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制药工程方剂学课程重点.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0142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级制药工程方剂学课程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1级制药工程方剂学课程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1级制药工程方剂学课程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级制药工程方剂学课程重点 这份复习资料是由1班的十几位同学一同整理的,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帮助。一、名词解释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提纲 提纲:方剂学复习纲要(2008.9)P6)佐药:1、佐助药,即配合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药、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药、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3、反佐药,即病生邪甚,可能格拒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拒药。(课本P16)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等理论)、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提纲P3)培土生金:即补脾益肺,指用补脾土的方法,使脾气健运,能正常地化生水谷精气,上养于肺,以治疗肺脏亏虚证的一种治法。代表方如参苓白术散。(提纲P110)安神剂:安神剂是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治疗神智不安证的方剂。(课本P153)调和营卫:是纠正营卫不和,解除风邪的一种治法。风寒邪自表而入,可引起营卫不和,见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等症候,治以桂枝汤。方中以桂枝温卫助阳,解肌发表;配白芍药滋养营阴,收敛阴液。合则既能温卫阳,又可养营阴,从而达到调和营卫的目的。(提纲P17)理气剂:理气剂是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用以治疗气病的方剂。(课本P169)八法: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所归纳提出的治疗疾病的8种治疗大法,中谓:“论治病之方,则有汗、和、下、吐、温、清、消、补,八法尽之”。(提纲P4)增水行舟:增水行舟是指以滋阴增液药物组成的方剂,功能滑润肠道,导下便结,用以治疗热结津亏,尤偏于阴亏液涸之便秘证得一种治法。滋阴增液,润肠通便犹如水涨船行通畅,故名之。代表方如增液汤。(提纲P37)滋阴疏肝:是指以滋阴补肾药物与舒畅肝气药相合组方,使肝气和畅、柔达的方法。如一贯煎治疗肝肾阴虚,肝气不舒之胸脘胁痛证。(提纲P110)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吐咽不下,胸胁满闷,气急作痛,或咳或吐,舌苔白腻,脉弦缓或苔白。(课本P173)凉开:即清热开窍。指用清热药配伍开窍药以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用治温热之内陷心包的热闭的一种治法。代表方为温病“三宝”。(提纲P136)温开:即温通开窍。指用温通辛散药配伍开窍药以温通开窍而醒神,用治寒邪痰浊蒙蔽心窍所致之风,中寒,气郁,痰厥等寒闭证的一种治法。代表方为苏合香丸。(提纲P136)脏躁:是指五脏功能失调所致。主要与肝,脾,心三脏关系密切。肝气失调,脾气亏虚导致心经气阴不足,心失所养,则精神恍惚,睡眠不安,心中烦乱;肝气失和,疏泄失常,则悲伤欲哭,不能自主,或言行妄为。治当养心安神,和中缓急。(课本P157)燥:是因深秋感受风寒,津液不布而致;属次寒,”小寒“,临证以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苔薄白为主;治疗上宜采用苦寒甘辛法。(提纲P179)制性存用:指方剂中通过药物的配伍,使某一药物的药性被其他的药物所制约,但又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如银翘散中荆芥。(提纲P20)和解少阳:治法之一,属于“八法”之中的“和法“。指具有调和与疏散作用,以治疗邪犯少阳(半表半里)之证的一种治法。代表方如小柴胡汤。(提纲P51)养阴透热:温病后期,阴液已伤,而邪热仍稽留阴分导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时,用养阴退热药鳖甲,配合芳香透热药青蒿治疗,使阴复热退,热透邪出的一种治法,代表方为青蒿鳖甲汤。(提纲P63)甘温除热:指应用性味甘温的药物组合成方,以治疗机体因虚而发热的一种治法。如小建中汤治疗阳虚发热。(提纲P75)辛开苦降:当寒热互结,肠胃不和而见心下痞满,呕吐下利时,用辛味药之辛散以开通心下之痞结,配以苦味药之苦降,苦寒以清降泄热,降泄胃气以止呕,两者合用,平调寒热,开结降泄以治心下痞证,这种治法称为“辛开苦降“法。代表方如半夏泻心汤。(提纲P47)2、 方歌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舌绛辨分明,犀地丹玄麦凉血,银翘连竹气亦清。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栀芩柴,车前生地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亦可排。逍遥散逍遥散用芍归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脾亦理,兼有郁火丹栀排。归脾丸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用干姜,黄岑人参连枣甘,寒热互结成虚痞,辛开苦降此方良。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为君,参术草归柴升陈,升阳举陷功独擅,甘温除热效若神。天王补心丹心虚火扰补心丹,心悸遗忘入睡难,归地二冬酸柏远,三参苓桔朱味丸。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气凝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三仁汤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黄土汤黄土汤中生地黄,芩草阿胶术附囊,便后下血功专擅,吐衄崩中亦可尝。麦门冬汤麦门冬汤用人参,枣甘粳米半夏斟,肺瘘咳逆因虚火,益胃生津降逆珍。3、 方剂学课本中的代表方(字体加粗的方为重点方)1. 败毒散是“益气解表”法、“逆流挽舟”法的代表方。2. 大承气汤体现了“急下存阴法”、“釜底抽薪法”、“通因通用法”,是主治阳明腑实证的代表方。3. “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是半夏泻心汤。4. 逍遥散是舒肝养血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5. 大黄附子汤是治疗寒实腹痛便秘的代表方。6. 黄龙汤是治疗里热腑实,气血不足之证得代表方。7. 小柴胡汤是治疗邪犯少阳的代表方。8. 蒿芩清胆汤是治疗少阳湿热的代表方。9. 香苏散是理气解表的代表方。10. 防风通圣散是治疗表里俱实的代表方。11. 白虎汤是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的代表方。12. 竹叶石膏汤是治疗余热未清、气津两伤的代表方。13. 清营汤是治疗热入营分的代表方。14. 犀角地黄汤是治疗热入血分证的代表方。15. 黄连解毒汤是治疗三焦火毒热盛证的代表方。16. 普济消毒饮是治疗大头瘟的代表方。17. 凉膈散是治疗中上二焦火热证的代表方。18. 导赤散是治疗心经有热证的代表方。19. 龙胆泻肝汤是治疗肝胆实火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的代表方。20. 左金丸是治疗肝火犯胃的代表方。21. 泻白散是治疗肺热喘咳证得代表方。22. 清胃散是治疗胃火上攻证的代表方。23. 玉女煎是治疗胃热阴虚的代表方。24. 芍药汤是治疗湿热痢疾的代表方。25. 白头翁汤是治疗热毒痢疾的代表方。26. 六一散是治疗暑湿证的代表方。27. 清署益气汤是暑热气津两伤证的代表方。28. 青蒿鳖甲汤是治疗热病后期,邪伏阴分证的代表方。29. 四君子汤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代表方。30. 参苓白术散是治疗脾虚夹湿证的代表方。31. 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证或气虚发热证的代表方。32. 玉屏风散是治疗表虚自汗证的代表方。33. 四物汤是治疗营血虚滞证的代表方。34. 当归补血汤是治疗血虚发热证的代表方。35. 归脾汤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代表方。36. 八珍汤是治疗气血两虚证的代表方。37. 泰山磐石散是补虚安胎的代表方。38. 炙甘草汤是治疗阴血不足、阳气亏虚的代表方。39. 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阴虚证的代表方。40. 左归丸是治疗真阴不足的代表方。41. 右归丸、肾气丸是治疗肾阳虚证的代表方。42. 大补阴丸是治疗阴虚火旺证的代表方。43. 一贯煎是治疗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的代表方。44. 百合固金汤是治疗肺肾阴亏、虚火上火证的代表方。45. 地黄饮子是治疗暗痱证的代表方。46. 安宫牛黄丸为热陷心包证之主方,亦是凉开法(清热开窍)的代表方。47. 苏合香丸是温开剂的代表方。48. 越鞠丸是治疗“六郁”的代表方(六郁:气血痰火湿食)。49. 半夏厚朴汤是治疗梅核气的代表方。50. 补阳还五汤是治疗气虚血瘀中风的代表方。51. 杏苏散是治疗轻宣凉燥的代表方,亦是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方。52. 茵陈蒿汤是治疗湿热黄疸的代表方。53. 三仁汤是治疗湿温初起、湿重于热证的代表方。54. 二妙散是治疗湿热下注之矮痹、脚气、带下、湿疮的代表方。55. 五苓散是治疗蓄水证的代表方。56. 苓桂术甘汤是治疗中阳不足之痰饮证的代表方。4、 问答题1.解释方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6分)六味地黄丸功效:滋阴补肾;主治:肾阴虚证。组方原则:方中熟地黄为君药,重用滋阴补血,添精益髓。山茱萸、山药为臣药,其中山茱萸补养肝肾,敛摄精气;山药补益脾阴,益肾固精。君、臣“三补”之药相配,肾、肝、脾三阴并补,但以滋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其本。泽泻、牡丹皮、茯苓为佐药,其中泽泻利湿泻浊,并制约熟地黄之滋腻;牡丹皮清泻肝火,制约山茱萸之温;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以益脾。配伍要点:以“三补”药与“三泻”药相伍,以补治本,以泻治标,补中有泻,标本兼顾,且“三补”药量大于“三泻”药量,重补三阴,以肾为主,为滋阴补肾的著名方剂。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说。(提纲P96)桂枝汤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病中风)。组方原则:方中桂枝为君药,散寒解肌发表,温助卫阳。白芍为臣药,滋养营阴,收敛阴液。方中桂、芍相配:a.调和营卫b.解肌发表,并能使散中有收,使驱邪而不伤正,养阴而不留邪。生姜、大枣为佐药,生姜辛散风寒,助君药以解肌发表,且温胃止呕;大枣补益脾胃,助白芍以和营血;生姜与大枣相配伍,助桂、芍以增强调和营卫之力。炙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桂、草相配,辛甘化阳,以增强助阳实卫;芍、草相配,酸甘化阴,加强敛阴和营之力。配伍要点:桂枝白芍、桂枝炙甘草、白芍炙甘草(提纲P17)二陈汤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1.湿痰咳嗽证。2.痰湿眩晕、瘿瘤。组方原则: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止呕,为君药。橘红理气和胃,使气顺痰消咳止,为臣药。君臣相配为“二陈”,旨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无由生,以治其生痰之源;生姜一则助半夏、橘红以降逆化痰,一则可制半夏之毒;复用少许乌梅以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相反相成,使祛痰而不伤正,三药共为佐药。灸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合而用之,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方中半夏、橘红二药,贵在陈久,则无过早之弊,故有“二陈”之名。配伍要点:1.半夏+橘红2.配伍茯苓之义,健脾祛湿以治痰之本,体现“治痰必先健脾”。(提纲P248)生化汤功效:养血活血,温经止痛;主治:血虚寒凝,淤血阻滞证。组方原则:方中当归为君药,重用补血活血,化瘀生新。川芎、桃仁为臣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佐药中,炮姜温经散寒,以除胞宫寒凝;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童便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炙甘草为使药,益气和中,使瘀去而不伤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配伍要点:养血化瘀配伍温经止痛组方。配伍要点:养血化瘀配伍温经止痛组方。(提纲P155)小柴胡汤功效:和解少阳。主治:1.少阳病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证3.疟疾、黄疸及内科杂病见少阳证者。组方原则:方中柴胡为君药,重用以透少阳之邪,疏畅少阳枢机的郁滞。黄芩为臣药,清泄少阳之热。柴、芩相配,透表泄热,调畅气机,和解少阳。佐药中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益气扶正以祛邪外出;充实正气以防邪气内传。炙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配伍要点:1.柴胡+黄芩2.配伍参、枣、草之义。(提纲P43)苓桂术甘汤功效: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证。组方原则:方中茯苓为君药,健脾渗湿,利水化饮。桂枝为臣药,温阳化气以助化饮,平冲降逆。君臣相配,一利一温,颇具温化渗利之效。白术为佐药,健脾燥湿,利水以助茯苓渗湿治饮。炙甘草为使药,益气和中,和桂枝辛甘化阳,调和诸药。配伍要点:1.茯苓+桂枝2.桂枝+甘草。(提纲P197)2.比较两个方的组成、功效、主治的异同点(8分)先答相同点,再答不同点 麻黄汤/桂枝汤 (课本P26)方名相同点不同点麻黄汤均能散寒解表,用治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发汗散寒力强,并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兼肺气失宣而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之表实证。桂枝汤方中桂枝,芍并用,发汗解表之力较逊,但有调和营卫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之表虚证 黄土汤/理中丸(课本P196)方名相同点不同点理中丸均能温阳健脾,摄血止血。用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之出血症。重在温中祛寒,益气健脾,无养血之功。主要用治中焦虚寒之腹痛,泻,呕,舌淡苔白,脉沉细之证。亦用治阳虚失血,出血量少(重在治本)黄土汤温阳健脾之力大,且有滋阴养血之功。专用治脾阳不足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症见血色黯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属标本兼顾之法)定喘汤/苏子降气汤(课本P178)方名相同点不同点定喘汤均能降逆平喘,祛痰止咳。用治痰涎壅肺、肺失宣降之喘咳证。本方所治之喘咳证,乃因素有痰热内蕴于肺、复感风寒、肺失宣降所致。故以降逆定喘,清热化痰,兼散风寒立法,用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知哮喘症。苏子降气汤本方所治之喘咳证乃因痰涎壅肺、肺失宣降,而兼肾虚不纳气所致。故以降气祛痰,用治上实下虚之喘咳证。归脾丸/黄土汤(提纲P158)方名相同点不同点黄土汤均有补气健脾,养血止血之功,用治脾虚,脾失统血之便血,崩漏等症本方所治便血、崩漏等出血症,乃因中焦虚寒,脾阳不足,脾不统血所致。属于虚寒失血症。故以温补脾阳,养血止血立法。临症以出血量多、血色暗淡、质清稀伴肢冷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等症为特点。归脾汤本方所治之出血症,乃因脾气虚弱,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所致,故以补气健脾,养血补心,调补心脾立法。临症尤多用治心脾两虚之失血、心悸、头晕、失眠健忘,食少体倦、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提纲169)方名相同点不同点羚角钩藤汤均有平肝熄风的功效,用治肝风内动而见头目眩晕,烦躁,脉弦有力者。羚角钩藤汤长于凉肝熄风,清热止痉,并能柔润舒筋。多用治肝热盛,引动肝风而见肝热烦躁,四肢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等证候者。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善于重镇降逆,潜阳熄风,并能滋阴液,舒肝气。多用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而动风,气血逆上之类证。临证以头目眩晕, 脑部胀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等为特征。而且不论中风之前,中风举发或中风之后,凡其病机相符者,均可应用。 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提纲126)方名相同点不同点朱砂安神丸均可安神定志,兼养血清热。用治阴血不足,心神不安只心悸失眠,多梦等证。朱砂安神丸以朱砂配黄连为主,可重镇安神,又可清心降火,重在清实火而安心神。用治心火亢盛,灼伤阴血之心胸烦热,惊悸失眠等实证。属“重镇安神”之剂。天王补心丹天王补心丹,重用生地,配以二冬、枣仁等以滋养肾阴,补养心血,是心肾并调之剂,其滋阴养血力优,使阴血得补,心火自降而心神安。常用治心肾两虚,阴虚血少,虚火内扰之虚烦失眠,潮热心悸,健忘等虚证。属“滋阴安神”之剂。 3. 解释方中配伍某药的意义参苓白术散中配伍桔梗的意义?(功效、主治课本P110,配伍意义提纲P90)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挟湿证。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胸脘痞闷,肠鸣泄泻或呕吐,形体虚弱,四肢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腻,脉虚缓。配伍桔梗的意义: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与渗利药配伍,降中寓升;二则取其上行入肺,以其宣利肺气。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柴胡、枳壳、桔梗的意义?(功效、主治课本P184,配伍意义提纲P152)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或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外,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黯黑,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配伍柴胡、枳壳、桔梗的意义:柴胡疏肝理气,枳壳行气宽胸,桔梗宣达肺气,三药一升一降,开胸行气,调畅气机,使气行则血亦行。十枣汤中配伍大枣的意义?方中配伍大枣,其作用有:(1)补脾胃,以制水邪。张秉成说:“水邪所结,脾气必虚,故治水者,必先补脾,以土旺则自能胜水,脾健则始可运行。”(2)缓解大戟,芫花,甘逐诸药峻烈之毒性,使邪去不伤正。 (提纲P37)龙胆泻肝汤中配伍生地、当归的意义?方中配伍生地,当归的意义:本方主治肝经之病,既有肝经实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肿痛,暴躁易怒,又有肝经湿热下注(湿热俱重),故见睾丸肿痛重坠,小便短赤等,治宜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肝藏血,肝有热又易伤阴血,方中苦寒渗利的药物也容易伤阴,故用生地黄滋肝阴,当归尾活血舒肝,泻中有补,苦燥而不伤阴,祛邪不伤正。 (提纲P59)六味地黄丸中三补、三泻指的是谁?其配伍意义是?六味地黄丸为治肾阴虚证得名方。其病理机制在于肾阴不足,虚火内扰,故治疗上重在于滋阴补肾,壮水以治火。是以方中应用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三补”药物配伍,肾、肝、脾三阴并补,但以滋肾阴为主。在这个基础上,配伍丹皮、泽泻、茯苓“三补”之药,主要意义有二,一是以丹皮、泽泻之寒,以“泻”其虚火,增强降火之力;二是泽泻、茯苓之渗湿利药,以制熟地等三补药之腻,使全方补而不滞,滋而不腻,补虚而不敛邪,降泄而不伤正,故本方为滋阴补肾的基础名方。(提纲P111)黄土汤中配伍生地、阿胶、黄芩的意义? 黄土汤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的各种虚寒出血证,治宜温阳健脾,养血止血。方中灶心黄土、白术、附子虽能温阳健脾,但温燥有余,惟恐耗血动血,故配以甘寒滋润之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更配以苦寒清热坚阴之黄芩,以防诸药温燥动血之弊。以达标本兼顾,刚柔并济,温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阳,温而不燥,滋而不腻,相反相成,温阳止血之效。(提纲P164)5、 重点方解表剂1. 辛温解表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止嗽散2. 辛凉解表 银翘散、麻杏甘石汤、桑菊饮3. 扶正解表 败毒散泻下剂1. 寒下 大承气汤2. 温下 温脾汤3. 润下 麻子仁丸4. 攻补兼施 后面没有方即代表此部分没有重点方。5. 逐水 十枣汤和解剂1.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2. 调和肝脾 四逆散、逍遥散3. 调和寒热 半夏泻心汤(调和肠胃)4. 表里双解 大柴胡汤清热剂1. 清气分热 白虎汤2. 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3.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4. 清脏腑热 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5. 清热祛暑 清署益气汤6.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温里剂1. 温中祛寒 理中丸、小建中汤2. 回阳救逆 四逆汤3.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补益剂 1. 补气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2. 补血 四物汤、归脾汤3. 气血双补4. 补阴 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百合固金汤5. 补阳 肾气丸6. 阴阳并补固涩剂1. 固表止汗2. 敛肺止咳3. 涩肠固脱 四神丸4. 固崩止带 固冲汤、完带汤5. 涩精止遗 金锁固金丸安神剂1. 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2. 补养安神 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开窍剂 没有重点方理气剂1. 行气 越鞠丸、半夏厚朴汤、枳实消痞丸2. 降气 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理血剂1. 活血祛瘀 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 桂枝茯苓丸、桃仁承气汤、血府逐瘀汤2. 止血 小蓟饮子、黄土汤治风剂1.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清风散2. 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治燥剂1. 轻宣外燥 杏苏散、桑杏汤2. 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祛湿剂1. 燥湿和胃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2.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三仁汤3. 利水渗湿 五苓散4. 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真武汤5. 祛湿化浊6. 祛风胜湿 独活寄生汤祛痰剂1. 燥湿化痰 二陈汤、温胆汤2. 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3. 润燥化痰4. 温化寒痰5. 化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消导剂1. 消食导滞 保和丸2. 健脾消食驱虫剂 乌梅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