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652436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试卷2012.3一、基础知识(22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意。(4分)我们应用年轻的底色,在父母心灵的画板上,涂一些温xn( ),绘一些快乐,尽自己的本fn( )回报那份浓情。用年轻的生命承载( )生命的年轻,在无怨的星际下夺取辉( )煌2、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吴楚东南坼, 。 ,但余钟馨音。横眉冷对千夫指, 。油蛉在这里低唱, 。在这四年里,我 ,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 ,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一项()。(2分)A.合理的知识结构应是广博与精美的辩证统一,美与博都是相对的,应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B.大批博士涌入公务员队伍,从而在政治生活中兴趣了学习之风,避免了一些相得益彰的官场病疴。C.小华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作文,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称他为著作等身的小作家。D.默默无闻的小张被评为“三好学生”,在七6班引起了轩然大波。4、口语交际。(2分)“2012年华东经贸洽谈会”在通州举办,假如你作为一名“江海志愿者”去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并向他们致以美好的祝愿,下列两种情况你该怎么说?接待外国客商: (用英语表达欢迎辞)接待国内客商: (要求简明、连贯、得体)5、为打造“书香校园”,金北学校开展了阅读名著活动,请你从论语、西游记、朝花夕拾、汤姆索亚历险记、童年中选一部,写一段推荐词。(要求:反映阅读体会,至少用一种修辞,语句通顺,不少于20字)(3分) 6、观察下图,按要求答题。(2分)概括说明画面的内容。 谈谈你从画中得到的启示。 7、诗歌赏析。(3分)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诗歌第1、2两句中“ ”一词显现了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1分)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理解(38分)(一)阅读下图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甲】赵普(略)【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炳烛:点烛。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昧行:摸黑走路。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普少习吏事()阖户启箧()虽多忌克()卒用其人()9、翻译下列句子(4分)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10、赵普中“晚年手不释卷”和师旷论学中“炳烛之明”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11、请举出两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2分) (二)阅读文章,完成12-16题。(12分)汉语如魔方罗晓夏汉语如魔方,单是词序的变化,便有无穷奥妙。什么“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啊,什么“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啊,一个个掌故可让人听得津津有味。如今,这种手法也在现代宣传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一进某校教学大楼,便可看到三条标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六个字循环往复,让人感受到了学校对学生的一片爱心。第一句话揭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不是某些方面为了学生,而是一切为了学生;第二句话强调( );第三句话表明( )。面对学校这样的承诺,作为学生,作为家长,能不感动吗?汉语的词序变化,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关键是要自然、贴切,不留下斧凿之痕。某些刊物的广告,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比如湖北的今古传奇:“今古传奇,奇传古今。”前一句是刊名,后一句是特色,一正一反,天衣无缝。又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不久前亮相的理财周刊,其广告词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同样是佳句天成,妙手偶得。本是寻常口语,一经倒置以后,顿时魅力四射。五分说理,七分幽默,十分自信。读到这样的广告语,编者和读者的心是会贴近的。有些词序变化,不但变得恰到好处,而且变得恰逢其时,让你不得不惊叹创作者的智慧。前年在长沙参观全国书市,只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挂出了一副醒目的对联:“读东财大书;圆大财东梦。”“东财大”对“大财东”,一个简称,一个俗称,妙不可言。而这样一副对联,又折射出了时代的变化,观念的变化,耐人寻味。不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能挂出这样的对联吗?还有一次,正要休息,听见中央电视台某农村栏目播出了一句广告语:“听您想说的,说您想听的。”一个“听”字,一个“说”字,忽前忽后;前一句表明了倾听意见的决心,后一句则表明了办好节目的虚心。就因为这句广告语,竟激发了我接下去观看这档栏目的兴趣。这样一句广告语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精神面貌的折射。12、下面的句子是从文中第二段括号中抽出的,它在文中的顺序依次是( )( )(2分)A.服务的彻底性,对学生的一切负责,不作任何推番。B.自己的服务对象,不是少数学生,而是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少。13.文章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汉语如魔方”这一特点?(4分) 14.在作者看来,现在成功的广告语言中,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2分) 15.结合上下文,你认为第四段中划线句子表达上有毛病吗?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16.“汉语如魔方”的特点,请你从生活中举出一个例子,并谈谈你对祖国语言的认识。(2分) (三)阅读文章,完成17-22题。(14分)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父亲,回去吧。 17.本文写了 、寒假探亲、 三件事,就把父亲这座山耸立起来了。(2分)18.第段中哪两个细节表现了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2分) _19.文中两次表现父亲的“小”,一次是“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一次是“父亲显得那么瘦小”,“一点也不起眼”,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分) _20.既然“艰难地开口”了,为什么还要“突然想骂自己”呢?“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为“父亲”什么?为“自己”什么?(3分) _21.第小节划线句子中“我”没有背什么行李,为什么“却多了份重压”?(2分) _22文中说父亲“木讷”,怎样理解木讷的父亲“是座耸立的山”呢?(2分) _三、作文(40分)23.根据题目和要求作文。题目:又一次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姓名。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纸一 基础知识(22分)1、 (4分)2、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3、( )(2分)4、 (1分) (1分)5、 (3分)6、 (1分) (1分)7、 (1分) (2分)二 阅读理解(38分)8、()(1分)()(1分)()(1分)()(1分)9、 (2分) (2分)10、 (2分)11、 (2分)12、()()(2分)13、 (4分)14、 (2分)15、 (2分)16、 (2分)17、 (2分)18、 (2分)19、 (3分)20、 (3分)21、 (2分)22、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