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的研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9420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2011-06-17 20:59:24) 转载标签: 教育一、课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无论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在公开课、观摩课中都是一个“亮点”。它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在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用共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知识和技能在合作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中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促使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但是,对合作学习的片面认识,教育倾向的习惯性,又往往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甚至背道而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和实效呢?深入思考,也存在着许多问题:(1)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合作探究;(2)合作探究的目标不明确,合作探究时学生各自的任务不明白;(3)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合作过程中往往被优秀学生“垄断”;有些学生把合作探究的时间当作是一段休息、聊天的时间,出现课堂过于喧哗的现象。(4)教师的角色把握,有些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时穿流各组,做做样子。因此,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处于低效的学习程度。为了进一步优化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合当今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这一课题,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真正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使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具有的或偏爱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而学习策略则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1)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活动;(2)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3)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4)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5)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3、探究性学习: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教学与发展价值。本课题的“探究性学习”是指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改革,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既是教学理论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需要。新课标中特别重视学生的生命价值,探究学习也是对学习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尊重,探究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引导点拨,使其发现、感受成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这一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三、研究的主要内容:(1)探究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中哪些内容是适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2)如何解决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问题,优化这种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探索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和方法。(4)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机制。四、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组织、指导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为什么学、生怎样学。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情境,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同时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转变教师的角色和行为,与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师生互动的情境,使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规律。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科教兴校”的目标。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和途径:l、研究对象:36年级小学数学课堂。2、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教学行为的目的。即行动研究是针对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的实际疑问而出发。着眼于实际的教学问题。行动研究的结果是一些能改进教学问题的新做法。教师通过有系统地搜集证据,寻找出哪些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采取哪种教学策略(行动)来改善问题,探讨能否有效地改善现存问题等。(2)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又被称作案例研究。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具有三大特点: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3)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3、研究途径:(1)通过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各册教材中哪些内容适合合作探究学习。 (2)立足课堂,进一步优化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拓展课堂,延伸课外,使学生的探究从课内走向课外,不断增强探究意识,形成探究习惯。六、课题实施的措施及步骤: 1、课题实施的措施:(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有关“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方面的专著、论文,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做到每月举行一次学术交流讲座,课题组成员每人订一份教育教学杂志,每学期至少看一本教育教学专著。(2)借鉴他校经验。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与他校联谊,共同探讨。(3)积极开展研究活动。做到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上一节公开研究课,课后认真讨论、反思,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4)善于总结,及时推广。每学期人人写一篇有关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论文,举行一次总结交流会,讨论修正实施方案,并及时把成功经验推广至全校。 2、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011201012) 成立课题组,搜集资料,填写课题申报、制订方案、做好课题开题准备。 (2)实施阶段(201012201105) 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按计划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阶段小结。 (3)中期汇报阶段(201104201105) 在总结前阶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实施方案,并按新的方案继续开展研究。 (4)总结阶段(201106201111) 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接受专家鉴定、验收。七、研究的价值:(1)创新程度:本课题是在总结、反思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探索小学数学教材中哪些内容适合合作探究,进一步优化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当今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 (2)理论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发展。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了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3)应用价值: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对发展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十分符合新课改要求,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存在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进一步优化这种学习方式,解决这种低效的学习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探索习惯和能力,值得我们去研究,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施策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八、课题组研究组织: 组长:张承乐 组员: 刘慧芳、董香丽。九、主要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于文森、吴刚平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5出版(2)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主编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2003.7出版(3)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王铁军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5.6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