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4.1《主要地貌类型》学案鲁教版选修1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60473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4.1《主要地貌类型》学案鲁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4.1《主要地貌类型》学案鲁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4.1《主要地貌类型》学案鲁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第四章 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4.1主要地貌类型学案 导学【学习指导】1能识别河流、海岸、风沙、黄土、冰川、喀斯特等地貌类型;2能说出河流、海岸、风沙、黄土、冰川、喀斯特等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明确各个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3通过对主要地貌类型的学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国山河的千姿百态、雄伟壮丽,激发爱国热情。【知识结构】【重难点知识讲解】一、河流地貌1定义: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2形成条件: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河流一般可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三个部分。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堆积作用逐渐增强。河流根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纵坡降较大,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限,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多为顺直河型;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层冲积物,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河谷横断面为宽U或W形,河床纵剖面较平缓,常为一光滑曲线,多为弯曲、分汊与游荡河型。3类型:地貌类型中包括侵蚀与堆积地貌两类,前者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后者含: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类型,可以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分上叠与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对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河谷的结构的研究,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过去,了解现在,预测河流发育的未来。2、海岸地貌1定义:海岸地貌就是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当于现代海平面的高度,构成现代海岸的基本轮廓,形成了各种海岸地貌。2形成条件:在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中,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地被侵蚀,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被海浪侵蚀的碎屑物质由沿岸流携带,输入波能较弱的地段堆积,塑造出多种堆积地貌。潮流是泥沙运移的主要营力。当潮流的实际含沙量低于其挟沙能力时,可对海底继续侵蚀;当实际含沙量超过挟沙能力时,部分泥沙便发生堆积。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可有珊瑚礁海岸;在盐沼植物广布的海湾和潮滩上,可形成红树林海岸。生物的繁殖和新陈代谢,对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坏作用。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不同,海岸风化作用的形式和强度各异,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3类型: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发育的程度也有差异。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千米。中国海岸线长1.8万余千米,岛屿岸线1.4万余千米。海岸带蕴藏有极为丰富的矿产、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这里遍布工业城市和海港,不仅是国防前哨,而且是海陆交通的枢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进行海岸地貌的研究,掌握海麻斑海豹岸的演变过程,预测海岸的变化趋势,对港口建设、围垦、养殖、旅游和海岸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风沙地貌 1定义:风对地表松散堆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2形成条件:表到处都可有风,但只有当风吹扬起地表松散颗粒,形成风沙流的过程忠,才能形成各种风沙地貌。风沙地貌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类。3分布范围: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那里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物力风化盛行、降雨少而集中,年蒸发量大,常超过降雨量数倍甚至数百倍,植被稀疏矮小,疏松的沙质地表裸露,特别是风大而频繁,所以风沙作用就成为干旱区塑造地貌的主要营利。当然,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区,在半干旱区和大陆性冰川外缘,甚至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和河岸,也有风沙作用,也可形成风沙地貌。4、黄土地貌1定义:黄土地貌就是发育在黄土(包括黄土状土)地层中的地貌。黄土分布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0,以中国黄土高原的厚度最大(一般为100200米,最厚处为336米),发育的黄土地貌最典型。严格地说,黄土地貌属于岩石地貌学的研究范畴;同时,黄土地层堆积过程和黄土高原的地貌发育历史,都是在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中进行的,故典型黄土地貌又带有区域地貌成份。沟壑众多、地面支离破碎、崎岖起伏、现代侵蚀异常强烈,是典型黄土地貌的突出特点。2形成条件:塑造黄土地貌的外动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力。其中风力既可从远方将黄土物质搬运而来进行堆积,又可使黄土地表发生吹蚀和吹扬。在近代地貌发育过程中,人类活动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地表水渗入地下的潜蚀过程,形成许多独特的黄土地貌形态,如陷穴、盲沟、天生桥等,称为黄土喀斯特(或假喀斯特)。高含沙水流或泥流,也仅出现在厚层黄土分布区域。3类型:黄土地貌的基本类型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和各类沟谷。黄土塬和各类沟谷构成的地貌类型区,称为黄土高塬沟壑区,以梁、峁丘陵为主体的构成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区的沟谷分古代沟谷和现代沟谷。前者指全新世初和晚更新世末之前发育的沟谷,有河沟、坳沟(干沟)和老冲沟;后者包括全新世和现代发育的新冲沟、切沟和浅沟。两者共同构成黄土区的沟谷系统,体现沟谷发育过程的规律性。中国是研究黄土地貌最早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禹贡中已有“天雨黄土”的记载。800多年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已对黄土侵蚀地貌形态作过生动描述。因黄土地貌侵蚀发育对黄河中下游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明代周用已把控制黄土高原侵蚀作为治理下游河道的上策。近几十年黄土地貌研究侧重于侵蚀产沙过程和动力机制。已从解释性描述和形态计量分析发展到定量预报。人工模拟试验和长期定位观测方法正被广泛采用。人类活动对黄土地貌过程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5、冰川地貌1定义: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2形成条件: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3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分现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两种。前者仅限于约占陆地面积10的现代冰川分布区;后者主要指第四纪古冰川(最大覆盖范围占陆地面积的32)塑造的地貌。冰川地貌是鉴别冰川作用范围和性质的标志,对研究古地理和古气候环境的变迁有重大意义。因冰碛物的工程地质特性不同于其它沉积物,故研究冰川沉积地貌有较大实践意义。4类型: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大陆冰盖。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冰帽。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冰川(包括冰水)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组合有较大差异。前者冰体从中心向四周流动,以冰盖前缘广泛发育冰碛(尤其是终碛)、冰水堆积地貌和大面积的冰蚀凹地为特征,没有侧碛垅,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岛山地区才出现冰蚀地貌。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与周围基岩接触面大,造成的冰蚀地貌类型众多。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带性也比大陆冰盖和冰帽的地貌分带性强,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在冰川纵剖面上,从山体中心到冰川外围,依次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碛平原或丘陵终碛垅冰水扇;在横剖面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刃脊槽谷肩冰蚀崖侧碛垅冰床(底碛平原或丘陵)。山地冰川地貌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条件、原始地形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山地新构造强烈,地形陡峻,则冰蚀作用强盛,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较发育,但因冰期后流水作用较强,破坏较严重;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形较和缓,则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发育较差,但后期流水侵蚀弱,冰川地貌易于保存。6、喀斯特地貌1定义:喀斯特地貌指可溶岩(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喀斯特一词取自南斯拉夫西北部喀尔斯高原地名,19世纪中叶被引进为喀斯特区一系列作用与现象的总称,现已成为国际通用术语。中国喀斯特现象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2400年前。距今约300多年前徐霞客已专门研究并记述了南方喀斯特地形与洞穴。2类型:喀斯特地地貌特别受岩性为主的地质背景及气候为主导的地理环境的控制。其基本类型,按岩性分为碳酸盐岩喀斯特、石膏和盐喀斯特;按存在形式分为裸露型、覆盖型和埋藏型喀斯特;按发育程度分为全喀斯特、半喀斯特或流水喀斯特;按气候地貌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喀斯特;按垂直动力带分为渗流(充气)带、浅潜带(饱水)带和深部喀斯特。喀斯特地貌特殊性又在于它不仅有地表的,而且有与其成因联系的地下喀斯特形态洞穴。喀斯特地貌是长期发育的产物。地表形态类型属正地形的主要有峰林、孤峰、残丘、喀斯特丘陵和石芽。负地形主要类型有落水洞、斗淋、竖井、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波立谷、喀斯特平原、喀斯特峡谷、溶沟和溶隙等。地表正、负地形间及地表与地下喀斯特类型间常有成因联系,构成一定的地貌组合。中国仅裸露型喀斯特即约90万平方公里以上,是喀斯特分布最广、类型最全的国家。因喀斯特地貌特殊,使其区域经济开发和工程建设的问题也很突出。如干谷是一种因侵蚀基面和地下水位下降,使地表河转为地下河,遗留干涸的渗漏河谷。它在水利上划为悬托谷,一般不宜建水库,即使建水库也要采取铺盖和帷幕灌浆等防渗措施。喀斯特地貌因形态奇特和地下洞穴,以及一些洞穴空气和水的特性与有益成分而成为旅游资源。【学海泛舟】地形地貌类型地表形态简称地形,又称为地貌。从形态上主要分为陆地地貌形态和海底地貌形态。陆地地貌形态陆地表面是起伏不平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陆地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山地和平原两种类型。因为丘陵和山地的形态无大区别,海拔高度小于500米,相对广度小于100米的山地就是丘陵。高原和平原也没有严格界限,盆地实质上是山地和平原两种类型的组合。山地地貌包括山岭和谷地两种类型。高出平地之上具有顶、坡、麓三个部分组成的地表形态叫做山,山顶叫做峰;呈长条状延伸的山叫做岭,山岭的顶部叫做山脊;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山岭系统叫做山脉。一条山脉可以包括许多条大致平行的山岭及其间的谷地。平原又可分为低平原和高平原两类。通常把绝对高度小于200米的沿海平原和盆地底部平原叫做低平原;地面切割较浅的高原叫高平原,如我国的内蒙古高原。海底地貌形态海底地貌也是多样的,总的说来,海底地貌可划分成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大陆架是大陆壳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在构造上是大陆的组成部分。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向深海盆地过渡的一个很陡的斜坡。大洋底是海洋底部的主体部分,约占海底总面积的80%。大洋底地形的起伏也是很大的,在大洋底部有绵延数千千米的海底山脉(也叫海岭),把洋底分隔成数个面积广大的海盆。海底也有火山,火山露出水面就是火山岛。此外,在太平洋的边缘还有数千米深的海沟和一系列岛弧,海沟和岛弧分布的地区是海底坡度最大、高差极为悬殊的地方。中国的地形地貌我国地形多样,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无不典型壮观。在我们的地形图上,西部多涂着棕色和褐色,东部多涂着绿色和黄色,说明我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西部多是海拔几千米的高原和山地,东部主要是平原和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就好像一座巨大的阶梯一样,由西向东逐级下降。在祖国的西南部,有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这片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原上横卧着一列列雪峰连绵的巨大山脉,镶嵌着无数牧草丰美、湖光闪烁的大小盆地。这里是地球上最高的高原,也是我国地势的最高级。经过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祁连山和东缘的横断山脉,地势迅速下降到海拔1 000米2000米或更低一些,这是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在这一级阶梯上,分布着三个盆地和三块高原,即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从第二级阶梯再往东,翻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直至海滨,地势大部分已降低到海拔500米以下,是我国地势的第三级。这里自北而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一片广阔的低山丘陵,包括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等一些规模较小的平原。第三级阶梯以东,就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大陆架。这里海深都不足200米,可以算作我国地势的最低级。【同步练习】一、单选题。读下面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3题:1、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A、 B、 C、 D、2、上述四种主要的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A、 B、 C、 D、3、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读人民币版面图案图,判断45题。4、该版面图案景观是(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5、该景观地貌属于(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冰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读下图,回答68题。6、甲、乙两图中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 D、岩浆活动7、甲图中峡谷的成因是( )A、断裂下陷 B、地壳上升,河流下切 C、冰川侵蚀 D、流水溶蚀8、乙图中的山峰为(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角峰读下图,回答910小题。9、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A、峡谷 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 D、沙丘10、图中所示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A、半山腰 B、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高山顶部二、综合题。11、读黄河河口地区在不同时段陆地面积增减变化情况图,分析回答问题。(1)黄河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是_。(2)图示反映的大约是_年间黄河河口陆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年净增加面积最快的时段是_。(3)1990年1月以后,黄河河口地区陆地面积的变化是_(增加或减少),其原因是_。12、读下图,比较北半球河流源头附近A地和河流经过的B、C、D三地,与甲、乙、丙、丁四幅断面图,回答:(1)写出A、B、C、D四地与断面图的对应关系:A_ B_ C_ D_(2)A处谷地的形状呈_形,由于_作用造成的;河流源头的补给主要为_补给。(3)B、C、D三处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B地为_作用,C地为_作用,D地为_作用。(4)A谷口处和D处外力作用的相同点是_作用,不同点是_。(5)E处因流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_岸相连;原因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 2、A 3、B 4、B 5、D 6、B 7、B 8、D 9、A 10、B 二、综合题11、(1)黄河泥沙淤积 (2)1986年1996年(或10年) 1988年12月1990年1月 (3)减少 沿河地区引水量增多,断流天数增多,导致人海泥沙量减少;水利、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使中上游地区蓄水量增加,水土流失减轻12、(1)丙 丁 乙 甲 (2)U 冰川侵蚀 冰雪融化 (3)侵蚀 搬运 沉积 (4)沉积 A为冰川沉积,与气温升高有关,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沉积物大小不一,杂乱无章地分布;D是流水沉积,沉积物与流水速度有关,流速降低后沉积物有秩序地在下游沉积(5)与左岸相连。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