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新乡党委工作报告1.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62071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新乡党委工作报告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义新乡党委工作报告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义新乡党委工作报告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新乡党委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围绕特色农业兴乡的思路,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义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过去五年的工作这五年来,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5.12”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乡党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个好”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迈向了“十二五”发展的新征程。五年来,全乡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民生持续改善,呈现出农村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一、经济平稳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五年来,通过全乡人民的努力奋斗,全乡中小企业工业产值实现5942万元,比2006年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000万元;2010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0万元,实现财税收入62万元,比去年增长55%。财政总收入实现390万元比2006年增加近150万元,本届党委、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共化解历史债务320余万元。全乡农村经济收入实现8565万元,比2006年增加2698万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19元,截止2010年底,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6391元,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29元。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初见成效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五年来,乡党委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重点,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尽心尽力地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强村级道路建设。2007至2008年,完了大石村和保宁村等共计8公里的村道硬化修整;2007年多方筹资600万元修建的义贯路通车,缩短了义新到中坝6公里的距离;充分利用河南援建契机,争取投资1100万元,完成了义太路中新安至义新段7.2公里的硬化。二是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改造集镇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国家资金180万元新建集中供水站,有效解决了义新场镇2300人的饮水难问题。三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007年乡党委组织广大村民投资投劳,共集资300万新修水利设施,极大的改善了农田水利设施条件。五年时间,全乡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和群众的自力更生,除险加固水库10座,整治塘埝600口,硬化沟渠60公里,兴建维修提灌站53座,硬化乡村道50余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梦想。全乡交通水利、基础等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乡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义新为江油的良种生产之乡、无公害渔业养殖之乡、优质蚕桑之乡。(一)打造万亩良种繁育产业基地。我乡于2007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水稻种子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对农户的集中培训,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我乡水稻制种产业克服了市场带来的不利因素,水稻制年面积逐年上升;2010年9月获得国家级优质水稻种子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称号。全乡水稻、蔬菜等良种繁育规模达到5000亩。(二)发展万亩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2008年我乡获得省水产局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并成立了渔业协会,吸纳36户养鱼大户,建立了三处优良品种鱼苗基地;2010年6月初,成立了绿汇养鱼专业合作社; 2010年全乡无公害水产品实现产销两旺,共销售成鱼1100吨,实现经济收入675万元,发展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8000亩。(三)巩固优质蚕桑产业基地。充分利用产业重建的有利契机,投入300余万元资金扩大桑园的面积、改善蚕桑生产条件。全乡2010年新栽良桑600亩,形成3000亩的种植规模。(四)壮大畜牧产业规模养殖基地。乡党委重视“两新党组织”发展,指导2009年成立的牧和养猪专业合作社和2010年成立的绿汇养渔专业合作社,种养殖业大户达到78户。2010年发展养殖大户28户。全乡实现规模养殖3万头生猪,小家禽50万只,今年意向招商引资华西希望集团投资4000万元,在我乡建立年产4万头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推进全乡的土地流转,土地流转达3000余亩,带动了全乡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一是争取国家补助资金250万元,对场镇1000米的街道进行硬化改造,实现了现有街道的延伸,扩大了集镇商业区0.3平方公里;投资100余万元新建义新农贸市场;新建公厕2座,修建垃圾处理池,沿街配置垃圾桶,实现垃圾归点堆放,科学处理场镇垃圾;2010年实施集镇美化、亮化工程,投资10万元在场镇新建小花台48个,投资16万元安装了场镇路灯;建设义新乡文化广场,为群众搭建健身娱乐活动平台,形成三条新街,全乡的场镇规模扩大近一倍。二是大力整治城乡环境面貌。自2009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全乡民众积极参与,三年来全乡召开宣传动员会57场(次),书写标语4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通过整治卫生、市场、交通、建筑、治安五大秩序,街道下水道、卫生死角的垃圾得到处理,场镇和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得以改变,人居环境得到优化和改善;投资150余万元修建了场镇污水净化处理系统,提高排污标准,处理生产、生活污水;新建的农村客运站,使车辆停放有序,方便百姓出行。三是2010年争取资金200余万元,对集镇和两个村进行电网改造。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我乡立足实际,加大招商引资广度和深度,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招商引资“三个集中”的政策。五年来,乡党委、政府多方努力,2008年投资700万元,引进豪业建材砖厂,大部分解决了2738户农房重建、1604户维修加固户的用砖问题;招商投资500余万元,发展各项农业产业化项目;2010年创新招商引资3000余万元的腾龙商务酒店,向社会提供了150个就业岗位。 三、“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顺利实现 抗震救灾取得伟大胜利。经历了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全乡人民在党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在对口省市的无私援建下,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规划居民点76处586户,采取结对帮扶、集体协调宅基地、建材等方式帮助受灾群众及早建好永久性住房。二是认真做好救灾物资发放。自地震后发放粮食600余吨、帐篷2500余顶、积极调运筹集发放救灾物质价值近1000万元。救灾物质和临时救助资金都及时有序发放到灾民手中,群众满意度高,无一群访现象发生。三是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四是及时排查水库、塘堰、山体滑坡及其它险情,确保民众的公共安全。五是调查、核实灾情,及时上报,为灾后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灾后重建项目顺利完成。全乡灾后重建政府为业主的项目共18个,河南援建项目8个,国家资金项目10 个,项目资金共4000余万元。其中河南援建项目资金1600万元,争取省上资金300万元,动员受益群众自力更生集资近100万元,实施了提灌站重建、义新小学综合楼重建、卫生院加固、义新场镇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14公里的村道建设、2.5公里的义太路和场镇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了投资1200余万元的新太路7.2公里交钥匙工程,这些项目均全部完并通过审计后投入使用。总投资2500余万元的国家投资项目,包括义新卫生院医技楼和敬老院,以义新乡为业主单位的10座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工投入使用。我乡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蚕桑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农田恢复、乡村公路等项目建设资金达1000万,为全乡特色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全乡2738户农房重建和1604户维修加固全面完成,灾后重建救灾物资和资金发放严格按照政策落实,无一群访事件发生。 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乡党委以民生为先,落实惠民工作,积极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按照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项优抚款项。全力推动新农保工作,2010年全乡60岁以上2315人,已享受55元/月养老金;新农合参合率达98%,及时按政策审批低保户,向254户低保户发放低保金,优抚优待各类人员168人,三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加大劳务开发输出力度。五年来全乡累计培训农民工12917人次,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等咨询近1000余人次,转移和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5726人,劳务开发收入3000余万元。(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五年来,全乡坚持以人为本,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对农村奖扶、农村特扶、农村独生子女等“三金”的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开展宣传活动,农村人口素质得到较快提高。经过第六次人口普查,全乡总人口为14272人,出生人口408人,出生率为7.30,完成了1481人的独子奖励核对审核,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44余万元。(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化建设工作。五年来坚持一手抓“爱民、为民、惠民”行动,一手抓群众的思想引导,广泛开展“精神文明村”、“精神文明单位”的评选活动、公民道德宣传活动,努力构建家庭和谐、村社和谐。全乡不断完善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各村的农家书屋逐步完善已面向群众开放,引导群众阅读新风尚。(四)加强民主法制和信访安全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五年以来,通过普法工作的继续实施,全民学法、守法、依法维权和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目标初步实现。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管力度,通过广泛宣传、落实责任、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等形式,有效遏止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五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稳定工作压倒一切,采取一引导、二排查、三化解三种工作方式做好了稳定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防邪工作,严厉打击各类治安和刑事犯罪分子。开展领导接访和下访活动,完善信访渠道,解决群众诉求,把矛盾化解于基层,化解于萌芽状态。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良好局面。五、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五年来,乡党委始终把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作为推动全乡工作开展的原动力,把自身建设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来抓,将理论学习贯穿于思想政治建设的全过程,推动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抓好党委班子建设。履行党建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党委班子的带头作用,坚持民主集中责任制,实现了团结、和谐、高效,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乡党委中心组学习采取“走出去、开眼界,引进来、学消化”的方式,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二)加强机关和村级效能建设。五年来,我乡开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在活动开展中重点抓了对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的落实,推行政务、村务、财务公开。2008年政府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招聘了3名专职会计,负责全乡13个村的会计核算工作,出台了义新乡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2009年,开展了“勤廉双优争创”活动,以建一支勤政、廉洁、高效的党员干部队伍为目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勤政考核。2010年继续推行“421”工作法,做到有法可依,按章办事,还干部一个清白,百姓一个明白。(三)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乡党委精心组织和筹备,在2007年村“两委”换届中,乡党委下决心调查8名年龄大的书记和3名群众不认可的村主任,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全面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2010年圆满完成合村并组暨村“两委”换届工作,合村并组后全乡原有的13个行政村,1个社区,行政村合并为9个,党支部由原来的18个,调整为14个,95个村民小组合并为65个,村社合并率达到30%;全面推行公推直选,各村一次性成功,现在村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3岁,主任40岁,高中以上文化占90%,选入三名女干部,村干部“双带”能力显著提高。2010年乡党委确定“巩固灾后重建成果,争做特色农业兴乡先锋”的活动主题,在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中掀起创先争优热潮。强化党支部建设,注重从致富带头人、务工返乡农民、团组织推荐的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质量,为党组织输入新鲜的血液,五年来全乡共发展党员65名。(四)密切党群关系。乡党委每年开展“党员示范岗”、“双星联创”等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护”和“心连心”结对帮扶工作,五年来对全乡500余户农村农村贫困户和贫困党员进行帮扶。2010年争取市上“百企帮百户”活动,企业帮扶困难群众20户。乡党委将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正确将“特殊党费”使用在村级阵地建设和农房重建中,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去年均投入使用。乡便民服务中心于2011年3月正式运行,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便民服务实现了“一站式服务”,现场办结率达99%,方便了百姓办事,提高了行政效能,密切了干群关系。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换届纪律(一)加强党性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乡党委每年定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廉洁从政的十项规定等有关廉洁从政文件精神,坚持廉政准则中的“8个方面禁止,52个不准”,要求班子成员把各项工作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身体力行示范,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二)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以贯彻执行党委议事规则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深入开展党内民主,对个重大事项如实报告,对重大决策和人事任免广泛征求意见。每年开展“双述双评”活动,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三)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和“三亲自”制度。一是党政领导亲自主持研究党风廉政工作,分解工作任务;二是亲自主持召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研究安排全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三是对重大信访案件亲自批示,亲自处理;四是完善财务制度,严格财务审批程序、支出范围和权限,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强化监督,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惩治力度,对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每个项目承包单位签订廉政合同,防止“豆腐渣”工程的出现,确保每一个项目都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对各项灾后重建项目实行依法公开竞争招投标,为国家节约资金300余万元,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灾后重建的作用。(四)加强机关和村级效能建设。推行“421”工作法,加大村务、政务、财务公开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按章办事,增加透明度。五年来,深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重点抓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的落实,定期对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全力打造阳光政府,让权力在监督下依法运行。全力推行村干部座班制度和全程代办制度,方便群众办事,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五)为营造2011年全乡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乡党委高度重视,制定方案,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干部职工学习“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和三个“五严禁”等换届工作纪律,乡党委班子成员和后备干部带头做好表率,广大党员干部的知晓率达100%。过去的五年,是乡党委团结带领全乡人民努力奋斗,开拓创新的五年;是战胜各种困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新跨越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乡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基层干部和全乡1.4余万人民团结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乡党委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职工近五年内均受到任何党政处分和组织处理,五年来全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重大群访事件,无进京到省上访现象;在连续三年年度综合考核中,乡党委、政府获得一等奖,并多次被评为“五好”乡镇党委,在党风廉政、社会综治、信访稳定等多方面被绵阳、江油评为先进。我乡渔业养殖被省水产局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基地,优质水稻种子生产获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认证,义新正在走向品牌特色农业之路。五年来,我们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在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同建设好领导班子结合起来,强化基层党委的核心作用和干部队伍的素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在“十二五”的征程上前进;我们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同全乡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意识,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顺利完成了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我们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与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走品牌之路上总结探索;我们把民生工作与促进全乡社会事业结合起来,保障和改善民众的生活;我们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乡机关工作效率不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干部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政令不畅的现象个别存在;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特色农业没有做大做强,培植群众致富产业不多不强;三是还没完全解决乡镇的历史债务,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解决。同时我们也面临机遇和挑战:一是党中央连续7年将农业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任务更加明确,我们将有效运用省上的财政资金投入,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资金,推动我乡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实施品牌战略。以现有四大产业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为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今后五年的工作 今后五年是我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创新发展思路,明确任务目标,强化工作措施。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乡党委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队伍能力,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义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大力加强经济政治建设、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义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而奋斗。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亿元,年增长率达到5%;财政总收入实现550万元, 年增长率达到8.2%;财税收入达到100万元,年增长率达到1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年增长率达到11.3%,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走特色农业品牌之路,促进农民增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的权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员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特色农业兴乡,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经济平稳发展1、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一是巩固国家级标准化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称号,打造水稻制种优势产业区。进一步加强对水稻制种基地建设投入力度,统一技术操作流程,加强技能培训,大力发展良种繁育产业,打造“良种生产”之乡。二是紧紧依托全兴种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白萝卜、豇豆、小麦等农作物良种繁育。到2015年蔬菜良种繁育实现3800亩。到“十二五”末,力争良种繁育生产面积达到万亩规模,成为江油市闻名的良种生产之乡。2、加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区建设,打造“无公害渔业养殖之乡”。一是充分发挥绿汇养鱼协会的作用,大力推广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带动养殖户更新传统养殖方式,不断提高渔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计划到2015年规模塘埝生态养殖达到700口,带动全乡无公害水产品的规模养殖。力争在“十二五”末达到年出产渔产品2000吨的规模,并以义新为中心,整合周边乡镇的水产养殖资源,建设年销售渔产品3000吨的水产品市场。3、巩固提升蚕桑基地建设,打造“优质蚕桑之乡”。 我们以江油市永恒丝绸公司作为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道路,充分利用我们的地理、气候优势,带动全乡9个村,800余农户种植桑树;加强对白庙村、大石村、金顶村蚕桑产业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扩大桑园面积,加大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力争在“十二五”末产蚕达到200吨。4、壮大畜牧业发展,提高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一是大力发展生猪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畜牧业,加强指导牧和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计划到“十二五”末全年商品猪销售达7万只,每年新增养殖大户5户以上。二是搞好小家禽的养殖,在茅庵村、石音村等村发展20万生态鸡养殖,在保宁村发展80户樱桃谷鸭养殖,力争到“十二五”末小家禽鸡养殖达到100万只,成为义新的另一大支柱产业。5、推进土地流转,搞好农村综合体制改革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推进全乡的土地流转,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计划在一个村搞好农村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实现土地的集中、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6、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一是规划在茅庵村建设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葡萄园,实现种植业和第三产业的结合,计划3年达到1000亩。二是建设一处近2000亩的核桃基地,在保宁村、石音村、新堰村实现规模种植核桃。三是在茅庵村、保宁村、石音村、新堰村发展辣椒种植,计划三年发展1500亩。7、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全乡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作用,一是力争新增一个企业,发展一个总投资560万的企业;二是加强项目包装。充分利用新堰村丰富的石材资源,进行招商引资,综合开发石材的价值,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8、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采取群众投工投劳、政府补助的形式大力鼓励、支持群众大搞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加强对塘埝、渠道、石河埝,提灌站和微型水利工程的整治力度。尽快改善我乡农村水利设施陈旧、老化的格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强道路建设。努力争取交通、农机、国土部门村组道路硬化项目,进一步完善村级路网建设,同时加强农村道路管理工作,提高村级公路档次,认真抓好泥结碎石路面的管护工作。加强场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对集镇建设的投入,完善场镇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乡文化广场的建设,加大电网改造力度,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规划“十二五”末,把义贯路改造成标准的三级公路,投资本觉院水库,发展旅游经济。(二)加强政治建设,确保社会稳定1、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按照“加强党的领导、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要求,切实加强党组织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居民代表会、村民代表会的职能作用,保证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健全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等制度,采取公示、述职、听证、评议等形式,组织群众参与和监督基层组织的工作。 2、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乡村管理水平。要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模式,进一步抓好村务公开公开。道路修建、资金使用、招投标方案等重大事项,都要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及时张榜公布,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要针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行干群恳谈会制度,引导农村基层干部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及时妥善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加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沟通,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培育文明风尚1、重视全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评选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促使村容村貌,乡风民俗、群众素质和文明程度与全乡的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2、重视文教卫生工作。加强基础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初中率都达100%。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丰富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网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清理非法音像制品与文化娱乐市场,净化社会风气。重视卫生保健工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高群众的健康素质。(四)全面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1、扎实开展民政救济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抓好城乡低保工作,建立救灾救济信息平台,不断扩大低保和医疗救助覆盖面,夯实救灾救济工作基础。认真开展访贫问苦工作,不定期走访困难户和五保老人。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实施积极的创业扶持政策,深入抓好劳动力技能培训。二是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力度。三是抓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宣传和日常管理工作,继续宣传新农合政策,落实好60岁以上农民的养老金核实、发放和参保对象的核实、缴费等相关手续,做到应保尽保。四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大病医疗救助、心灵救助等行动,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五是加强敬老院的管理,不断增强“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能力,优化敬老院的条件。3、深化平安建设。一是认真落实定期排查、领导包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提高村级组织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化解矛盾的排查调处机制和运转高效的处置工作机制,时刻掌握工作主动权,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三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和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特别是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防范恶性事件的发生。四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切实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五是高度重视道路交通、食品卫生烟花爆竹及房屋建筑等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六是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公民法制意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切实抓出成效。 4、切实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倡导并形成新的生育观念,保持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落实计生奖扶政策,做好计生优质服务,提高人口素质。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坚决遏制政策外生育,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5、加强群团工作,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的领导,明确每年群团工作的重点,组织好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五)建设生态文明,改善人居环境1、继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自觉参与意识,为我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营造良好氛围。二是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星级单位”、“星级村居”、“星级院落” 、“星级家庭”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有力推进我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全面发展。三是进一步集中治理农村“五乱”现象,定期检查公路沿线、村落的卫生情况,重点做好居民集中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场镇排污、垃圾处理等环境治理工作,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2、让群众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大节能环保投入,组织农民群众适地造绿,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在庭院内外植树种草,形成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 3、加强土地管理。严格土地使用审批,坚决执行土地管理法。搞好土地复垦,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加强乡村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六)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强执政能力和思想整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发扬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促发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党委班子的整体水平。通过强化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推行党务公开,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党内民主,建立科学决策、议事恳谈、走访联系和重大事项票决制度,实行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制,进一步提高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二是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着力整治乡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僵化、学习懒散、纪律松懈、工作自满、作风飘浮、管理松散、服务拖延等不良倾向。坚决遏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政令不畅、服务意识淡薄、信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敬业意识和自律意识。三是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通过2010年村两委换届选举,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他们学习农村法律法规、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村干部自身素质;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程序,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程序,村级重大事项都要采用“421”工作法,深化村务、政务、财务公开,做到公开内容全面、真实,接受百姓的监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牢执政基础。通过公推直选、公开招聘等多种形式,选拔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和德才兼备的能人担任村干部,完善村干部队伍建设和保障激励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使创先争优活动既丰富生动,又务实有效。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提升党员素质。积极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坚持党员标准,注重改善结构,切实提高全乡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的作用,密切干群关系,更好的为百姓服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倾听群众的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的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预防;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为构建和谐义新提供纪律保证。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实现新的更大跨越发展,是全乡人民的殷切希望,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展望未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团结一心,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昂扬的斗志,带领全乡人民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的新义新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