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荻帆《无题》象征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30223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荻帆《无题》象征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邹荻帆《无题》象征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邹荻帆《无题》象征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题邹荻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朗读和赏析感受本诗“生命的律动”。2、体会诗歌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的力量。3、了解本诗的语言特点和想象思维。过程与方法 读读议议评评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全诗渗透着的那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努力让学生通过阅读产生崇高感。知人论世 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湖北天门人。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 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与穆木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1940年入重庆复旦大学学习,以后做过中学教师、报刊编辑。1949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著有诗集青空与林、噩梦备忘录、尘木集、在天门、木厂、走向北方、金塔一样的麦穗,诗论集诗的欣赏与创作、长篇小说大风歌等。导入 以“无题”给作品命名,是作家常用的一种形式。“无题”这个标题常常给读者以神秘和难以捉摸之感。但如果细细品味其中的意象和内容,其内涵又是耐人寻味,能够把握的。你能通过自己的阅读,大致了解诗人的意思吗?整体感知 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总体评价: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 主要技法:设问、想象。 写作年代: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表层意义:仆倒于雪地,化为万物的营养,迎来美丽的春天。 深层意义:直面苦难,毫不畏惧,相信为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的牺牲的价值。咀嚼感悟:是什么让人大义凛然,前仆后继?是理想,是为一个高远的理想所激励的时候,人才会认识到死的意义,进而更理解和追求生的意义。 结构理解:结构完整,前后呼应。 形式特色:最后五行特别有意思。四个词语独立成行,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点拨】这首诗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本诗的主题是崇高、悲壮的,这类主题的写作容易流于浮泛、空洞,但这首诗写得坚实有力。全诗共十五行,没有分节,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头两行是第一个层次,接下来的五行是第二个层次,随后的七行是第三个层次,最后一行是第四个层次。【原文】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是的,我们将。【点拨】“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起句是一个设问句,一下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读者也许要问:诗人为什么这样问?“仆倒”“这大风雪”指什么?请找出下文与“仆倒”一词相呼应的词,体会它们的含义。(诗的最后一行“墓碑”一词与“仆倒”意思一致,是“牺牲”的意思。)请留意“这大风雪”里的“这”,指向了当前、眼下,给人以现场感。紧接着这个问句,诗人马上给出回答:“是的,我们将。”十分简洁、干脆,以肯定的语气强调了问句中的事实,把“我们将”从前句的疑问,转化成后句的斩钉截铁般的肯定。这是第一层,以虚拟的情景将死亡的问题提到读者面前,这一层为全诗定的调子很高:昂扬,悲壮。“大风雪”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可以从诗中找出其他意象对比揣摩,)【明确】(答案并不要求完全统一)大致是“为实现光明幸福而进行的残酷斗争”的意思。【原文】而我们温暖的血将随着雪而融化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吸收到五月的河里去。想一想,“我们温暖的血”,“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小草的须里去”“ 五月的河里去”,意味着什么?(如果诗人不是写诗,而是议论文,直接表达观点,怎么说)【明确】意味着烈士们的鲜血唤醒了大地上千千万万的人们,他们形成一股巨大的革命洪流。烈士的牺牲换来蓬蓬勃勃的革命生机。【点拨】接着上文的两行,第行一个“而”字,既表转折,又是承接,引出的情景延续上两句而来:“温暖的血将随着雪而融化”,被吸收到“大树的根”“小草的须”“五月的河”里。这是第二层,是对开头两句主题的深化:死亡并不可怕,它会发生转移。【原文】而这雪后的平原会袒露出来,那时候天青水绿鸟飞鱼游“天青/水绿/鸟飞/鱼游”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这四个词内容包括了天上、地下有代表性的事物,都是主谓式结构,谓语富有色彩感和动感,描绘出一幅美好宁静、令人向往的画面。这画面也是烈士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理想世界。【点拨】随后的七行,再次用一个“而”字起头,将“雪后的平原”“袒露出来”。那是一个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归于宁静的天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一派祥和安宁的美丽景致。这是第三层,是对前面主题的延续和深化:烈士用鲜血换来了人民的和平。【原文】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点拨】最后一句,“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表面上是沿着“天”“水”“鸟”“鱼”的思路写“风”,但作者的笔锋忽然一转,“墓碑”蓦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是第四层,是全诗的点题之句,堪称点睛之笔,使诗意得以完全显现。问题探究一、这首诗为何采用虚拟的情景?【明确】这首诗以虚拟的情景展开全诗的诗境,充满了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先是战士壮烈地仆倒在大风雪里,然后是鲜血随着雪的融化而滋润树木和小草,再就是雪后的平原上一派安宁的景致。全诗先后有四处表示将来的用法,把这些虚拟的情景勾联起来:“将仆倒”“将随着”“会袒露”“将吹拂”这种虚拟的方式,暗含着作者的悲壮之情和希冀之意。二、这首诗里的象征和隐喻各有什么作用?【明确】这首诗采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诗意变得含蓄、隽永,悲慨、怀念、平静等等复杂的意绪包蕴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全诗意境的整体象征和“大风雪”的比喻意义:全诗所构造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特别是“天青”“水绿”“鸟飞”“鱼游”象征着一派祥和宁静的氛围;“大风雪”写的是自然景物,实则喻指现实残酷的战争和灾难,与之相应的“雪后的平原”喻指经历劫难后的国土。须仔细体会这些象征和隐喻的含义。语言品味这是一首与死亡有关的诗,但是诗中不含一点儿悲痛伤感,悲壮中还有许多崇高豪迈。开头两行是一个设问句“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是的,我们将。”问句中的动词“仆倒”含有强烈的动感色彩,表现出烈士为民族美好未来毅然决然毫不犹豫献出生命的情态。第行5个字,“是的,我们将。”回答上句提问,中间还用逗号断开,以“是的”作斩钉截铁的回答,十分肯定,在悲壮中透出昂扬。第句开始,用一组排比句将内容层层铺开,表现出烈士将自己的鲜血转化为滋润万物的营养,掩饰不住自信和欣慰。“大树的根”“小草的须”“五月的河”,这一组意象朴实而有深味,烈士牺牲的意义就在其中了。第11至14句,共8个字,每句2字,都是主谓式。句子短促而富有感染力。在渲染画面景物同时,也充分展现出宁静祥和的理想境界。画面的美好更衬托出烈士心灵的纯洁神圣。这首诗的语言运用的欣赏重点是诗的句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这首诗的作者是20世纪40年代“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此诗具有“七月诗派”诗歌的某些特点:采用自由诗体,句式长短不一(最长的十二字、最短的二字),并善于将诗人的人格、情感等渗透到所书写的对象中,把内心的情绪之流转化为意象之流。全诗多处用复数第一人称“我们”来传达这股情绪之流,使诗情更富有感染力。这首诗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很有特点:首句十分突兀地用了“?”,给人以极大的震撼;第二行“是的,我们将”只有五个字,却用了两个标点“,”“。”,语气非常简洁有力。第七行末也用了“。”,表明情绪之流随意象之流的中止;随后,第九行末用了“,”,显示了某种过渡和提示。最值得品味的是最后一行的“”,此时诗情已得到升华 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附:无题赏析(李玉昆、李滨)诗人写这首诗时,身在香港,而心却向着人民解放战争。诗名“无题”,其实是一首英雄颂歌,是一首新鲜别致的政治抒情诗。从诗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它歌颂的是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牺牲的革命先烈。这首诗的取材别具一格。它描写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大自然;它歌颂的不是英雄先烈们叱咤疆场的战斗业绩,而是英雄先烈流血牺牲的意义。而写这意义又不是着眼于如何除旧,而是着眼于怎样育新。这样的取材本身就脱出了一般“英雄颂”的窠臼,而使人觉得异样的新鲜,但同样达到了歌颂英雄先烈的目的。这诗的写法也十分新颖。开头用写实的笔法突兀而来,自问自答,说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没有犹豫,没有悲哀,没有呼喊,没有修饰。在朴素无华的描写中,显示着英雄先烈的视死如归的本色。这种写法就大不同平常。而接着,笔调突转,用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象征手法写了下去。作者撇开社会和人,而完全着眼于自然。说烈士的鲜血被大树、小草、河流所吸收,雪融化后的平原上,是“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形象,是独具意义的实体,同时又是象征性的。写的是自然,而象征的是社会。最后,以风吹拂着英雄的墓碑作结,留下袅袅余音。如果先烈们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么面对这一派和平、安乐、生趣盎然的新世界,也将会发出快慰的微笑吧!这就使整首诗摆脱了一般政治抒情诗的套数,有了全新的意境。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而含蓄。全诗表现着烈士牺牲的伟大意义,又没有一个直接表现这种意义的字眼;诗中写到英雄烈士的墓碑,但没有鲜花,没有默悼的人群,只有清风吹拂。诗人所写的一切似乎都平平常常,但在这平常中却包含着说不尽的意义。读者读了诗后,自会想到那“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明朗的世界,是烈士们的鲜血和生命的结晶,而不是造物主的恩赐;读者们更会想到,在青天下,绿水旁,在“英雄的墓碑”周围的草地上,还有人在凝望着“英雄的墓碑”沉思默想一首不足百字的短诗,能使读者浮想联翩,它的含蓄是可想而知的。礁石艾青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读了这首小诗,你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那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在这里,我们读的是“礁石”,但它让我们“跳跃”式地联想到一种精神风貌。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简单地说,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例如在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联想到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有着相似点。再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另外,联想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只要放得开,收得拢,做到形散神聚即可。1、海燕象征了坚强无畏、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文中赞美海燕,表达了作者对于勇敢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赞美,并以此鼓励民众勇敢地投身于争取解放的斗争中。2、指险恶的政治黑暗是无法阻挡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3、预言家:红色革命表达了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红色风暴的期盼与呼唤,同时又是对广大民众的战斗召唤。4、飞翔:勇敢地战斗 精灵:无产阶级革命者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只是个象征体,目的在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还如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造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何必”两句更表达了诗人这种性格特点。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