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1(鲁教版必修2)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62007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1(鲁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1(鲁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1(鲁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过程与方法: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分析城市起源和发展;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着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从城市数量、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变化角度分析影响。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领会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重视城市环境问题。教学重点: 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学法指导:通过讲授、看图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学习过程:一、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主干知识(1)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与、 以及的出现等密切相关。 (2)城市生产的基本前提是 。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2、表格填写:阅读教材文字,思考并填写下表:时间主要特点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 3、题练习:(1) 从城市出现的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的出现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农业生产的发展 社会分工的促进 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 农村人口的增长A、 B、 C、 D、(2) 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A、 产业革命以前 B、产业革命至20世纪初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3)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中美洲 印度河流域 黄河流域A、 B、 C、 D、二、 城市化及其特点1、 主干知识 (1)城市化一般指人口转化为人口,地区转化为地区, 活动转化为活动的过程。城市化主要表现为。通常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2)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3)逆城市化现象最早出现在,随后出现在和等发达国家。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运动,而是 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的在提高。2、表格填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国家类型城市化起步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特点发达国家早慢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晚快低城市发展不合理3、题练习:(1)世界上逆城市化现象最早出现在( )A、美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2)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 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3)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内容是( )A、人口向城市集中 B、城市规模扩大,大量人造景观出现C、郊区面积扩大 D、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主干知识(1)人类对环境影响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 。 (2)其影响具体表现在、 、 等方面。2、表格填写: 来源危害大气圈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人们的健康水圈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生物圈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岩石圈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其他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3、题练习:(1)人类作用于环境最集中、最深刻的区域是( )A、海洋 B、农村 C、城市 D、风景名胜区(2)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真心区失业人口的增加B、乡村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C、乡村环境好,基础设施逐步完善D、乡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3)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 )A、抑制私人出租车 B、优先发展公交车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 C、减少就业的压力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