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上的讲话.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63070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上的讲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上的讲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上的讲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初,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旅游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以旅游促三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最近,吴仪副总理又要求国家旅游局对发展农业旅游进行研究。按照中央的部署和吴仪副总理的要求,今年国家旅游局对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一是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二是在成都召开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三是和建设部一起在云南召开旅游小城镇工作会议;四是和各省(区、市)旅游部门一起组织了一系列的调研,有些省区市的同志还和农业、扶贫等部门一起开展调查研究;五是将和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等有关组织在贵州召开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今天我们在成都召开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是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一项具体举措。主要是为了研究、交流、总结、推广近年来各地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经验,相互学习、提高水平,推动乡村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次现场会选择在成都召开,是因为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起步早、成效好。省委书记张学忠同志、省长张中伟同志等省领导对乡村旅游发展高度重视,深入开展调研,为推进乡村旅游作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今天上午,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同志等省市领导亲自出席会议,给予指导;刘晓峰副省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成都市葛红林市长到会讲话,为我们生动地介绍了成都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经验。如,全市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城乡规划统一布局、纳入城乡产业统一推进、纳入城乡建设统一配套,推进乡村旅游集约化发展;大力推行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服务和标准化管理;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景区、精品项目和精品线路,推进乡村旅游精品化发展,等等。这对我们进一步做好乡村旅游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两天来,代表们对成都的乡村旅游进行了实地考察,其中的三圣花乡、农科村就是成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典型代表。代表们还围绕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贵州、云南、湖北、河北、山西、江苏、四川七个省的基层代表作了经验介绍。当然,各省区市都有自己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都有自己的典型。刚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局长张建军同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全面的阐述。各位领导讲话和同志们的发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对推进全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讲两点意见。一、结合实际,以旅促农,各地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近年来,各地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和环境,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在实践中动了不少脑筋,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好的效果。中央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后,各地实施“以旅助农”、“以旅促农”的工作方针,结合实际、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工作力度,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国家旅游局经过研究,认为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一)政府主导是关键。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较早地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积极推动本地乡村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逐渐形成了省、地、县、乡多层次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格局,使全国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许多地方,如四川、北京、上海、山东、云南、贵州等省市,通过统筹规划,从扶持农村办“农家乐”起步,推动乡村旅游向更广阔领域发展;如江苏、山西、河南、河北等省,着力加强乡村旅游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如浙江、湖北、西藏等省区,专门召开“农家乐”发展现场会,加强对不同类型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许多城市和县乡一级的地方政府成立了乡村旅游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旅游与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教育、工商等部门加强合作,协同推进,针对薄弱环节,有效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推动乡村旅游朝精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使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大大提高。因此,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所在。(二)农民自愿是基础。乡村旅游的根基在农村,动力在农民。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依靠农民的智慧,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才能使乡村旅游真正发展起来。如,河南重渡沟村,最早有五户农民搞农家宾馆赚了钱,激发了广大村民依靠旅游脱贫致富的强烈意愿,当地镇政府因势利导,让利于农民,出台优惠政策加以扶持,目前,全村共有农家宾馆320多家,固定床位1.3万张,可同时接待1万多游客住宿就餐。很多乡村旅游起步早、发展好的地方,都有一批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善于经营的农民“能人”,通过他们“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使更多的农民走上旅游致富的道路。像大家这次考察的郫县农科村的“农家乐”,就是村支书带头搞起来,一户带一村富起来的。在一些乡村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地方,农民已经不满足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经营,他们自发成立了旅游协会、农村经济联合体等行业组织,通过开展优势互补,走联合发展、扩大规模的道路,促进了乡村旅游逐步向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因此,坚持富农宗旨和尊重农民意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三)规范管理是保障。乡村旅游是对农民和基层组织有巨大吸引力的新生事物,但也易于出现盲目开发、粗放经营、资源和环境保护不力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各地牢固树立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手段,积极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如,云南省着眼于解决“农民不会干、干部不会管”的问题,把“发动起来、组织起来、管理起来”同步进行,按照管理、服务、保护一体推进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服务措施和管理手段,对乡村旅游的各种经营类型制定建设、管理、服务的质量标准,坚持做到每个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都有生态、文化、环保等部门把关,基本实现了乡村旅游发展布局合理、开发适度的总体目标。北京、四川、浙江等地将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旅游,把政府引导性资金的投入和各种奖励措施,与乡村旅游管理规范的实施相结合,推广到村,服务到户,促进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特色化发展。因此,加强为农服务和科学管理,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保障。(四)文化品位是活力。世界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依托当地的文化,突出特色,乡村旅游才能充满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刚才张局长也讲了,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国家那么大,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我们不能搞一种模式,一定要突出特色,包括农家乐也要突出特色。各地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都比较注重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突出民族特色,展示传统文化,开发出一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富有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深受旅游者欢迎。如,山西“宅院”、山东“庄园”、江南古镇、西部村落等,都已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乡村旅游品牌。贵州与新西兰政府合作,在黔东南州实施“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引进了国际上生态化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强调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乡村旅游既富有魅力,又充满活力,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的赞誉。二、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和工作重点,推进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助农富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宗旨和目标。实践证明,凡是乡村旅游发展得比较好、比较快的地方,当地农民就更富足,当地产业结构更为优化,村容村貌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文明程度都有显著提高。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比较有利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是大有可为的,这是乡村旅游的生命力之所在。下面,我就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谈几点意见。(一)要继续深化对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的认识。乡村旅游是个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发展水平。一是要进一步认识到,乡村旅游活跃于各国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符合世界旅游业发展潮流。也可以这样表述,乡村旅游是全球旅游发展的一种业态、一种形式,而且全世界的乡村旅游发展也很快。乡村旅游发展在世界上已有百年历史,从最初的一个旅游活动项目,发展到颇具规模的观光农业园,再到今天成为一个新型产业领域,备受各国关注。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已具相当规模,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非洲部分国家开展具有探险与访古意义的乡村之旅,很受西方游客的喜爱;东南亚部分国家,依托独特地域文化,向国外游客推出乡村旅游系列产品,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世界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表明,乡村旅游符合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潮流,现实及潜在的市场需求都十分广阔。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个大市场。二是要进一步认识到,我国的乡村旅游深深植根于五千年的农耕文化之中。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孕育了丰富多样、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乡村旅游以其回归自然、崇尚田园生活的方式,表达了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向往“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正是农耕文化崇尚自然和承袭传统的体现,也是人们喜爱乡村旅游的重要原因。三是要进一步认识到,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融合于旅游与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之中。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展开,农业发展不断注重发挥旅游和文化传承双重功能;另一方面,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综合带动功能被普遍认同,“大旅游”理念成为指导工作的基本原则,旅游市场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条件地区把旅游业与农业的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创新模式、理顺体制、搞活机制,为乡村旅游注入持续的发展动力。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已涵盖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覆盖了农、林、牧、副、渔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业的各种业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二)要继续创造条件破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难题。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很难单靠基层组织和农民自身的力量去解决,需要通过各级政府,创造条件逐步加以破解。一是要下大力解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从今年起国家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各级旅游部门应积极帮助协调那些有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加快解决交通、通信、供电、饮水、卫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我在这里主张,乡村旅游要搞低成本开发,不主张大而全、大而洋。另一方面,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调动农民积极性,参与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着力解决农民创业的资金不足问题。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相当一部分是生态环境好和文化特色鲜明的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低,发展乡村旅游更需要资金投入。要帮助农民通过小额信贷等渠道,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争取把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小额贷款用于旅游经营户。三是要重视解决从业人员培训的问题。农民尤其是欠发展地区的农民,从事乡村旅游,无论是经营管理、接待服务、产品加工,都需要必要的技能培训和不断的学习提高。要把对农民的旅游培训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专业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加强旅游安全也要培训,特别是“农家乐”比较集中的地方,包括食品卫生等环节。在各类培训中,要扶持一批重点农户和基层领导作为带头人。四是要妥善协调与农民切身相关的各种利益关系。要牢固树立服务农民、依靠农民、为了农民的意识,按照有利于农民脱贫、有利于农民致富、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方针,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妥善处理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避免出现农民“失土又失业”、“出力不受益”的情况,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发展致富、就业受益的有效途径。(三)要继续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分类指导。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但由于资源条件不同,地理区位各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性大,因此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坚持分类指导。一是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模式。各地涌现的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都市村庄型、民俗村寨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都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发展乡村旅游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努力探索乡村旅游的各种发展模式,推动不同发展模式的优势互补,反对简单化指导,不搞单一模式开发,不搞单一标准要求。二是要立足本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这次现场会交流和介绍了许多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情况,但仍需强调的是,现阶段我国不是所有的乡村都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必然需要有相应的资源、市场、资本、人才等支撑要素。要从当地农村的资源状况、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实际出发,依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立足旅游市场需求来发展乡村旅游。在一些资源条件较好、市场需求较旺、资金和人才比较有保障的地区,可以优先发展乡村旅游,使之先发展起来,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四)要不断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发展乡村旅游实践性强,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一是要注重调查研究。实践出真知,各级旅游部门要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之中,善于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特别要注重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带有全局性、规律性问题的研究,要研究解决旅游农户关心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二是要注重总结经验。各地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中,都创造了大量的好做法、好模式和好经验,涌现了一大批典型。对此,各级旅游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及时、认真地加以总结。通过深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指导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三是要注重宣传推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在深入总结的基础上,把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宣传出去,推广开来。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成果、新事例、新典型,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同时,要积极引进和学习国际上发展乡村旅游的先进理论,加强国际交流,借鉴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促进乡村旅游朝着规范、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同志们,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开展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这次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来自全国各省区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者和先行者们共聚一堂,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谋乡村旅游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一定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