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庆云县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9850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庆云县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庆云县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省庆云县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一 基础知识1、根据汉字写拼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诘 ( )责 广袤无yn( ) 油光可jin ( ) 文绉绉 ( ) 眼y( ) hn( )首低眉 禁g ( ) 愚dn ( )2、根据要求默写(10分) (1)行到水穷处, 。(2)黔娄之妻有言:“_,_。”(3)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4)人有悲欢离合, 。(水调歌头)(5)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6)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岂不罹凝寒, (8)海内存知己, 。(9)念天地之悠悠, (10) 欲上青天览明月。二 古诗赏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本词的作者 ,朝代 ,唐宋八大家之一。(2分)2、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含义并说说其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三 文言文阅读比较阅读,完成文后各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偏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选自 宋明臣言行录)) 注: 昏怠:昏沉困倦。 辄:就。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 重:兼有两种(事物) 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1、)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7.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8.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四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黄鹂又名黄莺,在古代咏鸟诗篇中,是描述最多的一种。“千里莺啼绿映红”,它的歌声美,而且总是和春连在一起。我国产有金黄鹂、黑头黄鹂、彩色黄鹂、黑枕黄鹂、鹊色黄鹂五种,其中黑枕黄鹂分布最广。黑枕黄鹂嘴红,自嘴基起横过眼睛到枕部都有两道黑眉,嵌在金黄色的羽毛中,翅和尾翎漆黑秀丽俊逸。北京有个“听鹂馆”,杭州有个“柳浪闻莺”,人们都爱莺歌燕舞,源出一心,因为它象征着生机勃勃。黄鹂是上海地区的夏候鸟,也是旅鸟。黄莺冬天在南方直至南海等地越冬,春末夏初在上海地区营巢繁殖,还有许多经过上海继续向北,去我国中部、东部生活。上海动物园的树林里,有时会留下黄鹂。黄鹂很少下地,飞速极快,瞬间消逝,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特别是在繁殖期,雄鸟小叫时似行云流水,悠扬颤抖,大叫时清脆悦耳,音韵多变,有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时似猫耳轻呼,其妙不可言,但过不了多久,黄鹂的歌声戛然而止。它们隐匿在高大的阔叶树上,用麻、草茎、棉絮编织成一只十分精致的巢,呈吊篮式。雌鸟在巢里产24枚粉红色有玫瑰斑点的卵,在摇啊摇的吊篮里孵化,雄鸟默默地在远处警戒并担任觅食工作,它们再也不想惊动谁。雌鸟经过18天孵化,雏鸟出壳,再经过18天的哺育小鸟长成出飞,这期间双亲捕捉各种昆虫,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林木害虫。在哺雏的18天中,据统计每天每巢要哺育喂食70次,再加上双亲自己吃的,消灭了大量的害虫。可见黄鹂不但给人类带来春天的歌,还为人类带来幸福之果。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l段的内容。 (3分)10、第2段中划线的句子,抓住了黄鹂的 特征来介绍;句中有一组排比句,其说明的是: 。(4分)11、第3段中划线的句子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4分) 12、本文着重从黄鹂的 和 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4分)(四)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318题。 (25分)乡韵自多情河南,是一块戏曲浸润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乡亲们热爱戏,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看戏。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多。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听说哪个村子“玩戏”,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人们不请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戏演完了,曲终人不散,有的人还非要到后台看看自己喜欢的“角儿”。有些戏迷,每年农闲的腊月正月二月,都要张罗着请各地有名的戏班到本地来唱戏。戏有了名,角儿一出名,就要“拿堂”。有时那张罗家儿不仅白掏力,还得往里赔本,为请一台好戏不知要跑多少趟,赔笑脸说好话送钱物,把好戏名角儿请来可是老不容易。能看到家乡排排场场唱起了大戏,父老乡亲美美地听戏看戏,请戏的人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在音乐舞蹈不发达的地区,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那就唱戏。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出戏。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里,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达了多少情意绵绵,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多少年来,乡亲们在戏曲的芳香里沉醉着。在戏里,他们认识了杨家将,结交了黑老包,知道了抓不到奸人不煞戏正是这戏曲琼浆的滋养,使父老乡亲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唱戏,唱跑了忧愁,唱来了欢愉,激发了善良正直,唤起了浓浓乡情。一个台湾老兵讲,他大半辈子没学会哭,可是近来一听豫剧就掉眼泪,光想哭,想娘,想家。在美国,我遇到了一位已经是上流社会人物的河南老乡,他郑重地托我办一件事把家乡戏的录音带寄一些给他。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甚至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细细看他时,发现他的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闪乡亲乡韵自多情。广袤的中原大地,不仅能够长出金色的小麦和稻谷,而且也成就了豫剧、曲剧和越调。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能把人的思想拉回遥远的故乡。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都在戏里13、根据第段内容,解释“拿堂”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4、第段写到了“戏曲琼浆的滋养”,从全文看,戏曲给人们的“滋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15、第段讲述台湾老兵和在美国的河南老乡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5分)16、从全文看,“乡韵自多情”的“情”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 (4分)17、第段中的“黑老包”指谁,请根据平时积累对其作一简要描述。(4分)18、选出本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或一句,并加以赏析。(4分)三、作文 (50分)1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文题一:青年时期的大仲马穷困潦倒,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父亲的朋友问他有何优点,大仲马只能摇头,似乎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就在大仲马羞愧地写下自己的住址转身要走时,却被父亲的朋友叫住:“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把字写好也是一个人的优点!从此,大仲马以这为起点,勤奋写作,一步一步走进了大作家的行列。想不到,放大一个小小的优点竟会产生如此的影响!朋友,也许你文化知识不扎实,但音乐或者体育能力突出;也许你不善于言辞,但动手能力很强;也许朋友,放大你小小的优点吧。努力奋斗,成功将与你同行。请以“放大优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5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文题二:请以“ 之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50字 题目: 参考答案一、略二、略三、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2分) 假:借 谪 被贬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1)经常自己诵读说:“士应当在天下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享乐之后享乐。”(2)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7.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些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1、家贫2、苦读 8.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勤奋学习, 以读书为乐 (三)9、黄鹂的种类和黑枕黄鹂的形态10、歌声美 黄鹂的歌声音韵多变11、黄鹂可消灭大量的害虫12、习性 繁殖(四)13、摆架子(或:拿架子;摆谱;故意推托)14、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15、说明戏曲可以唤起浓浓乡情。16、着重从“乡亲们热爱戏,戏曲成了乡亲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和“戏曲也给乡亲们以无尽的滋养和影响”两个角度回答。17、略 19、略三、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