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班组建设管理.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675832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班组建设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加强班组建设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加强班组建设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题目:加强班组建设管理的研究作者:阳建平单位:铸锻钢事业部万力公司日期:2013-8-9内容摘要:班组作为企业生产经济运行工作组织中里最基层单位,它既是企业所有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同时更是处在企业生产组织最前沿的执行层,因此班组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成败,而具有高效能的班组正是一个企业充满活力的源泉,因而加强班组建设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笔者以在本企业基层班组工作十八年,其中担任班组长工作五年的从业经历为视角,就如何加强基层班组建设管理工作所提出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关键词:班组建设 目标管理 木桶理论 鲶鱼效应 世界贸易组织 金融危机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各行业对外的市场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面临的国际同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残酷,如何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舞台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增强企业自身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已是每个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经济形式严峻走势持续低迷,那么在整个市场经营大环境都不容乐观的境况下,企业间相互比拼的就是各自的“内在修为”如: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更好的服务意识,更可靠的产品品质,以及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和企业对生产经营成本消耗的有效控制,而这一切内在工作的落脚点又在企业的最基层单位:班组,因此进一步加强企业班组建设管理工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就显得越发重要与紧迫。班组作为企业的末稍神经单元,它既是企业生产组织得以正常运行的执行层,同时又是整个企业组织内部充满活力的力量源泉,所以企业的班组建设管理成效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成败与否!以本企业为例,笔者在车间基层班组工作18年,其中担任班组长工作5年,因此对班组建设管理工作在基层班组的开展有着更为深刻和贴实的感受。一、班组建设管理现状当前班组建设管理工作之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班组管理工作在如何控制成本、安全、质量、效率、环境等板块建设方面,实际工作效能不高,对单位的总体经营缺乏有力支撑。二是班组文化建设板块薄弱,凝聚力不够,班组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团队效能得不到激发。三是班组长综合素质不高,班组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二、班组建设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一)、班组缺乏目标管理理念。在当前的班组建设管理工作开展中,对班组基础制度的出台即:制度的“有”和“没有”较为关注,而容易忽视了制度本身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中应具有的针对性和科学实用性。因此对在班组基础制度的如何建立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因而存在大部分班组的规章制度对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可执行效用不高,班组管理工作结果不尽人意的情况。例如:在班组实际工作管理应用中绩效考核分配的主要指标依据为:工时和劳动出勤两大块,即:对有工时完成要求的班组,以每月实动工时量为主要业绩分配体系来实施班组基础管理,而无工时考核完成量的班组,就以出勤率为主要考核指标体系。此种方式的弊端表现为组员的工作目标价值导向偏离,以干活工时高低,上班出勤天数多少来衡量工作好坏,对班组细化管理中的成本,质量,安全,效率,环境因素目标完成缺乏责任意识,最终形成整个班组管理工作目标结构呈现哑铃型,对上级单位无法起到任务分解实施,达成最终经营目标的作用。(二)、 班组文化建设板块薄弱,凝聚力不够,班组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团队效能得不到激发。首先班组成员构成有老、中、青三代,思想意识差别大,对于班组就是一个团队的认知各不相同,大家同在一个利益体中,因缺乏信任而使得人本位的观念较浓,注重突出个人发展,相对于整个班组团队共进合作意识比较淡漠,特别是在对班组青工技能传授培养上,有所保留,受传统思想观念如:“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影响较重,缺乏互助学习精神。同时班委会机构在实际班组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形在神散”的状态。究其根本在于,班组“两长五大员”在实际工作职能运行中,“五大员”的实际工作职能弱化,多属兼职与挂名以至于权、责、利不明晰,工作开展流于形式,能按时完成各项记录本的填写就算不错,以应付上级单位对班组工作的检查考评过关了事。因而整个班组的文化氛围就会显得人浮于事,特别当企业效益不好时,班组的凝聚力和团队工作效率就越难于提高改善。 (三)、 班组长综合素质不高,班组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当前的班组建设管理中,班组长的综合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我学习提升意识差,即:对班组长在开展班组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认知不足,思想观念守旧还停留在工厂时期的工作模式,打打考勤,算算奖金,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写作能力不成正比,对班组工作的有效开展思路单一,缺乏学习创新精神。二是只知埋头苦干,不善于思想交流引导,对于工作任务的安排缺乏合理调配,表达能力弱无法开展组员思想工作教育引导,因为大家习惯认为班组长就是要比组员多干活才对,导致在工作任务分配时怕组员有情绪,常常是班组长在现场自己忙的不可开交,组员闲着无事可干混时光,要不就是出工不出力,对于整个班组的建设管理,无从下手也没时间去思考如何管理。三是班组长工作作风过于强势,表现为个人主观意识重,协商意识差,注重个人能力发展,对组员实行推土机式压制管理,阻碍了组员的工作主观能动性,使其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久了易滋生消极抵抗和反感情绪。上述问题的产生最终会对整个班组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深远影响。三、班组建设管理实施对策建议(一)、班组制度要民主,工作目标导向要清晰,责任要明确班组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是希望所有组员都能自觉遵循,既定行为规范与准则,从而才能有力保证班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制定班组各项制度时,就要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特别是在如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就更要注重,从尊重每一个组员的角度出发,以召开班组民主生活会的形式,让全体组员对制度的出台参与广泛讨论建议,最后再集中优化制定使之形成标准。此过程应邀请单位工会主席参加旁听,便于督导每位组员都能有发言讨论的权利,以示公正。以笔者实际工作经验证明,班组制度的执行效力只有在经广大组员充分参与讨论的基础上,才能在日后的班组工作管理中得到所有组员的自觉遵守与维护。现代班组建设的发展方向决定了班组工作开展要始终围绕成本,质量,安全,效率,环境等因素为最终目标进行科学精细化管理,因而班组要对上述任务目标实施细化分解如:可将成本,安全,质量,效率,定置管理与劳动纪律,工时相结合,细化至与本岗位相适应的作业标准后,再统一纳入班组业绩考核分配体系,以百分比方式合理分配各板块所占比重,由班委会每月统一实施考评打分,分值=班组总绩效金额/班组所得总分,并将此考评分配体系以表格形式,做成看板形成班组绩效目视化管理,这样每位组员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在何处需要作出修正,而且每位组员的工作表现,都能一目了然的看到,这样便于形成班组工作细化管理,易于目标分解实施,避免班组责任目标概念化。(二)、实施民主管理,引入良性竞争,激发班组活力班组“两长五大员”在班组机构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是班组工作中的技术骨干,又是班委会成员,对组员有着决定性的带头示范作用,因而需要赋予班组五大员相应合理的待遇,便于激发提高其对班组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同时要明确、清晰地告知班委会成员,开展各项工作的权、责、利以形成赏罚分明的班组作风,从而达到促使班组机构有效正常运转的目的,避免将班组长陷入一人独撑大局的境况,也能防止因个人主观臆断而造成工作片面局限性。开好“两会”即:班前会和民主生活会,可以激发班组活力,首先班前会要避免走过场形式化,越开越没劲,老是班长说的情况发生,要形成所有组员互动,以轮流值日的形式分别主持召开班前会,内容要贴实避免宣读报刊文件形式,可对前一天的工作开展情况就安全、效率、质量等几个主要方面,做回顾总结交流然后再做当天的工作计划安排。此种方式的好处是,能起到锻炼班组每位成员的口头表达能力的作用,又能使其主动参与到班组管理中来,通过班组长与组员角色互换,易于使班组成员思想达成一致,上下一心可便于工作的开展。其次要保证班组,每月都能准时召开一次全员参与的民主生活会,并邀请单位工会主席或本工段一级管理人员参加以示重视,构建起一个可供释放、宣泄班组中所有矛盾与不满情绪的交流平台。其目的在于,强化基层班组工会的职能,引导大家对矛盾问题的处理方式走向理性,避免班组中矛盾和负面情绪,因缺乏疏通、释放的有效渠道而累计爆发扩大,形成盲目越级寻求解决的情况出现。在此过程中班组工会组长,必须要认识到开好民主生活会的重要性,因为此时的工会组长,犹如部队中的指导员一样要协助班长,起到做好班组思想工作的作用,并对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及时加以解决和反馈,要让组员愿意相信于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班委会要定期组织班组所有成员开展技能交流探讨活动,制定以班组为单位的专项学习培训计划,班长为学习组织、主持者,以沙龙文化交流形式开展本班组技能提升学习,能起到“以老带新,互补互进”增强班组学习能力的作用,同时再在各作业班次间,展开团体综合效能竞赛,分别评出月、季度、年度班组之星,加以表彰形成榜样。从而起到以“优带差”的效果,使之达到最终提升整个班组团体效率的作用,此过程可先从发动班组中的党团员开始,不断营造出班组中相互竞争学习的氛围。唯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促使整个班组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长足进步与发展,工作之余,也可私下组织成员间活动聚会或出游,以便增进班组成员间的情感利于形成团队向心力。(三)、善于自我学习思考,改进工作思路,强化班组管理理念首先班组长要正确认识自己在班组管理工作开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兵”也是“将”,对上代表着所有组员;对下代表着管理层,因而有着不可忽视的桥梁作用,这就需要班组长不光要技术进步,更要加强学习管理技能,拓展视野从认知思想上有所转变,善于开展自我学习提升,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班组建设的发展需要。因此作为班组长,必须要明白班组工作在现场,问题也在现场而要梳理好现场管理流程,5S管理方法是必备基础,理解其核心就是以不断提高空间使用效率,消除寻找时间上的浪费为视角,便于及时发现问题,用“PDCA”不断的循环,促成好习惯的最终养成。这就是现场工作解决之道,树立三大意识即: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团队意识。其一,责任意识就是要班组长对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目标要有不折不扣去完成的执行力,对所属组员有责任在工作中去关心、爱护帮助大家共同提高进步。其二,问题意识就是要在工作中建立起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步走的工作思路,以不断促进工作改善成果。其三,团队意识就是要摒弃过往只注重个人技术进步,突出个人能力表现的作风。要建立班组团队精神,树立协作共进的意识,只有整个班组的技能水平整体进步,才会使整个班组变得有工作效力。转变工作方式要从向技术型转变为向管理型发展,班组工作的开展始终是与人打交道,然而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要想统一在一个组织里,按一定规则去行事,难免会碰到诸多矛盾与问题。因而如何做好“人”的工作才是重中之重。那么作为班组的最高指挥官,首先要学会有包容之心,容得下人的个性差异与能力的不同。二是要懂得尊重,从心里角度讲,每个人无论身份地位高低,都渴望受到被尊重感。正如俗语所说:“打人不打脸,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先礼而后兵”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之道。三是带人先带心,班组长多由上级提拨任命,也许原来在班组中,大家可以看做是同一个起跑线的,有可能还相互暗自较着劲,谁也不服谁,突然有一天,你跑前面做了班组的头,势必会有妒忌,抵触之情。因而要想赢得尊重与服众,在工作中就要具备一颗敢于担责、勇于挑战、永不言败的心,处事要公平、公正、公开。对组员要将心换心,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时刻以身作则。对组员在工作上,多一些沟通和交流,来加以引导走向自主管理,少一些集权式管理,这才能从根本上调动组员的工作积极性。班组长需要懂得熟知两个管理理念即:“木桶理论”和“鲶鱼效应”1. 木桶理论“一个沿口不齐的的木桶装水的多少,不是在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因而要想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去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木桶壁上所有的木板都有足够高度时,那只木桶才能盛满水,反之,只要有一块木板高度不够,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装满。运用此理念来分析事物时,可以避免我们因习惯总是先去想方法如何增强提升事物好的方面,而是应该转移视角发现事物最薄弱一面即:找出短板问题想法改善加以提升,这才能起到解决班组整体效能高低的问题作用。2. 鲶鱼效应北欧人喜欢吃新鲜的沙丁鱼,不少渔民都以捕捞沙丁鱼为生,由于沙丁鱼只有活鱼才鲜嫩可口,所以渔民出海捕到的沙丁鱼,如果在回港时仍活着,卖价就比死鱼高出许多倍,但由于沙丁鱼不爱动,捕上来不一会儿就会死去,因而很难在渔船返航中保证沙丁鱼的存活,唯有一个渔民捕回的沙丁鱼返港时仍然活蹦乱跳的,原来,他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入鱼槽中后,沙丁鱼顿时紧张起来,为了躲避鲶鱼对其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因而得以最终在返港途中存活下来。这就是经济管理学上著名的“鲶鱼效应”理论,此理念的运用能帮助班组长解决如何保持班组活力,克服人浮于事懒散的工作作风。因为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企业之基础在班组,班组是“职工之家”更是职工的人生舞台,班组的活力决定着企业的最终竞争实力,所以若没有班组管理就没有企业管理。参考文献:【1】杨建,刘雨红优秀班组长工作手册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9【2】 刘寿红班组精细化管理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