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考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8112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考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考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考试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ovesetidy专用课件2014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一模考卷2013-2014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考(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6. “欲说还休”表现了作者_的矛盾心理。(2分)7. 对本词中的“却道天凉好个秋”,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冷空气突然南下,气温跌至冰点,行人个个“却道天凉好个秋”。B. 考试成绩公布,小辛再次名列榜首,兴奋得“却道天凉好个秋”。C. 恒大痛失足协杯冠军,队长郑智接受采访时“却道天凉好个秋”。D. 新年的钟声响起,我们共同回顾过去的时光“却道天凉好个秋”。(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7分)醉翁亭记(节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_也。8. 在文中的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1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3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10. 太守因何而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太守因宾客从而乐。 B. 太守因禽鸟乐而乐。C. 太守因人之乐而乐。 D. 太守因述以文而乐。(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4分)魏公子无忌方食,有鸠飞入案下,鹞逐而杀之。公子暮为不食,曰:“鸠避患归无忌,竟为鹞所得,吾负之。为吾捕得此鹞者,无忌无所爱。”遂得鹞二百余,左右欲尽杀之。公子恐有辜,乃自按剑至其笼,曰:“昨捕鸠者,当低头伏罪;不是者,可奋翼。”一鹞独低头,不敢仰视。乃取杀之,尽放其余。名声流布,天下归焉。【注释】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的军事家,为人宽厚仁爱、礼贤下士。 鹞:指鹞鹰,中型猛禽,擅捕蛇、鼠、蛙和小鸟。1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魏公子无忌方食 ( ) (2)左右欲尽杀之 ( )12. 对文中画线句“无忌无所爱”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我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B. 无忌没有可以喜欢的。C. 信陵君不会不珍惜他。 D. 他不知道要如何爱护。13. 从“之、其、而、以、何、于”中选择两个字,分别填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使句意保持不变:(2分)鸠避患_归_无忌。14. 鹞鹰能听懂魏无忌的话吗?针对质疑进行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1)有同学认为鹞鹰却是听懂了,理由是“_”。(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2)如果鹞鹰听不懂魏无忌的话,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请依据上文说说你的想法。(3分)_二、现代文(5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8分)竹子的“私密生活” 近年来世界森林面积正迅速减少,可竹林的面积却不降反升,被称作第二森林。竹产业作为绿色黄金产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关于竹产业的一句话也十分有趣:“年产十亿竹产品,不少竹海一根竹。”竹子究竟怀有怎样的绝技,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注目与期许?答案都藏身在这些青翠植物少为人知的“私密生活”中。超快的生长速度,便是竹子令人 感兴趣的“私密”之一。一棵树长成10米高,可能需要50年,而同样高的竹子却只需要约50天。竹子虽然看起来很像树,但它的生长方式和树截然不同。打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植物生长比喻成修建大楼的话,那么普通的树木就只有顶层一个施工点,可竹子却有很多施工点,每一个竹节都是一个生长基地,这些工地一起施工,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把竹子这座大厦建立起来。不过,一个有趣的疑问是,同为禾木科的小麦、玉米也都有类似的生长方式,那么为什么这些植物不能像竹子那样,最快时一昼夜长高2米呢?2012年,中国林业科学院的科学研究者们找到了其中的重要秘密竹节间分生组织的细胞不仅分裂快,而且伸长的速度也快。这意味着竹子要在短时间内消耗更多的能量,对植物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有趣的是,竹子是天生的伟大战略家,深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竹节间不仅云集了大量的植物激素,还聚集着大量的唐以及分解糖的催化剂酶,这些能量像是骆驼的驼峰,汽车的油箱,为竹子的“狂飙生长期”提供了充足的后援。竹子不仅生长迅速,还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其秘密“靠山”就埋藏在苍翠竹林的地下,那就是少为人知的竹鞭(地下茎)。它们不仅为快速生长的竹林储存和提供大量养料,也是扩张竹林领土的核心力量。竹鞭是特别高产的“母亲”。据统计,在适宜条件下,种植一株竹子,通过其地下茎的延伸及发笋成竹,不需要耕地播种,一二十年就能发展到数万根,这真是令人吃惊的数字。因此,在合适的经营和砍伐计划下,竹林不仅“砍不败”,甚至会越砍越兴盛。以井冈山地区为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里虽然砍伐了海量的竹子,但毛竹林仍以每年3%的速度在递增。比起地上青翠挺拔的竹竿,盘根错节的竹鞭不容易被利用,因此很少被人关注,如深藏功与名的隐士,默默支撑起伐不败的竹产业。竹子的这些小小“隐私”,展示了它的巨大潜力在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木材稀缺的今天,“以竹伐木”已被视为一条光明坦途。竹林作为“第二森林”,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5. 下列与第段画线句意思一致的是( )(2分)A. 只要年产十亿竹产品,就会不少竹海一根竹。B. 因为年产十亿竹产品,也会不少竹海一根竹。C. 即使年产十亿竹产品,所以不少竹海一根竹。D. 虽然年产十亿竹产品,但却不少竹海一根竹。16. 第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5分)17. 下面的图应该放在文中的什么位置? ( )(3分)A. 第段之后B. 第段之后C. 第段之后D. 第段之后18. 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8分) (1)竹节的作用是_;竹鞭的作用是_。(4分) (2)纵观全文,说说竹林为什么被称为“第二森林”?(4分)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4题(32分)潜浮小说稿子写出来以后,我找到的第一个读者就是舰队司令。倒不是拍马屁,手头这部反映潜艇部队的东西,得以写成,这位中将确实帮了不少忙,有他说句话,体验生活、采访乃至创作便都遇上了绿灯。其实,他并不是对我情有独钟,钟情的是他钻了二十多年的潜艇。中将破例在家里给了我一个小时,谈他连夜看完稿子后的看法。“昨晚他翻了大半夜的身。”老伴在一边表示了对我的不满,于是我非常感动,连忙掏出了笔记本。临到谈话结束,司令顺手又翻了翻稿子,再合上,看一眼而后不经意地问:“就用这个标题?”我点了点头。对这个题目我是非常得意的沉浮的国土,拿这个来比我们的潜艇,最贴切不过了。 “我提个建议,能不能把这个沉字改成潜字?”司令依旧是随意说说。我没有吱声,想了一会儿,说:“我觉得还是用沉字好。” “潜字也不错,让人一下子看出写潜艇的。”我沉默着。大概是见我没有点头,他又说:“我这只是参考意见,还是你们作家定吧。”我也赶紧说:“我回去一定认真考虑首长的指示。”“不是指示,是意见,仅供参考。”司令更正道。话虽这样说,回去后我还是费心思琢磨了半天,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用“沉”字比“潜”字好。首先,“潜浮”不符合一般读者的语言习惯,拗口。用“沉”字感觉上比较凝重,不仅表现了潜艇的运行状态,也喻示了新中国潜艇事业的坎坷历程。换了“潜”,是可以很快让人明白写的是潜艇生活,但这恰恰是小说题目的大忌,没有了悬念和想像的空间,自然失去了应有的诱惑力。而且文学味和作品气势也要受到影响。我把自己的意见给出版社的编辑说了,他也有同感,还说:“要是真依他改了,没准书的征订数要下降。”看来,只能用原来的题目。可是,司令那儿怎么交代呢。编辑笑了:“你也真是个实在人,你以为他那么大一个司令整天闲着没事,老是惦着你这个题目呢?他那样说,不过是表示一下对创作的关心,再则,也显示一下他在这方面不是外行罢了,这种事兄弟见得多了。你放心好了,他在军事上是天才,在文学上就比你差远了。”于是我有些脸红,觉得自己过于自作多情了。是呀,一个舰队那么多兵那么多舰艇,每天有多少事他都忙不过来,哪里还会有空惦记着我这本书的题目?退一万步,即使他果真还记得,不改也没什么了不得,他不是说仅供参考吗?原来还想多让几个人看看提提意见,算了吧。就这样,稿子进了印刷厂。大概是半个月之后,编辑突然来电话,说小说的题目变了,“沉”字改成了“潜”字。我吃了一惊,忙问是怎么回事。原来,司令亲自给出版社的头头打了一个电话,就是为题目上的那个“沉”字。他依旧是提出了那个参考意见。可是社里却不敢不认真地“参考”,马上通知改变书名。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这老头子会在这件事上较上劲,何苦呢?这么大的首长,这样干未免有些太那个了吧?终于我明白了:他开了口,我却不尊重他的意见,事情虽小,却确实有个面子问题。只是他这样做我也是个有个性的人,自此再也没去找他。书出来了以后,也没给他送。当然,出版社自然会给他寄的。看着这封面上的那几个字,我心里总像塞了什么似的。半年后,一位潜艇艇长到北京出差,顺便来看看我。他说那本书他们都看了,都反映说不错。还说,他们的老首长,舰队司令都说这个作家怎么不见了,连书也不送一本来。“首长惦着你,你有机会到舰队去看看他。”他说。他这么一讲,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一激动就把改题目的事讲了出来。“当然是用潜了。你知道不知道,自从一次潜艇触礁下沉后,潜艇兵都不再说沉字,就像舰艇兵吃鱼时不说翻过来、航空兵不说一路顺风一样。”舰长说。我一愣,好半天说不出话来幸好没用那个“沉”字!“他怎么不跟我讲明呢?”“你也不想想,这些忌讳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他那么大的首长,怎么能说呢?”19. 请概括相关内容,填在划线处(8分)_司令提出将题目中的“沉”改为“潜”_编辑与我有同感,打消了我的顾虑_司令的做法使我心里很不舒服_20. 沉浮的国土这个题目的“文学味”(第段加点词)具体体现在哪里?(4分)_21. 将第段中的画线句改为陈述句。(2分)_22. 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1)第段表现了“我”当时_的心理?(2分) (2)听了第段艇长的话,“我”又会想些什么?(2分)_23. 对于司令这一人物形象,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 司令性格固执,对潜艇和海军,情有独钟。 B. 司令执着较真,体察官兵心声,令人尊敬。 C. 司令爱憎分明,维护海军声誉,树立威信。 D. 司令和蔼可亲,能够宽容他人,深受爱戴。24. 综合运用。(10分) 司令想为自己的后半生写一部自传,确定的书名是游泳。能完成下面的题目。 (1)司令说“游泳”二字是有出处的,出自岳阳楼记中的“_,_。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3分) (2)请你为司令的自传游泳再加一个副标题。(3分) _ (3)司令在自传中打算详细写一写那次潜艇触礁下沉的事,引来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不应该写,理由是_;另一种认为应该写,理由是_。参考答案(二)6. 忧国伤时之愁,想说却又没说7. C(三)8. 欧阳修9.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10. C(四)11. (1)正在 (2)全;都12. A13. 而 于14. (1)一鹞独低头,不敢仰视。 (2)避免滥杀无辜,以此维护自己宽厚仁爱的形象,赢得天下人心。(一)15. D16. 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竹林不仅“砍不败”,甚至会越砍越兴盛。17. B18. (1)云集大量能量,使每个竹节超快生长;为竹林存储大量养料。(2)世界森林面积正迅速减少,而竹林面积不降反升。竹子生长迅速且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以竹伐木前途光明,竹产业越来越受重视。(二)19. “我”听司令看完小说的想法。 我反复思考“沉”比“潜”好司令亲自过问,出版社头头将“沉”改成“潜”。 潜艇长告诉我“潜”比“沉”好的原因。20. “沉浮”两字比喻潜艇,使题目能喻示新中国潜艇事业的坎坷历程,“沉”在表现潜艇的运行状态上更加有力。21. 每天的事他都忙不过来,不会有空惦记我这本书的题目。22. (1)惊讶、庆幸。 (2)“我”误会了司令,没有真正了解潜艇官兵的心情。23. B24.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范仲淹 (2)一位海军司令的自传 (3)犯了潜艇兵的忌讳,重提旧事会让他们不满。 正是总结经验教训,才有利于海军发展与壮大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