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77964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8成语故事(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中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故事自相矛盾,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这个故事包含的意思。预习案一、读三个成语故事,完成下列任务。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画出生词,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1)抄写文中生字新词,并给生字注音。例:楚(ch)国难读的词语:难写的词语:(温馨提示:文中田字格中的生字不仅要会读,还要求会写,文中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要求会写,所要找的词基本是这两类生字组成的词。)(2)重点词语我理解。(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3、查资料,了解三个成语的出处及含义。并找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故事写一写。 :【预习反馈】1、小组内交流难读难写的词,并选派同学上黑板板书并讲解。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小组互读课文,检查读书,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听。探究案1、再读故事自相矛盾,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2、这个楚国人是如何为自己的“矛”和“盾”做广告的?什么是“夸口”?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楚国人“夸口”的地方?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夸口”的感觉吗?3、“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产生什么情况呢?围观者说这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呢,试着读读。4、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你能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吗?5、读了这个故事,你又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温馨提示: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的内容要与故事的中心相符,不可泛泛而谈。)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测评案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划“ ”。张牙舞爪(zho zhu) 唬人(h h) 俸禄(l n)霎时间(sh ch) 戳穿(chu chu) 腮帮(si s)2、比一比,再组词。卖( ) 壁( ) 矛( ) 已( )买( ) 碧( ) 予( ) 己(学习建议:形近字组词,要多注意观察区分不同点,也可查字典解决)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推辞( ) 坚固( ) 滥竽充数( )锐利( ) 霎时间( ) 张口结舌( )成语故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背诵画龙点睛。2、学习故事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故事包含的意思。3、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预习案1、继续熟读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边读边写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文中标注,如遇较难理解的地方可在旁边打上问号。2、查成语字典,理解成语中重点字的意思,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滥竽充数”“画龙点睛”的意思。3、学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4、尝试背诵画龙点睛。5、了解滥竽充数两种比喻意,并会用这两种意思造句。【预习反馈】1、通过查字典预习,我理解了“滥”的意思是,“竽”的意思是 ,本课中“滥竽”的意思是 ,“睛”的意思是 。(方法小贴士:理解词语可以先理解重点字进而再理解这个词。)2、大组交流预习时认为较难理解的地方。探究案一、读滥竽充数,说说齐宣王和齐泯王喜欢吹竽的不同之处,在书中画下来。1、“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1)注意加点词“总是”,出示一组句子,读一读。(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突出“总是”的重要性,用“总是”说一句话。)(2)南郭先生如何表现的?“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怎样的语气?试着读读看。2、“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体会关联词“不要而要”的选择关系,并练习造句。练读。3、南郭先生从“混”到“逃”的经历,给你什么启示?4、“滥竽充数”有两种比喻意,你能分别用这两种比喻意造句吗?(温馨提示:有的成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意思,我们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能在不同的场合中运用。)二、读画龙点睛,比较点睛前后龙的不同形态,划出有关句子。1、品读点睛前后龙变化的句子,体会张僧繇点睛之笔的神奇。指导朗读。2、想像、讨论“游客看到点睛之后的龙腾空飞去,会说什么?”指导朗读。3、尝试背诵故事画龙点睛。三、联系生活实际经验,说说成语的含义。测评案1、学了自相矛盾后,我懂得了 ;学了滥竽充数后,我明白了 ;在画龙点睛故事中,我知道了 。2、造句(1)总是(2)不要而要拓展延伸【知识积累】1、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叶公好龙2、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三顾茅庐 卧薪尝胆 精忠报国 闻鸡起舞 凿壁借光(学习建议:以上成语可借助查字典的方法会读、大概了解,并要求至少会背诵三个。)【我的收获】(方法小贴士:写收获可从多个角度发现,如知识能力、思想启迪、写作方法、学习方法等,只要是你真正有所得的都可以写下来。)9 推敲(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中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3、能够借助文中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4、学习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知识链接】贾岛(779843):中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范阳(今河北涿县)人,曾因家境贫困,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很赏识他的诗才,所以还俗。他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预习案1、认读文中的一类字,识记字形和字音并描红,再在文中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抄写两遍。两条绿线中的二类字,要读准字音。2、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句子在书中画下来,多读几遍。3、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文中的生词,在书中标注。(方法小贴士:解释词语通常用以下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换用近义词理解、查字典理解等,要选择合适的方法。)4、能够借助文中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预习反馈】1、读一读:推敲 和尚 沉睡 毛驴 妥帖 大街 闯进 礼貌皎洁 贾岛 韩愈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避让(学习建议:以上生词,第一行要求不仅会读,还要会写。第二行要求会读。在学习生词时,可以找找哪些字音、字形较难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2、小组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用了什么方法去理解的?再大组交流。3、练读题李凝幽居并交流有关贾岛的资料。4、小组内举行读第七自然段比赛,看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探究案1、能够借助文中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小贴士:在概括故事的内容时,要注意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语言简洁。)2、结合课文插图,理解“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诗是谁写的?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3、学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简单介绍贾岛。(重点提示:“和尚”的“尚”读轻声。)4、做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不同点。测评案一、选择正确的字填空。1、决 绝 ( )战 ( )句 ( )对 犹豫不( )2、贴 帖 字( ) 剪( ) 妥( ) ( )心3、竞 竟 ( )然 ( )猜 ( )赛 有志者事( )成(学习建议:选字时要联系词语的意思,结合字的偏旁去考虑。)二、填空。这篇课文主要是( )代著名诗人( )与( )认真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 ),他们共同研究的诗是( )。拓展延伸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推敲(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2、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预习案1、从哪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抓住关键词品味。2、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贾岛思考诗中用字时很认真、很投入的?抓住重点句段品读,并在书中做好标注。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的“犹豫不决”?4、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用“敲”字好?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推敲”的含义。6、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讲讲这个故事。【预习反馈】1、小组交流哪些句子较难理解。并整理归纳。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贾岛的精神?小组交流整理。探究案一、读课文2自然段。1、在书中画出描写环境和景色的语句。品读句子,读出夜的安静。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抓住关键字眼品味。(1)其中的“拜访”能否换成“访问”,为什么?(2)从“摸” 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二、读课文3至7自然段。1、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贾岛思考诗中用字时很认真、很投入的?抓住重点句段品读。“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不知不觉”说明什么?(2)与“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这句话相比,哪句话好?好在哪?(3)练读这句话,读出贾岛的如痴如醉,可以加些动作。“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竟然”换成“突然”好不好?为什么?)2、 “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韩愈是个著名的大诗人,他认为用那个词好?理由是什么?3、练读这几个自然段: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三、读8自然段,想想学了这个故事,大家知道了“推敲”这个词的由来。你知道什么叫推敲吗?(学习建议:这里不仅仅是将书中的内容牢记,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刻地理解“推敲”的含义。)测评案贾岛推敲的诗句是 , 。本学期,我们还学过诗人贾岛所写的诗,题目是 ,请写出其中的两句诗: 。拓展延伸【知识积累】1、表示“想”的成语:苦苦地想(苦思冥想) 静静地想(静思默想) 想得周全(深思熟虑)想得混乱(胡思乱想) 想得厉害(浮想联翩) 想得很多(左思右想)想得荒唐(痴心妄想) 想得离奇(异想天开) 想了又想(朝思暮想)2、试着讲讲这个故事。10 嫦娥奔月(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清文章脉络,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4、学习文章的第一段。【知识链接】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夸父逐日 八仙过海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大禹治水 愚公移山 女娲补天 哪吒闹海(特别推荐:这些都是来源于经典的神话故事中的成语,要好好的牢记它们哟!)预习案1、读了本课课题,你想问些什么问题?把它们一一写下来。(温馨提示:深入学习课文的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不过提的问题要与课文有关,要有一定的价值哟。)2、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同时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并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文中的生词,在书中标注。3、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句子在书中画下来,多读几遍。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方法小贴示:课文哪些自然段意思相近,就将它们归为一段。概括段意时既要完整又要简要。概括段意可用找中心句法、合并主要意思法、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综合概括法等。预习反馈:1、小组交流质疑的问题,再整理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大组交流。2、开火车读生词、课文,评价字音是否正确,是否流利3、小组交流分段及概括段意的内容,再整理出最好的大组交流。探究案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文中有哪些人物,在文中画下来。2、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这个传说发生在什么时候?(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老百姓的“苦难”?练读,通过朗读体会老百姓的苦难。3、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思考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画出有关动词。(2)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在书上写出你的体会。练读,通过朗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温馨提示:阅读教学易于在读中感悟,在悟中促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同学们学语文可要多读多悟哟!)测评案一、多音字组词。奔 bn( ) 济 j( ) 逢 fng( )难nn( )bn( ) j( ) png( ) nn( )二、填上合适的同音字。j 迫不( )待 ( )步向前 焦( ) 立(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 )诈贪婪 ( )生不老 翻箱( )柜 为民造( )四、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在序号上打上“”1、接济 (A、过河; B、救济; C、有益)2、时值中秋(A、价格; B相当; C、遇到; D、价值)3、迫不及待(A、达到; B、赶上; C、比得上)(温馨提示:这一部分的习题可借助字典,学会使用工具书。)嫦娥奔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故事。2、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文字,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预习案1、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书中的人物,并在书中画出有关语句来证明。2、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3、想像一下嫦娥会怎样和逢蒙周旋?4、试着复述课文。【预习反馈】1、书中有三个人物,分别是 、 、 ,可以用这样三个词分别来形容他们: 、 、 、 。2、小组内交流,抓住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感受人物特点。探究案一、读课文第二段。1、大组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嫦娥的机智善良又表现在哪些地方?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说明。2、展开想象说说嫦娥会如何与逢蒙周旋?3、练读3至5自然段,读出逢蒙的奸诈贪婪,嫦娥的机智善良。4、结合课文插图读6自然段,感受美,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美。二、读课文第三段。1、后羿如何找妻子的,圈画出关键词语。由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后羿的心情吗?练读7自然段,读出后羿的急切心情。2、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呢?他们为什么非常相念嫦娥呢?练读8自然段,读出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三、试着复述这个故事。(方法小贴士:复述课文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一个完整的、粗略的感知。同时,复述课文不是机械的重复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文的内容。)测评案1、照样子,写词语。飘飘悠悠(AABB) : 碧蓝碧蓝(ABAB) :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1、“疾”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病,身体不舒适;痛恨;急速,猛烈;痛苦。“疾步向前”中的“疾”应选 (填序号)。请分别根据另外三种意思组词: 、 、 。2、嫦娥吃仙药的时间是 ,这天是中国传统节日 节。3、用“ ”画出表现逢蒙的奸诈贪婪的句子。4、用“”画出表现嫦娥的善良机智勇敢的句子。5、找出文中的反问句,用( )标出来,再改写成陈述句。拓展延伸【知识积累】与“月”有关的诗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2、请你想象嫦娥与逢蒙机智周旋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注意写好人物的言行。11 读书莫放“拦路虎”(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内容。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查字典的好习惯。预习案1、读课文,理解什么叫“拦路虎”?文中的“拦路虎”又是指的什么?(重点推荐:我们理解词语的含义,不但要知道本义,还能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并能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2、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生字词方面的障碍。3、默读课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在书中画下来。4、联系自身实际,找一找曾经遇到过什么样的“拦路虎”,自己又是怎样办的;再想想如果今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将会怎么办。【预习反馈】1、小组交流,你用什么查字典的方法解决生词方面的障碍的?(方法小贴士:不知读音的字用部首查字法,会读不知字意的字可用音序查字法,独体字或难检字可用数笔画查字法。)2、小组交流各自然段的中心句和重点句是什么?探究案1、“拦路虎”指的是什么?画出相关句子。面对这样的拦路虎,有的同学是怎么做的?抓住关键词说说你认为这样好不好?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危害是什么?在你身上有这样的例子吗?讨论交流。3、如何消灭读书时的遇到“拦路虎”呢?那么又该如何查字典呢?4、尽量用书中的句子说说,面对“拦路虎”最好采取的方法是什么?(温馨提示:学语文就是为了更好的使用语文,将课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这是学语文的目的。)测评案一、比一比,再组词。烦( ) 情( ) 衷( ) 摸( )领( ) 猜( ) 哀( ) 模( )(学习建议:仔细看清这些字的偏旁,想想这个字与什么有关,这样组起词来就简单多了。)二、照样子,用下列表示不同意思的字组词。例:白: 1、表示叙述( 表白 ) 2、表示清楚( 明白 )疾:1、表示病( ) 2、表示快( )终:1、表示最后( ) 2、表示自始自终的整段时间( )(学习建议:这项训练可借助于字典这个无声的老师。)拓展延伸【知识积累】表现读书勤奋的成语:闻鸡起舞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程门立雪 悬梁刺股 天道酬勤聚精会神 目不转睛 手不释卷 孜孜不倦 废寝忘食 一丝不苟(重点推荐:用心读、记以上的成语,遇到“拦路虎”就用你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吧!)12伊索寓言(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3、学习故事狐狸和葡萄,能结合课文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故事给予的丰富而深刻的寓意。【知识链接】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我们以前学过的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狼和小羊等故事都选自伊索寓言。预习案读三则寓言故事,完成下列任务。1、读准:把生字词圈画出来,并抄下来,读正确。2、读通: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不重读,不漏读,不错读。3、读熟:反复读,读熟练。4、尝试用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先注明用的什么方法,再写出它们的意思。白费劲:( )无能为力:( )闻声:( )惊慌失措:( )圈套:( )(方法小贴士: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字词教学是个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而理解词语有换近义词,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联系上下文等方法。)5、读这三个故事,读准,读通,读顺。【预习反馈】1、小组内交流难读难写的词,并选派同学上黑板板书并讲解。2、小组交流较难理解的词语意思。3、小组互读课文,检查读书,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读给全班听。探究案默读故事狐狸和葡萄,思考这些葡萄究竟酸不酸?好吃不好吃?为什么狐狸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1、结合课文插图,葡萄长势怎样,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来说明。2、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练读。3、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结果如何?你觉得狐狸是个什么样的人?(学习建议:要学会补充文章的空白,并由补充的内容深刻体会人物的特点。)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测评案1、听写生词。2、把句子写完整。(1)看着那几串成熟的葡萄,狐狸馋得(2)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得(3)秋天来了,天空蓝得(4)家乡有一条小河,河水清得(5)听了蝉的话,狐狸气得(学习建议:这个练习的训练,让你们能根据语境将句子补充完整,要找到句子中的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就能补充好了!)作业评价:(业面: 业绩:伊索寓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则故事。2、学习故事牧童和狼、蝉和狐狸,能结合课文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故事给予的丰富而深刻的寓意。3、选择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预习案作业:熟读牧童和狼蝉和狐狸,边读边解决以下的问题。在文中标注,写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如遇较难理解的地方可在旁边打上问号。(重点推荐:批注既是与文本深度对话的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因此,批注文本显得尤为重要。)1、读故事牧童和狼, “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村民的前后态度为何不同?2、读故事蝉和狐狸前先读故事狐狸和乌鸦,比较这两则寓言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乌鸦为什么受骗,而蝉为什么没受骗?【预习反馈】1、小组交流:你解决了预习作业中的哪些问题?2、小组交流: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弄不明白?小组内先试着解决,再大组交流。探究案一、读故事牧童和狼,想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1、牧童开始大叫“狼来了”的目的是什么?2、村民们开始怎么做的?几次受了骗后会想什么?说什么?他们态度为什么前后不同?3、牧童前后两次大叫各是什么心理?(练读句子)说谎的结果怎么样?4、生活中遇到像牧童这样的人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温馨提示:学语文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书本,超越书本,从语言文字中解读到做人做事的道理。)5、练读这个故事。二、读故事蝉和狐狸、狐狸和乌鸦,比较这两则寓言有哪些异同?乌鸦为什么受骗,而蝉为什么没受骗?。1、这两个故事中,狐狸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2、蝉为什么没有受骗?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品读。3、为什么乌鸦会上当?结合寓意,谈感受。4、你遇到过或听说过像狐狸这样的人吗?你会怎样对待这样的人?5、练读这个故事。(学习建议: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在读书的基础上思考故事的相同点,再深入到每一个故事中,紧扣课文语言,在语言的比较中走进人物内心,联系生活,找到不同点,丰富感知,领悟寓意。)测评案1、牧童和狼这则故事中,牧童第一次大叫时的心理是 ,狼真的来了后,他大叫的心理是 。2、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受骗是因为 ;蝉和狐狸中的蝉没有受骗是因为 。我们从这两则寓言中懂得了: 拓展延伸选择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