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5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672322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5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沪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5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沪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5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19 页 沪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C 卷 5 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 2 分 共 60 分 共 30 题 共 60 分 1 2 分 关于我国海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是一个岛国 B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 我国是一个内陆国 D 我国是一个半岛国家 2 2 分 我国领土最南端位于 A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 B 帕米尔高原 C 曾母暗沙 D 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3 2 分 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和最东端都位于 A 辽宁省 B 内蒙古自治区 C 黑龙江省 D 吉林省 4 2 分 读黄河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第 2 页 共 19 页 1 关于图中甲 乙两地水能资源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两地均位于我国地势交界处 落差大 水能资源丰富 B 两地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降水量大 水能资源丰富 C 甲地水量较小 水能资源缺乏 乙地水量大 水能资源丰富 D 乙地位于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过渡地区 落差大 水能资源丰富 2 黄河流经的省区中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 青 甘 B 宁 内蒙古 C 晋 陕 D 豫 鲁 5 2 分 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是指从上海一直延伸到西藏樟木友谊桥的 318 国道 读图 回答下 面小题 第 3 页 共 19 页 1 关于 318 国道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跨越了长江和黄河水系 B 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C 从东向西 降水量越来越多 D 318 国道沿线主要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 下列不是 318 国道经过的地形区是 A 黄土高原 B 四川盆地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青藏高原 6 2 分 冬季 羽绒服在黑龙江省很畅销 而在海南省却几乎没有市场 原因是两省的 A 纬度位置不同 B 海陆位置不同 C 地形不同 D 风俗习惯不同 7 2 分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包含多少个省 A 34 B 23 C 5 D 4 8 2 分 下列各省区中 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是 第 4 页 共 19 页 A 广东 福建 B 广西 云南 C 江苏 浙江 D 辽宁 山东 9 2 分 世界人口最多和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 大洋洲 B 亚洲 非洲 C 亚洲 欧洲 D 欧洲 亚洲 10 2 分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人口总数已降至世界第二位 B 平原人口少 山区人口多 C 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南 西北 东北 D 我国人口政策是增加人口数量 11 2 分 2015 年 10 月 29 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缓解我国 A 人口数量增长缓慢的问题 B 城市化发展缓慢的问题 C 高科技人才短缺的问题 D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问题 12 2 分 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是 第 5 页 共 19 页 A 年龄结构合理 劳动力充足 B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快 C 人均寿命长 老年人口多 D 出生率偏低 人口增长慢 13 2 分 2016 年 1 月 我国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础上 启动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的政策 二孩政策 这一生育政策的转变 有助于减缓的人口问题是 A 人口老龄化 B 人口素质低 C 人口基数大 增长快 D 人口分布不均 14 2 分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 藏族 B 回族 C 壮族 D 蒙古族 15 2 分 下图为我国某少数民族传统服饰 献哈达是该民族普遍的一种礼节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 该民族集中分布的是 第 6 页 共 19 页 A 藏 B 陕 C 滇 D 川 2 目前 经过该民族集中分布区的铁路干线是 A 兰新铁路 B 成昆铁路 C 哈大铁路 D 青藏铁路 16 2 分 下列民族与其民族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A 壮族 火把节 B 苗族 泼水节 C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D 傣族 端午节 17 2 分 造成我国 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势特征 D 气候特征 18 2 分 读 中国地势阶梯分布图 左图 和 中国地形分布图 如图 第 7 页 共 19 页 1 据图可知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A 东高西低 B 西高东低 C 中部高 四周低 D 中部低 四周高 2 据图可知 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可划分为几级阶梯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3 据图可知 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主要地形是 A 平原 B 高原 C 盆地 D 丘陵 第 8 页 共 19 页 4 关于我国地势的优越性 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A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形成降水 有利于农业生产 B 顺着地势 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 便利东西交通 C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 落差很大 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D 山区面积广大 平原面积较小 有利于耕作业发展 19 2 分 关于我国山区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B 山区若不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可能发生崩塌 滑坡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C 在坡度较大的山区 适宜开垦耕地 发展种植业 D 我们可以因地制宜 在山区地区发展旅游业 采矿业 20 2 分 读我国某区域 8 月 1 日降水预报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预报期内 降水量大于 100mm 降水区主要分布在 A 广东 广西 贵州 B 广东 广西 云南 第 9 页 共 19 页 C 广东 福建 湖南 D 广西 四川 重庆 2 预报期内 要加强地质灾害防范的是 A 东部沿海省区 B 长江下游各省区 C 淮河流域 D 珠江流域 21 2 分 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是 A 漠河和海南岛 B 漠河和吐鲁番盆地 C 哈尔滨和吐鲁番盆地 D 拉萨和漠河 22 2 分 下列河流水位年际变化大的是 A 长江 B 黄河 C 珠江 D 闽江 23 2 分 读图 我国某季节的风向图 回答下列各题 第 10 页 共 19 页 1 该图表示我国盛行风向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图中四地降水最多的是 A 地 B 地 C 地 D 地 24 2 分 从下面两幅图中能够直接获取的信息是 A 黄河的汛期比长江的汛期长 第 11 页 共 19 页 B 长江的径流量比黄河大的多 C 两条河流都有结冰期 D 黄河含沙量比长江大 25 2 分 秦岭 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相比较 北方的河流最显著的特点是 A 水量更丰富 B 含沙量更大 C 汛期更长 D 结冰期更短 26 2 分 我国长度最长 水量最大 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A 长江 B 黄河 C 珠江 D 黑龙江 27 2 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 2016 年 11 月 30 日通 过审议 批准中国申报的 二十四节气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附节气 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完成下题 1 二十四节气歌的 春雨惊春清谷天 中 第二个 春 代表的节气是 A 立春 B 春分 C 雨水 D 惊蛰 第 12 页 共 19 页 2 二十四节气歌中 在哪句的节气中 我国都是 昼长夜短 的 A 春雨惊春清谷天 B 夏满芒夏暑相连 C 秋处露秋寒霜降 D 冬雪雪冬小大寒 3 我们 6 月 20 日地理中考时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最靠近图中 A a 处 B b 处 C c 处 D d 处 4 6 月 20 日 北京天安门的旗杆 正午时的影子最接近下图中的 A B 第 13 页 共 19 页 C D 28 2 分 下列自然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是 A 煤炭 B 水 C 阳光 D 森林 29 2 分 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 A 水资源 B 土地资源 C 石油资源 D 森林资源 30 2 分 我国水资源有 东多西少 南多北少 的分布特点 解决这一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 要途径是 A 植树造林 B 跨流域调水 C 修建水库 D 提高水价 二 识图题 共 40 分 共 2 题 共 40 分 第 14 页 共 19 页 31 30 0 分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 回答 材料 克拉地峡是泰国南部的一段狭长地带 最窄处 50 多千米 最宽处约 190 千米 最高点海拔 70 多米 泰国拟议建设克拉运河 欲打造成 东方的巴拿马运河 1 克拉地峡地处 国名 该国的首都是 克拉运河建成通航后 可不必再绕道 马来半岛以南的 A 海峡 2 A 海峡是沟通 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是从 洲 洲向东到东南亚各港 口必经之地 3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 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上山脉 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 具有 相间 纵列分布的特点 32 10 0 分 读图 完成下列要求 1 A B 均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区 区域 A 表示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区 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以 为主 B 区域表示 农业主要分布区 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第 15 页 共 19 页 2 区域 A 和 B 大致以 为分界线 这条分界线与我国 1 月平均气温 等温线及年 降水量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3 区域 农业以 选种植业或畜牧业 为主 第 16 页 共 19 页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 2 分 共 60 分 共 30 题 共 60 分 1 1 2 1 3 1 4 1 4 2 5 1 5 2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第 17 页 共 19 页 14 1 15 1 15 2 16 1 17 1 18 1 18 2 18 3 18 4 19 1 20 1 20 2 21 1 22 1 23 1 23 2 24 1 第 18 页 共 19 页 25 1 26 1 27 1 27 2 27 3 27 4 28 1 29 1 30 1 二 识图题 共 40 分 共 2 题 共 40 分 31 1 31 2 第 19 页 共 19 页 31 3 32 1 32 2 3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