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模式的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6887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模式的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几种模式的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几种模式的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教学模式案例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第2课时)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学 刘宏丽一、教材分析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两课时,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定义,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本节课是第2课时,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问题,要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最终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设计,为后面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虽然平时对人机关系缺乏注意,但有一些生活经验,教师可引导其通过体验、感受进而总结,将学生的经验转变为课程资源。同时教师所用的实例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要注意引起大家的兴趣,尽量选择那些他们身边的、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实例。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悉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注意处理好普通与特殊人群、静态与动态尺寸、心理与生理需求及信息交互几方面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总结身边的人机关系实例,树立起正确的产品设计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技术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熟悉在设计合理的人机关系中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使其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难点: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2解决方法围绕着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日常生活中身边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注意哪些方面,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案例资源来突出本课的重点,使学生从直观的体验中逐渐提升对合理人机关系的认识,再通过实践活动突破难点。五、辅助教学手段及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投影设备各组学生的电子作品、教学课件(视频、图片资源)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复习人机关系的定义,任选两组同学通过电子作品方式展示体现人机关系目标的产品图片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或其它方式搜集体现人机关系目标的产品图片,整理制作成电子作品;两组学生代表展示本组成果。通过制作电子作品的活动复习人机关系目标,明确人机关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授1注意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1)教师用一段麦当劳餐厅的视频资料展示面向普通人群的设计;(2)教师引导学生列举麦当劳餐厅面向特殊人群的设计实例;(3)教师引导学生列举出身边可同时满足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的设计实例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积极思考、总结麦当劳餐厅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举例使学生加深对产品设计应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理解。将学生身边的实例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增强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合理人机关系,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产品设计应满足不同人群需求。新授2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注意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1)教师运用实例讲授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的定义;(2)教师引导学生列举出身边动态和静态尺寸协调好或未协调好的设计实例学生充分理解动态和静态尺寸的区别;通过寻找生活中“动态”与“静态”没有协调好的实例,体验在设计中忽略了“动态”会造成什么后果。与“普通与特殊人群”的学习存在并列的关系,通过讲授使学生理解概念并能发现身边的实例。新授3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注意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1)教师展示一段饮料性别划分的案例,请同学讨论分析产品之所以畅销的原因?(2)组织讨论生活中哪些设计满足了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引导学生感受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对合理人机关系设计的影响分析案例,总结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应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通过案例的讨论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新授4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注意信息的交互教师以乘客电梯为例说明产品的信息交互功能所提供更好的人机关系,并引导学生总结身边其它的实例学生领会信息交互的含义,并总结身边其它的实例。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体会信息的交互方式对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作用。实践活动展示交流教师布置小组实践活动任务:(1)每小组组成一个设计团队,根据某个主题进行室内设计,说明要实现哪些合理的人机关系而对色彩、功能、环境布置等方面如何设计(见附表)(2)讨论时间:5分钟(3)确定成员分工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探究活动,选择主题,根据设计主题、组内协作完成任务。综合运用本节课程内容,通过设计活动提升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协作、创新的能力;采取有效分工和监督等组织形式保证实践活动的实效性。请3组同学分别展示设计成果3组同学代表展示设计成果,同学在比较中加深对设计应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理解。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彼此共享学习成果总结反思布置作业教师请同学总结学习本课的感受并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总结反思,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帮助学生总结归纳重点并为下节课作铺垫七、教学反思1用丰富多彩的资源来充实课堂内容人机关系作为高中学生学习技术设计的入门,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哪些目标,如何在设计中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我认为学习设计应先从观察入手,寻找身边合理的人机关系设计,发现不合理的设计。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着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日常生活中身边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在设计存在哪些人机关系,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注意哪些方面。例如通过麦当劳产品设计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哪些设计是面向普通人群的,哪些设计是为特殊人群考虑的;利用西装与运动服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动静态尺寸对人机关系目标的影响;“他她饮料”案例材料能很好的说明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生理需求,同时要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有好的收益。手机、电梯、计算机等产品设计更多的体现了信息交互功能,实现了合理的人机关系。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案例资源来突出本课的重点,使学生从直观的体验中逐渐提升对合理人机关系的认识,完成理性的升华。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作用本课的设计从三个层次体现了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拓展了单纯的将信息技术作为展示工具的局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的作用,让学生利用因特网广泛获取信息并加工制作电子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较好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3实践活动围绕教学重点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最后环节的小组活动是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普通与特殊人群”“静态与动态尺寸”“心理与生理需求”“信息的交互”四个方面来完成某个主题的设计任务。完成体验总结应用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已经总结出设计合理人机关系应注意的内容,这是在观察中发现的,那么让学生初步体验设计的过程就是从总结到应用的过程,在设计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四个方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4带着“枷锁”跳舞保证课堂活动效果所谓带着“枷锁”跳舞就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示才能,在一种公平、有序的环境下进行交流学习。通用技术课上让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很多,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在布置小组活动内容时,我强调了组内的分工及成员的职责,特别是讨论的时间及展示的时间,在活动进行中使用计时工具进行有效监督。我认为对时间的规定和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既是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保证又可以提高学生有效地利用时间意识,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八、教学点评1处理好课程内容与教材的关系,基于教材并不局限于教材。本课所突出的重点是“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局限于教材中的案例,而是应用了许多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例如:麦当劳餐厅、他她饮料、乘客电梯等,这些实例既体现本节课程内容又贴近学生实际,既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这种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展现给学生。2教学中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组织学生课前将体现人机关系目标的案例制作成电子作品,课上展示。用这种方式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有利于知识建构。在小组实践活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围绕“以人文本”核心理念的设计想法,通过课堂交互活动使学生的想法有实质性碰撞和争鸣,在师生互动、同学间的相互协作、亲身体验等积极的学习方式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河东教育中心 曹彦红)备注:本节课获2008年劳动技术、通用技术全国视频说课一等奖;获2007年天津市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课一等奖九、附件:实践活动记录表组长:书记员:代言人:组员:主题c儿童房 c中式餐馆 c办公室设计中存在的人机关系涉及到哪些因素和指标合理的人机关系c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 c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c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c信息的交互 c其它如何体现色彩选择功能确定环境布置其它方面范例教学模式案例2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第2课时)北师大天津附中 张莉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本节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中第二章第二节内容。课标中指出:技术是满足人的需求的。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反映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是众多设计理念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2教材地位“我们设计的产品都是从人的需求出发,最终实现为人服务的目的,因此人机关系也就成为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教材中的这句话说明了学习人机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既是技术的价值和技术的性质的延伸,又是学习“设计的构思”、“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内容的基础。3教材内容分析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节2课时完成,包括什么是人机关系、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三部分内容,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本节课是第2课时。“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既是理念学习,又是方法学习。它为学生提供了设计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而对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进行分析,最终还是落实到了人,落实到了技术为人服务这一最终目的。因此教材中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学会设计分析的方法,也体现了教材人文引领的独特特色。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人机关系这个概念是陌生的。但是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感悟了技术的价值,了解了“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的技术理念。再有高一学生也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只是在具体的设计中如何去实现“为人服务”的技术思想和理念方面还有差距。教学中通过对什么是人机关系、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进行的逐步分析,使学生知道技术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人服务。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进一步深入理解人机关系的概念及其社会价值。(2) 学习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2过程与方法在日常生活事件思考中进一步激活思维,在对产品设计讨论中学习和运用人机关系的分析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对案例分析中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2)在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学习如何实现合理人机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难点: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往往隐含在产品的设计中,不易领悟而容易被学生忽视。使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各有所得、能者多获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2.解决办法本节课运用范例教学模式,引入“电梯的设计”这一典型案例,利用乘电梯的视频创设教学情境,师生互动进行案例分析,归纳出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法。再对一系列技术产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做出总结,引导学生理解“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最后通过学生经历设计活动,进一步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体会作为设计者是如何在设计时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形成理念。五辅助教学手段及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PPT课件、乘电梯的视频、各种设计中体现合理人机关系的图片、生活中各种产品(耳机、椅子、鼠标、饮料瓶、手机、带显示屏的电话等),自制演示教具、LEGO(乐高)插件等。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1.播放人乘坐电梯的视频,要求学生观察人乘电梯时涉及哪些人机关系。2.提问:在设计电梯时,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达到什么目标?3. 板书: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学生观看视频,观察、分析、回答。人与电梯外按键人与电梯门人与电梯内按键人与电梯箱体利用视频创设情境,以问题引入,既复习旧知,又引出“电梯的设计”这一范例。讲授新课阐明“个”案1.提问:在上述分析中人与电梯存在的人机关系中分别涉及的因素。2.提问这些因素的技术指标是什么?思考、讨论、回答。电梯的门、按键、箱体的大小、位置、材质、颜色等因素。分析“电梯的设计”这个典型案例。从而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3.组织学生用皮尺测量人体各项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结合电梯门,总结在设计中实现合理人机关系要考虑人的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分组活动,体会人体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的不同。理解设计中要考虑人体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4.提问:姚明进门时会怎样?电梯按键在哪一面?按键的设计中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总结:实现合理人机关系不仅要考虑普通人群,还应关注特殊人群。如:按键上设计成凸起,方便盲人乘坐。通过对特殊人群乘电梯的分析,体会特殊人群的独特需要。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以升华。5.提问:电梯内的按键为什么不安装在迎门的位置?分析电梯箱体内的设施(照明、报警、消防)作用?分析电梯的运行速度?总结:实现合理人机关系不仅要关注生理需求,还要关注心理的需求。思考、讨论、交流、体会设计中要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6.提问:电梯按键有显示、运行的楼层有显示、超载了有声音提示的作用总结实现了人与电梯间的实现了良好的信息传递。回答、体会人机之间的信息交互。探索“类”案举例战斗机中推杆的设计,体会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小游戏:用自制演示板模拟战斗机油量表的指示,判别反应速度,区别指针式和数字显示信息传递的不同。总结选择最佳的信息传递的类型。展示图片:带盲文的公交站牌、无障碍通道、体育场上的跑道宽度、风景优美的汽车站、电脑界面人性化等。参与活动、举例分析,进一步体会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举一反三,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思考,体验人机关系在产品设计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深入理解人机关系的概念及其社会价值,体会以人为本的思想方法。掌握规律的阶段归纳总结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基本分析方法。首先应该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中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还应处理好上述四个方面的关系。总结、归纳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归纳,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获得经验的阶段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利用塑料插件玩具进行自命题设计制作,巡回指导。组织学生汇报成果分组合作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深入体会。各组派代表分析各自作品中是如何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让学生亲历设计实践,在设计中体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课堂小结组织学生总结学生总结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设计方法总结作业看书P32-P35完成P35-1、2题进一步完善设计作品。完成作业检查反馈七、教学反思1对教材的处理有深度教科书上举了一些例子着重分析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该注意的处理好的几个方面的关系,但是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就能在设计中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了吗?“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这节课的重点不仅仅是学习这四个知识点,而是学习如何实现合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引入了“电梯的设计”这个案例,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分析电梯的设计。首先明确电梯设计中涉及到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考虑到这些人机关系设计到电梯哪些因素(门、箱体、按键、速度、照明等)和技术指标;还应该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特点和需要、符合人体的动静态尺寸、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选择最佳的信息传递类型。通过“电梯设计”这个范例引领学生学习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方法,然后举一反三,通过一系列相似案例引领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最后通过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巩固深化知识。2.丰富的教具使教学直观本节课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产品、各种设计中体现合理人机关系的图片、自己拍摄学生乘电梯视频、用来说明选择最佳的信息传递的重要性的自制教具模拟战斗机指针式和数字显示油量表等。这些教具不仅直观形象,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技术设计就在身边,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八、教学点评本节课运用范例教学模式,选取“电梯设计”这个典型范例,通过“教师呈现范例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学生选择范例验证知识”和“学生运用知识创造范例”几个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多种智能的训练,包括:观察、分析、比较、分类、记忆、推理、判断、想象、创造等,帮助学生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从认识到实践的知识构建,最终理解和掌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原理,促进认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律和原理。(天津市教研室 关锡良)备注:本节课2006年11月在河西区教学节上做观摩课。探究教学模式案例3 流程的设计天津一中 张君一、教材分析1. 课标要求本节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中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课标中提出“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和“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的改进设计”的要求。2. 教材地位本节课是设计实践的好教材,突出了技术设计的思想方法,为下一节的流程优化做好准备。另外,学习流程设计具有普遍意义,有助于学生合理的安排学习和生活。3. 教材内容分析教材首先在介绍明确流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应考虑的基本因素的基础上,以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流程案例加以阐述;又通过手工、批量生产小铁锤的工艺流程设计案例分析,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流程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和设计步骤,使学生明白流程并非自然过程,是需要根据目标和环境的要求人为进行设计的,流程设计的不同,产生的效益不同。流程设计重在如何设计流程。学生不了解生产实际,对合成氨以及小铁锤这两个案例分析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本节课以本校配套教具宝高教育(现名“智慧天下”)技术与设计2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并参考地质版的相关内容展开教学。二、学情分析在学习了第二单元第一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后,学生对流程有了相应的认识和理解,那么怎样进行流程的设计呢?本节课在学生已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从亲身经历出发,学习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不但走进了生活和生产实际,拓展了空间,而且还延伸了观察、想象、思考和创造的空间。通过本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和责任感。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流程中时序和环节的意义;(2)初步认识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2)能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动脑活动探究有关流程所蕴涵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这些思想和方法在实际的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培养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亲历流程设计的过程,激发学习热情;(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将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向其它领域迁移的能力。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简单的流程设计过程和该过程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能画出流程设计框图。(1)难点:学会分析流程设计的目标和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认识优化的作用。2. 解决方法从学生已有的认识出发,经历简单的流程设计过程,既是对前一节课流程的基础知识的运用,也是为系统地学习流程设计与优化等内容做铺垫,因此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的设计思路与教材中的“先介绍,后举例”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设计一个流程,一定要遵循其内在的性质和规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课拟采用“先体验,后总结”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分组,按图纸进行模型组装,认识其过程中隐含的先后顺序,然后引导学生亲历一次简单流程设计的全过程,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和评价,从而逐步体会和掌握简单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渗透优化思想。五、辅助教学手段及教学用具PPT课件、“智慧天下”技术与设计2配套教具(每组一套试验材料、12本使用手册)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活、生产的意义,理解了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意义,并学会了简单流程的方框图绘制和识读。那么,究竟怎样进行流程的设计呢?这是我们从这节课开始要研究的问题。回忆回顾有关流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主体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进行“盖房子”和“直升运输机的组装”试验。每个大组中,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模型搭建以及流程分析。l 第一大组:“盖房子”第一步:明确本次试验的目的和任务。第二步:讲解试验过程(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盖房子的步骤;然后,学生实际动手进行模型搭建)。第三步:学生分组进行试验,并完成盖房子的流程图。第四步:选择与一般盖房子步骤较吻合且质量(稳定性、强度等)较好的小组上台讲讲他们的搭建步骤及最后的结果。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和思考。l 第二大组:“直升运输机的组装”第一步:明确本次试验的目的和任务。第二步:学生分组,按照图纸组装直升运输机。第三步:假设你是一条直升运输机组装流水线的负责人,如何对员工进行合理分工,又快、又好地完成组装任务?小组讨论,完成直升运输机的组装流程图。(第四步:选择两组学生按照他们设计的流程进行实际组装,同时记录组装时间及组装效果。)第五步:对设计的流程进行评价,简单提出优化方案。 在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期间,教师在各小组间穿梭,观察每个小组的进度,适时地给予指导。对于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学生有自己的经验。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逐步认识流程设计的相关因素。明确试验目的、任务及过程。学生按照已有生活经验和有关流程知识的理解,设计盖房子的步骤,动手搭建模型,讨论交流,画出流程图。各组认真讨论和分析直升运输机的组装共有哪几个环节以及这些环节之间的先后顺序因该是怎样的。提供组装流程图。(分工合作进行实际组装。)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活动,引发主体主动探究。l “盖房子”试验目的:了解盖房子的流程;理解盖房子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试验类型:学生分组试验(4人一组)试验准备:教具A401114试验时间:15分钟(搭建时间:10分钟)l “直升运输机的组装”试验目的:设计一个直升运输机的组装流程。试验类型:学生动手试验(4人一组)试验准备:教具A401115试验时间:25分钟(搭建时间:15分钟)让学生亲历直升机模型组装过程的设计。(记录该过程和组装效果)体会流程设计过程中环节和时序对于高效、高质量完成一项任务的重要性。交流研讨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各组成员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盖房子和直升机模型组装的流程设计框图及效果。引导学生思考流程设计的目标是什么?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有哪些?流程设计的步骤、(直升运输机组装流程的设计如何优化?)讨论、分析、交流、自评与互评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诱发主体主动完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知识得到充实和完善。归纳总结1. 流程不是自然过程,是要根据目标和环境的要求进行设计的;2. 不同的流程,产生的效益往往不同;3. 流程的设计并不是唯一的,所以要对流程进行优化,提高产生的效益。学生总结概括归纳本节课内容,总结升华。课后延伸结合刚刚经历的简单流程的设计过程,预习教材第二节有关流程设计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于流程设计的理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进行技术设计的自信心。学生自评,自我激励开发主体主动发展,注重课堂学习活动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的热情,培养其自我评价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七、课后反思我校购置的宝高教育技术与设计2配套教学具共10套,同一模型无法满足50人的课堂教学。因此,本课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按分定项目分别进行组装试验。虽然进行的试验项目不同,但通过试验传达给学生的流程设计思想是相同的。课堂内容精心设计了两个活动项目的交叉环节,做到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同时,也给学生留下课下的交流空间。本节课教学需要把握好教学节奏,需要事先做好学生探究活动的准备,任务布置时要条理清楚,避免探究活动混乱。细心的学生课后可能会体会到,教师对本课内容的设计也是一种流程设计。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教师的引领下达成本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设计流程图比直接将流程图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效果要好的多,这样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教学中使用的宝高教育技术与设计2配套教具与教材内容衔接紧密,并且为学生留下很大的创造空间。与其它工具及材料相比,使用该教具基本能保证我们安全、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新思路。八、教学点评本节课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先体验,后总结,既是从认识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过程。教学目标设置合理,教学的重点突出,难点化解,所用教具在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中起到关键作用。学生活动充分,讨论热烈,能提出有效的问题,教师适时给予指导。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学习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达到理想效果。此外,通过亲身经历,学生真正认识到流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可通过在生活中运用流程的思想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序、合理。(天津市教研室 关锡良)本节课在2007年11月天津一中教学展示活动日进行观摩展示。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案例4 学做结构设计蓟县一中 刘利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本节选自地质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中第一章第四节内容。分析课标中提出 “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的要求,本节是学习结构设计的综合实践课,学生经历结构的设计,将基本知识应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2教材地位“结构与设计”在通用技术教材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既是“技术与设计1”中体验设计实践等章节学习的再深入,又是“技术与设计2”四个专题中的第一个专题。在学习了结构与力,探讨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后,安排体验简单结构的设计过程,让学生尝试解决简单结构设计的问题,帮助学生清晰的把握各种物体结构的主要架构,拓宽思维和想象空间,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3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动手实践操作,教材中提供了“壁挂式简易衣帽架”和“秋千的模型”两个案例。(1)通过对有关简易衣帽架结构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即制作前的分析,明确简易衣帽架的结构设计方案,最后完成原型的制作;(2)通过列举法和问题发现法对秋千模型结构设计进行评价,归纳总结出秋千结构设计的改进方案并制作出模型。本节课是第3课时进行“壁挂式简易衣帽架原型获模型制作”二、学情分析本节是动手操作实践的章节。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教师应加强巡视和指导,并强调操作的安全性。学生对材料、加工工艺选择上又困难,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完成一个简单产品模型的制作,并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结构的模型。2过程与方法:通过壁挂式简易衣帽架模型的制作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从功能的角度进行强度和稳定性分析,从满足功能需求、轻便、美观等角度去思考设计方案和选择材料,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做结构设计,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结构的模型2. 解决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明确结构设计应解决以下问题:明确结构的功能是什么;从功能角度进行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分析;确定设计方案;选择什么材料(包括材料的种类、形状、尺寸);连接方式如何;如何根据尺寸、比例绘制草图;怎样组织学生发现问题,改进设计并绘制比较规范的设计图纸;如何通过最后的制作检验设计的有效性。五、辅助教学手段及教学用具1材料和工具的准备:(1)根据学生的设计,准备材料,包括:木板、高密度纤维板、瓦楞纸、KD板、生态胶、钉子、粘衣钩等材料。(2)准备木工用具:锯床、磨床、木工用锯、锤子等。2教学准备工作(1)学生分组:由于教室条件的限制,需要将各班的学生分组。以每班60个人为标准,将其分为两个大组,一个组上课,另一个组要在教室里上自习,即一个班的两个组轮流上课。一个大组30个人需要再细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3个人,指定一个小组长。这就需要年级和班主任的配合,一部分学生在上课时,另一部分在教室里上自习的同学必须得到保证,我们的做法是安排得力的班干部在教室里值班。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 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形成多种设计方案, 在多方案中进行选择。(2)教室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通用技术实践室实践规则,教师要逐条给学生讲解清楚,重点强调安全问题;可以利用教室的大屏幕播放光盘让学生先了解各机床的使用。由于在高一时我们上过模型制作课,所以对于工具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再学习一次。(3)设计方案:木工教室是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了平台,因此学生进教室前应明确做什么,做成什么样子,即要带着本组的设计方案进教室。设计方案应是所设计作品的三视图,并且有尺寸标注,若有各构件的形状、尺寸标注最好。这项准备工作非常的重要,课上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画出草图,教师在同学中巡视,对于所设计的方案有创意的同学,教师在成绩册中当场予以记载,并要求课后用A4纸画好交给老师存档。所以在第一节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共同完成了第二项(教室学习)工作和设计构思的草图 ,利用课下的实践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自完成简单结构设计报告,由于我们每周只有一节课,所以说时间(一周)相对来说比较充裕。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所做方案各不相同。(4)管理人员:每次上课之前,管理人员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机床,并逐个检查是否能用,是否安全;准备好要使用的材料等其它东西。(5)任课教师:要进一步检查实验室内的机床,材料及上课所用的相关物品,以保证万无一失。将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学生的纪律问题等都要给学生强调。并且要准备一些外伤的常用药,同时应保证以上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在教室里利用多媒体复习工具的使用;向学生展示常见家用壁挂式衣帽架,让学生构思:对设计方案应有一定的构想,最好能画出草图,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对于所设计的方案有创意的同学,教师在成绩册中当场予以记载,并要求课后用A4纸画好,交给老师存档。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所做方案各不相同。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创新的精神,指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多方案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性的比较、权衡和选择方案。课下指导学生完成结构设计报告第二课时:学生带着设计报告进实验室备料,所以这节课的目标是:进一步完成设计方案;备料。学生在结构设计时往往只考虑到材料的种类、形状及构件间的连接方式,而忽略了构件的尺寸要求,监视要引导学生认识技术指标和数据在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渗透技术设计不仅需要定性设计,更需要定量设计。备料的过程中应向学生强调注意安全问题。第三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1.组织学生展示设计方案2.布置任务3.强调注意问题:用电、工具、良好习惯。分组派代表展示方案认真听讲引出课题,展示学生的方案,明确设计目标,培养技术交流能力动手实践提出制作要求:1.看图备料;2.画线:根据三视图及尺寸标注在板材上画线;3.锯割:根据画线,将各构件依次锯下来;4.构件制作: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5.组装:将所有零件装配成设计产品的过程。参与动手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因各组的设计不同,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具体的制作步骤会有所不同。)为学生提供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结构的模型的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作品展示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引导其他组的同学可以根据各自的理解,提出改进的建议。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发言人简明介绍设计所采用的材料、功能及如何体现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生生交流评价,进一步优化结构设计。小结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布置课下作业总结,各组提出自己优化设计方案,完善作品。总结、提升、反馈七、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应给予及时地指导,引导学生按结构设计的要求一步一步去做,但是不要代替学生去完成。等到学生真正掌握了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后,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既掌握了方法,又培养了兴趣。另外,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用人文的眼光看待设计, 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的, 设计是与实际生活情景相联系的。2.由于我们采用分组制作,所以要求学生进行制作分工,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个人,绝不允许出现闲人。有的学生认为完成设计方案就万事大吉了,所以教学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每位学生的结构设计,鼓励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3. 因为学生比较多,老师可能照看不过来,所以可能出现学生割伤手指等情况,因此教师应多次强调安全问题。4. 在课堂中学生会因缺少某些材料和零件而使制作停顿下来,教师应为学生多准备一些材料和零件,以备学生急时之需。5. 教学参考书对这一节的要求是两节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利用了三节课,6.怎样解决通用技术课消耗材料多,教学成本高的问题 ?有了通用技术教室,学生走近了操作台,无论是技能练习,还是模型制作,都需要消耗一定量的实体材料,更何况对于学生来说初次进行制作,也必然会出现一定的非作品消耗,这必然会增加教学成本。我们粗算了一笔帐,全年级上一次学生实践课,单是实体材料消耗就需要约5000元,这对于本来就已很紧张的学校经费来说,又增加了一定的压力。同时,对于大块的实体材料,浪费的情况必然会增加。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积极想办法,发动学生找装修剩余的边角料,找旧的展牌、展板和泡沫塑料作为实践材料,使这些被闲置的“废料”重新发挥了作用,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找材料,到成品构思、画图、制作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八、教学点评本节课中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模型制作。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等活动,学生僵硬的手变得灵巧起来,设计与创新的激情也被调动起来,对技术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在通用技术课的学习中应尽量设计学生的动手活动,使学生不仅仅是听技术,更多的是动手感受技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展示了个性特长,提升劳动意识,提供操作技能。通过展示个人作品更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并增强了自信心。(蓟县教研室 牛世成)注:本课在2007年10月天津市通用技术现场会现场作课九、附件 工具材料介绍(一)工具:1机床的使用(我校装配的是鲁班机床和先导机床)(1)锯床:用于锯木质、塑料、软金属等软质材料。同时可以加工任意形状的物件,不管是圆形和任意弯曲的曲线都能顺畅的锯开。加工工件时必须按紧工件在锯条的两边再往前推(前进方向必须与锯齿相对),割曲线时,旋转的角度不宜过小、用力过大,否则会把锯条弄断。(2)磨床:磨刀具需要使用砂轮,打磨工件需要使用砂纸,磨刀具时要对准砂轮的中心线,不要偏离中心线太远。打磨工件时工件的移动方向与沙之旋转的方向相反。注意不要使衣服和头发接触到正在旋转的物件,以免受伤。(3)钻床:加工前先确认工件是否锁紧,钻头旋转时不要用手接触,由于安装位置限制,钻床未能安装驱动皮带盖,所以应注意不要使衣服和头发接触到正在旋转的钻头和齿轮,以免受伤。由于摇臂的行程有限,对于不同的加工工件和加工深度,只需调整中间块固定在长机座的高度。2常见故障及处理(1)锯床锯割不顺畅:可能是锯条因长期工作磨损,应更换或购买新锯条;可能是木材过厚或用力不当而影响锯割质量,应根据说明书的参数进行加工;(2)锯床锯条折断:用力不当或安装不牢固,应根据说明书的指导重新安装。(3)锯床锯割时振动过大:可能是没有把工件压紧在锯台上,应注意加工时的用力方向主要是向下压,向前推的力不要太大。(4)锯条安装不牢固:可能是固定锯条的螺钉滑牙,应及时更换;可能是插入锯条的槽内尚有残余物,如断截锯条、木屑等,致使新锯条不能完全插入固定,应清理锯条固定槽内余物,再安装锯条。3注意事项(1)注意露在外面的衣服(衣袖)或头发不可靠近旋转物体,以免卷入弄伤。尤其是女生一定要记得将长发盘起来。木材锯割时会有很多的锯末,按照规定要求学生统一穿围裙,带套袖,带帽子。(2)学生操作时不许站立,不许串位,必须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如果遇有异响应立即停机,待老师查出原因并修复后才能继续使用。(3)保持教室干净干燥,教室应通风良好,杂物应及时清理。每次上完课时各小组学生收拾自己的桌子,并把围裙等叠好等待老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4)教师在每次上完课后要检查机床是否有损坏,若有应立即替换或修理被磨损的部分。在学生操作的前后老师一律给予断电,操作时统一给电,并多次强调安全问题。4其他工具:改锥、锤子,壁纸刀等。壁纸刀:刀刃很锋利,使用方法与学生常用的削铅笔的小刀相同,所以重要的是注意安全。(二)材料:1瓦楞纸:瓦楞纸板是由面纸、里纸、芯纸和加工成波形瓦楞的瓦楞纸通过粘合而成。近年来,根据环保的需要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这类瓦楞纸板制作的商品包装,有逐渐取代木箱包装的趋势。2 KD板:平度好,硬度强。适用于广告展示,特别适合于大型写真喷绘的各种裱板制作,他是取缔冷板的最佳KD板材。3高密度纤维板(简称高密度板 HDF),是以木质纤维或其它植物纤维为原料,施加脲醛树脂,或其它合成树脂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压制成的一种板材。平滑,在环境温、湿度变化时,尺寸稳定性好,容易进行表面装饰处理。内部组织结构细密、特别具有密实的边缘,可以加工成各种异型的边缘,并且不必封边直接涂饰,可以取得较好的造型效果。组织结构均匀,内外一致,因此可以进行表面的雕花加工和加工成各种断面的装饰线条,适于代替天然木材作结构材料。4生态胶、粘衣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