 J2 u对于考试,现实一点的考虑可能是针对题目多练习,然后将自己的方法程序化2 b, q- T: w4 q* v o8 j目前我感觉/ b% U- d$ M* a. z+ f4 x用提问来分清层次,贯穿过程。可能是一个比较主动的,能够程序化的办法t, t6 F0 ; p( / D: C: x譬如:首先是总体层次的,先要通读一遍,最好带着问题,就像四六级文章阅读一样,如: v$ x% O j2 g) L; T n; O- h总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大概有什么大的功能块,内外交通大体是怎么样的?这样一方面保持灵活性,一方面可以程序化,快速化遇到常规的东西就跳过。5 R4 H2 D1 J4 t! m$ i& X5 8 L然后一步步细化下去:不停的用一些适合自己的程序化的问题来提示自己,发挥主动性,保持高效,可能是一个好一点的办法5 m8 K* z( A5 m$ : .9 F) % |) S7 $ O啰嗦了好多,一点感触,技术考试也一样,问题同样是提示和保持思路的好办法,不通读题目和答案。盲目动手是大忌。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好多前辈血的教训!8 M c- k! W+ B& J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动手,大家多交流!/ ) N, f. r7 Q. Y不错的总结,不过我觉得现在题目容易以些了,大关系理清了,细节扣分业狠了,去年我考试,大关系还不错的,栽在细节上了,比如更衣室面积小了,连廊妹画,电梯忘了,等等.悔呀,考试前应该过做练习的经验之谈啊% T* B( G4 M, ?! y% 7 |出入口位置的布置和场地和建筑内部都有密切关系,确实应该放在第一位技术作图复习方法:第一题:剖面下载网上的历年真题,打成2号纸大小,实战控制在2.53.5个小时左右,弄懂其中从地下基础屋面女儿墙顶的每个细节,不懂就到XD上来问,保证时间的情况下要有80%的正确率!第二题:结构1、砌体结构: 主要是构造柱、梁、板的布置。如承重构件(梁)下应设壁柱、构造柱或梁等,要看看有关规范。2、钢结构:主要是钢柱、钢梁、钢屋架、钢檩条等的布置,具体做法参见钢结构规范。3、木结构:主要是木梁、木屋架等的布置,会和混合结构配套。具体做法参见木结构规范。4、剪力墙结构:主要注意剪力墙宜对称布置,剪力墙上门、窗上下宜对齐,若必须错开,间距应大于2米,剪力墙的墙纸肢应大于2b(b为剪力墙厚),如做不到应设暗柱等,具体做法参见高规。第三题:设备2005年的高规、低规、自动喷淋规范都更新过了,2006年考试的重中之重!下载网上的历年真题或单位设备工种的现成施工图,打成2号纸大小,实战做一遍,没时间就描一遍,重点还是搞懂与消防有关的知识点,今年太可能考了。第四题:节点下载前几年的试题,不是为了做,是为了知道前几年的试题(考过的马上再考的可能性不大)。这题无一例外都是从国标图集中节选的,所以单位里有去借,没有去买,舍不得花钱到网上下载,按出题可能性的顺序(新图集常用图集前几年考过的图集),实战操练,要么不画,要画起码A3纸,再小了你觉得有用吗:)节点可以结合第一题剖面一起复习,不至于太枯燥。要点:1.关键是要亲手画一下,实战3天抵过看书1月!2.不在乎了解的广度,要有深度。每题懂的知识点一定要拿分!3.考试不在于做了多少,在于做的那些是否与考点吻合;同样,复习不在于花了多长时间,在于是否把关键的要点弄懂弄透。4.作图除了实力,还需要运气,祝大家好运。1. 场地分析,包括出入口,停车场地,室外交通等面积也就是说:从所给定的建筑限界中扣除必要的面积,还是最终的建筑限界2. 2.计算可用面积的长宽比,再根据一层建筑面积,估算一层建筑的长与宽(当然有时候要加上必要楼梯和走廊面积)3. 3.确定走廊的分布形式,重新核定2中的长宽尺寸(这个是重点)一个建筑物的各房间的平面布局也分:分散式和集中式;因此相对应的走廊也是多样的个人总结:通廊式(一字式);环廊式(O式);H式;T式;十字式;井字式根据房间的多少来选用原来比较烦小房间,但现在越来越喜欢小房间,它们是形成通道必不可少的配件4. 根据一二层的面积差推测出题者意图,看看二层哪些地方没有建筑物,要做成平台,或者是采光窗至于题中所给的功能分析图不用多想,就按他给定的顺序往下排房间,应该就是八九不离十如果是房间大小悬殊公建;房间由大排到小,柱网由小排到大(大面积是主角,小面积是配角,柱网最好与墙体相一致如果先确定了柱网就不容易对齐了)至于每个房间长宽计算: 面积/1.5再开方,向大方向取3M的整模数(面积/1.5再开方,向大方向取3M的整模数其实这个很简单设计中使用最多就是长方形房间设宽为a,长为1.5a,已知面积,求a求出后再根据总体布局进行调整)5. 最后一条:就是多看别人的方案布局,等你仔细看完10个方案,你就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了面积调整方法:1、切角2、局部凸凹3、设内庭院4、移动门位置5、调整走廊宽度还有其它方法请大家补充流线,把自己当做建筑物的使用者,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判断自己画的是否合格楼梯考虑使用者的流线是否交叉另外分区和细部,之一 调整心态 久经考场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应试的心态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你准备已久而掌握的知识内容,或者训练多时的设计能力,在考场上能否正常发挥。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关键时刻,就看个人的心态如何了。 首先是要以平常心对待该科目考试。就权当作一次检验个人设计能力和素质的机会,看看自己作为一级注册建筑师到底还有哪些差距不足。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当然更好,说明你符合注册建筑师资格。但这不是目的,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你还要走很长的路。如果你这次考试不能通过,知道了差距也是一种收获,还有下一次机会再考。这不像目前的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那是十分残酷的。想通了该科目考试的作用,你也就会轻松上阵。反而因没有思想负担,能正常发挥了。 其次,要明确注册建筑师的考试按大纲的要求是:“检验应试者的建筑方案设计的构思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是考你建筑创作的“灵感”。它既不是课程设计又不是项目投标,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建筑方案设计。千万不要搞“标新立异”的所谓形式构成。例如,平面采用两种柱网并毫无道理地转角度,采用不规矩的异形平面,等等,这只能自讨苦吃,不但难以解决节外生枝的设计矛盾,诸如出现结构不合理,平面不符题目要求,建筑面积超出,面积分配不当,出现暗房间等,而且因处理这些设计问题而花费太多时间。因此,求一个稳妥的方案将设计问题想得深入一点是上策。只要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怎么省事就怎么做。 另外,应试者不要自作聪明,使设计内容超出任务书的要求,或者画图出现画蛇添足的东西。因为建筑方案设计的深度是相当有弹性的,而时间有限。为此,必须按试题的深度要求,抓住主要设计矛盾,适度地进行设计,以达到节约时间,合理分配精力与时间的一目的。凡是在试卷中未提出的要求、未给定的条件,考试时一律不应考虑,凡是试卷之中给定的条件,提出的要求必须严格遵守和认真解决。 之二 时间把握 建筑方案设计科目的考试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这与学校课程设计既看重设计结果,更强调设计过程不一样。因此,要把任务书规定的图纸内容全部表达出来十分关键。这就要求应试者在提高设计运行速度,加快绘图动作外,还要把握好时间的分配。如果应试者对6个小时的时间把握失控,那么,就容易因感时间紧张,设计任务重而心理慌张,反过来又影响了设计进程和绘图质量,最终导致设计结果不理想。或者,应试者设计能力虽然较强, 但因时间分配不当设计阶段花时间过多,总想方案尽善尽美,结果绘图时间留少了来不及 完成绘图。正如2003年该科目的考试,不少人只画完一层平面,而二层平面根本没时间去 画它,这是很遗憾的。因此掌握好时间的分配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把握时间呢?这要因人而异,绘图动作快的应试者,可以多花点时间考虑 设计问题;绘图动作慢的应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一定要把绘图时间留足。方案有不完善 之处,也只能认了。一般而言,6个小时的考试,一开始要花十分钟理解题意,吃透任务书 的要求,包括对命题的领会。然后花两个半小时左右,至多三小时进行设计,剩下三小时 左右就是绘图时间了。这其中包括留一点时间作为最后审查图纸是否有补缺的内容,或者 小的错误需要修改。总之考试的三个阶段,各应试者都要把时间分配好。 其次,要严格控制进度,特别是设计阶段,不可超时过多。应试者总认为设计方案还 没做到位,总想再推敲一下,结果,绘图的时间不够了,不是匆匆忙忙把图画得很潦草,就 是根本画不完图。值得提醒的是:方案设计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不会十全十美,只要大的 功能布局合理,总平面设计不出现大的原则问题,因时间关系,方案设计只能到此为止,要 及时转入下阶段的绘图工作。尽管设计方案可能存在自认为某些不是之处,能够有时间把 方案画完总比你再有多么好的想法可是没时间表达出来要强。之三 快速作图 建筑方案设计考试只有6小时,但设计项目又比较大,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用来做设计,势必要压缩画图的时间。然而图面效果又不能因时间紧张而画图潦草,更不能漏画。因此,惟一办法就是提高作图速度。 前述中提及图示思维是建筑方案设计初始阶段的正确设计方法,也是快速作图的运用。这一阶段的图因是概念性的、模糊的,因此作图应用粗铅笔,线条应相当熟练,奔放不羁。不可以用细的、肯定的线条来研究设计问题(正如在设计单位进行工程项目设计,在学校进行课程设计一样,一开始不宜在电脑上进行方案设计),这只能使设计者的思维流动迟钝,是一种动作既慢,思想又僵化的不良设计习惯。 在方案定稿阶段,许多设计问题都需要肯定下来,有些必要的细部也要进行考虑。因此,表达手段就不能停留在徒手粗线条的表现上,而是要运用规矩和软硬适度的铅笔进行工具草图,并将平面比例适当放大,比如1:400或1:300,只要自己能看清楚就行,以便较准确地确定房间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虽然,此时是工具草图,但线条仍然需要奔放,不可拘谨。这种工具画定稿图是应试者对自己设计的方案,一方面进行最后的推敲、审定;另一方面成为下一步绘制正式成果图的蓝本。看似花了一点时间做方案的定稿图工作,其实绘制正式成果图时就省事多了,只要照抄定稿图就行。这就大大加快了画图速度。问题是有些应试者在方案还犹豫不定时,就急于绘制正式图,结果一边画图,一边动脑筋修改,反而耽误了许多时间,图面效果也可想而知。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应试者在研究方案细节问题时,人的视觉控制大比尺图面比控制小比尺图面要困难些,而且动手画图的幅度要大些,线条要画的长些多些,速度要慢些,因此欲速不达。 最后的成果图按规定是要用墨线绘制。在长期使用电脑作图以后,许多人对手绘陌生了,不会用绘图工具了,字也写得歪歪扭扭,甚至错别字也出现了。这种基本功的退化,实际上是设计素质与修养的丧失,如果连用手做方案草图都不擅长了,设计潜力还怎么能提高?因此,应试者如果在手绘方面自感心中没底的话,不妨考前用手抄几份平面图,感觉一下。 怎样又快又好地完成一份应试作图呢? 首先要按任务书要求,把该交待清楚的内容都交待清楚,不可有缺项。比如对图名、轴线、尺寸、房间名称、门的开启方向、比例、指北针、剖切线、标高、必要的文字说明、图 例等等,若有要求的话,都需要表达出来。 其次就是线条的运用,要清晰、准确。可以先用铅笔画上柱网(或纵横轴线),墙身先 用比例尺确定一道墙的厚度,画上铅笔稿,其余的墙厚以此作参照,目测一下依次画上铅 笔稿,其间手的动作一定要快,不讲究纵横线的搭接。至于柱子,如同2003年试题那么大 的平面,柱子十分多,如果一个一个用铅笔打稿子,恐怕太花时间了。遇此情况,建议应 试者先不要管它,只要自备一个模板,到时就会迎刃而解。 所有铅笔稿完成以后,在上墨线时,先把每个房间门的定位连同门扇用墨线画出,以 便画墙身时,墨线在此断开,心中有数。而外墙可以拉通长直线,窗先不要管它,这样可 以提高画图速度,然后再估计窗的大小画上每个房间的外窗定位。注意,画墙时最好先画 所有竖线(或横线),此时丁字尺不动,只要自左向右移三角板就可。然后再自上至下移动丁字尺画所有的横线,此时眼睛要留心竖线的位置,指挥手的动作,什么横线可不管竖线 直接拉通过去,什么横线要在门洞处断一下。这种绘图程序因不会总是变换丁字尺、三角 板的动作而大大加快绘图速度。如果一个局部一个局部的画,肯定会因变换丁字尺、三角 板的动作而浪费许多时间。至于柱子的画法,前面提醒应试者自备一个模板,此时,只要把符合平面图比例的模孔套在铅笔稿轴线交叉点上,用针管笔沿模孔四壁走一圈就行了,再 多的柱子也会一扫而光,绘图速度大大加快了。 当需要画门扇开启方向时,先将三角板靠在丁字尺上,按各个门同一开启方向画上45。 的所有斜线,然后将三角板调转方向画其余各个门洞同一的另一开启方向的45。斜线。这样, 因变换工具次数少,又节省了一点宝贵的绘图时间。 除了上述设计内容要清楚画出来外,有些细部也要交待清楚,如人口台阶、卫生间布 置、楼梯踏步,甚至像2003年试题要求的一些室内设施,等等,凡是任务书要求的都要一 一交待清楚。有些图形可以用模板套画的(如卫生间洁具),有些需要应试者记住常规尺寸(如台阶、踏步平面尺寸)按比例估画出。 最后是徒手标注各种尺寸、文字。虽不要求像印刷体,但字体、尺寸要清楚是起码的。 进一步要做到尺寸数字最好排列整齐,高矮差不多,文字规格大小有别,如图名按7号字,房间名称按5号字。之所以这样要求,主要是希望图面的效果尽可能给评阅人一个好的印 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应试者做事的认真态度和设计的基本功底。 当所有该画的设计内容都画完后,应试者如果动作快,绘图娴熟,还剩有时间(最好 如此),可以用粗一点等级的针管笔将墙线向墙身内加一笔,这样可以使平面图线条等级分明,图面效果更好。 至此,6小时的紧张考试就此顺利结束。之四 解题方法 怎样展开设计?怎样又快又好地进行设计?这是应试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在现实中,不同的应试者面对同样的试卷,为什么有人方案很快上路,设计效率高,设计质量好;而有些人方案摇摆不定,设计质量粗糙?这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之一就是各人的解题方法不同,导致了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大相径庭。那么怎样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呢? 一、按正常的设计程序解题 从设计进程的规律来看,设计过程要经历环境设计-群体设计-单体设计-细部设计的递进发展。前一环节往往是后一环节的设计依据和基础,而后一环节常常又反作用于前一环节。因此,设计一开始一方面不应马上就陷入对单体建筑设计细节的考虑,而应从环境设计人手,妥善、周全地做好总平面规划,在此基础上所确定的图底关系才能成为单体建筑设计的依据。另一方面在进行总平面规划考虑时,也不能只考虑外部条件因素, 还要看建筑内部条件对总平面规划的制约。正如下棋一样,不能只顾眼前这一着棋,而应看到下几步棋,才能在棋盘上掌握主动。建筑方案设计也一样,要从全局着手,综合考虑各种设计因素。在每一个设计阶段抓住各自主要设计矛盾进行有目标的解题。当然,这种建筑方案设计的解题不同于数学解题,后者有标准答案,而前者没有惟一答案。况且解决建筑方案设计的问题,其过程是动态的,前一设计阶段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还要受后续过程的检验或修正。建筑方案设计正是在不断解决设计矛盾的发展中,逐渐使设计问题明朗 化,使设计矛盾逐个得到解决,直至使建筑设计方案达到最终目标。 二、同步进行思维 建筑设计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解决设计矛盾的过程,矛盾的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建筑设计过程所面临的诸多设计问题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它们互为依存、互相转化,前一阶段的设计矛盾解决了,后一阶段的设计问题又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建筑方案设计对问题的考虑就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应避免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正确的解题思维应是用联系起来的观点处理设计过程所面临的所有问题,也即应采取辩证法的两点论。 从建筑设计过程的实际操作中也可以看出,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所面临的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所不同。但是,不同阶段设计矛盾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决定了设计阶段又是模糊的。正因为如此,思考前一阶段的设计问题必定要涉及到后一阶段设计工作的若干内容。而前一阶段设计成果也只有在后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加以验证和完善。因此,设计阶段的模糊性就决定了思维方式的同步特征。 那么,在设计进程中如何进行同步思维呢?同步思维体现在三大环节上。 1环境设计与单体设计同步思维 任何一个建筑设计都是从环境设计人手的,但是环境设计与单体设计又是互为因果、紧密关联的。这就是说,当我们进行环境设计的思考时,既要注意到外部若干现状条件对环境设计的限定,又要预想到单体建筑若干要求对环境条件的规定。从设计操作现象看,我们是在研究环境设计中的问题,但头脑里也在不停地思考单体建筑的要求。只有在这种同步思维中互相及时调整关系,才能使环境设计成为有目标的设计,使单体设计成为有限定条件的设计。 当设计进程一旦进入单体建筑设计阶段,我们又不能忘记在环境设计中所取得的设计成果。因为,这些成果一方面是作为单体建筑设计的外部条件而起限定作用,忽视了它就会使单体建筑设计成为没有约束的设计;另一方面,又是形成单体建筑设计具有特色和个性灵感的源泉之一。因此,同步思维的方法从设计一开始就应成为指导正确设计的方法。 2各层平面设计同步思维 根据该科目考试只画平面图的要求,我们只需对建筑平面设计进行重点考虑。但这种考虑应是对各层平面同步进行思考的过程。因为有些设计因素必须几层同时进行考虑,诸如垂直交通体系的定位,卫生间系统的配置等,上、下层必须同步进行设计。 其次,从室内空间效果考虑,公共空间例如大厅、大堂若要上下空间流通,那么在设计一层平面时,就必须同时考虑其上的二层平面形式、面积大小等设计问题。两者只有同步进行设计,互相调整才能达到设计目标。 在考虑上下层各用房面积配置时,尽管在设计前期的竖向功能分析中已大体确定了方案,但涉及到具体设计操作时,还是需要上下层同时进行房间配置的设计调整,两层平面只有在不断地磨合过程中,才能逐渐完善、对应起来。 3建筑设计与结构选型同步思维 一些人在做建筑方案设计时,往往习惯根据各房间的面积大小进行平面的组合设计,其结果造成该建筑房间的开间大小不一,致使结构系统毫无规律,外窗十分零乱(尽管不画立面图,但阅卷人从平面形式一眼就看出该应试者设计逻辑紊乱,进而推测其设计素质与能力自然不敢恭维)。因此,应试者的结构概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很强。这就是说,当你的平面设计大体功能布局已确认后,应立即着手为这个平面框架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格网体系。我们之所以强调结构选型要适时介入建筑设计以达到同步思维的目的,是因为它可以为方案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支撑体系,并通过结构的逻辑性整理平面的关系,调整 房间的面积,使建筑平面与结构系统和谐统一起来。这里的结构整理是指不因对结构选型的思考而打乱已建立起来的平面布局,而是把各房间的平面形态纳入合理的结构系统之中,整理得更合乎逻辑性,使大大小小的房间可以有秩序地排列起来。这就是为什么要求结构思维一开始就介入建筑设计思维所应达到的目标。一定要防止滞后思考结构问题而给建筑设计带来的被动局面。 有些建筑类型的方案设计如图书馆建筑、博览类建筑、旅馆建筑等,要求应试者对结构形式的思考要及早介入,即在建筑功能布局大体确定后,就要及早选择框架结构的柱网尺寸。甚至有些建筑如体育馆建筑设计,一开始可能就要先确定结构方案,独立先行思考,以其结构构思控制建筑设计的展开。 当然,对建筑设计与对结构选型的思维哪个在先,哪个在后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这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于两者始终要结合起来同步进行思维。 三、运用图示思维手段加速设计的进程 建筑方案设计初始,首先是对试卷所提出的设计任务书进行逻辑分析,以便尽快理解设计的各相关内容。当开始着手进行设计起步时,并不是立即开始具体做平面方案,而是要运用图示思维的手段,即一面进行功能分析的逻辑思维,一面就对方案的平面布局进行思考。但是,这种思考是要借助徒手草图的方式及时迅速地记录下头脑中不稳定的、模糊地设计意向,使其成为可感知的图形,尽管这种图形是粗线条而且仅仅是一种分析符号,但 随着对设计问题的越来越深入地思考,同时手在不停地涂抹,一边想一边画,图面线条是越来越乱,乱成一团麻,但头脑中对设计问题的思路却越来越清晰、明朗。正是这种图示思维的方法加速了思维的流通,使得应试者始终保持创作的激情。这种设计状态很可能使 应试者的设计灵感涌现,并有可能及时捕捉。一旦应试者通过图示思维理出一条方案设计的思路,平面功能布局大体得以认可,此时就可进入方案的建梅。由于前一阶段图示思维异常活跃,基本上分析了应该考虑的设计问题,那么,以下的设计步骤将会比较顺利,这就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问题是,有些应试者一上来就急于动手规规矩矩画平面,这就会使应试者陷入对设计局部问题的思考,造成思维活动迟钝,动作缓慢。这种设计状态不但使设计进程受阻,而且设计成果充其量水平一般,也很可能问题百出。 总之,在建筑方案设计前期的设计构思和方案建构阶段,应试者_定要运用图示思维的手段来进行设计,这不仅是应试的方法,更是日常进行建筑方案设计的正确工作方法。 UID 30438 帖子 25 金币 54 专业 工程建筑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7-12-19 最后登录 2007-12-2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之五 审题方法 在第二章中,我们就建筑方案设计全过程各个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法作了较详细地阐述,其目的是提醒应试者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的创作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设计问题的思考,要遵循设计程序正确展开设计工作,而不是陷入“排平面”的画图中。尽管考试时间短促,但应试者只要具备较扎实的设计基本功底,又能较娴熟地运用快速设计技巧,应该说任何试题都是不在话下的。当然,设计的基本功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