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案5(中图版必修2)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63110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案5(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案5(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案5(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课程标准和解读(一)课标内容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二)课标解读从课程标准的表述看,本节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地区分布。课标强调“分析”,其实质是注重学习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的分析方法和过程。通过对世界总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以及当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比较分析,获得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及时空分布的认识,形成有用的分析方法和能力。并通过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途径,分析各种人口增长模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之处,让学生对我国所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一)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阶段性,各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规律。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3学会运用图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了解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转变规律和地区分布,查找资料探究本地人口增长模式和形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和所采取的人口政策,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发展观。三教学内容分析这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进程及地区差异,二是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地区分布,三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增长的阶段及成因和出现的问题。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进程和地区差异这部分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图112世界人口增长”和“图113世界人口增长阶段”两幅图理解人口增长的阶段性,再结合阅读课本文字学生就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人口增长的历史原因。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大致也对应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利用课本“图114”、“图1-1-5”、“图1-1-6”和“图1-1-8”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当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增长模式从“高低高”向“三低”转变是由于出生率的下降。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出生率下降的途径也不同。让学生阅读了解世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途径有哪些。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比重不同,因此,各种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不同,结合人口金字塔引导学生分析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有利和不利之处。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这部分内容,利用“图1-1-9”和人口金字塔图进行探究分析。另外,这节教学内容涉及很多人口学方面的知识和统计图表,在这节课之前要作适当的讲解和补充。(一) 教学重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二)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及其原因和途径四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多,基础知识欠缺,特别是有关人口统计图表的阅读教师一定要作必要的补充和讲解。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不能把所学的历史知识和人口的变动联系起来,甚至部分学生历史知识不足,影响对人口增长变化原因分析,所以,学生探究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时,针对情况,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从学习方法看,学生已具备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经验。针对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尽可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以提供材料,设置疑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建构新知,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智能优势,体验成功的快乐。五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作用引入新课为什么俄罗斯有人提出“一夫四妻”的荒唐法案?而在中国城乡,到处张贴着“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的标语。中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学生答:因为各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不一样,俄罗斯当前面临人口负增长,而中国面临人口快速增长的问题。通过教师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景,引领下文。知识补充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金字塔图。教师讲解进入新课活动一:世界人口增长读世界人口增长图,分析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和各阶段的特点和原因1产业革命前,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人口增长缓慢,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原因:产业革命带动生产力的发展,欧美等工业化较早的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二战后,世界人口的增长的特点:人口迅速增长;原因:亚非拉等国家和地区纷纷独立和解放,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迅猛增长带动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世纪年代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增长速度呈减缓趋势;原因:发达国家的低生育意愿,部分发展中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思考问题,完成填空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组织、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讨论和回答问题。教师点拨: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承转在活动一中,我们是从总人口看世界人口增长,下面我们从出生率和死亡率看世界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点活动二:从出生率和死亡率看人口增长的阶段性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总人口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思考回答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第一阶段,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增长缓慢;第二阶段出生率保持较高增长,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加快;第三阶段,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较低人口增长速度下降;第四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人口出现波动增长和负增长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困难的地方给予及时的引导,对回答错误的地方给予纠正承转人口增长的每一个阶段对应一种人口增长模式。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和当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也不同学生自主学习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地区分布小组合作讨论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不同。结合人口增长阶段图和课本图,图,图及相关内容回答: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那几类?每一类分别开始于什么时期?各有什么特点?并进行列表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目前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高低模式极高极高极低个别国家的原始人群高低高模式很高下降较高大部分家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过渡模式下降降低下降部分发展中国家三低模式低低低发达国家阅读课本图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图,讨论当今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总结归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明显处于不同的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完成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如欧洲、北美、大洋洲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三低”型,发达国家之间也有差异欧洲国家普遍出现负增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然增长率稍高,大于零,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不相同,整体看,非洲地区还属于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高低高”模式;亚洲、拉丁美洲出生率、死亡率下降,属于“过渡”模式,发展中国家之间也有差异。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自主学习,填表。该坐标图,学生没有看到过,学生读图困难,所以安排学生合作讨论和共同阅读教师巡视,检查。针对学生填表中反映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总结,让学生改正错误组织读图,分析讨论,启发诱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引导,最后根据学生的会回答情况给予恰当的总结。课堂探究结合人口金字塔图分析:“高低高模式”和“三低模式”各有哪些有利和不利之处?中国人口增长现状的问题有哪些?未来面临的问题是什么?“高低高模式”的有利之处是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不利之处是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给经济、教育、就业、医疗、住房、交通、资源、环境等带来问题,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影响人口质量的提高,同时也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 “三低模式”有利之处是人口数量少社会发展的人口负担不重;不利之处是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劳动力不足、社会福利开支增加、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 2 现在,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方面,已从人口数量问题转变为人口质量问题。独孩政策的问题已经开始表现出来: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二是人口质量。人口质量下降,现在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在严格控制生育的情况下,人口素质高的城市生育率下降,人口素质低的农村超生,从长期来看可能损害中国的人口素质;二是把人口政策主要归结为控制人口数量,没有把教育列入人口政策。流动人口和剩余劳力问题,这也是中国新的人口问题。城市和农村同时劳力过剩,这是我国人口问题面临的第二个双重挑战。 在今后几十年,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贫困人口脱贫困难、艾滋病及其它传染性疾病滋长蔓延等五大难点将相互叠加。同时还要面对四大压力,即就业人口对经济承载的压力、贫富差距对社会承载的压力、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承载的压力、人口总量对环境承载的压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既面临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艰巨任务,又要统筹解决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学生参阅案例研究,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回答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学生一起分析总结课堂阅读探索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问题:不同国家向“三低模式”转变的途径有哪些(即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有何不同)?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出生率的下降是由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生育意愿的下降,导致出生率的降低,完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一方面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生育意愿的改变,另一方面与政府鼓励节育的措施有关。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出生率居高不下。政府通过大力宣传和采取强制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降低人口的出生率,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学生阅读,讨论,总结。教师把有关这方面的文字资料课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理解我国人口政策。总结从以上的分析内容可知,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差异,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途径也不同,当前人口增长模式也不同。课后探究查找资料,分析深圳市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形成原因以及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板书设计1.1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原因 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和地区分布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目前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高低模式极高极高极低个别国家的原始人群高低高模式很高下降较高大部分家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过渡模式下降降低下降部分发展中国家三低模式低低低发达国家(2)当今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各大洲的人口增长差异非洲:高低高型;亚洲、拉丁美洲:出生率、死亡率下降属于过渡型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出生率、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属于三低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的差异 发达国家已处于“三低”型 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处于“高低高”型发达国家之间的人口增长差异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口增长差异大补充教学资料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途径以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其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自发实现的。这些国家在人口转变过程中,生育率的下降没有经过社会和政府有计划的干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剩余观念和意愿改变,并最终导致生育行为变化的结果。人们逐步地从追求多生子女,转向追求物质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自我发展;由早婚多育转向晚婚少育,从而产生了生育率的持续下降,最终完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以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其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实现,是自发和自觉相结合的结果。这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与西欧等国相一致的方面,即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已使人们的生育观念和意愿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也与政府鼓励节育,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分不开。当政府采取的一些控制人口增长的自觉措施,与民众潜在的少生意愿得以结合时,就会带来生育率快速下降。事实上,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完成,之所以比西欧等国家速度更快,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于有效的人口控制。 以我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依靠政府的自觉措施来完成。在我国,由于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半自然经济仍占重要地位,引起人们生育观念改变的经济和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多生多育仍是人们主要的生育意愿。在这种情况下,人口增长模式的自发转变很难实现。因此,必须通过政府强大的宣传和教育,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改变人们的生育意愿和行为。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已由3%下降到目前的1.3%左右,自然增长率降到0.7%的水平。我国的实践说明,通过政府自觉地控制人口增长的各项措施,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在经济并不发达的条件下,逐步实现转变。由于中国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各推迟了4年,为世界人口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但也必须看到这种快速推进的人口转变,导致的人口自然结构不合理,若干年后将面临人口急剧老化的问题。 中国目前和将来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现在,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方面,已从人口数量问题转变为人口质量问题。独孩政策的问题已经开始表现出来: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二是人口质量。人口质量下降,现在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在严格控制生育的情况下,人口素质高的城市生育率下降,人口素质低的农村超生,从长期来看可能损害中国的人口素质;二是把人口政策主要归结为控制人口数量,没有把教育列入人口政策。流动人口和剩余劳力问题,这也是中国新的人口问题。城市和农村同时劳力过剩,这是我国人口问题面临的第二个双重挑战。 未来中国人口问题面临五难点四压力据新华社北京 1月6日电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在中国13亿人口日全国电视电话会上说,在今后几十年,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贫困人口脱贫困难、艾滋病及其它传染性疾病滋长蔓延等五大难点将相互叠加。同时还要面对四大压力,即就业人口对经济承载的压力、贫富差距对社会承载的压力、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承载的压力、人口总量对环境承载的压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既面临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艰巨任务,又要统筹解决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